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病虫害防治.doc_第1页
花卉病虫害防治.doc_第2页
花卉病虫害防治.doc_第3页
花卉病虫害防治.doc_第4页
花卉病虫害防治.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花卉植株遭受枯萎病后,茎干基部或根部的维管束都会受到病原生物的侵害,往往在导管内产生大量的菌体 . 螨虫分布遍及地下地上,高山和水中,或其他生物体的内外。 .& 花卉的病害防治 花卉植物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有可能遭到病害和虫害。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处理花卉植物的种子和株体,就有可能预防、控制或消灭病虫害,以保证培育植株的正常生长。花卉植物的病虫害应防重于治。在栽培、莳养和繁殖的工作中,要挑选无病霉的种子、种苗,对基质和工具要严格进行消毒,并及进采取苗物处理,这样花卉植物发生病虫害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 花卉的病害较多,但其主要的病害有白绢病、白粉病、霜霉病、锈病、灰霉病、炭疽病、叶斑病、枯萎病、软腐病等,现就其产生原因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白绢病 1. 发病原因及危害部位 白绢病,这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尤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高温潮湿的环境和酸性土壤的场地发病最多。白娟病是一种主要由齐整小菌核菌等引起的传染性病症。在长洒流或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一般在6月就开始发病,78月最为严重,对芍药花、牡丹花、茉莉花、矢车菊等的危害尤烈。植株染病以后,茎干基部有白色菌丝缠绕,其后产生球形黄褐色的菌核,一般9月秋凉以后停止危害。菌核以潜伏在病株组织内或土壤中越冬。白绢病的菌核,有较强的生命力,在土壤中能存活56年。 2.防治方法 对栽培场地严格进行土壤消毒。一般盆栽花卉的培养土,可用75%的五氯硝基苯8001000倍水溶液喷洒土壤,实际用药量为土壤重量的2%。发病以后,要及时拔除病株和周围带菌的土壤,或者进行翻盆换土。发病初期可在植株基部喷洒50%的代森锌8001000倍水溶液,57天再喷一次。也可在栽培前用木霉82喷洒消毒,也能起到预防作用。 白粉病 1. 发病原因及危害部位 白粉病,又称霜霉病、白霉病等,是种子植物受白粉菌引起的病症。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发病率最高,如葡萄、玫瑰花、蔷薇花、紫薇花、月季花,以及许多的草本花卉,都容易遭到白粉病的危害。被害部位凋枯,表面密布白粉状霉层,既病菌的菌丝和分生孢子,有时霉层上还出现褐黑色斑点,为病菌的有性子实际闭囊壳。白粉病为传染性寄生病,分生孢子可多次生复侵染,因而发病期长,但以7、8、9月最为严重。白粉病的菌丝生在寄主表面,以生吸器入寄主细胞吸取养分。严重时,叶片枯死脱落,影响植株生长,甚至整株枯萎死亡。 2. 防治方法 白粉病,是一种危害时间较长,范围较广的病害。因此防治上应以预防为主:一是花卉植物的栽培不能过密,加强通风和光照;二是适当降低空气湿度;三是生长期增施磷钾肥料,春季喷洒波尔多液,可以防止病症的发生;四是发病后采用药物进行除治:一般可用75%的可湿性百菌清粉剂8001000倍的水溶液,或50%的可湿性托布津粉剂8001500倍水溶液,每57天喷施一次,连续二三次,可以治好此病;还可用1:3的硫磺粉与生石灰粉混合剂,用粗布包着,在早晨有露水时,抖于患处或嫩叶上,既可除病又可预防;还可用粉锈灵加25003000倍水制成溶液,或多菌灵加500倍水制成溶液喷洒,效果都比较理想。 