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用残损的手掌课堂实录曲阜市实验中学 许成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师:刚刚过去的星期五(12月13日),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谁知道是什么日子?生1:那天发生了令我们难忘的南京大屠杀。师:由谁造成的?生:日本侵略者。师:对那样一段历史我们不应该忘记。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短短4个月,整个东北三省,80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陷在日军的铁蹄下。从此,日军展开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在南京,他们用枪击、刺刀残害了我们的同胞30万人以上。这累累的白骨是在向苍天呐喊着什么吗?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看到此景,同学们心里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说呢?生1:落后就要挨打,以前的中国是多么的贫穷落后,日军才得以这样疯狂的来残杀我们,所以现在我们就要好好的学习,为了以后的祖国,为了报效祖国,从现在做起。师:我想这位同学说出了我们在座每位同学的心声。是啊,哪有无缘无故的恨呢!很好。生2:我现在就想说一句话:勿忘国耻,爱我中华!师:说的很好,我想请你带着我们班的同学把这句话齐读一下:(生大声齐读:勿忘国耻,爱我中华)师:很好。爱国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口号,更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来。今天,让我们走进一个高贵而倔强的灵魂,去看看这个柔弱的中国文人,面对这样的一段时期,他又是发出了自己怎样的呐喊。(放乔榛我用残损的手掌录音3分钟)师:听完录音,我们先来看一下标题,针对标题你们有什么疑问?生1:为什么是残损的手掌?生2:我用残损的手掌做什么?生3:为什么用了残损的手掌而不是其他的呢?生4:我要用残损的手掌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师: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自由地朗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尝试着读出情感。好,开始!二、朗读诗歌、感知内容:(生自由朗读2分钟)一生展示朗读师:读得很好。哪位同学对他的朗读做一下点评。生:王惟谦读得很有感情,但是平翘舌有些不分,字调也读得不是很准。师:字音有没有读错的?生:有。生:“明朗”他读成了“明亮”。师:你听得很仔细。生:“婴孩”他读成了“婴孩儿”,“因为”他读成了“因为”。师:因为纠正的很好。婴孩这样发音是可以的!生:应该是岭南不是岭南,师:相信通过我们的学习,同学们会读得越来越好,理解得越来越深刻。同学们,我们经过以上的读,以上的哪个疑问能够解决了?生: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广大的土地(师板书:摸索)师:下面同学们回到课文中来,思考一下: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到了祖国的哪些地方?拿起你的笔,在诗歌中圈画一下。找完之后,同桌、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快速!(生圈画交流)生:一共写了这一角、那一角、这一片湖、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南海、辽远的一角师:他找的很好,其他同学同意吗?生:还有漏下的。漏了一个“荇藻”。师: 荇藻是指的哪里的?生:这一片湖!师出示ppt师:当诗人残损的手掌摸索到那辽远的一角时,他换了一个动作,这个动作是生:轻抚。(大声)师:同学们看一看摸索和轻抚的内容,聪明的同学对这一部分(这一角、那一角、这一片湖、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南海)用一个词就可以概括出来。生:沦陷区(齐答)师:好聪明。(师板书),被日本侵略者蹂躏的沦陷区。那辽远的一角又指的是生:解放区(齐答)师:(板书:解放区)大家看一看这部分内容,诗人摸索沦陷区和解放区的时候,它们表达的情感一样吗?生:不一样(齐答)生1:他摸索沦陷区的时候是带着痛苦,他摸索解放区的时候是带着豪壮!师:痛苦、豪壮,你理解得很好。生2:摸索沦陷区的时候是带着恨、怜、悲还有愁苦,摸索解放区的时候是带着希望。师:希望!多好的词。请允许老师把你的这几个词记在黑板上。还有你的理解吗?(无人举手)这位同学的这种理解感情基调大体是正确的。我们仅仅读了这样的几遍,就对这首诗歌产生了如此深切的感受,难得可贵。三、品读诗歌、体悟情感下面就让我们抓住这种感受,进入到诗歌中,去细细的品一品,抓住感受最深的诗句,轻轻地读一读,细细地品一品,然后进行圈点批注,相信你的感受会更深切,更强烈!老师先要抛砖引玉。老师觉得这样的句子给我的感受特别强烈!你听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重读“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重读“血和泥”)。老师重读了什么?生:灰烬、血和泥。师:为什么要重读?生:因为这个地方已经被侵略者给侵略了,这个地方已经没有生机了。