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的思考中学作文教学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它的沉重在于:以应试为中心的作文教学的弊端已十分明显地损害着中学师生;中学生作文“贫血”“缺氧”,部分已蜕变为新八股文:“新概念作文”及一些打着其他旗号的作文竞赛有的似已走入泥淖,其负面影响误导着中学生。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教师教材方面说,虽然人教版新教材比以前有了进步,有了“写作训练”的具体内容,且自成体系,但其编写仍不尽如人意,尤其是例文陈旧,缺乏时代感,难以“示例”。从另一角度说,一些教师无暇将写作究竟是什么,要求是什么,中学生学习写作的意义何在这样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搞清楚,其带领学生进行的“写作训练”的盲目性、主观随意性也就难以避免。笔者是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一名老兵,对语文教师的甘苦深有体会,我无意指责本已十分努力又十分忙碌的同事们,但以上所叙完全是事实,当今社会中,语文教师尤其是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除了用“忙”与“累”两字概括外,还有一个“少”字,即他们很少有时间用于学习,包括对作文教学的钻研。第二,从学生方面说,除少数学生对母语的学习、对作文训练持有偏见,认为“语文是主科中的副科”不予重视外,大部分学生也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有学好语文、写好作文的愿望,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功课太多,负担太重;另一方面,中学生生活圈子太小,活动空间有限,生活内容相对单调,一些封闭式管理的学校更是把学生限制在学校的四堵墙之内、小天地之中,连电视、报纸也不常接触,写作的生活之源本身就近乎枯竭,沉浸于数理化公式试题之中的大脑,怎能产生写作的冲动与灵感?狭小的生活面、一些家长“不准读闲书”的禁令与有的家庭电视机上的封条,这一切往往导致学生大脑的贫乏,而贫乏的大脑怎能产生深刻的思考与丰富的表达?于是,中学生作文除了空话、套话,就是谎话、假话。深究中学生作文编假话的原因,根本的一条是生活的贫乏。“平庸的生活塑造平庸的人,平庸的人必产生平庸的文现代教育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写出不同凡响的文章,一方面又在抑制他们的灵气。”再一个原因,用学生们的话来说便是:我们的作文缺“氧”,这“氧”便是写作的自由空间。事实无情地证明,同学们平常的“练笔”远比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写得好,写得生动活泼,充满真情。可以说练笔本是中学生“青春勃发、五花八门、拥挤喧闹的一块话语天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练笔本是同学们“心声的录音带”,没有人要求他们必须写什么,不准写什么。一个事物,如果它是生活中的必需,做起来就会很自然;反之,就会成为负担或沉重的负担。比如吃饭对于每个人,看球赛对于球迷,谁会觉得痛苦呢?同样,写作一旦成了学生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了一种习惯,就会成为一种快乐,一种享受,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作文是生活的必需,而不是生活的点缀”。可是现在呢?第三,从社会方面说。媒体的作用与影响是很大的,但有时候媒体充当的角色并不光彩。其一,每年高考中考之后,不少媒体总要发表一批满分作文,但其中不乏抄袭之作,不乏内容空洞、词藻华丽的“美文”,甚至有无病呻吟之作,影响很不好;2001年南京考生的一篇用文言文写的赤兔之死获满分,多家媒体竞相发表,对在校中学生实可谓是误导,因为现在毕竟是21世纪,不能提倡用文言文写作。其二,近几年不少全国性作文大赛尤其是所谓“新概念作文”的获奖作文刊登之后影响很大,但其负面作用也不小。一些获奖作文难以读懂,“新”则新矣,但偏离了中学生的认知与生活轨道,成了十足的“另类”;一些作文显得出奇的老成,令人怀疑是不是出于中学生之手。其三,网络文学的影响以及网络上“出售”作文等做法对中学生也产生了很不好的“诱导”。其四,作文类出版物琳琅满目,充斥着大小书店的书架,但真正好的并不多,有的偏重于“炫技”,有的则提倡文字游戏;学生类报刊上的一些作文指导类文章大多讲“开头x法”之类的技法,很少强调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强调作文要有思想,要注重积累等要义,更有甚者,有的文章表面讲考场作文之法,实质传授如何邀获阅卷老师青睐的“技巧”,用心可谓良苦矣!综上所述,种种负面的东西促使一部分学生的作文之舟偏离了正确的航向,陷入了一个危险的泥潭,进入了另样的圈套。为了使沉重的话题不再沉重,变沉重为轻松,我提出如下建议:一、让师生明确写作的正确含义,理解写作的真切意义与作用,树立起新的写作理念。写作是一个人的主观精神活动,是一种书面的表情达意,是一种感情的渲泄,它有鲜明的目的性和个性。“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都表明了这一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文轩先生曾多次指出,每个人都应当“能写一手好文章”,“它是一种有教养的标志,一种人生的优雅之举,一种做人应有的风范”。曹先生把写作的意义、对人的影响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他认为“一个人能写一手好文章,这是一个人的美德”;他指出,写作“能营造静的气氛,帮你祛除浮躁”,在培养气质、性情方面,任何一种方式“都难以与文字活动相媲美”。这些话不仅言之有理,而且耐人寻味。叶圣陶先生早在1978年就说过:“从前读书人学作文,最主要的目标在考试,总要作得能使考官中意,从而取得功名”,“但是,我以为现在学生不宜存有为考试而作文的想头”。如果把学作文的目的仅仅定在为了考试时得高分,就显得过于偏狭、过于功利了。二、还原作文教学丰富的内涵。首先应与学习做人紧密联系,绝不能单纯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因为写作并不仅仅是一个技巧问题。南宋大诗人陆游就告诫过:“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一个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思想水平、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及文字技巧等诸多因素。我认为,我们抓作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做人与作文的关系,要让他们有思想,对事物对社会有正确的、辩证的认识;引导他们用好书不断充实头脑,武装自己,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要引导他们由肤浅逐步走向深刻,由贫乏逐渐走向丰富。第二,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注重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人生体验。抓作文训练最要紧的是抓积累、抓思想,写作技巧的传授是次要的。因为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的训练,而不是无聊的纯技巧的文字游戏。张志公先生有一句话给我极深的印象,“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是的,一个贫乏的脑袋只能有一个贫乏的世界,而贫乏的世界所生产的只会是单调、苍白、无力的表达。抓积累要抓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和词语的积累,途径有二,一是引导读书,二是接触社会。三、少写可能逼学生说假话的命题作文,多抓动态作文训练。动态作文训练,即让学生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之中,经常感受社会跳动的脉搏,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要充分发掘各种语文教育资源,给同学们各种各样的机会去接触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物,如编辑、作家、媒体记者、大学生、企业家、运动员以及民工、下岗工人等等,对他们进行采访,与他们座谈、交流,哪怕听听他们属于“另类”的看法,对学生也会有所启迪。动态作文训练,让学生经历写作的全过程,从搜集材料直至完成初稿、修改定稿,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多项能力,收效颇大。四、抓练笔,放飞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说,练笔比平时正规的作文训练还重要。因为练笔给了学生自由的写作空间,是他们抒发真情实感的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