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游子吟》.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游子吟》.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游子吟》.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游子吟》.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晒课”活动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游子吟设计者 陈芳群教材版本人教版学 科语文年 级三年级册 别第六册单元(章节)课 时所属单位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四小学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代表作,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写了一位母亲为他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情景,诗人紧紧抓住“密密缝”这样的具体动作和母亲“意恐迟迟归”的心理进行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护、担忧、祝愿和希望。而后两句诗人用“寸草”和“三春晖”分别比喻儿子和母爱,形象、贴切,既赞颂了春晖般的母爱,又寄托了儿女感激母亲,想报答母爱的赤子之情,是一首抒写慈母深情,表达儿女孝义的经典之作。学情分析这次授课选用的是三年级学生,他们通过课外积累,对这首古诗已非常熟悉。但真正地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情感还不够彻底。其次,正确、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另外,三年级学生的读写结合的训练和语言思维训练已成为重点,所以,虽然学生是陌生的,但我还是尽最大可能地去抓住课堂生成,以便于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对诗意、诗情的领悟,对语言思维的拓展。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重点掌握理解诗意及诗的写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二)过程与方法:“读中悟意、读中悟情”,通过知识目标的确认与理解,让学生清楚如何报答母爱。(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画面、音乐、想象和辅助的诗,让学生去体悟诗所蕴含的鲜活意境,努力地体现人文的助长,潜能的诱发和生命的关怀。教学重点和难点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感恩母亲的情怀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媒体课前谈话: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心中的母亲一、 开门见山,引入诗文:1、刚才说了那么多关于妈妈的事,有一首很有名的唐诗,也是写母亲的,知道是哪首吗?2、对,就是这首 游子吟。前几年,香港搞过一个活动:评选最受港人喜欢的一首唐诗,这首 游子吟名列榜首。浩浩唐诗几百首,为什么单单它入选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这首诗。二、借助释题,走进诗文意境。1、释诗题(1)来,一起读诗题。(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郊)“游子”是什么意思?2、读正确(1)长年出门在外,身在异乡的孟郊都会吟诵些什么呢?请大家先读读这首诗,要把诗读正确,尽量读出诗的节奏。(出示诗文)(2)谁来读给大家听听?(3)齐读。3、了解诗文大意。(1)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呢?你们拿出古诗纸,借助注释,先自己说一说,准备好了告诉老师。(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大意?三、以词品诗,感悟慈母牵肠挂肚1、一首好诗就是一曲心声的歌。接下去,我们就来细细品读这首诗,读懂游子的心声。(配乐朗诵 游子吟)2、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啊,儿子即将远行,她正忙着干什么?用诗中的原句怎么说?3、是啊,在儿子临行前,母亲连夜为儿子缝制衣服。母亲是怎么缝制的 ? (密密缝)4、(1)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2)让我们再走进母亲一些,看看母亲的眼神、动作、环境,你还看到母亲是怎么缝的?(3)是啊,母亲就是这样一针一针密密地缝。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诗?5、夜深了,昏暗的油灯下,母亲为 赶制衣服密密逢,一针一针,缝得那么仔细,那么小心,那么结实,那么细密。同学们啊,那逢进去只是一针针的线脚吗?(不是)6、(1)那是什么呀?(2)母亲担心什么?(3)你读出这句诗好吗?(4)谁知道“意恐”是什么意思?(5) 此去京城,路途遥远,母亲还会担心什么呢?(6)儿行千里母担忧啊!谁再来读一读这两句?四、以诗带诗,感悟慈母含辛茹苦(课件:音乐)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孟郊一生十分凄苦。他自幼丧失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养育成人。为了考取功名,一展抱负,他多次辞别老母,远赴京城。可惜他屡次名落孙山,直到46岁才考中进士,并到他50岁那年才当上今天江苏省溧阳县的一个小官。2、你们可知道,游子在外,老母亲独留家中是怎样的情景吗?孟郊以游子为题写了另一首诗,把这情景写入了他的诗作中。(课件出示游子诗,老师深情范读。)3、请同学们也来读读这首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4、反馈:(1)你读懂了什么?(2)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相机解释:萱草是百合科草本植物,在我国有“母亲花”的美称,它开出的花十分艳丽,花蕾叫金针,晒干后可食用。古时候,游子在远行前,会到母亲居住的北堂前种下萱草,希望亮丽的萱草花能使母亲忘却思子之愁。(课件萱草花的图片)5、这么亮丽的萱草花,可如今“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为什么会这样啊?6、你们想啊,儿子常年不在身边,几十年来老母亲一个人是怎么生活的?(师配乐深情表述)7、我们到母亲的家中去看一看,一定会说得更好。8、母亲日渐衰老,而游子却远在天涯,带着母亲无尽的思念,我们再一起动情地读一读这首诗。五、以诗悟怀,感悟慈母殷切期望1、多少的牵挂、多少的思念,可母亲为什么还几次让孟郊出门赶考?2、我们把母亲的这份期盼也带到诗中去,自由读一读前四句诗。师生对读。齐读。六、以想导行,报答慈母恩重如山1、是啊,家有慈母,爱如天高,恩比海深。我们来看看孟郊是怎样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情的。你们到诗中找一找,读一读。2、孟郊是怎样表达对母亲的感情的?3、这两句诗写得非常好,你们再读一读,好在哪里?4、是呀,游子的心意如小小的草儿,而慈母的恩情则如太阳般温暖。孟郊是个孝顺的孩儿,这首诗就是孟郊上任后。准备接老母亲到府上安享晚年时写的。想一想,孟郊还会怎么报答老母亲呢?5、孟郊尽管做了这么多,这么多,但他怎能与母亲无尽的担心思念相比呢?(引读)谁言怎能与母亲苍老的容颜逝去的青春相比呢?谁言怎能与母亲所有所有的爱相比呢?谁言6、母爱是伟大的,虽然报答不了,但孟郊用包含感激的笔触写下这首诗。寥寥30字,句句感恩情。让我们再一次把这首诗动情地读一遍。7、读着读着,这首真挚动人的母爱颂歌已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心上了,我们一起背一背。由课前谈话自然引入 游子吟,并且说这首诗名列港人喜欢的唐诗之榜首,从而激发学生探究这首诗的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教学要讲究实效,这一环节,从“释诗题读正确读出节奏了解诗文大意 ”,实实在在教给了学生学古诗的方法。古诗言简意赅,字字珠玑,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一环节,我借助重点词“密密缝”“意恐”,并充分运用插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想象,立体地感受慈母形象,深入地解读了诗人的心声。无论是津津有味地朗读吟诵,还是声情并茂地评说质疑,抑或是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发自内心的赏识,都充溢着深情的气氛和凝重的氛围。师生在这种和谐、融洽的情境中享受表达和聆听的提升,更进一步加深对母爱深切的体验,灵魂的得到了震撼,使情感体验达到高潮!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深一层体会到了无私的母爱,感激母亲的情感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情”不完全是背出来的,应该是品出来的。只有学会品诗,才能学会悟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得益于它的音韵美,更因为其中包含着的对慈母的颂扬,已成为人类具有共性的最高境界的情感体味,而且不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