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珍 爱 和 平村里来了马戏团的教学价值【案例摘要】随着国内外优秀图画书制作和出版,越来越多的课程资源值得我们挖掘、借鉴及运用于我们的课程教学中。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认识到图画书的价值,并且精美的图画书价格不菲,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位学生买一本,那么怎么让每位学生能分享到这种资源,也成了一个现实问题。在计算机房上课,让每位学生随着我的引导,共享资源。虽然课堂上每人通过电脑阅读的速度和反应,关注点和兴奋点也不完全一样,但是我尽量让学生保持同一节奏,有良好的互动和共鸣。这样一来,体味图画书的过程就显得“紧”,少了一点宽松。教学应当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包括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真实的社会生活。我们在利用电子资源时,我们就更方便回归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关注学生的内心状态等。 主题词:教学 电子资源 生活实际我在看过一些课程教学视频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我校五年级的学生上了一堂珍爱和平的课。从师生互动、学生的感言及图画书内容的分享、感悟中,我们可以看到村里来了马戏团无疑为品德与社会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人文素材。通过解读和分享这本书,我们和学生不仅可以修正自己看待世界的视角,也可唤起学生从小关心国际大事、关心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的责任心,并能更深刻地理解和平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里我讲讲我的教学过程:一、阿富汗印象:不太平和不富有尽管阿富汗东邻中国,但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它比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等要陌生的多。这种陌生包括无知,也包括主观印象。最初,我让学生回答世界上最熟悉的国家名称时,几位学生回答的是比利时、英国、美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我问大家是否愿意去阿富汗旅游,大家都表示不愿意去,理由:战争和贫穷。后者来源于学生课前在网上调查了解的阿富汗的信息。的确,一提到阿富汗,估计大部分人都会首先联想到战争、恐怖、危险、绑架、塔利班、爆炸、本拉登、贫穷等字眼。各种媒体为我们提供了这些信息和印象。所以难怪学生们会说:学生1:贫穷、落后的国家。学生2:美国军队驻扎阿富汗。学生3:平均寿命44.5岁。学生4:讨厌美军恐怖袭击。那么,村里来了马戏团这本图画书,会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该怎样看待这个陌生的国家呢?二、和平:让生活虽简单,却可以快乐事先我对该书的内容拍了照,做成PPT存入电脑中。所以,我和学生就利用这个平台,一起通过电脑阅读图画书的p2-p39。与此同时,我提出一个思考问题:亚默的生活和我们的生活有些什么不一样呢?学生参照图画书的内容,主要从自己目前所享有的优越生活条件、民风民俗的角度捕捉了他们眼中的不同。学生1:简陋。学生2:冰激凌只能看,不能买学生3:放学要到田地干活。学生4:炮火从远处传来。学生5:坐在地上看马戏团,我们坐在椅子上。学生6:看马戏团很高兴,可见他们很少看到马戏团表演。学生7:用头巾裹着脑袋。学生8:桥没有护栏。学生9:妇女在河边洗衣。学生10:摩天轮没有安全设施。学生11:看完马戏表演再交钱。学生12:学校都是土墙。学生13:米拉德父亲去了战争,有可能牺牲。学生14:旋转秋千简陋。学生15:走着回家,路是土路。学生16:米拉德背着筐。生活在和平环境、享受着物质文明的学生们用自己的生活条件发现和审视着位于阿富汗的巴格曼村与我们生活条件的不同。或许是先入为主的印象,老师和学生关注的依然是生活条件的不足。没有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去理解一些不同。图画书利用画面实际上为我们传递了那里的风情。这种独特的风情,是图画书用生动形象、丰富的画面,弥补了我们主观认识的不足。让我们可以多元地、客观地了解一个国家。因为阿富汗干旱少雨,冬季寒冷,夏季酷热;山地和高原占80%,西南部有沙漠;经济主要以畜牧业为主。所以,我们会看到那里的人用头巾裹着脑袋;土墙屋上留着小小的窗口这里,尚需明确的一个世界观问题就是我们应站在巴格曼村的本土风貌,去接受和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及感受。理解世界是多元的。在学生从画面中捕捉到的“不同”的基础上,我问了一个问题:人们生活在这个村子里,人们的感觉怎样?