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语下第四单元导学案.doc_第1页
五语下第四单元导学案.doc_第2页
五语下第四单元导学案.doc_第3页
五语下第四单元导学案.doc_第4页
五语下第四单元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下 第四单元导学案14.秦兵马俑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西安参观秦兵马俑,作者是从那些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二、活动一:通读课文,扫除障碍。 活动一: 1自读课文,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读顺句子。 2小组内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纠正错误。3全班交流:强调易错字词。按小节次序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注意倾听、观察学生自学的情况,提醒自我纠正。读准 “靴”、“擎”等生字。小组活动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汇报交流。字词质疑。活动二: 1.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秦兵马俑的?画出过渡段。2分段,归纳段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 写秦兵马俑的价值和出土的地方。 第二段(第23自然段): 第三段(第410自然段): 第四段(第11自然段):写秦兵马俑的强大气势和英雄气概,古今中外绝无仅有。 3全班交流概括段意的情况,探讨全文的结构特点。三、活动二:再读全文,感知内容。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秦兵马俑的?画出过渡段。 2分段,归纳段意。 3全班交流概括段意的情况,探讨全文的结构特点。四、体会“规模宏大”。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具体描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语句。赏析句子,做好记录。活动三:体会“规模宏大”。1. 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具体描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语句。2. 小组交流。读好相关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说体会。3展示质疑。2小组交流3展示质疑五、检测反馈【检测反馈】1在下面加点的字正确读音下边画横线。所向披靡(m m) 擎(qn qn )着利剑 战车千乘(shn chn) 惟妙惟肖(xio xio)2积累文中你喜欢的四字词语。当堂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当堂评点。14. 秦兵马俑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脉络,感知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2.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1. 理清课文脉络。2.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二、活动一:体会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活动一: 1. 默读课文4-9自然段,思考:找一找,兵马俑有几种类型。读一读,圈出最能体现兵马俑类型个性特点的词语。 2. 小组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兵马俑。3. 汇报展示,质疑完善。1.读课文4-9段2对照问题,学生思考,在书上进行圈划。3. 小组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兵马俑。4. 汇报展示,质疑完善。活动二: 1. 自由读第10自然段,思考: 这段话写了什么?想象:它们神态各异:有的 ,好像 2小组分工读好这段话,交流题。3展示质疑。三、活动二:感受神态各异。1.自由读第10自然段2.思考 题3.讨论、质疑活动三:关注方法,整体感知。1. 尝试有感情朗读第11自然段,你有怎样的感受?2. 小组讨论并确定发言人。3. 全班汇报。四、活动三:关注方法,整体感知。1. 尝试有感情朗读第11自然段,你有怎样的感受?2. 小组讨论并确定发言人。3. 全班汇报。五、【检测反馈】面对这举世无双,旷世绝代的艺术群雕,你最想说什么?请在秦兵马俑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下我们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当堂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当堂评点。教学板书:教学反思:15、埃及的金字塔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2初步了解埃及金字塔的有关情况。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1. 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活动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读准田字格中的生字及两个二类字。2.边读课文边在文中标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组员之间轮流读生字词,互相纠错,正音。4.钢笔描红。二、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活动二: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1.默读课文,划分段落,在文中用“”做上标记。2小组内交流分段情况。3各组派代表汇报分段结果。 第一段(1)交代埃及金字塔的概貌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第二段(2-3)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历史形成过程及其外观和结构特点。第三段(4-5)介绍这样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第四段(6)写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活动三:感受金字塔的概况。1.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你知道了些什么?2. 小组采用接龙提问式交流信息。(接龙提问式:1号问2号答,2号问3号答)3.合上书本全班交流所获得的信息.4.感情朗读课文1、2自然段。三、感受金字塔的概况。 一座座巨大的金字塔巍然屹立于金黄的沙漠之中,傲对碧空,本来就让人觉得不凡,加之又建造于公元前27世纪,比我国最早的夏朝还早六、七百年,怎不让我们另眼相看?怎能不举世闻名?四、检测反馈1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划横线。