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尊的故事--反馈示例.doc_第1页
尊尊的故事--反馈示例.doc_第2页
尊尊的故事--反馈示例.doc_第3页
尊尊的故事--反馈示例.doc_第4页
尊尊的故事--反馈示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放在最前面,写在最后面的话摸着这本具有相当厚度的书,可能不知情的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是写给一个四岁半孩子的教学反馈。这本反馈是用三个月完成的。虽然尊尊今天不能看懂,但是总有一天,当他自己无聊的时候,从书架上抽出这本神秘的书,当时的感动一定不比现在我们两位老师的少。尊尊现在也许不能理解这三个月对他的意义如何,但是在我们两位老师和杨梅的心中,蒙台梭利已经改变了我们行事的方式,想事的方式,以及做人的方式。一个伟大的教育理论给人们带来的何止是处世的态度。想想尊尊刚来我家的时候,还是一个被传统教育浸透的孩子,从任何角度来说都是蒙台梭利所说的“非正常儿童”。短短的三个月,虽不敢说尊尊已经是一个“正常”儿童,但是他已经开始蜕变。在蒙氏园里,三个月经常是一个从普通园来的孩子的适应期,有些孩子三个月之后才开始摸教具。所以可想而知,尊尊在这三个月,一个星期三次,一次2个小时的课程中已经创造了奇迹。需要感谢的人很多。感谢杨梅能够敞开心接纳蒙台梭利,感谢你对各种书籍专注的阅读,感谢你和我们的合作,更感谢你为孩子做出的改变。还要感谢申淼,记得有一次你在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好老师,我告诉你一个好老师不是看他是否有渊博的知识,而是看他是否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和正常的对学生的态度。你拥有了所有好老师的特征,这值得为自己而骄傲。最要感谢的是尊尊,当我们还在蒙台梭利的路上摸索的时候,是你这个小家伙给了我们莫大的感动和对生命的理解,你给我们的更胜过我们能给你的。历史上曾经一位科学家登上诺贝尔领奖台的一刻,当人们都等着他感谢父母,感谢导师的时候,他却把最真挚的感谢送给了蒙台梭利。他说如果他小时候没有上蒙台梭利幼儿园,就没有他的今天。这个故事听起来虽然感人,但是又能有多少成功人士长大后能感谢幼儿时代的人和物呢?也许他们连想都想不起来。套用那句老话“为了忘却的纪念”,希望尊尊长大后,如果你长成了一个让自己很开心的人,别忘了蒙台梭利!AbbySeptember 22, 2008 今天的小尊尊十分可爱,刚一进门就给了我一个拥抱,走起路来也不像孙悟空了。:)进来第一件事就是拉着姥姥把他的学习环境都介绍一下,感觉像在自己家让客人参观一样,让我忍俊不禁。上课之前,我让尊尊先放松一下,马上进教室也不好。我让他看被我“展出”的画,他脸上露出微微的笑容,我知道孩子在那一瞬间一定会有成就感。我还用点写了一排字让他描(尊尊在Abbys Tutorials的第一幅画),我的用意也在测验尊尊是不是在书写敏感期。果然,他选择不去理睬这个东西,嘴里还念念有词:“我不喜欢描英文。”尊尊还不在书写敏感期,我推算他的认字敏感期也没有到。课后妈妈跟我说以前在幼儿园,老师让尊尊写字,回家妈妈再让他写的时候,他说不会。其实孩子不是不会,而是不想。很多孩子都会用“不会”代替“不想”,这个现象比较普遍。他不想,就意味着他不在这个敏感期,如果周围的老师和家长总是让孩子写,孩子会对这个事物产生厌烦。他书写和认字的敏感期就会滞后,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到了小学不喜欢学习的原因。这样的孩子学习不积极,家长就会着急。