霜霉病 1. 发病原因及危害部位 霜霉病,赤称露菌病,是一种受霜霉菌科的真菌侵染后引起的病症。对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和月季花等木本花卉危害严重,主要危害花卉植物的叶片、嫩尖、花蕾等。受害部位呈现黄色粉状病斑,高温高湿时叶片背部病斑上产生白色或灰紫色的霜状霉层,故而得名。植株染上霜霉病后,黄色病斑逐渐变为褐色,叶片随之凋枯。茎干、花序、果实受害后,同样发生霜霉或褐色斑块,柔嫩组织可能出现肥肿,甚至呈现畸形。霜霉病,是菌丝无性繁殖的孢子囊以随风传播的方式,使之蔓延。 2. 防治方法 霜霉病,以菌丝在种子或病残体中产生卵孢子,或在寄主体内潜伏菌丝,以此越冬或越夏。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在春末夏初和秋季发病最多。防治方法:种子和土壤都应严格进行消毒处理,栽培不能过密,加强通风和光照,营养生长期应少施氮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可能50%的代森锌600800倍水溶液,或用20%的甲霜灵(瑞毒霉)35004000倍水溶液,或50%的疫霉净350400倍水溶液喷洒,每星期一次,连续二三次,就能治好此病。 锈病 1. 发病原因及危害部位 锈病,这是一种由锈菌目(Uredinales)的真菌寄生而引起的病症。锈病比白粉病更为普遍而严生,不论草本或木本花卉植物,甚至草坪、草地,都有此病发生。因一般发生黄色、黑色或橙色小斑,尤多黄色疱状斑,其中生铁锈色粉状孢子,故名锈菌。锈菌可产生多种孢子,最多的是生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五种。孢子主要借气流传播,锈菌为专性寄生菌,专化性强。危害地区较广,尤其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发病较为严重。既风飘逸传染,受害部位的叶片正反两面着生橘黄色的粉状疱斑,破裂后又散出橘黄色粉末即锈菌孢子,重复侵染。严重时整片叶子枯萎,导致植株死亡。 2. 防治方法 锈病,以担子孢子随风飘逸传染。在防治方面,首先应挑选无菌的植株作为母本,培育无菌种子。如果发现病株,要立即剪除病枝,严加烧毁对越冬枝条和植株在入冬前可喷洒35的波美石硫合剂,预防效果最好。好病初期可用40%的粉锈灵(三唑酮)35004000倍水溶液喷洒,每57天一次,连续二三次,一般孢子堆就可消失,效果较好。 另外,根据有关资料介绍:贴梗海棠、木瓜海棠、西府海棠、野苹果等植物的锈病,均有转主寄生的特性。它的另一转主为圆柏属类的观赏树种,如龙柏、偃柏、塔柏等。因此,从防疫角度考虑,绝不能将它们栽培在一处,否则锈病会越发越严重。灰霉病 1. 发病原因及危害部位 灰霉病,也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传染性病症。灰霉病是温室中的常见病,但露地和盆栽花卉也是有发生。分布地域广,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此病发生。沾染灰霉病的花卉植物,茎尖、叶片和花朵均可染上病症。受害部位,腐烂变褐,如果高温潮湿,通风不良,病部便会出现灰色至土黄色霉层,严重时叶片枯萎脱落,甚至整株死亡。 2. 防治方法 灰霉症,在植株体上全身都能发生,尤以基部最为严重。发病初期,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数日后逐渐向四周扩散,呈现软腐状,植株便无力支持而倒伏。