的确,大家觉得亚默和他的朋友米拉德的生活没有我们富足,可是人的快乐难道仅仅就是满足于物质条件的富有吗?学生从图画书中找到了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感受:快乐;大家在一起收麦子、捡白薯我总结道:生活简单,甚至有些简陋,但是在亚默的心中:“我们的村子,世界第一”。但是为什么这里看似生活简单,亚默却觉得自己的村子是世界第一,喜爱着自己的家乡呢?。尽管书中流露了战争离巴格曼村不远的信息:炮火从远处传来;米拉德父亲去了战场;马戏团的歌声包含着对奔赴战场的亲人的惦念,期盼着亲人团聚。但战争还没有摧毁自己的家园,人们依然满怀着渴望和平和幸福的心情。由此,我们从图画书中也感受到了纯朴的阿富汗巴格曼村人的乐观、善良、坚韧、勤劳、平和、热情。正因如此,生活在这里的亚默才会从周遭的人、事、物、自然的和谐中,感受到自己家乡的美丽。什么是和平?“和平就是所有善的综合,能让所有的人都幸福。和平不只是不杀戮,而是教导好的生活,并且是真正的生活。”亚默心中“世界第一”的巴格曼村,就是朴素的真正生活的体现。三、战争:毁灭的仅是生的条件随着故事的进展,我请学生看图画书p40,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与前面暖暖的黄色色调不同,黄色在书中寓意着秋天的收获、寓意着和谐和温馨。而这一页的画面:大雪飘飞,在灰蒙蒙的光景中,我们隐约看到被炮火摧毁的巴格曼村屋的残迹。课文40页上的一段文字:“这年冬天,巴格曼村遭到战火侵袭。人们险些丧命,纷纷逃亡他乡。如今,村子里什么都没有了”我:那么,村里没有了什么呢?学生1:人们逃走了。学生2:财产没了。学生3:村子里的欢声笑语也没有了。学生4:马戏团不会来了。学生5:替他们悲伤,因为他们什么也没有做,却遭到了战争的侵袭。在此,学生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随着我的提问,学生开始关注亚默和米拉德这两位小朋友的命运。大家都是小学生,可我们和他们却身处着不同的环境:和平与战争。再看看封底,在洋溢着阳光、温暖的树林中,亚默牵着一只羊,米拉德吹着笛子,相伴着走在乡间小路上。我:亚默和米拉德要干什么?学生1:找村子。学生2:找村子里的幸存者。学生3:上学去,因为他们背着书包。学生4:找家园。这是中国孩子们善良的想象和推测。换个角度设想的话,结果就不一样了。我:战火发生了,他们的命运会怎样?学生1:他们可能在战争中死亡了。学生2:逃到别的村子里,开始新的生活。学生3:战争过后,就回来的。最后,带着友善的希望,我们期待着阿富汗巴格曼村有一天能找回和谐、平和;希望有一天亚默和米拉德能像封底所描述的情境那样:无忧无虑、快乐地去上学,去玩,去帮家人干农活,去看马戏团表演我:什么时候,亚默和米拉德才能再相聚,什么时候亚默和米拉德才能这样开心地在一起啊?学生:和平。我:的确,只有停止了战争,只有回到了家园所以,作者在40页写到:“不过严酷的冬天过后,春天一定会来。这片土地静静地等待着人们归来。”战争毁灭的是是人们生存的条件,但不能毁灭人们的希望和理想。此外,作者在腰封上还写了这样一句话:献给每一位珍爱和平的人。希望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做一珍爱和平的人。希望读完这本图画书,上完这堂品德与社会课,孩子们的心中都留下了珍爱和平的种子。四、今后的课题:图画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在随着国外优秀图画书出版物的引进和登场,国内优秀图画书制作和出版,越来越多的课程资源值得我们挖掘、借鉴及运用于我们的课程教学中。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让课堂教学变得更为开放、更为饱满、更富有人性。1.图画书资源的组织和利用。根据不同的图画书内容,我们可结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内容,利用图画书,进行拓展学习;可结合教材内容和图画书内容,开展主题学习;可结合教材内容,将图画书内容视为教学设计中的主要环节,以充实和丰满教材、教学空间难以捕捉及呈现的内容,让我们的主观世界多些情境体验和感悟的视角、客观的视角、人文的视角可帮助教师突破对抽象的教材目标的理解,从多角度拓展和深化教材内容,打开教学思路。比如,这本图画书,就人教版的教材内容而言,它既可以和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的“世界上的国家”话题相结合,也可以和六年级上册“到周边去看看”“世界风情画”,以及六年级下册“战争风云下的困难”话题相结合。结合教材的话题,我们既可以从多元文化教育的角度了解一个国家具体的风貌;也可以从国际理解教育、和平教育的角度渗透价值观,深入地认识和平与战争的关系。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认识到图画书的利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精美的图画书价格不菲,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位学生买一本,那么怎么让每位学生能分享到这种资源,也成了一个现实问题。