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吉林一中高一下学期四月考语文测试卷评卷人得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注释)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兴高彩烈 缅甸 嬉闹 撕打 b.得意洋洋 汲取 睚眦 天赋c.比比皆是 反馈 端倪 锻炼 d.各执己见 陡峭 悬崖 纷纭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战斗游戏时,动物互相亲密地撕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 b动物常常兴高彩烈地独自奔跑、跳跃,在原地打圈子。 c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 d游戏的实践性强,能产生直截的效果反馈,对锻炼动物的能力很有效。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嘉许 纹身莫须有 恍如隔世 b洽谈 宣泄扫描仪 深孚众望c枢纽 账本吊书袋 各行其是 d滥觞 冒然百叶窗 事必躬亲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称chn 称心称职称便称许b喝h 喝水喝彩吆喝喝问c重chng 重版重叠重合重九d种zhng 种地种花种植种族5、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窥伺 晦朔 孩啼时代 妄自绯薄b、俯瞰 汲取 奴颜卑膝 申张正义c、深渊 缩影 安之若素 真知灼见d、致命 回荡 华而不实 无于伦比6、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人才荟萃 人才辈出 力能扛鼎 碎琼乱玉 休赁地说b怡然自得 兵慌马乱 以逸待劳 格物致知 哀声叹气c大声疾呼 日薄西山 宠命优渥 迤逦而行 交头结耳d晨光熹微 得鱼忘筌 鹤汀凫渚 舸舰弥津 罄竹难书评卷人得分二、语言综合运用(注释)7、根据下列要求为漫画收获的父子写一段文字。要求:简要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点明漫画寓意;(1)说明内容:_。(2)揭示寓意:_。8、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鲭()鲨海鳐()蹂躏()( )黏液() 攮刺() 胳肢窝()舵把() 榫头()评卷人得分三、古代诗歌鉴赏(注释)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请简述诗歌的三、四两句所表现的内容。(2)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就其中的一种手法,结合相关诗句做具体分析。10、古代诗歌鉴赏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乡! 注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栴宗元初任柳州剌史时,相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铉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1从全诗来看,作者的茫茫愁思因何而起?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2本诗颔联、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评卷人得分四、名句名篇(注释)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故虽有名马,_,_,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2)_ _,_。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_,_,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1)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2) ,临清流而赋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4)人生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佩缤纷其繁饰兮, 。 (屈原离骚)(6)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7) ,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8) ,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3、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水面清圆, 。(周邦彦苏幕遮)(2)千岩万转路不定, 。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庄生晓梦迷蝴蝶, 。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无题)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共6分)(1)孔子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指出一国灭亡的内外原因是: , 。(3)鱼我所欲也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_, .