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四)文言文课文全译全练(基础知识重点梳理).doc_第1页
★★苏教版必修(四)文言文课文全译全练(基础知识重点梳理).doc_第2页
★★苏教版必修(四)文言文课文全译全练(基础知识重点梳理).doc_第3页
★★苏教版必修(四)文言文课文全译全练(基础知识重点梳理).doc_第4页
★★苏教版必修(四)文言文课文全译全练(基础知识重点梳理).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一轮复习 2012.9苏教版必修(四)文言文课文基础知识重点梳理季氏将伐颛臾【重点梳理】一、文言实词 1特殊词义(1)何以伐为(语气词,表反问)(2)是社稷之臣也(指示代词,这)(3)盖均无贫(句首发语词)(4)则修文德以来之(整治)2词类活用(1) 使动用法。 既来之,则安之(使来、使安定)/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来)(2) 名词作动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托辞,找借口)二、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转折。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2) 连词,表并列。 固而近于费/不患寡而患不均/而在萧墙之内也 2之 (1) 助词,的。 是社稷之臣也/是谁之过与/吾恐季孙之忧/而在萧墙之内也(2) 代词。 夫子欲之(它)/ 既来之,则安之(代远人)3且 (1) 连词,而且,并且。 且在邦域之中矣(2) 连词,况且。 且尔言过矣4为(1) 动词,成为。 后世必为子孙忧(2) 语气词,表反问。 何以伐为5也(1) 语气词,表判断。 是社稷之臣也(2) 句中语气词。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3) 句末语气词。 今由与求也6以(1) 介词,用。 何以伐为(2) 连词,表目的,相当于“以便”。 则修文德以来之7于(1) 介词,对。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 介词,从。 虎兕出于押(3) 介词,在。 龟玉毁于椟中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 (1)求!无乃尔是过与(疑问语气词“与”,表疑问)(2)何以伐为(疑问代词“何”与句末语气词“为”,表反问)(3)是谁之过与(疑问代词“谁”与疑问语气词“与”,表疑问)3省略句(1)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省动词宾语“之”,即颛臾)(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国君)则修文德以来之(省去主语“国君”)(3)(国君)既来之,则安之(省去主语“国君”)(4)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之)也(省去宾语“之”)4倒装句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于颛臾有事,介词宾语后置)(2)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宾语前置)(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于柙出,介词宾语后置;于椟中毁,介词宾语后置)(4)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于邦内谋动干戈,介词宾语后置) 寡人之于国也【重点梳理】一、文言实词1 通假字 (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 (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2 特殊词义 (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 (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 (4)数罟不入洿池(细密)3一词多义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4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敲鼓)/ 树之以桑(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称王)二、文言虚词1而 (1) 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 弃甲曳兵而走() (2) 连词,表承接。 或百步而后止() (3) 连词,表转折。 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4) 连词,表并列。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2其 (1)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里”。 则移其民于河东() (2) 代词,作定语成分 移其粟于河内(代河东的)/ 无失其时(它们的)3之 (1)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 结构助词,的。 察邻国之政/王道之始也 (3)衬音助词,无义。 填然鼓之/树之以桑 代词,作宾语成分 申之以孝悌之义(指代百姓)/ 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说的事)4焉 (1) 句末语气助词。 尽心焉耳矣 (2) 代词 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5然(1) 指示代词,这样。 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 (2)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 填然鼓之6于 (1) 介词,对于。 寡人之于国也 (2) 介词,表比较,比。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 介词,在。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者,也”,表判断) (3)非我也,岁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 (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问代词 与“也”连用,表疑问) (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疑问代词“何”与“如”连用,表疑问)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疑问代词 “何”在此表示反问)3省略句 (1)(寡人)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省去主语“寡人”)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士兵)弃甲曳兵而走(省去主语“士兵”) (3)以(是)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以”后省“是”,“以是”相当于“因此”) (4)(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省去主语“梁惠王”) (5)(孟子)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省去主语“孟子”) (6)(国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省去主语“国家”) (7)(王)则日:“非我也,岁也。”(省去主语“王”) 4倒装句(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邻国多,介词宾语后置) (2)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介词宾语后置) (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女戴,介词宾语后置) (4)未之有也(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黄花冈烈士事略序【重点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 (1)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通“记”,记述) (2)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 (通“倡”,倡导)2特殊词义 (1)直可惊天地(简直) (2)滋可痛矣(更加、越发) (3)视清季有加(比) (4)满清末造(一个季节或一个朝代的末了) 3古今异义 (1)益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矣 古义:益、更加,副词 今义:滋生,增添 (2)顾自民国肇造 古义:建立 今义:制作 4词类活用 (1)名词为动用法。 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为作传)(2) 形容词用作动词 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将发扬光大)(3) 使动用法 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使惊动,使哭泣)二、文言虚词1之(1) 结构助词,的。 