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9.1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调研试题1.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9.1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调研试题1.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9.1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调研试题1.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9.1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调研试题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1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调研试题1热点考题 对点即练()高考真题1(2014新课标全国卷)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解析由材料信息“必自易西服始”“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等可知,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答案b2(2014江苏卷)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解析解题的关键是从漫画中提取有效信息。漫画中剪辫子的人剪掉一部分的行为代表“崇尚西法”,而保留一部分的行为表示“保存国粹”,说明时人传统观念依然存在,故本题选择c项。a项只反映了漫画一部分信息;b项错在“刻意保存”;d项说法不符合漫画意旨。答案c3(2013山东基本能力)人们的穿着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装开始成为社会时尚是在()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民众服饰的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盛行。改革开放以后,西装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因此,a、b、c三项不正确,d项符合题意。答案d4(2012江苏单科)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解析“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表明c有误。a、b表述明显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反映了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故答案为d。答案d()创新命题1以下服装图中,反映了中国近代女子最具代表性的服装的是()a.休闲装 b.短裙 c.旗袍 d.列宁装解析旗袍是在“西风东渐”过程中出现的,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是近代女子最具代表性的服饰。答案c2下列不同历史时期结婚礼仪的场景,从社会史观的视角向世人展示了()a社会生活变迁的见证b政治巨变的见证c率先跨入小康生活的见证d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见证解析材料隐含着不同历史时期结婚礼仪的对比,属于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范畴,故选a。答案a3据镇海县志风俗志记载:镇海,“自欧风东渐,婚礼亦改以简易,谓之文明结婚,多于商埠行之,乡村尚少”。材料所反映现象的本质是()a传统习俗根深蒂固b社会风俗的西方化c文明的交融与转型d对“文明结婚”的抵制解析材料反映婚姻习俗发生变化,而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a、b、d项与材料反映现象不符。答案c4下图是一张拍摄于1920年2月的老照片,北京大学首次迎来了3位女子旁听生,三名裹着小脚的女子在北京大学留下了她们的合影,国立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率先开放女禁。对这一事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大学开放女禁使女性形式上获得完整的教育权b女子获得高等教育权标志着中国近代民主化达到高峰c有助于把女子从“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d新文化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