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 鲁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 鲁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 鲁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 鲁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 鲁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学目标】: 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的范围、结构,掌握地壳的组成。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及物质循环。【教学重难点】:1、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成因 2、地壳内部物质循环【授课过程】【重难点突破】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画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简图,标出岩石圈的范围岩石圈的范围是考试的重点:选择题和判断中均出现,有两种表达方法岩石圈: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 上地幔顶部和地壳。二、岩石圈的组成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和用途类型形成特点用途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形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的岩石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特别提醒(1)沉积岩一般形成于当时地势比较低洼的地方,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取决于外力搬运的强弱。(2)引起岩石变质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主要来自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代码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变质岩各类岩石重熔再生作用岩浆【习题巩固】.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a)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d沉积岩、变质岩(2)图中表示的是_变质作用【方法技巧】1理清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图上箭头的方向:(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2)岩浆岩和变质岩能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能转化成变质岩。(3)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转化成岩浆岩。(注:岩浆岩和沉积岩在转化为岩浆的过程中,由于高温高压的作用,必然经历变质的过程,因而有的资料强调只有变质岩才可形成岩浆。变质过程很短,在转化过程中仅仅是过渡,因而也有的教辅资料把变质作用忽略掉,认为各类岩石都可直接形成岩浆。)【自我检测】1、下列四组岩石中,都属于沉积岩的是(c )a、大理石、质岩、 板岩、 石灰岩 b、石灰岩、片麻岩、 砾岩、 页岩c、砂岩、 砾岩、 石灰岩、页岩 d、石英岩、石灰岩、砾岩、 片岩2、关于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3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c)a喜马拉雅山 b黄土高原 c大西洋 d刚果盆地4关于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只有岩浆岩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才可能形成变质岩b岩浆侵入地壳冷凝形成岩浆岩,喷出地表冷凝形成沉积岩c沉积岩中的岩层和化石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d变质岩可以是由沉积岩变质而成,故变质岩中富含化石课题: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因素2. 通过对地表形态变化原因分析,学会用变化和综合的观点看待地理现象。【教学重难点】:1、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2、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授课过程】【考点一】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一、内、外力作用比较 作用特点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热能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使地表趋于平坦特别提示(1)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区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其中内力作用对地表变化起主导作用。(2)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考点二】内力作用的足迹【例题】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相关问题。(1)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背斜、向斜断层。(2)图中,陡崖出现在丙处,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容易遭受侵蚀形成谷底。【探究活动一】地质构造形成基本类型岩层形态地貌形态倒置地貌和成因褶皱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背斜向上拱起山岭谷地,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容易遭受侵蚀,形成谷地向斜向下弯曲谷底、盆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反而形成山岭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地垒向上陡崖地嵌向下谷地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书本第32页。【习题巩固】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1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甲丁的哪一种地质构造(c)a甲 b乙 c丙 d丁2在图中甲丁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a)a甲 b乙 c丙 d丁【考点三】外力作用的表现各种外力都是一把刻刀不断雕塑着地表,其中最锋利的是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外力作用分布地区作用形式地貌类型流水作用湿润地区侵蚀沟谷、峡谷、瀑布搬运堆积冲积扇、洪积扇、冲击平原、河口三角洲风力作用干旱地区侵蚀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搬运堆积沙丘、沙垄【拓展】(1)流水作用的差异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图中a;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b;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c。(2)冰川作用的差异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课堂巩固】:图1图2 读图1和图2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12题。1 图1所示地貌名称为( c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冲积平原2图2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b)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3、造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作用是( c )a、内力作用 b、变质作用 c、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4、读某地址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