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回扣一必记的15组基本概念1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界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其能量来源于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2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夹角,即看太阳的仰角。任一瞬间,全球各地的昼夜状态,都可用太阳高度来表示。一天中,太阳高度从日出开始由0增大,至正午时分达到最大;之后,又开始减小,直至日落时又变为0;夜晚的太阳高度为负值。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最高时的太阳高度,即当地正午时的太阳高度。同一纬线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等。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3地方时、时区与区时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同一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时区:时间区域,即使用相同时间的区域。地球上以经度每15范围作为1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区时: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共同的标准时,即区时。4大气温室效应、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后,又以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补偿了地面的热量损失,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作用,即大气温室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的过程、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的过程、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大气逆辐射是大气产生温室效应的关键。5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空气冷热不均。大气水平运动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度间的冷热不均,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存在。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地球上的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都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三圈环流是极地与赤道间的热力环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的,在地球表面表现为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交替分布。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向相反方向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环流。东亚季风环流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南亚季风环流则主要是由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造成的。6锋面、冷锋、暖锋与准静止锋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范围很大并向冷气团一侧倾斜,暖气团位于锋面上方,且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差别,因而常有云、雨、大风等天气出现。锋因移动方向不同而分为三类,一是冷锋,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二是暖锋,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三是准静止锋,指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任何一方都没有足够的力量使另一方移动,锋面相对静止。7地质作用与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地壳运动:内力作用引起的地壳的机械运动。地壳中的各种地质构造基本上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因而地壳运动又称构造运动。按其性质和方向,地壳运动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类型。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其次是重力能,它们使大气、水和生物等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运、堆积。地表形态在内力、外力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8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如背斜、向斜、断层。构造地貌: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如谷地与山岭。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形成的原因,所以地质构造是研究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式的依据。构造地貌的形成原因是地质构造,通过构造地貌能够判断地质构造的类型和变化。9地形与地势地形:地表各种形态的总称,又称地貌。地势: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地形、地势都表示地表的外部特征,前者强调形态特征,后者突出高低起伏状况。陆地地形主要包括山地、丘陵、平原、高原和盆地五种,海底地形主要有大陆架、大陆坡、海盆、海岭和海沟等。10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整体性:地理环境是由土壤、岩石、水、大气和生物等地理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使地理环境成为一个整体。可以说,地理环境要素间的联系体现了整体性。差异性: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即不同的环境,其地域物质和能量的分布状况不同,导致其整体面貌及组成要素的差异。其内在联系表现为位置差异水热组合差异植被、土壤的差异整体面貌的差异。1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最适宜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最早是从经济或福利角度提出的,主要讨论的是区域最佳的人口规模或理想人口规模;而环境人口容量主要研究一个地区可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12城市化、郊区化与逆城市化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郊区化:大城市的人口、商业、制造业由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现象。逆城市化: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出现了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城市化主要是非农产业在某地形成和集聚,从而引起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力水平。逆城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从而造成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迅速发展。13农业生产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的分类农业生产类型: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对农业进行的分类。农业地域类型: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的农业生产类型,简称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生产对象的不同,将农业分为农、林、牧、渔四个部门;根据投入生产资料或劳动力的多少,将农业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根据产品用途,将农业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1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指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增加,破坏了自然环境组成要素原有的物质成分和结构,导致环境各要素及整个环境系统的自净能力降低或丧失,并发生严重的质量退化,从而使其中的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生态破坏:指自然环境系统中某一组成部分的功能遭到破坏以及受环境污染的影响,导致系统自我平衡能力或自我调节能力降低,异常变化增多,整个环境系统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甚至生存的趋势。生态破坏主要是由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造成的;环境污染则是由于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可能是造成生态破坏的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通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服务合同
- 2025版轻钢隔墙抗震加固与改造合同
- 2025年度绿色有机粮油大宗购销合作协议
- 2025年智能化场地硬化施工项目合作协议
- 2025版年薪制劳动合同范本及执行细则
- 2025版水利工程生态修复施工合同简易协议书
- 2025版油气钻井工程分包劳务合同范本全面版
- 2025年高空检修吊车租赁服务合同范文
- 古建筑群保护与利用的现状与挑战
- 人工智能在薪酬结构透明化中的应用研究-洞察及研究
- YC/T 207-2014烟用纸张中溶剂残留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 GB/T 9237-2017制冷系统及热泵安全与环境要求
- GB/T 7909-2017造纸木片
- 胃肠减压操作流程课件
- 《昆虫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 冀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课件Unit-2
- 八年级上册英语开学第一课
- 民事纠纷委托律师合同书
- 博士后出站研究报告
- 全国机场图2013九江庐山
-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合规性评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