师:没有生机了,都变成灰烬了!生:我认为这里重读可以体现诗人那种发自内心的恨!还有悲痛。师:你能不能用这种恨、这种悲痛读出来,和老师PK一下。(生朗读)师:掌声送给他。你再听老师这样处理行不行?这一角变成灰烬,那一角是血和泥;这一片湖是我的家乡,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生:不行。师:同学反应很快。生1:缺少那种仇恨感。师:怎么缺少的?生1:比如说“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那个“该”如果去掉的,就是说“这一片湖是我的家乡”,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但如果加上那个“该”说明发生了很多事情,本来应该是我的家乡的,但现在不是了。师:这个该还有什么样的意蕴在其中呢?生1:应该是我的家乡,说明这里已经被日本给侵略了。师:诗人的内心是生1:充满仇恨的!师:你就把这种仇恨读出来,就读这一句!(生读)对于这一句的理解其他同学谁还有补充?生2:我觉得这个“该”字就证明他的家乡毁坏的就是连这个作者都认不出来了,只能大致确定那是他的家乡,所以用“该”。师:诗人在揣测,家乡已面目全非,诗人的内心是什么样的情感呢?生2:应该是很悲伤、憎恨!师:“憎恨”,多好的词!你也读一读这一句。(生读)其他同学还有要说的吗?生3:“那一角只是血和泥”那个“只”字说明那里只有血和泥,没有其他任何有生命的东西,也体现了侵略者对人们的残忍。还有,你读的时候去掉了“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帐,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这里去掉的话不行,这里是写这一片湖曾经的美丽景象,现在把这个地方描写得越美丽,用前面的只有血和泥来对比,就越能说明侵略者的过分,也能体现作者的悲伤之情。师:是不是诗人回忆中的故乡越美,就反衬了诗人那种无限的愤怒!生:你就把这一段用你的声音来告诉我们,你愤怒了!(生读)师:很好,请坐!刚才这位同学读的时候有很多同学跃跃欲试,那我我们现在是齐读还是自由朗读?学生零零散散:齐读(多一点)或自由朗读。好,那么我们现在齐读!把这一段融进你的感情读出来。(生齐读)多好!老师对这一段通过感受意象、品味修饰语进行了品析,下面请同学们回到诗歌中,对诗人摸索沦陷区的其他诗句进行品析,看一看还有哪些诗句带给你强烈的感受!好,开始!师:思考好的同学可以举手先说,其他同学可以继续批注,也可以仔细聆听。生1:我品析的是“岭南的荔枝花寂寞的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既然岭南的荔枝花他们残忍的都不放过,“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中“没有渔船”代表那里已经没有人住了,“苦水”可以代表诗人的心情是多么伤心的,南海的水他觉得非常的苦了。师:这个“苦”解读的非常好。连花都寂寞的憔悴了,何况人乎?你就把诗人内心的这种苦楚用声音告诉我们!(生读)师:有两个字音读错,“岭南”的“岭”是三声,“蘸着”的“蘸”是四声。生2:我对这一句“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来品读。我从掠字就读出了侵略者无声无息地就掠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写出了作者对江山被夺表达的不舍,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爱和对日军的痛恨。师:爱和恨,多么复杂的情感。生2:我觉得表达了祖国大好河山被掠走的爱怜、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师:能不能把这种声音读出来?(生读)生3:“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这里写出了在日本侵略者的带领下,这里的土地已经是死气沉沉,毫无生机。这里是说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和老百姓受到的强烈压迫。师:你看看这一片意象“从长白山到南海”有什么样的联系?生3:从祖国的最北方到最南端。师:半壁河山都沦陷在日军的铁蹄下。有个字音还需要纠正你,那个字读“蘸zhan着”。生4:首先我来补充一下“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这一句,我查了一下字典“掠”字为飞快的闪过。我从这个“掠”字体会到作者在回顾家乡的时候是非常的不忍心的。我从这一句话中体会出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这一句话中“禾草”和“蓬蒿”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侵略者给我们造成的苦难非常的重,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沉重心情。师:无限的沉重。你就把这种沉重的心情读出来,告诉给我们!(生读)好极了!刚才这位同学他说他用查字典的方法把“掠”字查出来,读出了作者的不忍心。同学们在以后遇到不理解的词,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促进你的学习。生5:通过“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中“冷到彻骨”这四个字我通过查阅写作背景知道戴望舒这是在牢狱中写的这首诗。通过“冷到彻骨”可以体会到随着日本的侵略,作者的心已经冰冷了。