评卷人得分五、文言文阅读(注释)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周湛字文渊,邓州穰人。进士甲科,为开州推官,改通判戎州。俗不知医,病者以祈禳巫祝为事,湛取古方书刻石教之,禁为巫者,自是人始用医药。累迁知虔州。初,江、湖民略良人,鬻岭外为奴婢。湛至,设方略搜捕,又听其自陈,得男女二千六百人,给饮食还其家。徙京西路,邓州美阳堰岁役工数十万,溉州县职田,而利不及民,湛奏罢之。为江南西路转运使,州县簿领案牍,淆混无纪次,且多亡失,民诉讼无所质,至久不能决。湛为立号,以月日比次之,诏下其法诸路。湛治烦剧,能得其要,所至喜条上利害,前后至数十百事。为夔州路转运使。云安盐井岁赋民薪茅,至破产债不已,湛为蠲盐课而省输薪茅。为江、淮制置发运使。大江历舒州长风沙,其地最险,谓之石牌湾,湛役三十万工,凿河十里以避之,人以为利。除度支副使。旧制,发运司保任军将至三司,不得考覆而皆迁之。至是,以名上者三十五人,湛尽覆其滥者。知襄州,襄人不善陶瓦,率为竹屋,岁久侵据官道,檐庑相逼,火数为害。湛至,度其所侵,悉毁彻之,自是无火患。然豪姓不便,提点刑狱李穆奏湛扰人,徙知相州。右司谏吴及疏曰:“湛裁损居民第,为官也;百姓侵官而主司禁之,其职然也。况闻湛明著律令,约民以信,乃奉法行事,百姓自知罪不敢诉。郡从事高直温,夏竦子婿也。竦邸店最广,故加谮于穆,且谓湛伐木若干株。昔之民居侵越官道,木在道侧,既正其侵地,则木在中衢,固宜翦去。又湛种楸桐千余本,课户贮水,以严火禁。又于民居得众汲旧井四,废而复兴,人得其利。道傍之井,反在民居之下,其侵越岂不白乎?望诏执政大臣辨正湛、穆是非,明垂奖黜。湛守大郡,于湛不为重轻,但国家举错有所未安,奉职者将何以劝邪?”未几卒。(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湖民略良人 略:抢劫。 b率为竹屋 率:率领。c檐庑相逼,火数为害 数:多次。 d课户贮水 课:督促。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周湛施政利民的一组是( )湛取古方书刻石教之,禁为巫者 湛治烦剧,能得其要湛尽覆其滥者 湛役三十万工,凿河十里以避之湛明著律令,约民以信 湛种楸桐千余本,课户贮水a b 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湛任戎州通判时,由于当地百姓不懂医疗,病人仅靠请巫师为其驱鬼禳灾,因而耽误治疗。周湛取古药方医书刻在石上教化百姓,并禁止巫祝骗人害命,在他的推动倡导下,戎州习俗得以改变。b周湛任江南西路转运使时,发现所属州县案牍的记载保存混乱无序,加上被告多已死亡或逃走,百姓诉讼无人对质,致使案子久拖不决。周湛将文簿各立名目,按年月依次编号,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朝廷下诏各地仿照实行。c周湛每到一地,即兴利除弊,造福百姓。如在任夔州路转运使时减免了百姓的盐税定额从而省去征收柴草,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任江、淮制置发运使时,用劳役凿河十里来避开水势险要的石牌湾,使沿河百姓受益。d周湛出任襄州知州时,对侵占官道、易引发火灾的竹屋进行拆除,杜绝了火患;又种植楸桐,并找到旧时废井重新利用,百姓得益。但周湛的革新措施,损害了豪强的利益,以致周湛被诬告而调任相州知州。 4把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湛至,度其所侵,悉毁彻之,自是无火患。译文: (2)但国家举错有所未安,奉职者将何以劝邪?译文: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中官怒,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出为湖广左参议,迁河南右参政。陕西饥,当转粟数万石。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弘治初,历迁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王奏恪侵侮,帝赐书诫王。河徙逼开封有议迁籓府三司于许州者恪言非便遂寝。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故事,王府有大丧,遣中官致祭,所过扰民。成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及帝即位,又复之。恪请如先帝制,并条上汰冗官、清赋税、禁科扰、定赎例、革抽分数事,多议行。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御史李兴请于郧阳别设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之。恪陈五不可,乃止。恪素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至则值岐王之国,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其党密构于帝。居一岁,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恪上疏曰:“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帝慰留,乃拜命。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十一年,考绩入都,得疾,遂致仕,卒。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徙逼开封 / 有议迁籓府三司于许州者 / 恪言非 / 便遂寝。b河徙逼开封有议迁籓府 / 三司于许州者 / 恪言非便 / 遂寝。c及为巡抚 / 以所部多 / 王府持法尤严 / 宗人多不悦。d及为巡抚 / 以所部多王府 / 持法尤严 / 宗人多不悦。2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如“奉行故事”“虚应故事”。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中的“故事”即此意。