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时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时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时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时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基础巩固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富而可求也而:(2)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信:(3)以告者过也过:(4)饭疏食饮水饭:(5)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处:(6)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恶:答案:(1)如果(2)真实、不虚(3)犯错误(4)吃,动词(5)接受(6)厌恶2.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见义不为,无勇也b.颠沛必于是c.今之成人者何必然d.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解析:c项,成人:完美无缺的人。今义指人发育成熟,也指成年的人。答案:c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2)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参考答案:(1)君子对于天下之事,无可,无不可,无一定之规,一切按照义去做。(2)不是自己祖先的鬼,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二、阅读鉴赏(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论语宪问)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信:真实。b.饭疏食饮水疏食:粗糙的饭。c.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成名:树立名声;得名于世。d.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处:处所。解析:d项,处:安居,可以理解为接受。答案:d5.下列各句省略的内容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a.富而可(以义)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b.以(之)告者过也c.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君子)不处也d.(臧武仲、公绰、卞庄子、冉求)亦可以为成人矣解析:d项,省略的应为“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又文之以礼乐者”。答案:d6.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而富贵与道义是对立的,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君子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b.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只要心中有了信念、信仰,即使物质生活条件是恶劣的,他在精神上也一样是充实的、快乐的。c.乐道而安贫,鄙视富贵功名,是孔子一贯的追求。d.孔子认为,真正完美无缺的人不仅要具备“智”“不欲”“勇”“艺”,而且要在此基础上“以礼乐”来修饰自己,而现实中这样的完人是不存在的。解析:a项,“富贵与道义是对立的”错;c项,“鄙视富贵功名”错;d项,“而现实中这样的完人是不存在的”错。答案:b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2)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参考答案:(1)吃粗糙的饭食,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其中也有乐趣啊。(2)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方法摆脱贫贱,君子就不摆脱它。(3)见到利益就想到道义,面临危难挺身而出,付出性命,长期处于穷困之中,不忘记平素的话或诺言,也可以说是一位完美无缺的人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伍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载拜受赐曰:“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担,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适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众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矣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选自吕氏春秋异宝)注:机:吉凶之兆。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我死,王则封汝则:如果。b.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知:巧诈。c.见一丈人,刺小船刺:用篙撑。d.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抟:捏成团。解析:a项,“则”为连词,译作“就”。答案:a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以不受为宝”的一组是()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a.b.c.d.解析:本题要筛选“以不受为宝”的一组。是说古代人对于宝贝的看法,是说天地之大德,是说贤人的取舍。这三句都不能表现“把不接受别人的赠物当作宝物”,排除包含这三句的选项。答案:c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b.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途中,一打鱼老人不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帮助他渡过了长江。伍子胥将千金之剑献给老人,老人不肯接受。c.司城子罕不接受宋国农夫献上的宝玉;贤者不取和氏之璧而取道德之至言。d.本文以历史事实、生活实例等为论据,夹叙夹议,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所宝者异”的道理。解析:d项,文章在论述时只是列举正面事例来从正面论述,故“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的说法错误。答案:d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2)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解析:(1)“以为”这一固定句式的特征应译出,“把作为”。“此也”为判断句,译作“这就是”。“所以”句中译作“的地方”。(2)“其乎”译作“难道吗”。参考答案:(1)知道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好的,这就是明智的人和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2)名字不可能让人知道,身影不可能被人看见,难道只是江上的老人吗?参考译文:古代的人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们看作宝物的东西与今人不同。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十分凶险。楚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等吉凶之兆。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失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认为的利益看作利益,知道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好的,这就是明智的人和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伍员逃亡,楚国紧急追捕他。他登上太行山,遥望郑国说:“这个国家,地势险要而人民多巧诈,但是它的国君是个凡庸的君主,不足以跟他谋举大事。”伍员离开郑国,到了许国,拜见许公并询问自己宜去的地方。许公不回答,向东南方吐了一口唾沫。伍员拜了两次,接受赐教说:“我知道该去的国家了。”于是去往吴国。路过楚国,到了长江岸边,想要渡江。他看到一位老人,撑着小船,正要打鱼,于是走过去请求老人送他过江。老人摆渡他,横着渡过了长江。伍员问老人的姓名,老人却不肯告诉他。伍员解下自己的宝剑送给老人,说:“这是价值千金的宝剑,我愿意把它奉献给您。”老人不肯接受,说:“按照楚国的法令,捉到伍员的,授予执圭爵位,享受万石俸禄,赐给黄金千镒。从前伍子胥从这里经过,我尚且不捉他去领赏,如今我接受你价值千金的宝剑做什么呢?”伍员到了吴国,派人到江边去寻找那位老人,却无法找到了。伍员每次吃饭一定要祭祀那位老人,祝告说:“江上的老人啊!天地之德大到极点了,养育万物多到极点了,天地何所不为?却毫无所求。人世间,做了有利于别人的事,却毫无所求,名字不可能让人知道,身影不可能被人看见,难道只是江上的老人吗?”宋国一个农夫耕地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农夫请求说:“这是我的宝物,希望相国赏小人脸而把它收下。”子罕说:“你把玉当作宝物,我把不接受别人的赠物当作宝物。”所以宋国德高望重的人说:“子罕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的宝物与别人不同啊!”假如现在把百金和黄米饭团摆在小孩面前,小孩一定去抓黄米饭团了;把和氏之璧和百金摆在鄙陋无知的人面前,鄙陋无知的人一定拿走百金了;把和氏之璧和关于道德的至理名言摆在贤人面前,贤人一定听取至理名言了。他们的智慧越精深,所取的东西就越珍贵;他们的智慧越低下,所取的东西就越粗陋。三、语言表达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参考答案:(1)贵人贱马,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2)示例:唐人的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13.春节期间,在新海市工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