我认为“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是指作者把中国的国土比喻成泥沙在指尖滑出,中国的国土从中国的手中缓缓滑出,可以体会到中国的国土是被日本侵略了。师:就用你的声音来告诉我们这种感觉。(生读)祖国的江山受到日本人如此的蹂躏,作者的内心能不凉吗?我们看一看,在诗歌的上半部分中,作者用了一个省略号这个省略号有什么样的作用。想一想。生:我认为是举例、示例的作用,比如说还有许多事情,作者都写不下去了,师:写不下去了,作者触摸到了很多的地方。会不会触摸到白骨累累的南京城呢?生:会。师:有可能。下面我们就以诗人触摸到南京城为例,结合前面学到的,试着仿写几句诗。结合一些形象,仿写几句诗。(生写)生1: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凄凉的南京城。这一角堆满了尸骨,那一角全是血。这一角以前该是多么得繁荣啊,可如今满是尸骨。师:掌声送给他。优秀有情怀的诗人!生2:这南京城的楼鼓依然是那么冰冷,这长江的水依然是那么凄凉师:感觉出了诗人的情感,掌声再次响起!生3:校园的钟声已早已停止,只有那破烂不堪的足球在操场上!师:明白了,看着图片来说的,用心的孩子!这是南京大屠杀的景象,在1941年、1942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最困苦的时期,在那个时期,很多中国人,对抗战的前途失去了信心,发出了亡国的论调,但是却有这样一个人,却在侵略者暗黑潮湿的土牢里,发出了这样的声音,你听(师配乐朗诵狱中题壁)看到戴望舒的这首诗歌,诗人的手掌为什么是残损的是,能够解决了吗?为什么是残损的?在哪里残损的?生:作者的手掌在日本侵略者的地牢里,遭受了非人的磨难。师:因伤致残,在这首诗歌中你听出了什么?直观的感受,告诉老师。生1:即使在土牢里,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里,自己的白骨在那,那也是他惟一的美梦。当时,人们对社会已经有些失望。写出了诗人对日本侵略者深深的仇恨,并希望朋友们记住,永远的记忆!生2:我听出了诗人对侵略者的恨之切、对祖国的爱之深,还有我觉得戴望舒是一个有着坚定信念的革命主义者。师:这种坚定的信念在本课的诗歌中有没有体现?在哪里?生:诗人“摸索辽远的一角”那一部分。师:是不是在诗歌的第二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品读诗人用残损的手掌轻抚解放区的部分。开始!生1:“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两个比喻都是很轻柔的,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然后让人觉得有一种莫大的幸福感,可以看出祖国在作者心中的分量是不可估量的!也看出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师:理解得很深刻。恋人的柔发我们可能还未曾体验,“婴孩手中乳”这种感觉可能早已忘却,但是你理解得很深刻。生2:(师:你告诉老师这一部分你应该用怎样的情感去读?)应该用珍惜,让人感受到无限的美好的情感来读。(生读)我要补充的是:“轻抚”一词写出了作者动作的轻柔,衬托了作者对那一角的珍惜,对解放的无限向往。师:无限向往,多好的词。生3:“那一角,永恒的中国!”这一句直白的表达写出了作者发自肺腑的自然流露出的对祖国的热爱!也写出了对祖国的赞美,也是对解放区这一段的总结!生4:我从“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予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看出了作者的远大抱负,他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振兴祖国,也写出了作者的爱国思想。师:诗人的这种情感还要这样去理解: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日本军天天轰炸中国的广大地区,不分昼夜,人要经常躲避这种迫害,生命就像诗人所说的“蝼蚁”一样渺小,多么脆弱,但是诗人却在这首诗歌中倾注了什么样的感情?生:对祖国的热爱、向往、赞美和坚定的信念。师:下面同学们就用这种感情把这部分内容齐读一下!(生配乐齐读)四、引领提升 小结升华师:同学们,下面我们再回过头看一下,诗人“残损的手掌“仅仅指的是诗人因伤自残吗?你还有没有其他的理解?生1:还有祖国残缺的土地。师:残缺的土地,残缺的版图,是吗?他理解得很深刻,诗人运用了暗喻的手法。生2:还有人们对祖国残缺的希望,因为当时沦陷区的人们很多失去了对祖国的希望。师:老师明白你的想法,多好的想法。虽然祖国土地残缺了,但是他们还有对祖国的希望。同学们,诗人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是他在困苦抑郁中爱国精神的升华。恰是这一片丹心,撑托起了民族的脊梁。下面请同学们全体起立,再次朗读诗歌后半部分(生配乐齐读)课下请同学们把整首诗歌悲伤下来,用它来营养你的精神,重铸你的脊梁!好,下课!板书: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抚摸 沦陷区 恨、怜、悲轻抚 解放区 希望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实录一、师生活动(课间播放优美的诗歌朗诵录音,使教室里充满文学的韵味,营造一种诗意的学习氛围。)二、营造氛围,从细节做起师:前面我们学过了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现在有哪些同学能够充满感情的为我们背诵这首诗?(众生举手。指名背诵,两名至三名。)