b中官:中官在古代含义较多。最初是古官名,后来还可指宫内、朝内之官。本文的“中官”指宦官,又称阉人、内官、内臣等。c“出为湖广左参议”中的“出”指京官外调。琵琶行中的“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中的“出官”也是这个意思。d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化末年,王府有大丧,朝廷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皇帝即位,恢复过去的做法,就地派王府承办。b徐恪上奏,请求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这些事经过讨论大多得以施行。c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徐恪陈述五点理由反对,此事最终被罢止了。d徐恪被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他以“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为理由请赐罢黜。皇帝宽慰挽留,他才接受任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 (2)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评卷人得分六、文学类文本阅读(注释)1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丕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是的。”“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我很悚然,(1)“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一句的意思是什么?(2)文中画线的句子能否改成“她一手提着一个放着空的破碗的竹篮,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为什么?(3)“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一句的含义是什么?1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1四书衬是清代骆培解说“四书”的一部书,“四书”包括( )a大学礼记论语荀子 b礼记孟子庄子诗经c论语诗经尚书中庸 d大学孟子中庸论语2案上的几本书点明了( )a鲁四这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爱好和兴趣 b鲁四这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保守和无能c鲁四这个封建礼教卫道士的迂腐和顽固d鲁四这个封建礼教卫道士的思想和修养3对这段文字描写方法及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环境描写,点明鲁四老爷的政治身份和思想基础,揭示主人公悲剧的社会环境。b场面描写,点明鲁四老爷的政治身份和思想基础,揭示主人公悲剧的社会环境。c环境描写,写出鲁四老爷对儒家哲学思想有专门研究,理论层次比较高。d场面描写,写出鲁四老爷对儒家哲学思想有专门研究,理论层次比较高。评卷人得分七、论述类文本阅读(注释)19、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要建立新人生观,除了养成道德的勇气而外,还要能负起知识的责任(intellectual responsibility)。本来责任是人人都有的,无论是耕田的、做工的、从军的,还是任政府官吏的,都各有各的责任。为什么我要特别提出“知识的责任”来讲?知识是人类最高智慧发展的结晶,是人类经验中最可珍贵的宝藏,不是人人都能取得、都能具备的。因此凡有求得知识机会的人,都可说是得天独厚、享受人间特惠的人,所以都应该负一种特殊的责任。而且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倘使有知识的人不能负起他特殊的责任,那他的知识就是无用的,不但无用,并且受了糟蹋。糟蹋知识是人间的罪恶;因为这是阻碍或停滞人类文化的发达和进步。所以知识的责任问题,值得我们加以严重的注意。我们忝属于所谓知识分子,尤其觉得这是一个切身问题。所谓知识的责任,包含三层意义。第一是要有负责的思想。思想不是空想,不是幻想,不是梦想,而是搜集各种事实的根据,加以严格逻辑的审核,而后构成的一种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所以一知半解,不足以称为成熟的思想;强不知以为知,更不能称为成熟的思想。思想是不容易成立的;必须要经过逻辑的陶熔,科学的锻炼。凡是思想家,都是不断的劳苦工作者。“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他的求知的活动,是一刻不停的,所以他才能孕育出伟大成熟的思想,以领导一世的思想。思想家都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他们为求真理而蒙受的牺牲,决不亚于在战场上鏖战的牺牲。拿科学的实验来说。譬如在实验室里试验炸药的人,被炸伤或炸死者,不知多少。又如到荒僻的地方调查地质、生物、人种的人,或遇天灾而死,或染疾而死,或遭盗匪蛮族杀害而死的,也不知多少。他们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到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西洋学者发表一篇学术报告或论文,都要自己签字,这正是负责的表现。其次是除有负责的思想而外,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负责。思想既是不易得到的真理,则一旦得到以后,就应该负一种推进和扩充的责任。