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专项突破练7 湘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专项突破练7 湘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专项突破练7 湘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专项突破练7 湘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专项突破练7 湘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项突破练7地理统计图表一、选择题1(2012广东文综)老少比100。下表是2009年四个国家人口统计数据,其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国家014岁人口比重/%老少比波兰1587西班牙15113白俄罗斯1593匈牙利15107a.波兰 b西班牙c白俄罗斯 d匈牙利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老少比”和人口老龄化概念。从表中数据对比看西班牙的老少比是113,这就是说西班牙老年人口是少年人口的1.13倍,而这四个国家少年人口的比重又都是一样的,因此在四个国家中西班牙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因此b项正确。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读图,回答24题。2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a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3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4该国可能是()a中国 b巴西 c德国 d泰国答案2.d3.d4.c解析第2题,从总人口年龄结构看该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外来移民以青壮年为主,因此移民缓解了该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第3题,经济因素是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第4题,该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应为发达国家。下图为“某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与空间转移的流向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该年中国农村劳动力()a主要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b主要向服务业转移c以县外、省外转移为主d主要向沿海省区转移6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a缓解流出区人口压力,加强地区间联系b弥补流入区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c易出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d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答案5.a6.d解析第5题,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以乡镇内转移为主。第6题,农村劳动力在乡镇内转移有利于加快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读中国部分省、直辖市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预测表,完成78题。排名地区时间排名地区时间排名地区时间1上海201510广东202419河南20272天津201811山东202520青海20273北京201812陕西202521海南20274辽宁202113福建202522江西20275江苏202214四川202523安徽20286吉林202315山西202624甘肃20287浙江202316重庆202625云南20288黑龙江202317湖南202626贵州20299湖北202418河北20277.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关于人口零增长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越多,“人口零增长”出现得越早b“人口零增长”出现时,各地区人口将不再发生变化c“人口零增长”出现只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d“人口零增长”出现的早晚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8针对我国“人口零增长”可能引发的人口问题,下列措施正确的是()a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b建立并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c大量吸纳移民,弥补劳动力的不足d加大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人口容量答案7.d8.b解析第7题,人口零增长出现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同,观察表可知,上海、北京、天津等经济发达区,人口零增长出现早,贵州、云南、甘肃等经济欠发达区人口零增长出现较晚,d对;“人口零增长”出现时,各地区人口会发生变化,b错;“人口零增长”出现得早晚与人口数量无关,a错;“人口零增长”出现除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外,还受经济水平、生育观念和文化程度影响,c错。第8题,人口零增长出生率下降,老龄化严重,但因我国人口总量大,不能鼓励生育和大量吸纳移民,故a、c错;d项是影响人口容量的措施,与题意无关。读“我国某地农村劳动力不同年龄段的迁移率(迁移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迁入、迁出人口之和占该时期平均人口的百分比)柱状图”,完成910题。9图中数据显示1990至2010年间该地()a农村劳动力的迁移率先下降后上升b农村劳动力迁移人口以3039岁年龄段为主c农村女性劳动力迁移率高于农村男性劳动力d农村劳动力各年龄段人口迁移率均呈上升趋势10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率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a收入 b交通c宗教 d通信答案9.d10.c解析第9题,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1990至2010年间该地各年龄段人口迁移率都呈上升趋势,迁移人口以1529岁年龄段为主。图中没有显示迁移人口性别状况。第10题,收入、交通、通信等经济因素对我国人口迁移的影响较大,目前宗教对我国人口迁移的影响较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占全国外出农民工总数的64.7%。下图为“2012年农民工流向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11农民工主要流向()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沿海地区a b c d122012年流向东部地区的农民工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b出现逆城市化c产业转移和升级 d城市居住用地紧张13农民工流向变化对中西部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a改善投资环境 b减小人口合理容量c加大环境压力 d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答案11.b12.c13.c解析第11题,从图中看出2012年流向东部的农民工比重下降,流向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比重上升,但农民工的主要流向仍为东部沿海地区。第12题,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升级是导致2012年流向东部地区的农民工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第13题,流向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比重上升将促进中西部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但将加大环境压力。二、综合题14阅读关于中国人口的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统计局报告称: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与上年相比上升了1.32个百分点。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为2.30亿,同比上年年末增加828万人,流动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新生代农民工。材料二(1)图1反映近年来我国人口变化有何特点?说明变化原因。(2)概述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影响。(3)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概述人口流动对农村和城市分别产生的影响。答案(1)总人口数逐年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原因: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2)2006年至2008年上升、2008年至2011年下降,总体看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失衡)。人口性别比失衡不利于婚姻、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3)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人口流入地区经济条件、生活水平、就业机会优于人口流出地区。对农村:改善农村经济状况,促进农村与城市的经济文化交流;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出现土地撂荒、留守儿童等问题。对城市:弥补劳动力不足问题,提高城市化水平;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造成巨大压力。15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持续,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我国人口发展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得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完成,老龄化就提前到来,可以说是“未富先老”。材料二近年来,“民工荒”的惊呼之声占据了媒体的大幅版面,近日又有媒体报道:在一些城市,企业出6 000元月薪竟招不齐技工,16万元年薪难聘高级技师。材料三1995年中国人口金字塔图。(1)材料一中提及“后人口转变时期”和我国“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这里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是指人口增长模式为“_”模式,该时期人口增长的特点是_。“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是指实现了人口_率的下降。(2)结合材料二分析技工和高级技师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改变这种局面?(3)从材料三看出,我国人口增长有三个明显的低谷,a低谷对应的时段是_。b低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4)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通过研究我国人口发展现状,提出了两个不同的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观点一是继续维持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鼓励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观点二则认为应适度放宽人口政策,一对夫妇可生两个孩子。你同意哪个观点,试说明理由。答案(1)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出生率(2)原因:经济、技术的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普遍较低。措施:对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能。(3)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4)观点一:虽然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已在1%以下,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仍以每年8001 000万的速度增长。故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不能放松。观点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持续下降,造成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力供应紧张、社会负担加重等。适度提高人口出生率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压力。解析(1)“后人口转变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