防治方法,主要是注意通风透光,避免生长环境湿度过大。对沾染病菌的茎枝、叶片、花朵和果实,要及时剪除销毁。同时,还可用70%的甲基布津12001500倍水溶液,或50%的代森铵8001000倍水溶液,或0.30.5的石硫合剂,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二三次,就可治好和预防此病。 炭疽病 1. 发病原因及危害部位 炭疽病,是一种由黑盘孢子目炭疽菌属的真菌引起的病症。炭疽病,是一种光普性病症,分布地域较广,危害植株的种类较多。沾染病菌的植株,其叶片、果实初期呈现深褐色或黑褐色乃至灰白色,并生有呈轮纹状排列的黑色胶质小斑点。病斑易碎裂。炭疽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中越冬。次年植株叶片伸展时开始危害。生长季节可重复进行多次再侵染,严重的叶片枯萎脱落,甚至整株死亡。 2. 防治方法 炭疽病,一般末春以种子、雨水或昆虫传播。它最适宜产生在温度为2228C、空气相对温度在85%以上的时期。防治方法:要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剪除病叶,严加烧毁。在莳养管理上,要注意通风和光照,增施以磷钾肥为主的无机肥料,合理浇水,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可用等量式波尔多液160倍水溶液进行喷洒,每半月一次,连续三四次可以防治此病。花卉植株染上炭疽病后,可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水溶液,或50%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水溶液喷洒,57天一次,连续二三次就可治好此病。 炭疽病的传播媒介还有昆虫,因此,在植株生长期,还可用40%的氧化乐果,50%的马拉硫磷乳剂8001000倍水溶液喷洒,消灭介壳虫、蚜虫、红蜘蛛、蓟马等害虫,可以减少炭疽病的发病率,起到预防侵染的作用。 叶斑病 1. 发病原因及危害部位 叶斑病,种类较多,是一种由半知菌类中的真菌引起的病症。受染后危害严重的有黑斑病、褐斑病。花卉植物染上此病后,初期叶片上呈现斑点,其形态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多角形等。斑块为紫、红、褐、黑、灰、白等色。受害部位的斑块有明显的边缘,与健康部分的界线较为清楚,也有边缘不清晰的。病斑有的突出,有的不突出。有的病斑中间有轮纹,上生黑色小点,有的则无轮纹,散生黑色小点。从危害情况来看,叶斑病中的黑斑病主要危害月季花、玫瑰花、蔷薇花、梅花、榆叶梅、夹竹桃等花卉植物的茎尖、叶片和花果等。叶斑病中的褐斑病,主要危害贴梗海棠、苹果、芍药花、牡丹花、榆叶梅、菊花、香石竹等多种花卉。叶斑病主要危害花卉植物的叶片,发病多从基部叶片开始,初期产生淡绿色水渍状的小圆斑,日后逐渐变为褐色或黑色,随着时间的推移,斑块逐渐扩大,受害叶片也随之枯萎,最后焦干死亡。 2. 防治方法 花卉植物的叶斑病,是一种流传较广的病症,毁坏性较强,大多数的花卉植物都可能受其危害,因此,必须引起莳养者注意。洼地积水、通风不良、光照条件差、施肥浇水不当等,都是产生叶斑病的原因。特别是夏季多雨,或空气湿度大的地区,发病率最高。花卉植物染上叶斑病后,病情发展快,造成大量焦叶,严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观赏,因此要提早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5%的百菌清,50%的代森锰锌,50%的克菌丹,50%的敌菌丹(大福丹)等药剂进行有效喷洒防治。