《北京城的那些事儿》.docx_第1页
《北京城的那些事儿》.docx_第2页
《北京城的那些事儿》.docx_第3页
《北京城的那些事儿》.docx_第4页
《北京城的那些事儿》.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四合院的文化是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大学的谢凝高教授这样说到:“胡同和四合院是北京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胡同和四合院,北京也就没有生命了。”北京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门楼、牌匾、门楣、花窗、雕墙等部位的镂刻书画内容,把传统艺术文化直接形象地在四合院中表述出来。装饰物在四合院建筑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反映出人们对人生的祈求、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是幸福、长寿、富贵、志向的化身。整个四合院显示出智慧、朴素和民风习俗的美。1911年10月10日,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年二月清帝被迫宣告退位。至此,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溃亡,北京作为帝都的历史到此结束。在此后的30多年里,北京历经苦难:先是连年不断的军阀战争,使当年的帝都变得衰微破败;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入,古城在血与火中苦熬了8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管这座城市。苦难、屈辱、血泪,终于使人民起而抗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新生的共和国的首都,古城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作为几代帝都和今日中国首都的北京是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缩影。北京是古老的,但同时又是一座焕发美丽青春的古城,北京正以一个雄伟、奇丽、新鲜、现代化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爱情一位是著名的建筑学家,一位是才华横溢的作家,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组合就像是人们印象中才子佳人的组合。但他们的爱也是纠结的,有人闯入有人离去,今天武林军事跟你谈谈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爱情与婚姻。1.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相识当年梁启超被民国政府任命为司法部长,林长民为政务部长,都在北京当官。两家的孩子自然有了青梅竹马的日子。林徽因从伦敦回北京后,逐渐成熟,在双方家长撮合下,林徽因和梁思成经常选择周日,到无人的松坡图书馆约会,感情愈来愈浓。1923年的夏天,梁思成清华大学毕业,林徽因也19岁,按照梁启超的安排,要一起出国留学,一方面是排除在国内婚姻的干扰;一方面是增进双方的感情。5月7日,梁思成骑着摩托车参加“国耻日”示威大游行,不幸发生车祸,被送进医院急救,一个月动了三次手术,落下右腿残疾,不得不拖延出国的日期。此间,林徽因每天坚持到医院里看他,安慰他,使梁思成感到快乐,也更坚强了。第二年夏天,两人才一起到美国。2.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爱情修成正果:从留学到结婚1925年,林长民不幸中流弹身亡,噩耗传来,林徽因痛不欲生,想赶回国奔丧,一急就急出大病来。梁思成给予安慰和照顾。在国内的梁启超主动承担料理林长民的后事。林徽因才稍稍放宽心,留在美国继续学业。因此,她对梁氏父子十分感激。1926年春季班开始,在梁思成的帮助下,林徽因当上建筑设计教授的助理,到秋季班,又当上建筑设计课的辅导员,圆了“学建筑”的梦。1927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双双以优异的成绩,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12月,在美国宣布正式“订婚”,婚事简办。在北京的梁启超特别高兴,为他们操办了隆重的“行文订礼”。两人从初识到相知,经过八九年的马拉松式的恋爱,才终于“修成正果”,被人们善意地称为“梁上君子”和“林下美人”的天作之合。