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鹦鹉学舌 诵读不辍 浅谈中学文言文教学对传统诵读方法的传承与改革内容提要: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精华的载体,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比例较大,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格外关注。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诵读仍不失其传承和发扬的价值。“诵读吟咏”、“ 涵泳品味”、 “多闻阙疑”至今仍为诸多教育家认同。中学文言文教学应在明确诵读的原理和内涵的前提下,采取多种灵活方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反复把玩,读出情味”,使得文言文学习不再成为一件苦事,而是一件受益终身的趣事。关键词:诵读 涵泳品味 情味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1年开始实验,2005年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到目前为止新教材已经进入了全国中小学课堂。笔者所在学校初中采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的语文教材。本套教材共选入文言文作品42篇,古代诗歌29首,约占文章总量的30%。中考试题中,默写题和文言文阅读题占15分左右,使得教师格外重视。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文言文教学方法虽有所突破,但迫于中考指挥棒的“威慑”,教学上多重视词句翻译、段落结构、主题理解,而往往轻视了“诵读”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笔者认为,文言文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绝好材料,不应该一味采取灌输或训练的方式,而应采取渗透感化的方式,讲究春风化雨一般的滋润,首先就是要通过反复诵读,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获得最纯粹的感悟,继而通过教师讲解逐步了解文章思想内容。(一)传统诵读方法举隅第一,诵读吟咏,是传统语文教育中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汉字汉语是形、音、义的有机统一体,其中,声音形态是言语生命的基本因子,学生对言语声音形态的感知能力是语感素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只有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去诵读吟咏,才能使其出于口、入于耳、了然于心才能直接迅速地感知言语的优美、领悟作品的韵味,形成对言语的分寸感、畅达感情味感等的感应能力。我国历代童蒙教育以诵读为主,以“日诵万言”为美德。这种阅读方式绵延数千年,培养出无数名垂青史的大学者、大作家。扬雄“读千赋”,杜甫“破万卷”,古人就用诵读吟咏的方式学习语文,取得了巨大成就。第二,涵泳品味,是在吟诵熟读基础上的潜心专注的研读方法。所谓“涵泳”是通过潜心体味,密咏恬吟,达到对言语作品深入的、全方位的感知与体悟。这种阅读方法,是我国古代语文教育中最具特色的读书方法,具有厚重的民族文化心理积淀体现着汉民族的主要思维方式。“涵泳品味”这种读书方法,深受古今知识分子的赏识和推崇。宋代朱熹提出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这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的确应该得到很好的继承。第三是多闻阙疑。“诵读”讲的是读,多闻则讲的是听,是见。所谓“多闻”,就是要常见、常闻,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多观察,多体验。“阙疑”则是存疑。读书先要有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旧时私塾里学生读书,老师授业,学生有疑惑老师才解。指导学生在读书中生疑、存疑、解疑是古代语文教育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二)对传统的继承和改革正确认识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1、明确诵读的原理和内涵, 对诵读这一做法的提倡、继承、借鉴,应基于明确其适用之原理。把诵读简单地操作成放声读,或死记硬背,是无益于文言教改的。何为诵读?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认为“诵”和“讽”是可以互译的,即为朗读。也就是说“诵”是一种能表现语气语调、韵律节奏的读法。说文解字对“读”的解释是“读,诵书也。”段玉裁据“籀,读书也”改“读”为“籀书也”,“籀书”是抽绎理解书中的意思。可见,“读”即是感知言语声音形态,又是抽绎理解内容。也就是说诵读能在感知言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此即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不少语文教师对诵读内涵的理解比较片面,因而导致操作简单化、平淡化,“诵读”教学的真正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有不少语文教育同仁就往往将“诵读”简单地等同于“读”,即只是依照对于文字的理解,平正地读下去,用连贯与间歇表示出句子的组织与前句和后句的分界来;也有一些同仁把“诵读”看作仅仅是达到“成诵”目的的一个环节。这些对“诵读”内涵的理解上的偏差,导致了现今不少人将文言教学中的背诵提高到不恰当的高度,其具体表现为对知识教学、理性分析的淡化,对熟读背诵的强化。其实,“诵读”重在“味”、重在“玩”,“读书须是虚心平气,优游玩味”当前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以及语文教材的编写者都表现出对传统的注重语感积累、涵咏体悟的做法的认同。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应该理性地汲取传统教学中的合理内容,而不能简单照搬,不要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2、学生反复把玩,读出情味在读准字音、读明句读的基础上应读出语调与节奏和情味。