使用时可选其中一种,但以百菌清、敌菌丹、代森锰锌等药剂效果最好。使用浓度一般为8001000倍水溶液,每星期喷洒一次,连续二三次就可治好此病。枯萎病 1. 发病原因及危害部位 枯萎病,是由镰刀病菌属中的一种尖孢镰刀菌的真菌引起的病症。同时,经检验还发现,细菌、病毒和线虫,都能引起枯萎病的发生。花卉植株遭受枯萎病后,茎干基部或根部的维管束都会受到病原生物的侵害,往往在导管内产生大量的菌体和毒素,因而阻碍水分和养分的输导,须根生长不健旺,根茎变褐、发软。如果剖开检查,茎内维管束变为褐色,失去吸收和输送的功能。严重时,植株因长期得不到水分和养分而逐渐萎蔫,最后干枯死亡。 2. 防治方法 在众多的花卉植物中,都有可能发生枯萎病。特别是香石竹、唐菖薄、水仙花、菊花等,是发病率最高的花卉植物。防治方法:根据病菌在土壤中和染病的球茎上越冬的习性,病菌多从伤口侵入,是一种土壤和种球传播病菌的疾病。因此,莳养者可在晴天挖取种球,去掉受伤鳞茎。播种前,可用50%的多菌灵500倍水溶液浸炮球茎3040分钟,也可用50%的福美双粉剂拌种,还可用0.5%的硫酸铜水溶液浸种45小时,使其充分消毒无菌后,捞出种子,冲洗干净再行播种。 为了避免枯萎病的发生,不论播种或栽培,都要对土壤进行严格消毒。一般每100公斤培养土,可加入50%的多菌粉剂0.250.5公斤,充分混合后再播种或栽培。如果发现病株,要连根拔起烧毁。特别是对一些名贵花木,要提早进行观察,作好预防工作。一旦发病可用50%的多菌灵500倍水溶液,或80%的代森锌600800倍水溶液,进行有效喷洒,杀菌保苗,以防蔓延。软腐病 1. 发病原因及危害部位 软腐病,是由欧氏杆菌属的一些细菌引起的病症。受其危害的花卉植株,细胞组织遭到病原细菌的破坏和分解,发生腐烂。如果含水多的柔软组织和细胞间的中胶层被病原菌分泌的酶所分解,会致使细胞分离,组织崩溃,造成软腐或湿腐;或被染部位腐烂后失水干腐;或幼苗的根茎腐烂,株体直立死亡。常见的细菌软腐病有仙客来软腐病、鸢尾软腐病、君子兰软腐病、风信子软腐病、马蹄莲软腐病等,这些花卉受害后,茎干、叶片、花果发现水渍,呈现暗绿色和褐色的粘状软腐,上下蔓延,进而向健康株体发展,剖开病部可见维管束变褐发黑严重时病部软腐,呈现黄白色粘状物,发出臭味。 2. 防治方法 花卉植物软腐病的病原细菌,寄主范围广,腐生力强,可以常年生存在带有病残物的土壤中,特别是那些未经消毒处理的堆肥中更多。软腐病的细菌由土壤和昆虫传播,从裂口或伤口侵入。因此,必须做好预防工作,播种和栽培的培养土,可用0.3%的福美双,或0.2%的西力生,每亩施入2.02.5公斤,方法是拌5倍细土撒施,也可用上述药物拌种。发病初期,可喷洒农用链霉素10001500倍水溶液,或用粗制链霉素以浓度为0.01%0.02%的水溶液喷洒,可以治疗或控制花卉植物的软腐病。 花卉的虫害防治 花卉的虫害较多,主要是害虫有刺蛾、蚜虫、介壳虫、蓟马、螨虫、蚯蚓、天牛、蛴螬等,其产生和防治方法,介绍于后。 刺蛾 1. 形态习性及危害部位 刺蛾,是昆虫纲,鳞翅目,异角亚目蛾类的一个种类。幼虫为刺毛虫,俗称洋辣子,是花卉植物主要的食叶害虫之一。刺蛾,分布较广,种类繁多。最常见的有黄刺蛾、桑褐刺蛾、褐边刺蛾等。一般一年发生两代,幼虫背部和两侧均有枝刺和毒毛,在石灰质硬茧内越冬,次年化蛹,56月羽化为成虫。 刺蛾的幼虫,是咀嚼式口器的食叶害虫。受其危害,叶片造成缺刻、洞孔或伤口,引起大量叶片落叶,使某些枝条干枯,以至整株死亡。 2. 防治方法 刺蛾性成熟以后,到处飞翔。根据刺蛾的趋光性,在56月用黑色灯光诱杀成虫。另外有一种寄生蜂是刺蛾的天敌,应很好加以保护。在各种刺蛾的幼虫期,或幼虫群集末分散前,可用50%的杀螟硫磷或50%的锌硫磷,各以8001000倍水溶液,或90%的晶体敌百虫1000倍水溶液,或10%20%的菊酯类药剂10002000水溶液进行有效喷杀,直至消灭为止。