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9单元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9单元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9单元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9单元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版教程】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9单元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真题再现1. 2014课标全国卷“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 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 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 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与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按计划供应粮食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计划供应粮食没有改变粮食总量,故不能缓解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c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是经济发展期,不是经济恢复期,d项错误。按计划供应粮食可以保证城市居民和工人的需要,有利于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故b项为正确答案。答案:b2. 2014课标全国卷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 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 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 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解析:本题考查对1953年实行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的认识。粮食统购统销不能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未提高生产力,不可能加快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涉及的是农村经济政策,与政权建设无关,故b项错误。粮食统购统销制度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的是粮食而不是劳动力,故d项错误。这种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将农民手中的粮食纳入国家控制的范围,故c项为正确答案。答案:c3. 2014北京高考“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a. 人民公社化运动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 中共八大经济方针解析:本题考查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解。题干中的由“单干”到“小组”再到“合作社”反映了农业由个体小农生产到集体生产的发展演变过程,据此可判断这首歌谣反映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强调的是“一大二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和经营自主权,中共八大的经济方针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a、b、d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4. 2014安徽高考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 农业合作化 b.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 人民公社化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材料中的信息“卖地卖牲口”,说明农民掌握着土地所有权,b、c、d三项所处的时期新中国已经建立了土地集体所有制,农民无权“卖地”,故排除。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后,农民面临的困境,只有实行农业合作化,农民才能彻底摆脱贫富分化的厄运,a项正确。答案:a师说高考仿真练习1. 2014黑龙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创刊于1902年的大公报,曾发表过一篇新生宣言,称“今后的大公报,从经济观点来说,是私营企业,而在精神上,是属于人民的”。据此判断,该宣言发表于()a. 1912年 b. 1945年c. 1949年 d. 1956年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是“私营企业、属于人民”,据此可判断材料反映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时代特点,故c项正确,a、b两项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故排除d项。答案:c2. 2014湖北武汉调研从1953年到1956年底,我国广大农村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这期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这里的“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是指()当时农村生产资料微薄、生产分散、规模较小由于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导致生产效率十分低下生产资料公有制主导地位确立不久,影响小当时我国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加快农业生产发展a. b. c. d.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依然是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因此,19531956年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排除,故选c。答案:c3. 解读下表,决定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a. 国家经济政策 b. 经济发展规律c. 产业结构现状 d. 国际关系格局解析:观察表中资金流动情况并迁移所学知识可知,19581962年流入重工业的资金大幅增长,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减少,原因是“大跃进”等“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衡;19631965年各项资金趋向平衡,其主要原因是实行了“八字”方针,纠正了“左”倾错误,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综上可知主要因素是国家经济政策,故选a项。表中流入重工业的资金比重过大,与经济发展规律不符,b项错误;该时期中国产业结构没有发生变化,c项错误;题干未体现国际关系,d项错误。答案:a4. 2015山东济南模拟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论道,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3年平均增长约38%和187%。这主要取决于 ()a.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开展b.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d. 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解析:由“19531957年”“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年平均增长约38%和187%”可知,这与第一个五年计划有关,a项正确。答案:a5. 2014山东枣庄期末1964年6月,毛泽东说:“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子弹、炸药。有了这些东西,就放心了。攀枝花搞不起来,我睡不着觉。你们不搞攀枝花,我骑毛驴去那里开会。没有钱,拿我稿费去搞。”这反映出()a. 中央决心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b. “联美制苏”的战略考虑c. 国民经济建设重点立足于战备d. 解决建设中经济结构方面的矛盾解析:从材料中“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子弹、炸药”,又从材料要把攀枝花钢铁基地搞起来,综合起来,反映出国民经济建设重点立足于战备,故c项正确;开发西部地区是在改革开放后,故a项不正确;1964年,中国与美国的关系还没有缓和,故b项不正确;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故排除。答案:c6. 阅读下面1956年与1966年中国经济发展对比表(以1956年为基数)。下列对该表相关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已经走向成熟b. 周恩来、邓小平在经济领域进行了有效的调整和整顿c.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d. 国际、国内建设环境已经得到全面改善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就。如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已经走向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