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入门四问1识字注音阐发()七雄并峙()撰写() 训诂() 2字形辨认3词语释义(1)卷帙浩繁:_(2)升堂入室:_(3)时过境迁:_(4)脱颖而出:_(5)著书立说:_(6)雨后春笋:_(7)和衷共济:_(8)殊途同归:_(9)责无旁贷:_(1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_(11)汗牛充栋:_(12)提纲挈领:_(13)以一当十:_(14)终南捷径:_答案:1chnzhzhunzi/zilo/lu2卷帙/轶事对峙/有恃无恐浮躁/枯燥3(1)形容书籍或篇章多而纷繁。卷帙,书籍或篇章。(2)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3)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况发生变化。(4)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或比喻优秀人才超出他人拔尖而出。(5)撰写著作,创立学说,泛指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工作。(6)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7)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8)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9)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10)一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11)形容书籍多,作品多。(12)提住网的总绳,提住衣服的领子,比喻把问题简明扼要地提示出来。(13)一个人可以抵挡十个人。比喻军队以寡敌众,勇敢善战。(14)比喻求取官职或名利的最佳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你在听课时加以关注?请在下列表格中做个备忘吧!我的学困点我的学疑点1文章是以怎样的顺序来介绍全书的内容的?有什么好处?2经、史、子、集是指什么?3中国文化经典中包含哪些有价值的思想?这些思想在现代文化建设中有什么意义?请用图表的形式简要说明。为什么今天我们仍要阅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文化?四问答案:问题导学1提示:文章按照我们学习的一般认知规律来介绍全书内容:首先介绍了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有哪些;接着介绍这些典籍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有什么特点;进而阐明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有什么意义,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古典文化作品;最后是学习方法的指导。整个介绍过程条理分明,详略得当,提纲挈领,为我们学好这册书起到了一个导航作用。2提示:经部:主要是指儒家的经典。由诗书礼易春秋组成的“五经”,很早以前就是知识分子的必读书。到宋代,形成“十三经”,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就有历史记录。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都属于这一类。司马迁的史记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几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四史,后来,加上清史稿,又有“二十五史”的说法。此外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子部: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春秋战国之际,学者辈出,百家争鸣,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十分发达。每家著书一种,后人因为这些书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所以称为子书。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集部: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凡历代作家的散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收集个人作品的称为“别集”,收录众人作品的称为“总集”。3提示:特点现代意义现实性积极入世,求真务实,是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也是中国文化经典至今仍具有启发性的关键民本思想可给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提供借鉴,有助于我们理解“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治国思想包容性古代认为,只有和衷共济、同心同德,才能推动社会的前进。这样的思想与当今世界文化的多元开放趋势也是一致的。中国文化经典中对“和”的提倡,可以成为促进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和谐共存局面形成的思想资源对自然的亲和态度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所以,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主张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这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源泉其他对道德修养的倡导、对科学规律的尊重、对艺术审美的探究等自主探究提示:今天我们阅读这些经典文化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我们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会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现在仍有很多人把现代化和“西化”完全等同起来,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无法和现代性相衔接,这是一种过时的看法,不应让这种看法成为我们的文化导向。要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