家长越着急,孩子精神越提不起来。这样话就说回来了,孩子学习不好都是家长的原因,然而往往都是家长在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用功。书归正传,今天我最有收获的是发现了尊尊的完美敏感期,具体体现在下面几项:l 蒙氏课的第一项都是“走线”。“走线”可以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进而发展小脑。走线之前,尊尊发现一个拼图把线压住了,他主动提醒我。我说我们走到这里的时候就绕过去好么?他没作声。过了一会儿很直接的告诉我:“把那个拿走吧,压住线了。”我就拿走了,尊尊这才放心得开始跟我走。l 我昨天给尊尊备课内容是数学的“数与量的关系”,但是今天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告诉他:“昨天我们都以为是坏了的铅笔刀其实没有坏,只是我们不会用,昨天我研究了一下,会用了,削了很多铅笔,还剩了几个给你,你想来试试么?”他使劲的点头。一开始我给他做了个示范,然后尊尊就开始认真的削,由于需要的力气比较大,他自己有点招架不了,然后就邀请我帮他。我就一个手帮他按住铅笔刀,他镇定得开始十分认真的削。等削完两支后,他发现装铅笔屑的透明小盒子里都是铅笔屑,要求要倒出来,我就拿了一张纸,让他倒在上面。他倒完后,满意得把小盒子又装回去。就这样,他削一个铅笔,倒一次铅笔屑。直到削完最后一支,倒完最后一次,他发现小盒子里有很多残留的铅笔屑倒不出来。尊尊请我拿一个湿巾,他一定要清理干净。可是擦了半天,还是有一些碎屑躲在角落里不肯出来。尊尊一点都没有放弃的念头,继续请我拿一个刷子来。我给他找了一把最小的废牙刷和一碗水。尊尊开始专注得刷,嘴里还不停念叨着:“刷干净才算新的。”可是,到最后还是有一点没有出来,其实照我们大人看已经很好了,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他仍旧不放弃,告诉我:“要打肥皂。”我拿给他洗手液,帮他滴进去,尊尊很可爱的反复强调:“一点点就行了,不要太多了。你看你滴得太多了,都浪费了!”费了很大的劲儿,尊尊终于在小盒子身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是有一点没有干净,其实我都已经看不出来了。尊尊把小盒子泡在水中,过了一会儿拿出来继续刷,还是刷不掉,认真的盯着我说:“颜色凝固了。”我想笑,但是憋住了。他继续“教导”我:“你看街上有没有卖专门洗颜色的东西,肯定能洗掉的。有那种一点就能洗两件衣服的洗衣粉,挺好的,去看看吧。”我也很认真的做着记录。尊尊看见小盒子到了这个程度,自己其实也无法再做什么了,用我给他的干卫生纸把小盒子擦干水,放在阳光下让我看:“很透亮!”我心中有种莫名的感动,一个孩子将自己的劳动果实当成一件艺术品去欣赏,而且让身边的大人也一起分享。也许这就是天伦之乐吧。当尊尊把小盒子放回铅笔刀里的时候发现刀片的地方也有很多铅笔屑,于是毫不犹豫的刷起来。这样一个小时就过去了,也许尊尊也没有注意时间过得这么快,这个年龄的孩子是很难专注这么长时间的。在世界上这么多的教育当中,只有蒙台梭利对孩子的专注力倾尽了心血。所有的蒙氏老师最高兴看到的,都是孩子专注的工作。l 当我们结束今天的课的时候,我和尊尊一起把小桌子放好。尊尊发现桌面下方两块铁不是很牢固,急忙告诉我:“我跟你说啊(尊尊跟我说什么都是用这个开头,让我觉得很搞笑),把这个地方固定一下,要不桌子塌了怎么办啊!”我说有钉子已经固定了。他十分认真的说:“我跟你说啊,你会知道钉子有多长啊!万一就那么短呢?”他用小手严肃得给我比划着。我马上点头表示同意,起身去收拾其他的。尊尊还是不依不饶的追着我说:“一定要注意啊!”我马上说好。