有的用100亿/毫升孢子的Bt乳剂加水500倍喷施,效果也很好,而且还有长期残效,第一代施用后到第二代还管用,唯致死性较缓慢。 蚜虫 1. 形状习性及危害部位 蚜虫,是昆虫纲半翅目蚜虫科昆虫的统称。蚜虫,虫体较小,分有翅和无翅,有性和无性等类型。蚜虫具有刺吸式口器,能分泌“蜜露”,年产幼虫十代以上。蚜虫种类繁多,对花卉植物危害性很大。受害植株,枝叶皱缩,叶态变形,诱发煤烟病,传染病毒病等。 2.防治方法 防治蚜虫危害的方法比较多。成效较发的有如下几种: (1)诱杀。对有翅蚜虫,可用橘黄色塑料板涂重油后诱粘; (2)天敌消灭。蚜虫的天敌有蚜姬蜂、飘虫等,它们是专门食蚜的益虫; (3)植物性药剂灭蚜。如用30%的天然除虫菊酯,25%的鱼藤精,40%的硫酸烟精,均可稀释为8001200倍水溶液喷杀,不但效果较好,而且也很安全,植株不易受到药害; (4)合成除虫药物灭虫。在蚜虫危害期还可用溴氯菊酯、氯氢菊酯、二氯苯醚菊酯、杀天菊酯等。这些药剂大多含量均为20%,使用时加水20003000倍稀释,在虫害期喷杀,有快速杀死的作用。介壳虫 1. 形态习性及危害部位 介壳虫,赤称蚧壳虫,是昆虫纲半翅目同翅亚目介壳虫。介壳虫种类很多,成后翅退化为平衡棒。虫体常密覆各种粉状物和毛状、丝状的蜡质分泌物,或各种形状的介壳。介壳虫寄生在花卉植物的嫩尖、叶片或枝条上,吸食植物养分,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害虫。但是,在介壳虫属中,也有少部分为有益的资源性介壳虫,如紫胶虫、白蜡虫等。 2. 防治方法 介壳虫,大多以若虫或成虫,寄生于花卉植物的茎干、枝条和叶片上吸取汁液,终年不停,虫口密度较大,通常布满整个枝头和叶片,排泄物粘污中下部位叶片。严重时,一片乌黑,以致使整株长势衰退。介壳虫的成虫多有蜡质,抗药性较强。因此,应在若虫期加以消灭。如用40%的氧化乐果,或50%的杀螟硫磷,或50%的久效磷等的8001200倍水溶液喷杀。同时,也可用20%的杀灭菊酯15001800倍水溶液喷杀,从6月上旬起,每710天喷杀一次,连续34次,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另外有一些高效低毒的农药也是消灭介壳虫的良药,如呋喃丹,含量有3%和10%的颗粒剂,施药时可直接将药物埋入花盆土壤中,或者混合于液体肥料中施入。根据花盆的大小,一般可施入25克,大盆可施1015克,有效期长达50天以上。同时,还可杀死红蜘蛛、蚜虫等害虫。 蓟马 1. 形态习性及危害部位 蓟马,是昆虫纲缨翅目蓟马,科类害虫的总称。蓟马种类繁多,如烟蓟马、稻蓟马、黄蓟马、豆蓟马、台湾蓟马、榕母蓟马等。蓟马,虫体很小,活动隐蔽,危害初期不易发现。 (1)烟蓟马。最常见、危害植物种类最多的是烟蓟马,成虫黑色细长,翅形细狭,前后翅周缘有很多细长毛,群集活动,年产幼虫610代,食性很杂,若虫和成虫均吸食植物的嫩尖、嫩芽、嫩叶的汁液。受其危害,造成叶片斑点、粗厚、叶柄特长和叶片畸形,传播病毒病等,危害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 (2)榕母蓟马。榕母蓟马,主要分布在热带和南亚热带。但是,近年来由于榕树盆景传入全国各地,随之而来带入了这种害虫卵和若虫。一经带入发展迅速,危害面逐渐扩大。榕母蓟马,是一种专食榕树的害虫,主要危害榕树的嫩尖、嫩芽、嫩叶,它用锉吸式口器刮破叶片皮层,吸取汁液,使之成为紫色斑纹。严重时,受害叶片呈现饺子状或萎缩卷曲,影响光合作用,影响生长,降低观赏价值。 (3)花蓟马。花蓟马,又称台湾蓟马,此种害虫分布较广,主要危害花卉植物的花朵、花冠,受害部位呈现横条或点状斑纹。严重时,花朵变形,花冠萎缩,直至干枯脱落。花蓟马,繁殖迅速,在南方每年繁衍若虫1114代,并以成虫越冬。 2. 防治方法 蓟马的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因此,可以诱杀。