真理是不应埋没的,是要发表的。在发表以前,固应首先考虑他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发表;但是既已考虑发表以后,苟无新事实新理论的发展和修正,或是为他人更精辟的学说所折服,那就应当本着大无畏的精神把他更尖锐地推进,更广大地扩充。我们读西洋科学史,都知道科学家为真理的推进和扩充而奋斗牺牲的事迹,真是“史不绝书”。譬如哥白尼最先发现地动学说,说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及其他行星都在他的周围运行,就因此受了教会多少的阻碍。后来布鲁诺出来,继续研究,承认了这个真理,极力传播,弄到触犯了教会的大怒,不仅是被捕入狱,而且被“点天灯”而死。伽利略继起,更加以物理学的证明,去阐扬这种学说,到老年还铁锁锒铛,饱受铁窗的风味。他们虽受尽压迫和困辱,但始终都坚持原来的信仰,有“鼎镬甘始饴,求之不可得”的态度。他们虽因此而牺牲,但是科学上的真理,却因为他们的牺牲而确定。像这种对于思想负责的精神,才正是推动人类文化的伟大动力。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既然得天独厚,受了人间的特惠,就应该对于国家民族社会人群,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来。世间亦唯有知识分子才有机会去发掘人类文化的宝藏,才有特权去承受过去时代留下最好的精神遗产。知识分子是民族最优秀的分子,同时也是国家最幸运的宠儿。如果不比常人负更重更大的责任,如何对得起自己天然的秉赋?如何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又如何对得起历代先哲的伟大遗留?知识分子在中国向称为“士”,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舍我其谁至死无悔的态度,去担当领导群伦继往开来的责任。当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知识分子的责任尤为重大。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必须有这种抱负,才配做知识分子。(选自罗家伦历史的先见,学林出版社,有删改)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负起知识的责任,是为了建立一种新的人生观,养成道德的勇气。b有求得知识机会的人,都应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c有学者签字的学术报告或论文就是负责的思想。d历史上的一些知识分子在坚持真理时不惧牺牲,是出于对知识的责任感。e文中用布鲁诺、伽利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科学真理的发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步。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a掌握了再多的知识,如果不能“指挥物质生活”,同样不能称作知识分子。b从艰苦危难之中得来得思想总是让人觉得亲切,因此是负责的思想。c某科学家经过严密的论证,得出了划时代的科学真理,虽然一直没有拿出来发表,但他同样是对国家民族社会负责的知识分子。d拥有天然的禀赋、国家民族的赐予、历代先哲的伟大遗留,这样的人就配称作知识分子。3作者认为,知识分子“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请指出两个“负责”的不同意思。 4为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袁隆平经过长期实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并且克服重重困难,向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稻。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面对世界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又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依据文意,分析袁隆平怎样负起了“知识的责任”。 20、阅读下文,完成16题。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新闻作为一种媒体信息,本应有助于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如信息论的提出者香农就曾把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消除”,然而信息也会增加人们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摆脱这种困境?除了优化信息环境外,更现实的途径是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在信息时代,批判性地解读和使用媒体信息应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为什么在今天要特别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和当今新闻的发展趋势决定的。新闻是帮助公民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兴趣而获得的信息不同,它关乎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私人生活。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评论.娱乐.