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改岳阳楼记柳学案二.doc_第1页
谭改岳阳楼记柳学案二.doc_第2页
谭改岳阳楼记柳学案二.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中考语文备考之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班级: 姓名: 学号: 组名: 学习内容学习流程一、【应战-学习目标】1.实记重点实词和虚词(之、于、以),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翻译句子。2.理解掌握文学常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3.理解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对比、衬托、人物描写方法、详略得当。课时:一形式:独学时间:1分钟要求:熟悉。 二、【备战-招兵买马】-【重点实词归纳】1、秦王使( )人谓( )安陵君 2、以五百里之地易( )安陵 3、其许( )寡人4、大王加( )惠( )5、安陵君因使( )唐雎使( )于秦 6、故不错意( )也7、请广( )于君 8、岂直( )五里百哉 9、秦王怫然( )怒 10、伏( )尸百万 11、以头抢( )地耳 12、此庸夫( )之怒也13、非士( )之怒也 14、仓( )鹰击于殿上15、休祲( )降于天16、与臣而将四( )矣17、天下缟素( )18、秦王色挠( )19、长跪( )而谢( )之曰 20、寡人谕( )矣 21、徒( )以有先生也22、唐雎不辱( )使命课时:第一课时形式:对学+反馈时间:10分钟要求:5、6号爬黑板。错题归纳:三、【开战-战鼓擂响】-【虚词归纳】 【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皆布衣之士也( ) )天子之怒( )愿终守之( ) )【于】:受地于先王( )休祲降于天( ) )唐雎使于秦( )何至于此( ) )仓鹰击于殿上( )【以】: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以大易小( ) )今吾以十倍之地( ) 以君为长者( )以头抢地耳( )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徒以有先生也( ) )【而】: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而君逆寡人者( )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与臣而将四矣( ) )【其】:其许寡人( )课时:第一课时形式:独学+小展示时间:5分钟要求:同质对学后,3、4号同学上黑板小展示。四、【智战-三军亮剑】 翻译下列句子,特别要注意加粗的关键词。1. 安陵君其许寡人 2.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3.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4.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5.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6. 请广于君 7. 否,非若是也 8.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里百哉 9.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10.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11.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12. 徒以有先生也 课时:第一课时形式:独学+小展示时间:20分钟要求:独学后组内小展示归纳:五、【激战-冲锋陷阵】一、整体把握1.作者作品:本文选自 , ,编者是 , 文学家、史学家。2.主要内容:这篇文章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 的情况。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 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文章用 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并用秦王 的形象反衬出唐雎 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3. 段落分析:第一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原因)。结构作用:为下面的情节做铺垫。【开端】第二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发展】第一回合第三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高潮】第二回合第四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不辱使命”。【结局】4、写作特点: (1)采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将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用秦王和唐雎进行对比,秦王是大国君主,盛气凌人,唐雎是弱国使者,从容镇定。两人的态度变化也形成鲜明对比,秦王的态度是先倨后恭,唐雎的态度则是先恭后倨的。(2)采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文章用安陵君来衬托唐雎,安陵君是明君,但他对秦王的委婉坚定却能衬托出唐雎的不畏强暴和凛然正气。此外,秦王专横的性格将唐雎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反衬得更加高大完美,在文章中,唐雎和秦王的形象是互为衬托的。(3)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与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对话双方各自的语气符合各自的身份和个性,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秦王的“天子”压人威势,唐雎的义正言辞,安陵君的委婉坚定,都在精彩的对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唐雎的说话技巧:言之有“节”,言之有“据”, 言之有“力”。一是“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上。二是“巧”在针锋相对,言之有“据”上。三是“巧”在以行证言,言之有“力”上。(4)结构严谨,重点突出。重点详写了唐雎与秦王的对话,而秦王与安陵君的对话一笔带过(略写),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唐雎的形象。5.人物形象:唐雎的性格:从容镇定、有胆有识、不畏强暴、具有凛然正气的外交家的形象。秦王的性格: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贪得无厌、外强中干的封建统治者的形象。6.重点问题(1)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的史实有什么用意?一方面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另一方面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2)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秦王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唐雎的回击,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3)本文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秦王的奸诈狡猾,前倨后恭,并从侧面烘托出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第二课时1、 形式:独学+小展示2、时间:20分钟3、要求:认真复习导学卷一,然后默写在试卷上。六、【胜战-论功行赏】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百废具兴(通“俱”全,皆) B、薄雾冥冥(迫近) C、去国怀乡(国家)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2、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属予作文以记之”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 )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辍耕之垄上 D、父异焉,借旁近与之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高高的庙宇里就担心他的子民)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C、微斯人,吾谁与归(这种渺小的人,我能和他在一起吗?) D、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制度)4、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文中仅用“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 B、“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 C、课文第三第四段,除了写景之外,还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喜”和“悲”的情感。 D、文中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点明主旨。5、选出下列对选文写作上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文中写迁客骚人“悲”“喜”之情,是为了与下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形成鲜明的对比。 B、写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