1928年3月21日,由梁思成的姐夫和姐姐主持,在加拿大渥太华的中国驻加拿大总领事馆举行梁思成与林徽因结婚典礼。婚后赴欧洲蜜月旅行。8月才回国与亲人团聚。3.梁思成与林徽因之间的金岳霖:学者金岳霖,是中国一流的哲学家。金岳霖191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国。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他从青年时代起就饱受欧风美雨的沐浴,生活相当西化,身高一米八,极富绅士气度。金岳霖在晚年回忆说,他还是通过徐志摩认识林徽因的。据说金岳霖的生活很讲究,他家的厨师做面包做得好,每天早上就给林徽因家送过去,没事了就到梁家一起喝茶聊天。这样交往久了,两个人就互相有了爱慕之心。大概是1932年夏天,梁思成从河北宝坻考察古建筑回来,林徽因告诉他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梁思成和林徽因当晚梁思成想了一夜,第二天他跟林徽因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你们永远幸福。梁思成后来对他的第二个妻子林洙说,当时他和林徽因都哭了。后来林徽因把梁思成的话告诉了。金岳霖说,思成能说这个话,可见他是真正爱着你,不愿你受一点点委屈,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吧。从那以后,他们三人毫无芥蒂,金岳霖仍旧跟他们毗邻而居,相互间更加信任,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金岳霖此后终生未娶,一直到八十多岁去世。在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曾跟林洙说过,作为徽因的丈夫,确实有点累。梁思成说到这个话题,是因为林洙问他关于金岳霖为了林徽因终生不娶的故事。据林洙说,梁思成笑了笑说:“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梁思成这样评价过林徽因之后,诙谐地说:“所以做她的丈夫很不容易。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我不否认和林徽因在一起有时很累,因为她的思想太活跃,和她在一起必须和她同样地反应敏捷才行,不然就跟不上她。”与徐志摩1921年,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对她评价甚高,为林徽因写过很多情诗。两人也都是以书信来往。在后来的猛虎集序(1931年)中有提到,他在二十四岁以前,与诗“完全没有相干”,是与林徽因的相遇,激发了他的新诗创作。同年3月与发妻张幼仪提出离婚。之后,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活动,一起演戏,并常有书信来往。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担任翻译,之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当徐志摩与林徽因再次见面的时候,已是四年之后。这期间,林徽因已嫁给梁思成。徐后经人介绍认识了已嫁做人妇的陆小曼很快两人就相恋了,陆小曼为了徐也跟丈夫王赓离婚了。1931年11月19日准备参加林徽因演讲会的徐志摩遭遇坠机事故遇难。徐志摩对林徽因的影响也很大。他是林徽因文学道路上的引路人。多年以后,林徽因也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建国初期,梁思成曾提出行政中心西移方案,终被“旧城之上建新城”观点取代。不少专家认为,北京城市发展长期以旧城为单一中心、新区包围旧城、同心同轴向外蔓延的模式,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旧城之上建新城”的规划方案是一脉相承的。而追溯规划之初,苏联专家、国内著名建筑学家曾就此发生过一场持续3年之久的方案之争。专家们基于不同的立场与考虑,提出“行政中心留在旧城”、“行政中心西移”等不同的规划方案,一时争执不下。直到1953年11月,北京市委成立的规划小组提出的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的要点得到认可,“行政中心区域设在旧城中心区”的规划方针确立,方案之争终告一段落。“梁陈方案”:行政中心西移新中国成立初期,当北京城的城墙、城楼、牌楼都完整存在的时候,建筑学家梁思成竭力主张:要完整保留北京古城。他遇到知音曾留学英国的著名建筑家陈占祥。1950年,两人联手提出了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将自己的观点变成了具体的规划,也就是后来北京规划史上著名的“梁陈方案”。