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0分钟课时检测练第十一章中国的自然资源(30分钟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2015济南学业考)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资源南方少,北方多b.林地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c.水资源冬春多,夏秋少d.耕地多,草地少,后备耕地充足【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夏秋多,冬春少;耕地、林地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2.(2015常熟质检)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a.水田旱地林地荒地b.水田林地旱地草地c.旱地水田荒地草地d.旱地水田荒地林地【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图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表示的是以水田为主的耕地;图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表示的是林地;图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表示的是以旱地为主的耕地;图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的西北内陆地区,表示的是草地。(2015临沂模拟)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回答35题。3.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有一处不应开垦为耕地,它是()a.甲b.乙c.丙d.丁4.下列漫画反映了一种人类不合理的生活方式,请你为漫画选择一个主题()a.靠山吃山b.自毁家园c.幸福之门d.为了美好的明天5.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主要原因是()a.土地资源分布不均b.土地资源的总量少c.土地资源多种多样d.人多地少【解析】3选b,4选b,5选d。本题组主要考查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我国的土地国策。第3题,考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图中乙处地形坡度大,开垦为耕地,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第4题,从画面看漫画的含义:人类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灾害发生;从漫画的深层内涵上来看,漫画要告诫人们:人类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会自毁家园;因此漫画的主题是自毁家园。第5题,考查我国实行土地基本国策的原因。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因此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6.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措施,叙述正确的是()a.在荒坡地植树造林b.为增加经济收入,可占用农田大搞经济开发区c.在陡坡上开垦荒地d.为提高草场利用率,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解析】选a。本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在荒坡地植树造林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占用农田搞经济开发区违反了我国土地基本国策;陡坡开荒会加剧水土流失;超载放牧会破坏草地,导致草场退化,甚至荒漠化。(2015泸州学业考)下表是我国南北方地区水土资源调查资料。读表回答7、8题。表我国南北方地区水土资源调查资料占全国的百分比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耕地资源35.2%59.2%水资源80%14.7%7.我国南北方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是()a.南方多且以水田为主b.南方少且以旱地为主c.北方多且以旱地为主d.北方少且以水田为主8.下列解决我国南北方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措施中可行的是()a.修建水库b.跨流域调水c.植树造林d.节约用水【解析】7选c,8选b。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基础知识。通过表格中的数据结合相关地理知识,我国南方地区水多地少,且以水田为主。北方地区水少地多,且以旱地为主。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解决季节分配不均的措施是修建水库。9.(2015聊城学业考)我国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用水十分紧张,其主要原因是()a.不重视修建水库蓄水b.流域面积小,河流稀少c.耕地面积较大,且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但水资源不足d.水资源浪费严重,人们的节水意识淡薄【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我国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不足的能力。黄淮海地区即华北平原地区,由于该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严重不足。10.熟视无睹这一漫画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水资源短缺b.水土流失c.水资源浪费d.水资源污染【解析】选c。本题以漫画形式考查水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2015青岛学业考)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完成1113题。11.从丹江口水库到北京沿线依次经过省市的简称是()a.鄂、豫、冀、京b.鄂、冀、豫、京c.鄂、豫、京、冀d.豫、鄂、冀、京12.北京所在的干湿地区()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c.干旱地区d.半干旱地区13.南水北调工程能够反映出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a.地区分布不均衡b.季节分配不均衡c.年际变化大d.总量大,人均少【解析】11选a,12选b,13选a。本题组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和干湿地区、水资源的分布特征。从图中可以看出,从丹江口水库到北京依次经过鄂、豫、冀、京四省市;北京位于半湿润地区;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14.(2015邵阳学业考)2014年12月12日14时,全长1 432千米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为了缓解我国()a.东北地区冬季冷湿缺水的问题b.江淮地区洪涝灾害严重的问题c.华北地区生产生活严重缺水的问题d.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解析】选c。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把丹江口水库的水经过河南省、河北省,最后送达北京市,该路线能够缓解我国华北地区生产生活严重缺水的问题。二、综合题(共22分)15.(2015泰州学业考)下图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1)我国可利用土地包括_、_、可利用草地,以及工矿、交通、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等,其中比重最大的是_,主要分布在我国_(东部、西部)地区。(2)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属于_资源。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严重,因此我国把“十分珍惜、_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采取了各种措施加以落实。【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分布及土地资源的保护等相关知识。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可利用土地包括耕地、林地、可利用草地,以及工矿、交通、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等,其中比重最大的是可利用草地,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第(2)题,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是立国之本,但在利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各类土地资源都不同程度遭到破坏,再加上我国是人口大国,因此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答案:(1)耕地林地可利用草地西部(2)可再生合理利用16.读长江黄河流域简图,完成下列要求。(13分)(1)长江和黄河均发源于_省,它们都东流入海,其原因是我国地势_。这两条河流的上游,落差大,水流湍急,均蕴藏着丰富的_资源,两条河流相比较,汛期较长的是_。(2)b城市为_,是长江中下游的划分地;长江入海处的_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3)黄河中游流经a所在的_(地形区),该地区的耕地类型以_为主。(4)南水北调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开始通水。关于中线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b.有京杭大运河及一些湖泊可用c.工程流经的是人口稀少区d.水质较好(5)首都北京已经相当“干渴”了,除了跨流域调水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来缓解问题?(至少写2点)【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我国的自然环境和水资源的利用。第(1)题,长江和黄河均发源于青海省,自西向东流入海洋,主要原因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两条河流的上游地区都流经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长江流域受夏季风影响时间较长,因此汛期比黄河长。第(2)题,图中b城市为湖口,长江入海处的沪宁杭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第(3)题,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第(4)题,南水北调中线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调水,会减轻下游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员工带薪休假住宿安全保障及事故处理协议
- 2025公务员述选面试题及答案
- 吊篮高空作业人员保险与安装合同
- 可复用构件的环境适应性与可靠性评估-洞察及研究
- 呼啦圈课程汇报
- 2025至2030中国背光LED驱动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双向压蝶阀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农业园艺工培训
- 生物信息化教学课件展示
- 国家电网笔试题目及答案
- UL实用标准电子线常用规格表
- 大学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模板
- 西方音乐史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血液净化治疗临床应用
- 年产12000吨水合肼(100%)项目环评报告书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GF-2017-0201) 专用条款模板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
- 二年级健康成长上册教案
- 医院环境微生物 (3)
-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 结构实体检测方案综合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