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教案.doc_第1页
项羽之死教案.doc_第2页
项羽之死教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羽之死 第二课时(总两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文章第三部分“乌江自刎”段落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以及句式,能翻译本段2. 能通过分析细节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3. 在讲解课文的同时渗透心理教育:如何度过心理难关;面对失败时应该怎么做。4. 综合全文给予人物一个客观的评价。【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见教学目标中的1、2点2. 教学难点:见教学目标中的第3点【教学方法】主动探讨、教师点拨、整体把握、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步骤】一、课前三分钟演讲及点评二、导入(温故知新)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项羽之死的前面两个部分“垓下被围”与“东城快战”,重点分析了项羽在这里面体现的性格特点(生:多情善感、勇武自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乌江自刎”,来了解一下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是怎样度过他的最后时刻。三、学生齐读本段,确认课文注解的重点词句。教师补充讲解:1. 地方千里2. 无以渡3. 何渡为4. 独 籍独不愧于心乎?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5. 身亦被十余创6.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四、主动探讨、教师点拨1. 关于本段的其他字词句,学生自由提问,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做适当点拨。2. 小组合作翻译,教师巡查。3. 检查成果: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译: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纵然他们不说,我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五、整体把握、合作探究1. 本段中写了几个细节,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品质?点拨: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拒渡为何不渡?无面目见江东父老、有愧于心(穿插讲解“笑“字:临危不惧、蔑视死亡、大将之风)知耻重义拓展延伸:你认为该不该渡?(学生自由抒发己见,有理有据) 后人对“是否渡江”的看法联系课后“相关链接”第二题“后人咏项羽诗”(重点分析杜牧、王安石、与李清照的评价) 渗透心理教育:其实,项羽的“不渡”很大程度在于“有愧于心”,即心理上有一道坎过不去,同学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心理上过不去的坎”吗,你是如何解决的呢?其实我们还应该重视榜样的力量链接:韩信受“胯下之辱”终成名将,司马迁受“宫刑”发愤著书“成一家之言”史铁生“活在最狂妄的年纪突然残废了双腿”,在很长的时间里,他每天想的就是死的问题,后来在母亲的帮助下还有在地坛里的每天对人生的沉痛思考,使他终于明白“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情”,最后写出了震惊文坛的我与地坛,成为著名的文学家。还有屡遭贬谪的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让生命中的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还有文革年代里三起三落的邓小平爷爷,他还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呢刘伟、力克胡哲、海伦凯勒、林肯我们可以排长长的名单相对我们来说,横在他们心里上的何止是坎,简直就是鸿沟啦,但是人家一样跨过去了,我们有什么理由让自己原地踏步呢。赠马对自己的死毫不在意,却不忍爱马被杀,以赠亭长。 “吾知公长者”、“不忍”心底仁善赐头所谓的“故人”要追他、认他,而且还要杀他以邀功取赏,项羽却慷慨赐头,“吾为若德”,这是一种何等的气概!宁死不辱,视死如归2. “此天之亡我”这句话,项羽说了几次?事实上真象他说的那样吗?试剖析。点拨:说了“三次”。非也。项羽的失败与其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性格决定命运,他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错失良机、痛失人心,最终导致了失败。项羽此时的反复狡辩,正体现了他心死却又未平,认输却又不服气,表现了项羽对自己的战斗能力充满了自信,可是又无法正视楚军即将彻底覆亡的现实,于是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天命的安排,这种论调充满了一股浓浓的“宿命论”的味道。3. 请你客观地评价一下项羽v 有人把史记誉之为悲剧英雄画廊,而西楚霸王则是悲剧群像中的绝代典型,“项羽之死”这个片段便是这部旷世悲剧的最后一幕。v 作者通过垓下被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等三个场面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项羽的性格:既有霸王别姬的儿女情长,又有东城溃围的勇猛善战;既有阴陵失道、归败于天的寡谋、自负,又有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的知耻重义、淳朴仁爱。v 项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完美英雄”,他也有他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局限性。面对失败,项羽不是积极自省自悟,而是消极逃避罪责,将错误归罪于“天”,对此,作者司马迁认为“岂不谬哉”,你同意他的看法吗?v 当你面对人生的不如意时,我们是否可以从他身上吸取到某些经验教训?点拨:先“知错”然后“能改”,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失败4. 无论是遭遇“心理过不去的坎”还是失败或者人生的不如意,其实都可以把他们归为 “挫折”。当面对挫折时,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对待呢?总结一下大家的观点,老师另外加了一些补充,可以归纳为:v 1.正确认识、积极对待挫折,学会用转移、宣泄、补偿、升华等心理防卫机制来消除受挫折后的不良情绪,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被挫折击倒。v 2.升华目标,淡化挫折树立远大的志向, 胸怀大志,才不会为小事而羁绊。 v 3.树立学习榜样,化成巨大的精神力量。例如忍辱不屈、发愤著史的司马迁;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张海迪;虽处境维艰但倔然自强的达尔文等v 4.加强体育锻炼,加强人际交往,培养自我承受和解决挫折的能力。5同学们,通过学习本课,请你谈谈,你学到了什么。 七、作业:课后练习第二题。1.重点实词、虚词解释乌江亭长檥(打不出来,原字请看课文)船待:通“舣”,使船靠岸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亦足王也:名词作动词,称王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籍:我;西:名词作动词,西征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吾知公长者:有德行的人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独:单独;籍:指项羽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身:自身;被:遭受若非吾故人乎:你吾为若德:为: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