此方案的核心是:为疏散旧城压力,行政中心西移,在西面建立新城。具体建议是:展拓城外西面郊区公主坟以东、月坛以西的适中地点,有计划地为政府行政工作开辟行政机关所必需足用的地址,定为首都的行政中心区域。后来,陈占祥在专著中对方案进行了解释说,新市区主要在复兴门外,长安街西端延伸到公主坟,以西郊三里河作为新的行政中心,把钓鱼台、八一湖等组织成新的绿地和公园,同时把南面的莲花池组织到新行政中心的规划中来。方案明确提出要疏散旧城区的人口。“方案”的规划草图中,行政中心区以南还规划了一个商务区,大致位于今天的北京西站及周边地区。这样一来,北京将拥有三个相互联系又功能区分的中心区域,行政、商务、文化功能区分离,各自组团式发展。苏联专家方案:天安门广场为行政中心梁陈提出方案前后,在两个突出问题上遇到了对立面。一是有关行政中心的确立。1949年,在聂荣臻主持的城市规划会议上,苏联专家巴兰尼克夫提出一份关于北京市将来发展计划的问题的报告。该报告提出,要以天安门广场为行政中心。苏联专家们还作了一份详细报告,对巴兰尼克夫的计划进行了论证,强调行政中心区放在旧城内的经济性问题,“在旧城内已有文化和生活必需的建设和技术的设备”,“但在新市区是要新建这些设备的”。苏联专家支持行政中心设在旧城的另一个理由是借鉴莫斯科的经验,“当讨论改建莫斯科问题时,也曾有人建议不改建而在旁边建筑新首都,苏共中央全体大会拒绝了这个建议,我们有成效的实行了改建莫斯科。”报告还对梁思成主张的建设西郊新市区的设想予以反驳,指出这是“放弃新建和整顿原有的城市”。“华南圭方案”:北京旧城不必全保在关于完整保留北京的问题上,“梁陈方案”同样遭到反对。很多人认为完整保留北京太过保守,该保留的保留,不该保留的就应摒弃。留法回国、我国工程学先驱的华南圭是反对者之一,他的观点颇具代表性:“对待遗产应区别精华与糟粕,如(故宫)三大殿和颐和园等是精华应该保存,而砖土堆成的城墙则不能与颐和园同日而语。”1949年,华南圭提出了北京新都市计划第一期计划大纲,在示意图中可见北京城是个密集的网状结构:原有的建筑与格局被改变,城墙被拆除修筑环路,市区内除故宫、天坛、地坛、天安门广场等少数地点外,其余均被道路横平竖直地切割成密密麻麻的小方块。梁思成将之批评为“纯交通观点”。“朱赵方案”:力顶苏联专家使“梁陈方案”完全陷入了孤立境地的,是1950年北京市建设局工程师朱兆雪、赵冬日提出的对首都建设计划的意见,他们大力肯定了行政中心区域设在旧城的计划。该方案中说:“北京旧城是我国千年保存下来的财富与艺术的宝藏,它具有无比雄壮美丽的规模与近代文明设施,具备了适合人民民主共和国首都条件的基础,自应用以建设首都的中心,这是合理而又经济的打算。”建立新城和保护旧城的成本都太高,朱赵与苏联专家一样,同样认为经济原因是“梁陈方案”不可行的重要理由。毛泽东定调:第一规划最终确定如果说苏联专家、华南圭等人反对“梁陈方案”是纯粹的学术争论,那么还有一些反对的观点则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一些人批评梁陈与苏联专家“分庭抗礼”,与“一边倒”政策“背道而驰”;更有严重的指称他们设计的新行政中心“企图否定天安门作为全国人民向往的政治中心”。争论一直持续到1953年。当年6月,北京市委成立了一个规划小组,聘请苏联专家指导工作,在党内研究北京的规划问题。11月,规划小组提出了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的要点,其中明确指出行政中心区域设在旧城中心区,而且要在北京首先考虑发展工业的计划。要点还有一个明确的思路:“要打破旧的格局所给予我们的限制和束缚”,具体是指对古建筑物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一概保留,“目前主要倾向是后者。”此要点得到有关部门认可并予以实施。随着这个北京城市第一规划的出台,方案之争偃旗息鼓。据彭真的秘书马句的回忆录记载,要点是在毛泽东表态后才确定下来的。当苏联专家提出那份“以天安门广场为行政中心”的规划意见时,聂荣臻见到后非常高兴,送给毛泽东。毛泽东说:照此方针。于是,以旧城为基础进行扩建的规划方针就此确立。曾引发城墙拆保争论方案之争还产生了一个严重后果,当行政中心在旧城的原则确立后,代表了北京作为旧朝都城标志的明清城墙的存废问题也开始凸显。一时间,拆和保的各种理由纷纷四起。但是争论归争论,外城墙在上世纪50年代被彻底拆除,1965年修北京地铁,内城墙开始被连根挖除。北京城现今的环线地铁就是沿着当年城墙的线路修建的,曾经的每个城楼现成为地铁车站的站名,看环线地铁示意图,还可以想象一下城墙、城楼完整保存时的态势。对于城墙的保存,“梁陈方案”中曾作出过这样的美妙设想:“今日这一道城墙已是个历史文物艺术的点缀城墙上面是极好的人民公园,是可以散步、乘凉、读书、越报、眺望的地方,底下可以按交通的需要开辟城门。”其实早在在城市规划初期,梁思成与华南圭就有着城墙存废的不同观点。到了1953年,城市规划方案定下了行政中心在旧城的原则之后,华南圭之子,法国留学归来的华揽洪和陈占祥都参与到了最终规划草案的拟定中,这次城墙又成为两位各自方案的争论焦点。