语调是语句层面的声音形态,情感的千变万化是语调千姿百态的直接源头。因而,仅读出语句的高低、轻重、长短,并未将表现情味的声音形态,诸如明暗、虚实、松紧等读出来。语调和情味需要读者根据情境来创造。语调是各种声音形态的总和,读出语调,才读出了言语主题心灵的声音,才触摸到言语的情味。节奏是读者与文本的众多词句、众多层次的碰撞、推进形成的,是文本情味的基调。读出节奏也就是把握了文本的情味。要做到这一点,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句段,仔细揣摩,反复体味。此外,诵读文章不可囫囵吞枣、匆忙带过,应有把玩、品味的心态。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就需要给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了:听教师范读或课文的录音,凝神谛听,感受和想象文章的意境美。轻声吟咏、反复试读,体会文章节奏、声韵美以及作者的感情基调。调动自己的情感,心无旁骛地大声朗读,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另外,把文言文读美还可以用配乐朗读的方法,如在朗读醉翁亭记时配上古筝曲高山流水;朗读爱莲说时配上琵琶曲出水莲。这种用恰当的音乐(尤其是民乐演奏的古曲)来营造一种合适的朗读氛围,既可以诱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也可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感悟。3、教师精心指导,方法多变尽管诵读教学要以学生自己的诵读为主,以自己反复探究性的吟咏为主,但由于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文言文,知识储备尚浅,加之思维能力不够完善,教师的诵读指导是不应该忽视的。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指导诵读呢?首先,在诵读中训练正音正字,其次,抓住语言特色指导学生诵读。文言文作品常用一些象声词和副词来表达感情的变化和语调的起伏。激昂时,如疾风骤雨排空而过;欢乐时,如鸟鸣树林,轻舟荡漾;凝重时,好似重锤击鼓,铿锵有声;深沉时,又如春雨入夜,悄然有情。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文中连用的21个“也”字,读来只觉摇曳生姿而绝无单调重复之感。指导朗读时要让学生掌握“也”字表达的几种语气,进而使学生通过语气体会作者虽遭受贬谪,但仍能励精图治造福一方百姓的自豪。再次,有针对性地对个别难理解的句子进行诵读指导。如公输中有“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一句,“地方”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要连起来读,可在文言文中“地”指土地,“方”指方圆。应这样停顿:“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如果连读,理解自然会错。这就是正确的句读要靠语感,因此诵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整体的认知阅读能力,而不能放任自流,不加指导。诵读的方式方法,也应讲究。篇幅短小的课文,如陋室铭等可多作整篇的朗读,在要求对某些段落重点记诵时,可作部分精读;课文较长的,但有必要作整篇朗读时,可采用轮流诵读的方式;需要加强学生独立活动,并希望通过个别朗读的指导对全班起启发和辅导作用的,可安排学生个别朗读;为了相互带动、相互促进,加强阅读气氛,增加朗读练习的次数,可安排齐分组读或者男女生竞赛读。 “诵读”,作为一种适用于古今语文教学的传统做法,顺应了汉语言学习自身的规律。因为要想真正学好一门语言,必须营造一种用这种语言作为交际的氛围。多读文言文,目的在于增加对文言的感性认识,以弥补文言不作为交际语言因而运用文言的机会相对缺乏之不足。关于这一点,郭绍虞先生也有一段论述:“我们要知道,学习这种超方言的文学语言(指文言),等于学习另一种语言,所以要求能够应用于写作,只有像鹦鹉学舌般的从诵读入手。写作的文辞,假使和口语相接近,那么不必借助于诵读。离口语愈远,那么学习的方法也就愈需要诵读。所以重视诵读的倾向,越到后来就越显著。” 鉴于此,中学教师应不遗余力地倡导并身体力行地实施文言文的“诵读”教学。注释:转引自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10.p32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社.2000.10.p339郭绍虞.照隅室言语论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p228参考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9课 辛亥革命(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素养提升说课稿(统编版)
- 自由化与产业升级-洞察及研究
- Lesson 3 White Bikes on the Road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必修三-北师大版2019
- 机械行业安全培训课程课件
- 洗衣粉制造工岗位操作规程考核试卷及答案
- 裁缝岗前考核试卷及答案
- 隧道工5S管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钽碳还原火法冶炼工技能比武考核试卷及答案
- 仓储管理员招聘考核试卷及答案
- 拆船工适应性考核试卷及答案
- 船舶科普知识儿童课件
- 新消防法培训课件
- 机关食堂服务员工作职责
- 陶板幕墙施工方案
- 线路运维巡视实施方案
- 《国内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现状文献综述》4200字
- 六年级语文毕业考试真题集锦(共9套含答案)
- 工程造价职业技能比武竞赛参考试题(附答案)
- 天津第一中学2025-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 农场生态农业循环产业园项目方案书
- 合同权利转让合同范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