性成熟的蓟马,经常将卵产在花瓣上或花丝上,有的产在嫩尖上,因此,在危害期要注意观察提早消灭。同时,在选购花卉植物时,要注意检疫工作,防止带虫植株调入。发现带虫植株,应将受害叶片摘除烧毁,以免重复感染。同时,还可使用40%的氧化乐果以8001000倍水溶液,进行雾喷或浇要(因此药对花色有影响);也可用50%的杀螟硫磷10001200倍水溶液浇灌;或用15%的涕灭威埋入土壤中,2号花盆每盆用药0.2克,5号花盆每用药0.4克,施后及时浇水,以利药剂尽快溶解而被植物吸收,起到毒杀的作用。 螨虫 1. 形态习性及危害部位 螨虫,是蛛形纲蜱螨亚纲螨虫目类害虫的总称。螨虫,体形细小,一般都不超过12毫米。头、胸、腹愈合成躯体;分节不明显。在躯体的前端有突出的口器,俗称“颚体”。角皮极薄,腹面有足4对。螨虫分布遍及地下地上,高山和水中,或其他生物体的内外。螨虫,繁殖快,数量多,种类繁。如朱砂叶螨(赤称红蜘蛛)、粉螨等。分布广,食性杂,寄主植物多,危害多种花卉。被害叶片初呈黄白小斑点,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直至脱落。有些敏感的花木,稍受危害就落叶,对其生长开花影响很大。螨虫繁殖快,一年就能发生1020代,温室内更多。在室外露地,以受精雌成螨,在土块孔隙及枯枝、落叶等处越冬。 2. 防治方法 螨类害虫,虽然体形细小,但也容易发现,因为它有结网生习的生活特性,如若发现这种情况,此处定有螨虫存在。发现后即可人工捕杀。螨虫的天敌是小黑飘虫、小花蝽、六点蓟马以及以长毛钝绥螨等。在红蜘蛛危害较多的地方要注意保护这些天敌,以虫治虫,效果最佳。此外也可喷洒药剂,还可用40%的氧化乐果8001000倍水溶液,或50%的三环锡可湿性剂20003000倍水溶液进行喷杀。这些都 是广谱性杀螨药剂,对螨虫卵及抗性螨都有良好的杀灭效果。蚯蚓 1. 形态习性及危害部位 蚯蚓,通称地龙,俗称“曲蟮”,是一种毛足纲寡毛目蚯蚓科虫类。蚯蚓种类繁多,最常见的有巨蚓科的直隶环毛蚓,躯体长圆柱形,体长可达40厘米,每节环生刚毛数十至百余条不等。背部褐色,腹部灰白色。生殖带环状,一般在第十六至第十七节之间,受精囊孔3对,受精卵产在“蚓茧”中,一般30天左右孵出。蚯蚓分布较广,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此类虫子。蚯蚓以带有机质的土壤为食,在农田土壤中有松土和改良土壤质地的重要作用,还是家禽和鱼类的极好饵料。 2. 防治方法 蚯蚓在农业上,称为益虫,同时,还是家禽的高蛋白饲料,也是鱼类的极好饵料,但是,在盆栽花卉中,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要类害虫,因其在花盆中乱钻洞孔,或来回潜动,严重影响根毛的形成和吸收,损坏花卉植物的根系,使其吸收功能受阻,严重影响植株的长势。防治方法,可用氯丹或七氯、西维因粉剂,每平方米土地用药1.01.5克,也可用茶子饼稀释液,以1:15的浓度,均有较好杀伤能力,可能消灭此类害虫。 天牛 1.形态习性及危害部位 天牛,是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类的钻蛀性害虫的总称。天牛种类繁多,成虫大小、形状、颜色因种类不同而有异。一般为长椭圆形,触角较身体长。幼虫黄白色,扁长筒圆,胸足退化,故又称“蝤蛴”。天牛的幼虫蛀食花卉植物的茎干、枝条。粪便和啮下的木屑从蛀孔中排出,由此便可知道它的存在,俗称“钻木郞”。常见的有星天牛、云斑天牛和褐天牛等。 天牛是一种对花卉植物危害性较大的害虫。主要蛀食果实类树木,如桃树、李树、梅树、海棠树、葡萄、梨树榆叶梅、柳树等等。这些植物的茎干基部皮层、干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