宣传的界线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准新闻”甚至“伪新闻”层出不穷。新闻受众应该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设置不同的警惕值,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明智。如何批判性地解读新闻?受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报道有无确切的来源?来源可靠吗?2.报道的内容完整吗?是否包含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等要素?假如不完整,原因是什么?3.报道者提供了什么证据?这些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4.这则新闻除了报道事件外,是否还有其他意图?有人认为受众都是愿意看到真相的,他们欠缺的仅仅是辨别能力,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受众首先欠缺的是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如果说从前的新闻受众在接收信息上缺乏自由的话,那么现在的新闻受众更多是被诱惑,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关注娱乐新闻,而最危险的是在被抑制和被诱导中养成的对事实真相无所谓的态度,要么是“你知道了真相又能怎样”,要么是“根本就没有真相,一切都是阴谋”。前者导致老于世故地配合做戏,后者导致愤世嫉俗.拒绝相信一切。还有一些人尽管有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却习惯于把常识当成真相,或者以常识为标准来判断事件是否真实。我们生活的时代,受众越来越多地拥有制作和发布新闻的机会,所以,仅仅强调受众解读新闻的能力和追求真相的意愿其实是不够的,还应该提高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能力,提高他们所生产的新闻的质量。从新闻业的发展来看,无论对新闻受众还是对新闻工作者,这可能都有更大的价值1.第段加点词“困境”在文中指的是 的状况。2.第段从和两方面对新闻受众缺乏寻求真相的意愿进行了阐述。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把常识推上神坛,会走向主观先行和反智主义的极端。其实常识并不意味着就是对事实真相的认识,常识往往受到特定观点和具体经验的限制,因人而异.缺乏普遍性和稳定性,有时会遮蔽事实真相。因此,有必要对常识保持警惕。常识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帮助我们迅速作出认知,提高判断效率,在生活中必不可少。a. b.c. d.4.下列有关受众的“新闻素养”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够优化新闻的信息环境。b.能够批判性地解读信息是受众重要的新闻素养。c.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需要提高新闻的发布门槛。d.受众新闻素养的高低会影响当今新闻业的发展。5.联系全文,分析第段的作用。6.根据第三段提供的解读新闻的方法,分析下面这则新闻报道。 本报讯 综合多家媒体报道,昨天傍晚6点半左右,本市西北上空出现不明飞行物,从出现到消失,持续了两分多钟,本报也收到了许多目击者发来的照片。某市民用所带的jason品牌最新型号手机拍摄了一组照片(见本报),色彩自然,画面清晰,为“不明飞行物”的研究提供了素材。评卷人得分八、写作(注释)21、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颤,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不同的声音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影响。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评卷人得分九、文言文基础(注释)22、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使,让)b.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假使。c.举类迩而见义远(事例)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23、“其”字在文言文中主要是用作代词,有时也可用来表示不同语气,下列用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距其院东五里(那,代词,指代慧空禅院)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他们,代词,指代“古之人”)c.其孰能讥之乎(谁,疑问代词,表疑问语气)d.吾其还也,亦去之(还是,语气助词,表委婉语气)24、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去,往)b.先生如其指(如果)c.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开)d.古之遗爱也(恩惠)25、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b.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c.既窈窕以寻壑 d.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17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答案】a【解析】a项中应为“兴高采烈”“厮打”。2、【答案】c【解析】a项中“撕打”应为“厮打”;b项中“兴高彩烈”应为“兴高采烈”;d项中“直截”应为“直接”。