l 走出教室之前,尊尊又去看了看走线的地方,又告诉我:“我跟你说啊,你怎么把柜子做成这个样子呢?线都快走不到了!”l 从教室出来,转了几圈后,尊尊来到阳台,推了一下玻璃,玻璃有点晃动。尊尊又大嗓门把我叫来:“我跟你说啊,这个玻璃有点晃动,马上处理一下。”我逗他说:“尊尊长大要是当建筑师,玻璃一定很结实!”没想到尊尊小手指晃动着,认真的说:“纹丝不动!”说完就快乐得跑开了。以上啰嗦了这么多,就是要说明尊尊正处于完美敏感期。从尊尊对走线、铅笔刀的小盒子、小桌子、玻璃的要求就能看出这一点。这个时候的孩子对任何事情要求都很高。孩子一般先对食物要求完美,不能有丑陋的地方,否则就不吃;然后对自己的衣服和身边环境;最后是对自己的内心。家长对这个时候的孩子应该保证环境整洁,让孩子形成内心的秩序,长大后会成为一个很利索的人。而且当孩子要求完美的时候,不要去阻止孩子,而且要千方百计帮助孩子创造完美。完美敏感期的成功度过是造就良好性格的很重要的因素。一般孩子是先有执拗敏感期,才有完美敏感期,两个一般是手拉手来临。不知道尊尊有没有经历过执拗敏感期,也就是特别倔强的时候,遇到什么都说“不”。如果还没有来临,请家长密切监控,到来时请马上与我交流。我在尊尊身上也发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也许是跟老人一起生活中养成的。在帮我收拾东西的时候,我把水开大了,他马上告诉我:“我跟你说啊,不要开那么大的水,太浪费了,就把水开成一滴一滴地就能粘湿卫生纸了!”在擦放铅笔屑的纸板时,还提前问我:“我跟你说啊,你上面的字还要不要啊?我都擦了啊。”说完就擦得十分干净。今天尊尊还主动观察了铅笔刀是怎样削铅笔的,一边观察一边念叨:“铅笔身上掉沫了。”这是孩子离科学最近的时刻,也是他自己主动探索真理的时刻。建议家长平时可以无意拆一些东西,让尊尊去研究怎样装起来,这样也可以锻炼他的动手能力。今天的数学课虽然“泡汤”了,但是我依旧认为非常得有收获。今天其实我们上了一节日常课。我一直认为像尊尊这么大的孩子没有什么日常课可以上了,没想到越亲近生活的就是越适合孩子的。尊尊真棒!Abby尊尊发现铅笔屑,倒出来之前还认真得观察了一会儿。在探索怎样削铅笔。尊尊让我帮他按住。尊尊用纸巾清理小盒子。尊尊在刷铅笔刀里面的碎屑。尊尊用刷子刷小盒子尊尊在观察铅笔刀到底是怎么削铅笔的。October 27, 2008 今天与其说是给尊尊上课,还不如说是给我上了一课。我的潜意识一直想把尊尊当成他这个年龄的孩子对待(意思不是说尊尊不正常,而是我不正常),认为他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认字了,应该学英语了,应该学数学了。但是尊尊一点都不像这个年龄的孩子。记得韩国一位很著名的母亲说过:如果总是给孩子套理论的话,就像是孩子在最渴的时候 ,你没有给他水,而给他让他更渴的面包。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发展的轨迹,就像尊尊,他自己永远都意识不到在他4岁多的时候他家里发生了什么,一大群成年人为了教育他的问题天天大伤脑筋。从一个禁锢的环境中走入一个自由的环境,对于孩子本身其实也是一种考验。我记得发展心理学上曾经举了一个例子,说在洛杉矶的一个家庭中,一天警察发现夫妻俩把自己13岁的女儿绑在凳子上13年。这个孩子除了不会用语言交流外,更重要的是,当把她放开后,她并不喜欢这个自由的状态,而是匆匆又回到凳子上坐着,等着被绑着。我们在可惜这个孩子的同时,有没有真正问过自己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孩子到底是喜欢被绑着还是被给予自由?!我今天给尊尊备的课就是用英文歌的形式教他认识英文字母。