在华揽洪的甲方案中,对旧城的原有格局作了较多的改变。华揽洪认为城墙可以拆除一半,而在陈占祥的乙方案中,完全保持了旧城棋盘式道路格局,城墙要全部保留。他们就城墙发生争论,但就在他们争论之时,绝大部分人主张拆掉城墙,而且拆除城墙的行动已然开始。最终,他们两个的甲乙方案都未得到采纳。方案之争反对“梁陈方案”理由是成本太高。反对者认为,建立新城和保护旧城的成本都太高。“如果放弃原有城区,于郊外建设新的行政中心,除房屋建设外还需要进行一切生活必须设备的建设,这样经费大大增加同时如果进行新行政区之建设,在人力、财力、物力若干条件的限制下,势难新旧兼顾,将造成旧城区之荒废而于郊外另建新行政中心的方案则偏重于主观的愿望,对实际可能的条件估计不足,是不能采取的。”“梁陈方案”反驳旧城建新城劳民伤财事实上,“梁陈方案”中对以上意见已经进行了反驳。方案中论述道:在旧城内建设行政中心区,将通过兴建新住宅、迁移人口、拆房、处理废料、清理地基等一些列过程。方案认为,这样才是真正的伤财又劳民。而且对于旧城内建新城的方案,“梁陈方案”提出了几处缺陷:一方面,如果大量建造新时代高楼在文物中心区域,必会改变整个北京街型,破坏其外貌,这同保护文物的原则相抵触。另一方面,政府机关各单位间的长线距离,办公区同住宿区的城郊间大距离,必产生交通上最严重的问题,交通运输的负担与工作人员时间精力的消耗,数字惊人,处理方法不堪设想。国庆十周年建筑成就人民大会堂的建设来源于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纪念日,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决定兴建十大建筑,展现1949至1959年十年来的建设成就。这些建筑追求建筑艺术和城市规划、人文环境相协调。人民大会堂为建国10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完全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自行设计、施工,1958年10月动工,1959年9月建成,仅用了10个多月的时间就建成了。创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人民大会堂集中了当时全国各地的建筑材料,建筑工人加班进行建设,仅仅用了10个月就完成了从设计图纸到从内到外所有装修及设备的安装调试。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主楼由荷兰机场顾问公司、英国诺曼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负责设计,2000年6月,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开始进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中远期规划研究。2004年3月26日,3号航站楼完成施工及监理招标,正式签订了施工和监理合同,首都机场开始三期扩建工程。共征用了22200多亩土地,搬迁了9个村庄,共涉及1.2万人。3号航站楼位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东边。T3主楼及其配套工程位于现有东跑道和新建跑道之间。鸟巢。许多建筑界专家都认为,“鸟巢”将不仅为2008年奥运会树立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而且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也将具有开创性意义,将为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建筑发展提供历史见证。国家体育场(鸟巢)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工程总占地面积21公顷,场内观众坐席约为91000个。举行了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奥运会后成为北京市民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并成为地标性的体育建筑和奥运遗产。体育场由雅克赫尔佐格、德梅隆、艾未未以及李兴刚等设计,由北京城建集团负责施工。体育场的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和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场馆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2003年12月24日开工建设,2008年3月完工,总造价22.67亿元。