3、【答案】b【解析】4、【答案】c【解析】这是多音字题型。a项“称便、称许”中的“称”读chng;b项“喝水”中的“喝”读h,“吆喝”中的“喝”读he;d项“种族”中的“种”读zhng。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二、语言综合运用7、【答案】(1)示例:儿子从高等学府毕业,收获的是一纸文凭,父亲头白背弯,收获的是沉重的债务。(2)示例:反映了普通家庭为子女教育不堪经济重负的社会现实。【解析】8、【答案】qnyoru lnninnndusn【解析】三、古代诗歌鉴赏9、【答案】(1)诗人发现,不远处的篱笆旁有一盏灯火,原来是孩子在深夜捉蟋蟀(1分),这是一幅欢快而有趣的生活图景(1分)。孩子的天真幸福反衬出了诗人对故土家园的怀念之情(1分)。(2)(4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景。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捉弄蟋蟀,儿童欢悦,流露忘乎所以、得鱼忘筌之意。一悲一喜,相互映衬,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思乡之情。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萧萧风声,顽皮儿童,这些动态情景巧妙地反衬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静,更引发人们对寒凉静夜中诗人那颗愁绪难眠的苦况心灵的体味。悲欢对比,以欢衬悲。一二句写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是悲景,传悲情;三四句写人,深夜挑促织,明灯照篱落,是乐景,传欢情。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拟人的手法,增辉添彩。“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痴迷难返,惆怅满怀。(指出表现手法1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2分,思想感情1分。)】【解析】10、【答案】1从首联来看,作者登岛临远,看到眼前苍茫的累象,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从尾联来看,作者被贬蛮荒之地,难免有仕途失怠之愁;从诗歌标题和最后一句春,诗人与朋友彼此隔离,音讯不通;加之远离故土,身居异乡,难免产生思念朋友、想念家人之愁。2颔联与颈眹主要运用了比喻(答“象征”“双关” “借景抒情” “动静结合,也可)的艺术手法,颔联表面上好像是往描写夏季的“惊风密雨”侵袭“芙蓉薜荔”的景象,实际上却是暗写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围攻、迫害,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含蓄;颈联以“曲似九回肠”的江流来比喻诗人百结的愁肠,自然贴切。(答出“手法”给2分,具体分析各 1分;如咎“象征” “双关” “借景抒情” “动静结合”等手法,分析合理也可给分)颔联、 颈联在写景角度上有动与静、近与远的不同。额联描绘风总雨骤中的景象,是近景、动景: 颈联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是远景、静景。【解析】四、名句名篇11、【答案】(1)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3)戍卒叫函谷举(每句1分,有错、别、漏、加字者,该句不得分)【解析】12、【答案】(1)山岛竦峙 (2)登东皋以舒啸 (3) 扪参历井仰胁息 (4)一尊还酹江月(5)芳菲菲其弥章(6)万里悲秋常作客(7)岩扉松径长寂寥 (8)休说鲈鱼堪脍【解析】13、【答案】(1)叶上初阳干宿雨 一一风荷举(2)迷花倚石忽已暝 栗深林兮惊层巅(3)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解析】14、【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解析】五、文言文阅读15、【答案】1b2c3b4(1)周湛到任后,丈量所侵占的官道,把竹屋全部拆毁,从此再没有火患。译出大意 ;“度”(量长短)、“悉”(都,全)、“是”(这) (2)只是国家的措施还有不稳妥的地方,履行职责的人靠什么来得到鼓励呢?译出大意 ;“有所”(有的)、“何以”(以何)、“劝”(勉励,鼓励)。【解析】1.(率:一律,一概。)2.(说周湛明于治乱,善抓关要;说周湛坚持原则,革除弊端)3.(“亡失”意为“丢失”,而非“死亡或逃走”)【参考译文】周湛字文渊,邓州穰人。考取进士甲科,任开州推官,改任戎州通判。当地习俗不懂医疗,病人仅靠祈禳巫祝,周湛取古药方医书刻在石上教他们,禁止巫祝,从此人们才开始用医药。多次升职为虔州知州。起初,江、湖一带有人抢劫良家子女,卖到岭外做奴婢。周湛到任后,想办法搜捕,又听取被卖者的自述,得到男女二千六百人,供给饮食让他们回家。调任京西路,邓州美阳堰每年要征友劳役几十万人,灌溉州县职田,百姓却享受不到好处。周湛奏请停办此项工役。任江南西路转运使,州县文簿混乱无序,且多丢失,百姓诉讼无所凭据,很久无法裁决。周湛将文簿各立名目,按月日排序,朝廷下令在各路推广这种做法。周湛处理繁杂政务,能抓住要害,所到之处喜欢列条上书陈述政事利弊,前后数十百事。任夔州路转运使。云安盐井每年征收百姓柴草,以致百姓破产后仍还不完债,周湛减免了盐税定额从而省去征收柴草。任江、淮制置发运使。大江经过舒州长风沙,地势最险,称为石牌湾,周湛用劳役三十万人,凿河十里来避开它,人们认为有益。任度支副使。按原来规定,发运司奏荐军将到三司,不能审察他们却都要升迁。至这时,奏荐三十五人,周湛全部审察其中滥竽充数的人。出任襄州知州,襄人不善于制造砖瓦,都建造竹屋,年久侵占官道,檐庑相近,多次发生火灾。周湛到任后,丈量所侵占的官道,把竹屋全部拆毁,从此再没有火患。