也想了很多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吸引他。可是他的注意力还是没法集中到学习上。我还特意给他自由,让他自己来决定学习的方式,比如说他说到外面来跳着学习,我同意了。我还同意了他乱摆字母卡。可是所有的努力最后都被串珠链破坏了。一个喜欢总是垒高的孩子,喜欢牵引东西的孩子是很明显处于空间敏感期的孩子。如果发生这个现象的载体是一个2岁的孩子,我很高兴的就去让他玩,但是在尊尊身上我总是对不上号。我的意识告诉我要尊重孩子,我的潜意识引领我去做限制他的事。蒙台梭利曾经明确指出当一个成人能将自己的潜意识都上升为意识的时候,他才能真正理解孩子。我今天在反馈真正认识到了我自己,也真正认识到了尊尊现在需要什么。他需要的并不是将木块垒起来,也不是将串珠链起来。他真正需要的是发展自己的内心,需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大人的理解和尊重。之前和尊尊姥姥谈过孩子教育的问题,发现上一辈和我们对这个问题认识得实在不同。我在这里并不想评价谁是谁非,只是理解了什么是代沟。我们明明知道老一辈有需要认同我们的时候,可是当真正交流的时候,又因为尊重他们,不想击退他们对我们一辈子的关爱和辛苦而欲言又止。也许我就是这种型号的,我从来都不愿意在语言上去反驳谁,我总是在有必要的时候在书面上去交流,更多的情况是去行动。在代沟这个问题上,我想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是想老一辈能多了解我们现在关心的事情,意思不是想要您顺从我们,而是监督我们。因为父母一辈子的角色都应该是监护,看看我们看的书,说说我们说的话,想想我们想的事,也许您哪天发现我们做的都不对,我们还想听听你的反面意见呢,因为真理只有越辩越明。今天想给杨梅定书的时候突然又听了杨梅一番话,感想又颇深。对于“自由”和“纪律”的问题,人类从古至今都在讨论。我们上学的时候,课本上说“自由是建立在纪律基础上的”。但是蒙台梭利说“纪律是建立在自由基础上的。”而且蒙台梭利的“纪律”定义又不一样了。这里的“纪律”不是听话,而是“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许杨梅在这里会往尊尊身上套:“尊尊为什么在自由的环境中不能控制自己呢?还是说明没有纪律。”可是我要分析一下成人和儿童在特质方面的不同。如果你给成人无限的自由,他会懒散,他会做很多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情。但是06岁的孩子不同,他们一旦获得自由,就会寻找各种方式来发展自己的内心,而不像成人一样。想想尊尊为什么这个年龄还在做2岁孩子的事情就是这样:我们突然一下给了他自由,他的内心告诉他之前有很多自己没有发展好的地方,好不容易有条件了,赶快补一下。如果杨梅从敏感期的角度能理解这个问题的话,从自由和纪律的角度也应该能理解。孙瑞雪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孩子很大了还在扔沙发垫,一天家里来客人,父母很不高兴。孙瑞雪问是不是以前总是不让他扔,家长点头,孙说这就是限制带来的后果更激烈的反抗和更长时间的延续。我总是喜欢将孩子比作小狗:记得我们泡泡的性格就很烈,出门冲在前面,拉着绳子后面的人跟着朗朗锵锵的。同年龄有些小狗不牵都没问题。有一次一个邻居看见,就说:“一看你们小时候就一直牵着,这个狗啊,就是这样,你越牵着,他的性情就越烈。看我们这个,从来都没牵过,一叫就回来。”狗是这样,人何况不是如此呢?限制他越多,他就越想去做某事;给了自由,给了他足够的空间去发展,他也就越快乐的越迅速的度过每一个坎。我又开始难受了,可能坐时间长了,难受了就会限制我的思维,有点词不达意,很多想说的话不能表达了。