作为国家标志性建筑,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结构特点十分显著。体育场为特级体育建筑,大型体育场馆。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地下工程防水等级1级。北京南站突出环保、节能等理念,在众多大型火车站中首次采用太阳能发电。新建成在高架候车亭屋顶中央采光带,将设置太阳能光电板,总功率为350千瓦,太阳能发电系统将在白天开启,辅助解决车站用电问题。首都博物馆。新世纪北京市标志性建筑之一的首都博物馆新馆工程,由中法联合设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投资规模最大的文化公益设施。内城九门的用处(九门提督)内城九门比较重要,也各自有各自的用途,用老北京的话儿来说,叫做“九门走九车”。东直门(走砖瓦、木材车)1915年因修筑环城铁路将瓮城、闸楼拆除,于箭楼后部两侧建“之”字形砖蹬道。1927年将箭楼拆除,仅存箭楼台基,台基于1958年拆除。1950年在东直门城门北侧开豁口,以利交通,1965年拆除东直门城楼。西直门(走水车)北京内城九门中,西直门的规模仅次于正阳门,西直门是北京最后一座保存完整的城门,1969年因为修建地铁,将宏伟的城楼、箭楼、闸楼、瓮城一并拆除。朝阳门(走粮车)1900年朝阳门箭楼被日军火炮击毁,1903年重建,1915年修建环城铁路时拆除瓮城。1956年10月16日的北京日报对朝阳门的拆除原因做出了解释,“由于年久失修,发现墙身多处下沉、裂缝,部分柱子向外歪斜,飞檐和柱子接榫处很多糟朽,南面楼门劈裂下来。如果不拆除,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 1956年10月9日,朝阳门城楼拆除完毕;1958年,箭楼拆除完毕。朝阳门痕迹荡然无存,拆除前声称将要保存留待后用的原建筑构件也在“文革”中散失。阜成门(走煤车)阜成门位于内城西垣南侧。又称平则门,与朝阳门东西两方遥遥相对。此门离西山最近,而西山门头沟出产的煤又是北京城里必不可少的燃料,煤车都从此门进城,故有“煤门”之称。70年代修建环城地下铁路,城楼及附近城墙皆被拆除,将护城河填平为路。崇文门(走酒车)1900年,崇文门箭楼在义和团之乱中被英军开炮击毁,1920年拆除。1950年拆除崇文门瓮城。1966年拆除崇文门城楼,发现该楼为明代所建的大木结构,木料为金丝楠木。其中部分木料后来用于故宫和天安门的翻修工程。宣武门(走囚车)清代在宣武门外菜市口设杀人刑场,故宣武门多走死囚囚车,在城门洞顶上刻有“后悔迟”三字,民间称作“死门”。 1927年拆毁宣武门箭楼,1930年拆除宣武门瓮及箭楼城台,1965年拆除宣武门城楼。德胜门(走兵车)明朝初年将元大都健德门改称德胜门,寓意明军以德取胜。1915年拆除瓮城。1921年拆除城楼,1955年拆除城台。因该门瓮城南北进深很长,箭楼位置比安定门箭楼偏北50余米,未阻挡地铁施工,因此未被拆除。1979年拟拆除箭楼,后得以保留。安定门(走粪车)元代称为安贞门,明洪武元年(1368)改名安定门,因为安定门外的粪场比较多,因此粪车多从安定门出入。1915年修建环城铁路时拆掉瓮城和闸楼,1969年,安定门城门及箭楼被拆除。正阳门(走“龙车”) 正阳门,俗称前门,整座城楼的整体高度为42米,在北京所有城门中最高大的一座,现存城楼与箭楼。正阳门箭楼在1900年义和团拳民焚烧前门外大栅栏时被飞溅火星引燃烧毁,城楼在当年冬天被生火取暖的印度士兵不慎烧毁,现在的正阳门是民国三年(1914年)改建的。为改善交通,正阳门瓮城在1915年被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拆除。1949年后,正阳门曾被北京卫戍区占用。1965年经周恩来批示,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得以保留。帝都北京北京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蓟国是统治中国北方的西周王朝的一个分封国。春秋,位于蓟国西南面的另一个封国燕,吞没了蓟,并迁都于蓟城。从这时起,直到燕国被强大的秦国所灭,蓟城一直是燕的都城。 公元938年,蓟城成为辽的陪都。辽(916_1125)太祖耶律阿保机死后,其子耶律德光继位,是为太宗。辽太宗继续执行太祖的政策,不断南下叩打中原的门户,以图占据中原,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幽州城。936年,后唐将领石敬瑭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叛唐自立,并上表向辽太宗求援,甘愿称比自己小的太宗为父,许诺灭后唐后向契丹纳土称臣。这样,耶律德光派兵南下,大败后唐军于晋阳,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