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13《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1页
新课标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13《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2页
新课标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13《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3页
新课标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13《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4页
新课标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13《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 专题概述 文明的传承 思想的发展总是要与时俱进的 中国近代的思想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日益加深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而逐步深化和发展的 主题是挽救民族危机 向西方学习 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发展 吸收了西方的启蒙思想和民主制度 在扬弃中不断发展演变 向西方的学习经历了由 器 到 制 的复杂历程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单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是不能拯救中国的 戊戌变法 和辛亥革命说明完全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同样也是不能挽救中国的 这样中国近代革命的重任无可辩驳地落到了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肩上 近代后期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和具体情况相结合 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毛泽东思想 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一 地主阶级的救国思想1 抵抗派的思想 1 主张 2 作用 对中国的知识界起了思想作用 2 洋务派的思想 1 主张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2 作用 为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解放 二 维新思想1 早期维新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震动 西学 近代思想 1 主张 发展 实行 学习西方和科学技术 2 局限性 没有形成完整的 更谈不上付诸行动 2 维新变法思想 1 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队伍壮大 西方政治思想不断传入 的加深 2 主张 提出开国会 设议院 实行君主立宪 发展 3 作用 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起了的作用 工商业 君主立宪 政治制度 理论体系 资产阶级 民族危机 资本主义 思想解放 识读下图 回答问题 图一 海国图图二江南制图三万木草志 书影造总局堂旧址上述三幅图片 分别反映了鸦片战争后 围绕着挽救民族危亡以及如何向西方学习的问题 中国思想领域的变化 请依据图片信息 分别概括它们反映的重大事件 主要领导人 核心主张及历史意义 答案 1 图一反映了鸦片战争后 新思潮 萌发这件大事 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林则徐和魏源 其核心主张为 师夷长技以制夷 其意义在于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2 图二为洋务运动期间建立的江南制造总局 其反映的重大事件是洋务运动 主要代表人物是李鸿章等 核心主张是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其历史意义在于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3 图三为康有为讲学时所办的万木草堂 其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维新变法 主要代表人物是康有为和梁启超 其核心主张为 兴民权 实行君主立宪 发展资本主义 其历史意义在于形成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1 旧三民主义 1 内容 民族主义是反对的专制统治 民权主义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是解决重新分配问题 平均地权 2 意义 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推动了资产阶级的发展 制定颁布了 满洲贵族 资产阶级 财富 民族独立 民主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 新三民主义 1 核心 联俄 扶助农工 2 内容 民族主义是反对 民权主义主张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民生主义是 节制资本 3 意义 是指导新时期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 体现了中国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 推动了中国国民革命的发展 联共 帝国主义 平均地权 新民主主义 没有三民主义就不会有清王朝的迅速垮台 没有三民主义同样也不会有随后袁世凯的北京就职 我们应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答案 1 关系 民权主义是核心 是民主革命的中心任务 民族主义是前提 民生主义是发展 2 进步性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3 局限性 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四 新文化运动1 背景 1 袁世凯实行专制统治 掀起尊孔逆流 2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3 思想进一步传播 2 内容 1 提倡与 反对专制和愚昧 迷信 复古 民主共和 民主 科学 2 提倡 反对旧道德 3 提倡 反对旧文学 3 影响 1 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动摇了的统治地位 2 宣传了民主与科学 起到了思想启蒙 文化革新的作用 3 为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为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4 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新道德 新文学 传统礼教 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 1916年 新青年 载 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 乃恶果非恶因 乃枝叶之罪恶 非根本之罪恶 若夫别尊卑 重阶级 主张人治 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 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 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 则有因必有果 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 当然接踵应运而生 毫不足怪 丁守和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 根据材料 指出中国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什么问题 为此 他们开展了什么运动 这次向西方学习与以前的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认识到帝制复辟的根本原因是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 新文化运动 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 已经由技术 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 五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 原因 1 新文化运动对民主与的提倡 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2 屡次失败的教训 3 俄国的成功使中国人看到希望 2 传播方式 发表文章 翻译著作 如李大钊发表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科学 资产阶级 十月革命 3 影响 为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六 毛泽东思想1 诞生 1 国民大革命时期 毛泽东撰写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阐明了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 十年对峙时期 毛泽东提出 思想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2 成熟 抗日战争时期 1 1940年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 中国共产党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工农武装割据 新民主主义论 2 1945年 中共 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 3 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 1 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 在三大改造完成后 作出了国内主要矛盾是 3 阐述了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和正确处理的理论 七大 指导思想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 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 江泽民说 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 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接着又从中国实际出发 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结合材料 请你谈谈对毛泽东思想本质的认识 答案 1 本质特征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2 