师:刚才欣赏同学们的背诵,最感动我的一句就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今天我们要学习戴望舒的一首诗我用残损的手掌,与艾青的土地一样,诗人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爱得热烈。我们来听一遍课文录音,注意一些字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示范性的朗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也为学生学习提供最佳指导。)(生听读诗歌,师板书课题和作者。)师:听过一遍之后,同学们体会到这首诗中包含着什么情感?生:诗中包含的是爱国的情感。三、整体把握是深入探究的基础师:是总体的把握。是一首爱国诗。具体说呢?生:我感到诗人很悲哀。师:“悲哀”一词似乎不够准确啊。(有生补充:悲愤。教师肯定。)生:其中还含有激动、欣喜的感情。师:看来,诗中不止含有一种情感。怎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诗人抒发的情感呢?我建议大家找到一条诗人抒发感情的线索,顺藤摸瓜。生: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那就应该顺着他摸索的顺序去看他抒发了什么情感。师:很好。我们就按他说的方法做。大家自己把这首诗朗读一遍,注意看诗人用他残损的手掌摸索到了哪些地方,又分别在上面寄托了什么情感。读完在书上做勾画批注。(生朗读,读后勾画批注。)生:诗人手掌摸索到的有“这一片湖”“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因为这些地方都已经被毁坏,都沾满了血和灰,所以作者是非常痛苦非常悲愤的。师:关键词抓得非常好,概括得也很准确。请其他同学补充。生:还有“辽远的一角”。可看出诗人这时非常欣喜。因为前面他看到的都是阴暗的,而这里却是“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将驱散阴暗,带来苏生”,所以他是很高兴的。师:显然,本诗的情感呈现出一种前后的对比:前半部分主要是冷色调的,低沉伤痛;后半部分主要是暖色调的,高昂,憧憬。回顾一下,我们刚才读的时候,有没有读出这种情感啊?(生杂说:没有。有很多人开始小声试读。学生自读。)师:我来听听同学们这时候的朗读是不是有进步了。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表演一下。(指名让一个学生读。)师:好多了!总的来说把握住了两种情感,但一些具体的句子处理的还不够准确。下面同学们就要想想办法让自己的朗读更有情感更有节奏感一些。我建议大家分组来读。合作学习的时候,同学们要弄清楚诗人借助那些形象来抒发了什么情感,在语言上哪些句子让我们很喜欢。读一读这些句子,品一品它的韵味,看看是不是读的更有味道一些。可以分工读,也可以轮流读,每个人都要读到。四、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由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开始分组合作学习。师在小组间巡回解疑。)师:请各小组读一读我们最欣赏或最有感受的句子。生:(读“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永恒的中国!”)这一节是我们很喜欢的。首先,从感情上来说,它很高昂,能够给人以鼓舞,让人读起来就能感到一种力量。师:打断一下,你认为这种力量是什么?“辽远的一角”具体指什么?生:我们查过资料,“辽远的一角”应指延安。有的资料上说的是解放区。(其他同学纷纷点头)这种力量就是一种爱国的力量,诗人相信我们国家虽然现在灾难深重,但还是有希望的。师:好!同学们课前查阅资料做的不错。(适时肯定学生并进行学法指导,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生:其次,从语言上说,这一节用到了很多让人感觉蓬勃向上的词语。比如:温暖、明朗、坚固、蓬勃生春、太阳、苏生等,让我们感觉到诗人欣喜、赞美的感情,也受到鼓舞。师:这一小组对这一节诗的品读有两点很值得赞扬。一是善于抓住作者选择的形象,体会作者在其中寄予的情感。第二是善于抓一些起修饰作用的关键词,从这些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入手,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等会希望其他组的同学能够学着做做品析。生:(读“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这一节我们很喜欢。因为他列举了一系列事物,表达出了对祖国的热爱。生:这一节中列举了“这一片湖”“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在这些事物上面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其中第一个列举的就是作者的家乡,说明他是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的。师:这位同学指出,作者将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寄托在这些形象上面。那么为什么作者单单选择了这些形象呢?西湖是作者的家乡,所以他首先选择了它。其他的呢?生:长白山、黄河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很重要的一些地方。像黄河,她是我们的母亲河。