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汉语语法之偏义复词和文言句式》学案.doc_第1页
高考语文《古代汉语语法之偏义复词和文言句式》学案.doc_第2页
高考语文《古代汉语语法之偏义复词和文言句式》学案.doc_第3页
高考语文《古代汉语语法之偏义复词和文言句式》学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语法之偏义复词和文言句式【偏义复词】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关),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1、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例如: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在句子中只有“园”这个语素意义,只作陪衬,无实际意义。2、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例如:史记鸿门宴:“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此句解释为:“派部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可能的意外事故。”所以“出入”在这里只有“入”的意义。【注意】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应与同义词的重迭使用(即同义复词)区别开来。如: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和斤同义。斧子,伐木的工具现代汉语也有偏义复词。名词“国家”、“人物”、“质量”、“舟楫”、“狐狸”、“妻子”等两个语素并列,其中一个语素义消失,“国家”偏指“国”,“家”义消失;“人物”偏指“人”,“物”义消失;“质量”偏指“质”,“量”义消失;“舟楫”偏指“舟”,“楫”义消失;“狐狸”偏指“狐”,“狸”义消失;“妻子”偏指“妻”,“子”义消失。练习要求:找出下列文句中的偏义复词,并指出偏义词和衬字。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偏义在“亡”,“存”是衬字。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偏义在“远”,“近”是衬字。3、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偏义在“车”,“骑”是衬字。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偏义在“国”,“家”是衬字。5、奉使往来,无留北者指南录后序偏义在“往”,“来”是衬字。6、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偏义在“害”,“利”是衬字。7、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偏义在“死”,“生”是衬字。8、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偏义在“巷”,“陌”是衬字。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文言句式】古今汉语句法成份的位置基本相同。但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在充当句子成分时,与现代汉语的位置顺序不一致。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谓语前面,定语可以放在中心语的后面,甚至有时候谓语还可以放到主语的前面等。一、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成份的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成分)例1: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2、省略谓语(成分)谓语(成分)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例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省略宾语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例1: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例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4、省略介词例1:今臣来,大王见臣列观。今臣来,大王见臣(于)列观。例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二、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常常翻译为“(不)是”。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者”表停顿,“也”表判断。例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例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表判断。例1: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例2:即今之全然在墓者也。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例1: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例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4、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1:刘备,天下枭雄。5、用“非”“未”“弗”“无”“莫”“毋”等否定词表示判断。例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例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实战演习】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4、故木受绳则直。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7、是可忍,孰不可忍?8、臂非加长也。找出判断句并翻译。夫诚信者,君子所以事君上,怀下人也。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人与期焉,此以诚信为本者也。故诚信者,天地之所守而君子之所贵也。唐武则天臣轨诚信章翻译:诚信是君子用来侍奉君主安抚百姓的。上天不说话,可是人们推崇它的高远;大地不说话,可是人们推崇它的深厚;春夏秋冬不说话,人们赞赏它的守时。它们都是把诚信作为根本。因此诚信是天地奉行的准则,君子崇尚的品德。三、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1: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例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例1: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例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例3:重为乡党所笑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例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例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例1:府吏见丁宁(叮嘱)(我)例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4、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5、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例1: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例2:戍卒叫,函谷举【实战演习】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a)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c、帝感其诚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b)a、行将为人所并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3、翻译下面的句子。晖(朱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翻译: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四、宾语前置宾语在一定的语境中,要放在动词谓语之前,这是古代汉语中最为突出的一种语序现象。一般地说这种前置是有条件的。1、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注意】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焉、奚”等。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客何为者?2、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注意】常见的否定词有:不、母、无、未、弗、勿、莫等忌不自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之人不余欺也!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3、规律三: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何陋之有?无乃尔是过与?唯利是图。父母唯其疾之忧。4、规律四: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前置,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奚以知其然也?微斯人,吾谁与归?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实战演习】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c)a之二虫又何知?b卿欲何言?c安得广厦千万间。d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2、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a)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嘲笑)由(人名)也?c、夫晋,何厌之有?d、何故而至此3、自县为近畿(京都)大郡,近代未之有也。翻译:自县令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是近代未有的过的事。五、定语后置在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名词中心语前面,用来修饰中心语。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或者因为定语过长,而为了使语言更流畅,于是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后边。1、用“之”使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例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用“之者”的后置【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例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例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3、用“者”表示定语后置(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例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4、中心词+数量词表定语后置(中心词+数量词)例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实战演习】1、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b)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六、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