以坚毅不挠之精神/全国久蛰之人心(2)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4) 代词。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代“吾党菁华”) 2以(1) 介词,凭借。 以坚毅不挠之精神/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2) 介词,因为。 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3) 介词,拿、用。 倘国人皆以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4) 介词,把。 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5) 连词,因而。 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6) 连词,来。 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3且 (1) 连词,表让步,尚且。 甚者且姓名不可考 (2) 连词,表递进。 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4为 (1) 介词,替。 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2) 介词,为了。 草木为之含悲(3) 介词,被。 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 (4) 动词,写作。 余为斯序,既痛逝者 5于 (1) 介词,比。 尤倍重于三十年前(2) 介词,向。 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3) 介词,在。 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而徒感慨于其遗事三、文言句式1省略句(1)风云因(之)而变色(省动词宾语“之”,即“是役”)(2)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之)成(省宾语“之”,指广州起义)(3)并以(之)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省动词宾语“之”,即“斯序”)(4)时予方以讨贼督师(于)桂林(省介词“于”)(5) (是)滋可痛矣(省主语“是”,译为“这”)2倒装句(1)怨愤所积(所积怨愤,定语后置)(2)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读兹编之国人,定语后置)(3)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桂林督师,状语后置)(4)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余(于余丐序,状语后置)(5)尤倍重于三十年前(于三十年前尤倍重,状语后置)(6)而徒感慨于其遗事(于其遗事感慨,状语后置)3被动句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为所,表被动)蜀道难 登 高琵 琶 行锦 瑟虞 美 人蝶 恋 花雨 霖 铃声 声 慢滕王阁序【重点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 (1)俨骖騑于上路(通“严”,整治) (2)云销雨霁(通“消”,消散) (3)所赖君子见机(通“几”,预兆) 2古今异义 (1)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古义:县令 今义:动词,宰杀(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古义:在 今义:维护,维持(3)谁悲失路之人 古义:同情 今义:悲伤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贫穷,少钱(5)北海虽赊,扶摇可接古义:远 今义:赊欠等(6)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古义:这 今义:常作判断词(7)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3一词多义 (1)序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名词,时序、时节)滕王阁序(名词,序言、增序)宾主尽东南之美(动词,全尽)(2)尽 潦水尽而寒潭清(形容词,干)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3)胜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形容词,美好的)烟光凝而暮山紫(动词,凝止)(4)凝 纤歌凝而白云遏(动词,慢慢延长)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形容词,尽)(5) 穷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形容词,困厄)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形容词,走投无路)4词类活用(1) 名词意动用法。 襟三江而带五湖(以为襟)(2) 名词作状语。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像雾一样,像流星一样)/ 下临无地(向下,往下)(3) 方位名词作动词。 徐孺下陈蕃之榻(使放下)(4) 形容词作动词。 穷岛屿之萦回(穷尽,极尽)(5) 动词作名词。 山原旷其盈视(视野)(6)动词使动用法。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使腾空,使飞起)/ 川泽纡其骇瞩(使吃惊)/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使受屈)/ 窜梁鸿于海曲 (使逃匿)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并列。 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2) 连词,表转折。 处涸辙而相欢/怀帝阍而不见 (3) 连词,表承接。 爽籁发而清风生2于 (1) 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在”。 访风景于崇阿(2) 介词,引出动作的方位,可译为“在”。 望长安于日下(3)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穷睇眄于中天/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 宾主尽东南之美(此句为不带判断词的判断句) 2疑问句 (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疑问代词“谁”,表反问) (2)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疑问副词“岂”,表反问) (3)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疑问副词“岂”,表反问) 3倒装句 (1)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于上路俨骖騑、于崇阿访风景,状语后置) (2)奉晨昏于万里(晨昏奉,时间状语后置) 秋声赋【重点梳理】一、文言实词1古今异义(1) 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古义:清朗明秀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政治)有法度,有条理(2) 其色惨淡古义:黯淡无色 今义:今多形容“萧条”和“苦费心力”(3)物过盛而当杀古义:必然衰败 今义:应当杀害(4)有动于中古义:内心 今义:方位名词(5)黟然黑者为星星古义:形容鬓发花白 今义:星;比喻细小的、分散的点儿或别的东西2词类活用(1) 名词作状语。 欧阳子方夜读书(在夜间)(2) 名词用作动词。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结果实)(3) 动词使动用法。 百忧感其心(使有感触)(4) 形容词使动用法。 万事劳其形(使受劳苦)二、文言虚词1而 (1) 连词,表修饰。 悚然而听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2) 连词,表承接。 木遭之而叶脱/物过盛而当杀(3) 连词,表并列。 忽奔腾而砰湃2者(1) 代词,“有者”为固定结构。 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有的东西”) (2) 代词,“所以者”为固定结构。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 “的原因”) (3) 代词。 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的面容) 3之 (1)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盖夫秋之为状也 (2) 助词,的。 乃其一气之余烈(3) 代词。 木遭之而叶脱(代秋声) 4其(1)第三人称代词。 其触于物也(代“秋声”)/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代“它们”)(2) 领属性定语。 其意萧条(,译为“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