还有南海,这是我们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师:很好!我们还可以从这些形象中看出一个列举的顺序。生:是从北到南。师:这也就是说,诗人用无形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是从北到南涵盖了我们整个的版图的。这样写给我们什么感受啊?生:作者并不是真的用手掌在摸索,这是他的想像,很奇特。生:我们课前查阅资料知道,戴望舒写这首诗是在牢狱里,他也不可能看到这么广大的土地,全都是想像。师:的确,这首诗全靠诗人用想像来完成。作者身在牢狱,用心灵的手掌抚摸着祖国大地,抒发深沉的爱国情感,可以说是“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给我们奇妙的感受。应该学习这种大胆的想像。师:刚才我们说到,要善于抓住诗句中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饰词语来体会感情。谁来讲讲?五、学法指导生:这一节中有两句给人的感觉还是很明亮的。就是“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这两句写出了繁花的颜色、芬芳的气味,还有“嫩柳枝”,给人感觉很柔、很脆。师:这两句与其他诗句不同之处在于生:这是他在摸索时回想到的过去美好的景象。现在的西湖是这一句“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给人感觉还是冷色调的。师:好,接着找,还有哪些冷色调的修饰词。生:“冷到彻骨”。生:“寂寞地憔悴”。生:“苦水”。生:还有黄河“水夹泥沙”,是混浊的。生:“蓬蒿”,和前面写西湖一样也有对过去的回忆,过去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却是杂乱的,荒芜了。生:还有“血和灰”“阴暗”。师: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在想像飞扬的时候将祖国的辽阔土地受到侵略践踏和解放区的生机和光明作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寄托了自己对祖国灾难的哀痛、对祖国未来的憧憬。我们要学习这种表达感情的方法。六、提示学生抓准知识点生:现实的故乡与江南与回忆中的故乡和江南是一个对比。师:是啊。这样对比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他对家乡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师:经过这一番品读,我们再来朗读一遍,看是否比刚才读的有感情有节奏些。各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可以每人读一部分,也可以轮流读一遍。(小组朗读。)师:我们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生:我们小组女生朗读前半部分,男生朗读后半部分。(小组表演朗读,读出了感情,众生鼓掌。)七、读中品,品中读,朗读能力提高到一个新层次生:我代表我们小组朗读。(生朗读。众生鼓掌鼓励。)师:我们读了这么多遍,是不是已经有了比较深的印象?能不能趁热打铁把它背下来?试试看,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背诵。(生赶紧准备背诵。随后指名名同学试着背诵,并提出课外加强背诵的要求。)师:这节课上到这里,所有的同学都该想想,自己在这节课中收获最大的是什么?自己还想在哪方面有所突破或提高?(生冥想,总结。)八、培养学生理性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生:我在这节课上了解了这首诗中包含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我想课外能把这首诗背的再熟练一些。生:我学到了诗人都是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一些具体事物上。师:你可以把课后练习三做做,学习这种写法。生:我又学到了一首爱国诗,我想再积累一些爱国的诗歌。生:我学到了对比的写法,我想用对比的手法写一段话。生:我朗读的比先前好些了。师:总结得很好。虽然角度不同,但每位同学都能有一点收获。根据大家的总结,老师提出以下几个作业供大家选择,每位同学可以选择道来做。九、自主选择作业,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生急切地想知道有哪些作业可供选择。师出示作业牌。)、积累:爱国诗歌大串联,不少于5首。、背诵并默写课文。、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一段富有诗意的话或者几句诗,抒发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诗的前后两部分中一些起修饰作用的词语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恨。学习这种写法写一段话或几句诗,表达一种情感。师:我选择,我喜欢,希望大家通过自己选择的课外作业加深对这节课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诗歌思路,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品味语言。3.深入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研读诗歌,品味语言。2.