坟墓(fn fng) 摩天大(xi sh ) 砌成 (q qi ) 矗立(zh ch ) 埃及 ( i i ) 锥形 ( zu zhu )2用“举世闻名”写一句话。当堂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当堂评点。板书设计:15 埃及的金字塔埃 坟 廓 厦 砌 吨 宏 锥 矗15、埃及的金字塔教学目标:1.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2.感受古埃及人的聪明勤劳。教学重点、难点:凭借语言文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教学过程:一、导入这一座座金字塔巍然屹立,究竟是什么样的?它们凭什么傲对碧空?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埃及的金字塔。活动一:感受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分别用“ ”和“ ”画出描写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的语句。对比读句子,你觉得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a.这座金字塔很高。b.这座金字塔高 146米多,相当于40层的摩天大厦。2.小组交流上述问题。 (可以结合说明方法说说)3.汇报展示。(汇报从朗读开始)二、感受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金字塔之多。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体会高大。以教学楼作补充。 “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体会数量之多,工程之浩大。 三、感受古埃及人的聪明与勤劳。活动二:感受古埃及人的聪明与勤劳。1.轻声读第4、5自然段,思考: 在没有现代工具的条件下,古埃及人是怎样将“230万块巨石”运过来的,又是怎样砌到“146米”的高度的?2. 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交流。(如:说说、摆摆、画画等)3展示质疑。让学生凭借课文语言,懂得古埃及人“运石”“砌塔”的“科学”原理,再放声朗读,以表达对“勤劳、聪明”的古埃及人民的赞叹和敬佩。文中的“据说”一词,看似平常,却能看出作者用词的严密。因为,这种“砌塔”的方法,只是后人根据当时可能拥有的工具推测、想象出来的方法之一,所以课文称“据说”。第六自然段在全文中起着照应开头、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学习这一段要联系全文进行。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这样的意识:这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力量和智慧的象征。四、【检测反馈】学习课文第3小节介绍事物的说明方法,完成填空。暑假里,我们一家人去爬山,来到山脚下,看到巍峨的青山,我不由赞叹:“这山可真高呀, 。”(用列数学的说明方法)。爸爸摸着我的小脑袋说:“是呀,的确是高, 。”(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妈妈笑着说:“危楼百尺高,手可摘星辰。我看这山呀, !”(用形象描述的说明方法)检测反馈要求当堂完成,当堂检测。板书设计: 15 埃及的金字塔 宏伟 精巧 血汗 智慧 教学反思:16、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结合课文理解词义。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朗读课文,结合课文理解词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维也纳,听说过吗?它是奥地利的首都,是一座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城市。美丽、蓝色的多瑙河穿市而过,给这座城市增添另一番雅致。维也纳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它的音乐。难怪人们称它为音乐之都。想去了解音乐之都维也纳吗?读一读音乐之都维也纳,一定会让你有不小的收获。活动一:学习生字。1. 读准生字表中9个生字。初读课文,在文中标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小组成员轮流读含有生字的词语,互相纠错、正音。默写生字词,推磨批阅。(组内1号同学负责报词)3. 组内互阅,汇报听写情况。二、学习生字1抽取一组开火车朗读生字词,读后指名正音。2抽取小组代表朗读易错词。活动二:了解课文内容。1. 浏览课文,思考: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2. 组内检查课文朗读,再交流。3. 班级展示。三、了解课文内容1小组内分工逐节朗读课文,为读错的同学纠正。师巡视。2每组抽号读,听众正音。四、学习第一段维也纳地处什么样的地方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活动三:学习第一段,了解维也纳的地理位置。1. 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对维也纳的了解。2. 小组内交流。3. 汇报交流。五、随堂练习【检测反馈】1. 比一比,再组词。馆( ) 坪( )涯( )雅( )管( ) 评( )崖( )鸦( ) 2.“音乐之都”指的是 (国家) (首都),这里“山清水秀”,“山”指 ,“水” 指 。1.练习完成。2.全班交流。16、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目标:1.了解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2.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教学过程:一、 导入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让我们一起感受音乐氛围。二、感受音乐氛围活动一:感受音乐氛围1. 大声读一读课文2-4自然段。用“”画出中心句。 想一想,各自然段是怎样围绕中心句具体描述的? 2. 小组交流。(交流时要结合文中的有关语句谈感想,选择一个方面重点汇报)3. 全班同学展示。(展示时可以讲解,可以朗读,还可以选择其他方式。)1指导每组尝试介绍其中的一个方面。思考:每一方面最突出的写作方法是什么?2.组内交流,确定介绍的内容与代表。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活动二:走进音乐圣殿1. 默读第5-7自然段,感受歌剧院和“金色大厅”的特点,划出相关语句。 2. 小组合作交流。 3. 全班展示。三、走进音乐圣殿1.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金色大厅”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组内交流。师巡视指导。3.代表汇报。4.引读。四、总结课文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2本课有一个很重要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你能说一说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