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第5课时)导学案 (2).doc_第1页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第5课时)导学案 (2).doc_第2页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第5课时)导学案 (2).doc_第3页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第5课时)导学案 (2).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第五课时)课题古代诗歌鉴赏(第五课时)-表达技巧(二)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理解并熟练掌握常见的表达技巧术语;2、能够准确识别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并能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3、能按照题干的要求规范答题,力争得满分。重点难点能够准确识别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并能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学法指导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老师点拨学习过程备忘一.预习导学【考查点三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1设题角度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2知识储备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作品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作品中字句更为精巧。几种常考的修辞手法,其作用如下:修辞手法表达作用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对比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语言简练、含蓄。夸张增强表达效果,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对偶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规范答题:第一步明确运用了什么修辞。 第二步结合诗句解释这种修辞格在诗中是怎样运用的。 第三步结合具体修辞特点指出其艺术效果。 答题范式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特别提示:在复习时要积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便于在具体语境中作出准确的判断。【考查点四鉴赏诗歌的构思技巧】1设题角度常见设问方式:(1)本诗在构思方面有何技巧?(2)某句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3)本诗中的某句和某句是什么关系?体现了诗歌的什么特点?2知识储备:古典诗歌的结构,是体现诗歌的形式之美、反映社会内容、表现诗人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常见的结构特点有抑扬(包括欲抑先扬和欲扬先抑)、铺垫、伏笔、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起承转合等。常见的构思技巧,其作用如下:构思技巧作用抑扬可以尽情抒发情感,还可使行文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引人入胜。铺垫层层的渲染,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伏笔照应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更有力地突出诗人感情。以小见大使诗的意境更深邃,更阔远,主题更深刻。以景结情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卒章显志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怀,更有力地突出中心。规范答题: 第一步点出行文技巧的名称。 第二步阐述“志”的内涵或“景”与“情”的关联。 第三步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功效。 答题范式: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特别提示:在解答技巧效果时一定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切忌空洞使用套话。二.问题探究【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两题。未展芭蕉(唐)钱翊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答案: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首诗,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第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第二首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并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芯,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2.【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21. 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答 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解析】“今古河山无定据”指古往今来,大好河山并没有一定属于谁的准则。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诗歌以议论开篇,其作用在结构上是引领全文;在内容上是奠定了全词的格调,或揭示主旨。22.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答: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三限时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贾生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注】 逐臣:是被放逐之臣,这里指贾谊因力主改革,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本诗采用了“欲抑先扬”(或“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汉文帝求贤若渴,调回贾谊,虔诚求教,后笔锋一转,点出汉文帝垂询的内容。诗由赞叹化为慨叹,由歌颂化为讽刺,表达了诗人对汉文帝的讽刺,对贾生的同情。(2010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定林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1)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2)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四拓展延伸【易混淆的表现手法的辨析】对比、衬托和烘托的区别:“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注意】艺术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 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 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反复筛选用词。 五课时作业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山寺夜起 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解析】三四两句抓住“烟色如云白”使用比喻,以及“流”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