第一次我提前将村里来了马戏团这本图画书的大部分内容拍成照片,做成PPT课件,放在电脑中,在计算机房上课,让每位学生随着我的引导,共享资源。课前学生没有阅读这本图画书,所以课堂上难免每人通过电脑阅读的速度和反应,关注点和兴奋点也不完全一样,另一方面我则尽量让学生保持同一节奏,有良好的互动和共鸣。这样一来,体味图画书的过程就显得“紧”,少了一点宽松。第二次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教学,她为班里买了几本图画书,提前让学生阅读,并给每个组布置了研究专题,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分享。这种教学形式就意味着学生课前要充分的体会和思考,课上充分的碰撞和交流;教师要灵活的驾驭和引导,让课堂教学有效、流畅,既要保证教学思路清楚,又要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开放,有感染力。当然,不同的图画书内容,我们可利用它的教学方式也不相同。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琢磨和探索学生在课前、课堂上、课后该如何有效地享用这种优秀的图画书资源。2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包括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真实的社会生活。我们利用图画书这一课程资源,但不等于上成语文的阅读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与语文课的教学宗旨不一样的。前者并不仅仅满足于文本阅读,更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感悟和社会性发展等。所以,在利用图画书资源时,我们就需要回归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关注学生的内心状态等。比如,在我两次上课时,都问到同一个问题:巴格曼的生活和我们生活一样吗?学生们都从自己现有的生活条件对阿富汗这个小村子人们的生活做了判断,觉得那里条件不如我们好:玩具少;没有汽车和自行车,光着脚走路;土做的房屋、土路;坐在地上玩,我们很合适;帮家里干活;摩天轮很简陋。不妨在这里让我们的学生换位思考一下:在这种条件下,你们会觉得快乐吗?再比如,看到马戏团的表演,巴格曼的孩子和大人们都在开心地大笑。我们也可以问一下学生:如果你看马戏团表演会开心吗?我们平常看什么会开心呢?生活在巴格曼村子中的亚默觉得快乐,觉得自己的村子世界第一,那么我们的孩子们能否从较巴格曼村富有的生活中感受到单纯而朴素的快乐呢?虽说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人们追求的快乐可能不一样。但从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反思快乐的本质是什么;快乐的条件是什么。村里来了马戏团1996年出版于日本,20世纪7080年代,他多次走访中东、亚洲各地,走访而得的感受成了他创作的主题。由此可推测,这本书是以第一次阿富汗战争,即1979年1989年前苏联侵略阿富汗为背景的。长达10年的战争环境,给那里的人们带来了怎样的不安宁和苦难?巴格曼村,这个原本安静、美丽的小村庄,没躲过战火的袭击。导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扫黑除恶宣传课件
- 2025年中招考试常出题目及答案
- 徐绽范猛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总结
- 2025年赣州上犹中考试题及答案
- 慕课德育原理课件
- 贵州中考模考试卷及答案
- 盐城招生考试题目及答案
- 急性脑卒中护理课件
- 医院技能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快递转运安全培训课件
- 安宁疗护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胸外科快速康复护理
- 动火作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4篇)
- 水土保持员培训课件
- 第三类商标租赁合同范本
- 海上平台油泵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 《欧洲签证知识培训》课件
- 2024年秋季1530安全教育记录
- 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教材例题+练习+课后习题
- 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分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矿物学》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