感同身受地体会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屈辱我们可以宽容,但绝不可忘却。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个高贵而倔强的灵魂,(屏显作者图片)去听听这个柔弱的中国文人,虽身陷囹圄却又曾怎样激情满怀地歌唱(板书标题、作者)二、吟诵1.在音乐声中范读。请先允许老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同学们要设身处地地倾听诗人内心深处的声音。2.学生自由吟诵两遍。你们认为老师读得好的地方就试着学一学,不好的地方就改一改,然后激情朗读两遍;读后请你们告诉我你们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或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3.教师的教学行为及语言设计。(1)“那辽远的一角”“那上面”和三个“那里”指什么地方?明确:指的是没有被侵略军蹂躏的解放区。(2)手掌为什么是“残损”的?穿插背景: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1942年。1938年,诗人戴望舒从沦陷区的上海来到香港,主编一家报纸的副刊,编发了不少动员抗战的诗歌。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后,立即逮捕了几乎全部的在港知名华人,包括戴望舒在内。戴望舒活跃的抗战姿态,很显然引起了日军的注意。日本宪兵动用酷刑审讯戴望舒,试图从他口中获取文艺界抗日人士名单等资料,但他始终没有屈服。戴望舒在狱中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所受的酷刑和折磨,是非常惨烈的,这使他出狱后仍无法摆脱这场噩梦,两年之后,他在写等待(二)一诗时,还记忆犹新地写下了这样叫人刻骨铭心的句子:在这阴湿,窒息的窄笼:做白虱的巢穴,做泔脚缸,让脚气慢慢延伸到小腹上,做柔道的呆对手,剑术的靶子,从口鼻一起喝水,然后给踩肚子,膝头压在尖钉上,砖头垫在脚踵上,听鞭子在皮骨上舞,做飞机在梁上荡等待(二)有人说朗读这首诗,你叹不出声,只有深沉的悲和热,在腹腔里沸腾。这不愧是戴望舒诗歌中最明亮最健康的歌唱。有人说,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人戴望舒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在诗坛以现代象征派的面孔出现,可在他生命的终端却写出了这样浸透了血泪的现实篇章。(3)板书:恨爱悲怜愁苦希望三、对话我们仅仅读了两遍,就产生了如此丰富的感受,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宝贵的感受到诗歌中去,看看到底是哪些诗句带给我们如此强烈的感受,然后紧紧地抓住它,轻轻读一读,细细品一品,相信我们的感受会更深切,更强烈!1.学习1-2行。(1)有两行总领全诗,是哪两行,为什么?(2)诗人的手掌是如何摸索的?(板书:摸索屏显:摸索这一角那一角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南海;那辽远的一角)2.学习第314行。(1)看看下面的诗句漏掉了什么?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哪一处不能漏掉?(屏显)这一角变成灰烬,那一角是血和泥;这一片湖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2)屏显正确句子,引导学生分析 “已、只、该、()”的作用。然后让学生读一读,并把各种理解读出来!(3)诗中的“湖”指的就是杭州西湖,戴望舒小时候家就在西湖的附近,在他的记忆里,西湖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而他尤其不能忘的是最好的季节里的西湖。不要说是多情的诗人,谁又能摆脱对家乡的牵挂呢?更何况家乡就是胜似天堂的杭州!如此仙境一般美丽的家乡,我们现在该如何呢?(指导学生读)(4)还有如锦幛的繁花吗?还有奇异芬芳的嫩柳枝吗?还有淡妆浓抹的美景吗?还有悠扬婉转的柳笛声吗?还有戴着柳条编的帽子的无忧的嬉戏吗?没有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水保温工程建设方案(3篇)
- 九夹板供需合同书
- 防腐工程专项方案(3篇)
- 2025年度水利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共四套)
- 农业无人机智能化水平提升对2025年农业生产模式变革的影响报告
- 电厂爆破拆除工程方案(3篇)
- 安全教育手册培训课件
- 中考专练:短文选词填空-(含答案)
- 立讯精密ai面试题库大全及答案
- 老年教师面试题库及答案
- (正式版)DB15∕T 2590.1-2022 《毛茛科草种质资源描述和数据采集规范 第1部分:金莲花》
- 依法服兵役课件
- 电商客服理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低压电工国家全套题库完整版和答案
- 2025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实验学校数学七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5版)解读
- 儿童跑步教学课件
- 生鲜乳运输管理制度
- 测绘保密自查管理制度
- 2026高考作文备考之题目解析及范文素材:觉醒是一种持续的心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