所以建议杨梅去看爱与自由P112P122,看过来跟我们交流一下,也许我们都有新认识。我决定继续给尊尊他本应得的自由,申老师星期三的时候也请尊重尊尊的选择,帮助他发展他的需要。AbbyP.S. 今天十分感谢杨梅对我的关照,看来只有母亲能理解我这个特殊时期的需求。谢谢。October 29th, 2008 尊尊今天特别友好,但是我们还是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小小的伤害。他一进教室就给我一个拥抱,还要看前天送给我们的花,可惜花已经干了,还被我们随意得放在了教具旁边。尊尊虽然嘴里没有说什么,心里还是很不高兴的。尊尊,请允许我再次和你说声对不起。我想你送给我们花的时候,一定是带着很大的真诚和喜悦感,看到我们没有珍惜花,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我们成人不仅要给孩子爱和自由,还要尊重孩子,尊重他内心的那种真、善、美,这样才能真切的感受他的心灵。尊尊来之前,我和Abby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工作。考虑到他现在还没有适应蒙式的教学方法,不愿意按照我们做的来做工作,因此我们就在尊尊来教室之前操作了一些教具,并且拍成照片,来吸引尊尊的兴趣和动手模仿能力。这些照片全是感官教具的操作方法,同时和搭积木的游戏结合起来,给他提供一个跳板。尊尊看到觉得很好玩,挑了一个喜欢的“搭迷宫”工作,便兴致勃勃地搭起来,但是这并没有维持多久,仅仅几分钟的时间,他的注意力就被插座圆柱体吸引住了,而且一“玩”就是一个小时之久。这就很好的显示了孩子处于主动和被动的区别,在他做“搭迷宫”的工作时,尊尊是被动的,他表现得很想去做,可是内心的呼唤并不是这样,因此不专注不长久。而面对他主动选择的“带插座圆柱体”这个他已经反复操作过好几遍,已经并不新鲜的一个教具,他却做得乐此不疲。教育就是这样,必须借助于孩子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的学习。今天他还发现了一个规律,就是“彩色插座圆柱体”可以放入到“带插座圆柱体”中,这可不得了,高兴坏了,把四组插座圆柱体和彩色四组彩色圆柱体,以及圆柱体阶梯全部拿下来,一个一个不停地试着插起来。这中间,我只是和他一起做,并没有说任何指导性的语言,我害怕影响他自己探索的空间。慢慢地,他发现东西太凌乱了,便把所有的圆柱体都拿出来,把带插座的放在一起,不带插座的放在一起他已经开始分类了!我想这和昨天杨梅给他的指导是有关系的,昨天杨梅和他一起整理抽屉,一定和他说了些什么,或者是这些做法让他的思维忽然清楚了,做事情开始带有思考,带有逻辑性了。可惜的是,因为对教具认识的不够清楚,他多拿了一套圆柱体阶梯,这样想完全配成对是不可能的,不过这中间还是很好的发展了他的专注力和自己做事情的能力。尊尊已经很棒了!他真正地开始了一个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索的过程。我们很快就可以进入正常的蒙式教学工作了。这样操作了将近一个小时,他有一些疲惫了,注意力便转移了又开始搭积木了。我心里正着急怎么办的时候,就发现他搭的方法已经和平时有本质的不同了,他不是在一味地在做搭高的练习,而是很讲究对称,还观察如何让两边平衡,如何一样高,然后在圆柱体中寻找一样高的。而且在搭到高处,木块不小心掉下来,建筑毁了的时候,他特别的伤心,不过没有哭,在我的鼓励下,又重新搭起来。他已经慢慢地从那个搭高,再把东西推倒的敏感期中走了出来,他开始珍惜自己手中创造的东西,同时开始思考如何把这个建筑做的更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