但豪强感到不便,提点刑狱李穆上奏说周湛扰民,调任相州知州。右司谏昊及上疏说:“周湛裁撤居民房屋,为的是官府;百姓侵占官道而主管官员禁止,这是职责所在。况且听说周湛申明法令,以诚信约束百姓,是奉法行事,百姓自知有罪不敢上诉。州从事高直温,是夏竦的女婿。夏竦的宅院客店占地最广,所以向李穆进谗言,还说周湛砍树多少棵。过去民居侵占官道,树在道旁,既然恢复了被侵占的路面,则树在道中,当然应该除去。周湛又种楸桐一千多株,督促居民贮水,以严防火灾。又在民居找到过去公用水井四口,把废井重新利用,人们得益。道旁的井,结果却到了民居之下,侵占官道的情形还不明显吗?希望诏令执政大臣分辨周湛、李穆的是非,奖惩分明。周湛任大州太守,对他无足轻重,只是国家的措施还有不稳妥的地方,履行职责的人靠什么来得到鼓励呢?”不久周湛去世。16、【答案】1 d2a(六国论中的“故事”是“旧事,先例”的意思。)3a(应为“成化末年,开始就地派王府承办。到皇帝即位,又恢复过去派中官致祭的做法”。)4皇帝知道徐恪没有其它过失,而因二王年幼,下达敕令(或“颁布诏书”)严厉斥责,命令湖广巡抚韩文与徐恪交换任地。(“以”“降”“切”“易”4个得分点。)中使携带几百艘船的私盐,降低价格卖给百姓,被徐恪阻止不能施行。(“携”“抑”“为所”“行”4个得分点。)【解析】【参考译文】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考取进士。授官工科给事中。中官想出掌收税的部门,徐恪等上疏规劝。中官恼怒,请求立即驱遣徐恪等,想要搜集他的罪证,无所得才作罢。调离京城,任湖广左参议,晋升河南右参政。陕西饥荒,应当转运几万石粮食。徐恪以路远为由请求拨给与粮食等值的钱款,上下称便利。弘治初年,历次升任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反定制设置官吏,徐恪革除了它。徽王上奏徐恪侵犯侮辱,皇帝赐书告诫徽王。黄河改道逼迫开封,有人建议迁藩府三司到许州,徐恪说不便,于是停止。四年,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旧例,王府有大丧,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成化末年,开始就地派王府承办。到皇帝即位,又恢复过去的做法。徐恪请求按先帝旧制,逐一列出问题,上奏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大多经讨论而得以施行。户部督责拖欠赋税很急,徐恪以灾变为由请求宽缓其事。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徐恪陈述“五不可”,于是罢止。徐恪向来刚正。所到之处抑制豪强,去除奸弊。到担任巡抚,因管辖范围内多有王府,持法尤其严厉,皇室的人多不高兴。平乐、义宁二王于是揭发徐恪减少禄米、改任校尉等事。经查勘没有证据,判徐恪入王府时误行端礼门,想以此平息二王的忿恨。皇帝知道徐恪没有其它过失,而因二王年幼,下敕令严厉斥责,命令湖广巡抚韩文与徐恪交换任地。吏民因此而罢市,哭着送行几十里而不断绝。属吏用剩余的金钱赠送,徐恪将他们赶走。到任时正遇上岐王到封国,中使携带几百艘船的私盐,降低价格卖盐给百姓,被徐恪阻止不能施行。其同党秘密向皇帝诬陷他。过了一年,宫中直接下旨将徐恪改调南京工部右侍郎。徐恪上疏说:“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没有听说有内宫直接下令得官的。臣生平不敢由别的途径晋升,请求赐罢黜。”皇帝宽慰挽留,他才受命。权要人家滥索工匠的,徐恪都坚持不给。十一年,因考核政绩入京城,得病,于是辞职,(不久)去世。六、文学类文本阅读17、【答案】祥林嫂陷入绝境,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不能改。因为文中的“空的”和“下端开了裂”分别是前面句子的修饰语,把它们单独放在后面,是为了强调和突出,改了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a祥林嫂怀疑灵魂的存在,问题即将被证实,内心产生希望。【解析】18、【答案】1.d 2.c 3.a【解析】1此处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四书”包括大学孟子中庸论语。2康熙字典近思录集注四书衬都是封建思想的典籍,由此可推知c。3此处为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揭示主人公悲剧的社会环境。七、论述类文本阅读19、【答案】1.bd 2.c3.第一个 “负责”是形容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 “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的”; 第二个“负责”是动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推进和扩充”4.有负责的思想,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袁隆平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负起更重大的责任:袁隆平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肩负着解决世界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的责任【解析】1.a项据原文第一段,“负起知识的责任”与“养成道德的勇气”均为“建立新的人生观”的前提条件,而并非是后者的目的c项绝对化表述错误,原文是“体现负责”,并非“就是负责”;e项是为了说明“对负责的思想负责”,根据当段中心句可知2.a项在原文第二段,“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据此可知,知识分子的知识不完全是为了“指导物质生活”还有“精神生活”;b项在原文第四段,“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