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doc_第1页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doc_第2页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积淀情感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谁来说一说这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2、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指名朗读课文)3、教师过渡:年轻而富有才华的肖邦在年仅20岁的时候,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去往巴黎。离别总是痛苦的,尤其是他要离开的,是正在遭受欺凌和压迫的祖国。二、围绕重点,分段理解(一)理解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想一想:这个小节主要向我们描绘了哪几个送别场景?请你分别给这几个镜头取个合适的名字。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3、讨论交流:镜头一:咏唱送别曲镜头二:老师的嘱咐镜头三:深情赠泥土(赠送银杯)镜头四:登车疾驰去4、体验:你觉得在这一段中哪些环节最感人?(1)“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学生回答后,教师相机提出要求:你能为这群不得不分离的亲友设计临别赠言吗?(即使你远在他乡, )A学生练说。B补充,并引导学生朗读送别曲的原词:不论你在那里逗留了,不论你在哪里流浪,愿你永远不会把祖国遗忘,愿你怀着至诚的心,永远不停对祖国的热爱。(2)“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了马车,疾驰而去。”学生提到这一镜头时,教师相机引导: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 ”然后登上了马车,疾驰而去。5、有感情地齐读第二小节。(二)理解第三、四小节1、过渡:带着深深的依恋,肖邦踏上了异国的土地。虽然他人不在祖国了,然而他仍然心系祖国。你能从文中感受到这份情感吗?(引导学生认识肖邦用深爱的音乐表达内心的抗争)2、引导回答的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句子。3、示:悲愤欲绝。(教师提问,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回答:“悲什么?”“愤什么?”“欲绝”是什么意思?)4、放革命进行曲的录音,伴着音乐默读第三小节,再仔细听,听音乐,你能从乐曲中听到什么?5、仔细看,看插图,默读课文第四小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小节。7、教师小结:他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再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的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就是这样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三)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2、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3、示:弥留之际。教师提问:是什么原因,是年仅39岁的肖邦过早地进入“弥留之际”?4、放映一曲难忘的电影片段。仔细观察画面上的人物,请你来配音。(看两遍,思考)5、交流弥留之际,肖邦为什么还这么说?6、集体朗读第六小节,追问:你想到了什么?三、拓展延伸,升华理解1、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课题(集体读),你是否对课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祖国强烈的爱)2、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全世界是相通的。你知道古今中外有哪些感人的爱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