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突破文言实词教学难关.doc_第1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突破文言实词教学难关.doc_第2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突破文言实词教学难关.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突破文言实词教学难关内容摘要:文言文教学中实词教学是基础。古今词义不同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第一道门槛,除高考考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常用实词外,要达到读懂浅易文言文的高中语文教学目的,还须掌握大量的次常用实词。一词有多个义项和一个义项有多个词可表达的现象使得实词这道门槛难以逾越,本人运用成语联想、字形推测、同位对比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中心词:文言文 实词 教学方法自从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文言文在高中教材中所占比例大幅度提高,教学中,为教授文言文所花的课时也明显增多,学生所学的文言文经典篇目十分丰富,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理应有比较大的提高,但事实并非如此,从每年高考反馈回来的信息就可窥一斑而知全豹。学生对文言文望而生畏的局面并没有改变,依然只是迫于考试的压力而被迫学习,考什么,学什么。高考考纲只要求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学生对文言文中的思想、哲理、情感、趣味、艺术等方面就少有深思,多为读懂文章的字面意义来应付考试而埋头读书,味同嚼蜡。经过长期观察分析,我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师生纠缠在理解文言词语这一难点中不能自拔。学文言文,第一步自然是要读懂,要过字词关,尤其是实词关,但如果将文言文的学习重点落在这里的话,就难免要犯买椟还珠的错误。数千年华夏文明的精髓多藏在文言文里,那是一个怎样精美的世界啊!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越过文言字词这道高高的门槛,引领学生去欣赏文言文的无限风光,后者才是最终的目的。文言文教学中历来有死于章句,毁于清议的说法。如果扣住字词教学,学生学得枯燥无味,又有舍本逐末之嫌;如果重视内容分析,又担心学生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学得不扎实。怎样才能做到在重视内容分析欣赏的同时,又能让学生实实在在过好字词关呢?根据自己的探索,我用以下方法在实词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组词法。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在翻译中大多可以用组词法来理解文言文,此法简单易行,但有两点须提醒学生注意:一是一个字可组多个词,须结合上下文才能准确理解,如“微”,可组成精微、卑微,微小等词语,其具体含义就须根据语境来确定;二是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因此,对那些形同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的词,须特别留神。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中“行为”是两个词,“行”指“品行”,“为”指“成为”。这样的的词还有“不必”、“妻子”、“可以”、“会(hui)计”、“故事”等,都不能按现代汉语来理解。二、成语联想法。汉语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词的含义发生了较多变化,时间越久远,这种变化越大。但在成语中却不是这样,因成语的承传性,词义很少变化。因此,对文言文中不理解的词可用此法攻克。即在阅读中遇到不理解的词时,联想一个含有此词的成语,再根据这个词在成语中的含义来判断它在文言文中的含义。例如: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屈原列传)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祭十二郎文)要明确“迩”和“尤”的词义,可找到熟知的成语“闻名遐迩” 和“怨天尤人”,从而得出“迩”的意义是“近,“尤”的意义是“抱怨、责怪”。三、字形推测法。汉字是表意的文字,这是依形求意的基础,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形声字因形旁表意,对我们准确理解词义的帮助最大。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赀”,形旁“贝”表“财物”义,可推知“赀”即“财物”。这种方法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即对陌生的字也能推出大致的意思,如果能与上下文联系起来,判断会更加准确。例如;“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韩非子)“迓”、“龁”比较陌生,其形旁“之”、“齿”,前者表“走”、后者表示与牙齿有关,联系上文中可知这俩词是表示狗吓唬来人的俩动作,从而推出词义分别是“走过来”、“咬”。至于其他的造字法,也偶尔可用。如:(1)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陪欲平(种树郭橐驼传)(2)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本”是指事字,以手指木的底部,意为“根”。例(1)的“本”取其本义,指树根;例(2)中的“本”则取其引申义,即事物的根本,在此指行王道。四、同位对比法。文章多讲究造势,因此行文中常见结构相似的句子,这些句子中位置相对应的词,尤其是动词、形容词之类的实词,词义往往相同、相近或相反,只要知道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就能根据上下文的关系,较准确地理解相应位置上其他词的含义。如:(3)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滕王阁序)(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5)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 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论)(3)中“穷”为“达”的反义词,即“失意”,而不是“贫困”;(4)中“俯”为“仰”的反义词,即“低头”;(5)中“属”、“徒”、“伦”为同义词,指一个类别。五、字句捆绑记忆法。古汉语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些基本词汇古今没有什么变化,如:日、月、星、辰、虫、鱼、草、木等。有些词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如:薨、朕等。对这两种词,学生容易掌握,难度大的是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已不同的词。对这种词须强化记忆,但因数量多,且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等多种情况,死记硬背肯定是事倍功半,字句捆绑记忆法的效果就好得多。字句捆绑记忆法就是将词的用法与相应的例句联合起来记忆的一种方法,例如:将“微”义项“如果没有”与例句“微斯人,吾谁与归?”合起来记忆,将“坐”的义项“犯罪”与例句“(晋文公)曰:何坐?坐盗。”绑在一起记忆,将“坐”的另一个义项“因为”与例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绑在一起记忆。这看起来是种笨方法,但不必死记硬背,学生乐于接受,且印象深刻,不必刻意重复记忆,实际效率更高。以上方法,简单易学,稍加训练,学生就能较熟练地运用,作为教师,必须明确教师是主导与学生是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在实词教学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