科学内涵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 思想精髓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考向一解放思想 放眼世界由林则徐 魏源从闭目塞听的天朝大国的梦中惊醒 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必要性 在全球化的今天 我们要勇敢地面对 观察世界 同时要转变观念 解放思想 正视差距 不断学习 示例1 魏源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 其目的是 a 抵制侵略 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 促使人们注意世界形势的变化 d 帮助人们冲破封建思想藩篱 解析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张的目的是抵制外来侵略 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答案a考向二追求真理 爱国情怀孙中山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 值得我们永远地继承和发扬 胡锦涛在纪念孙中山140周年诞辰大会上指出 我们要学习他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 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示例2 2006 北京卷 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是 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 共同奋斗 中国人民 一律平等 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驱除鞑虏之后 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异种残之 外邦逼之 民族主义 殆不可以须臾缓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关于民族主义的含义 以上均属于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 在今天面对中国早已取得的民族独立 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是a a 主题 如何区分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 方法指导 同一事物中同时存在的若干原因有主次之分 主要原因就是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在同一事物的若干原因中起决定作用并带有必然性的因素 主要原因与根本原因没有本质区别 其不同在于主要原因是从原因的地位重要性来确定的 根本原因是从原因的性质上来说明的 主要原因主要从内因分析 而根本原因主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方面分析 相比较而 言 内因 根本原因 必然原因一般都是主要原因 典例 五四运动后 马克思主义能够战胜其他社会思潮的根本原因是 a 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b 五四运动促使人们思想解放 c 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 d 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解析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了分析比较 研究思考 宣传论战 经过求索 鉴别 扬弃和实践 终于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才能够解决中国问题 从而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a 一 选择题1 2009 广东调研 顽固派的 请毁新学伪经考片 中说 康有为 惑世诬民 非圣无法 圣世不容 请焚 新学伪经考 而禁粤士从学 这是因为此书 a 否定了孔子的圣人地位 b 批评了封建的伦理道德 c 批判了专制主义的君主制度 d 动摇了顽固派恪守祖训的理论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 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题中材料是顽固派对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 的反应 在 新学伪经考 中 康有为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 把历代封建统治者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古文经斥为伪经 主张应予抛弃 这就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 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所以顽固派会对此书有如此反应 故选d 答案d 2 图一所示人物与图二书本的作者所属的派别曾进行了一场论战 这场论战的主要内容是 图一李鸿章图二谭嗣同 仁学 要不要维新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 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 要不要废 八股 提倡西学 改革教育制度 a b c d 解析图一所示人物是李鸿章 属于洋务派 图二所示 仁学 的作者谭嗣同属于维新派 属于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内容 排除带 的选项 答案c 3 2009 广州综测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 抗争b 探索c 屈辱d 复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图片提取信息 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国人民的探索是近代史考查的重要内容 本题是对图片反映历史主题这一信息的理 解 a项反映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b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作品 主张变法改良 建立君主立宪制 c项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刊物 主张革命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项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阵地 这四幅图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不同阶级为了国家独立和富强而进行的探索 所以可排除a c d三项 选项b正确 答案b 4 2009 广东一模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和资产阶级改良派 革命派的思想相比 就其作用而言 主要 新 在 a 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 b 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 c 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 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判断 比较 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选项a是与其他派别思想的相同点 不正确 选项c则是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也不正确 选项d是后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也不正确 选项b反映新文化运动 新 在其反封建的彻底性上 正确 b 5 2009 全国卷 1917年 李大钊撰文指出 孔子者 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宪法者 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 专制不能容于自由 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 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 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 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 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 批判封建皇权b 反对尊孔复古 c 捍卫 临时约法 d 倡导科学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有关史实的掌握 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题干中时间1917年和 孔子者 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提示我 们 本题是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内容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 材料主要是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思想为基础的专制制度 以求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制度 而并不是直指封建皇权 故答案a不准确但最容易误选 c答案中 临时约法 已经被袁世凯废除 而且捍卫 临时约法 是孙中山护法运动的内容 故不合题意 倡导科学精神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口号 跟材料内容不相吻合 结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材料 不难判断答案 为正确答案 答案b 6 2006 全国卷 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 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 b 提出了只有民主与科学才能使中国富强的主张c 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 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解析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 从此以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列主义 也找到了一条拯救中国 改造社会的革命道路 b项是欧洲启蒙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c项是中共二大上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的革命纲领 d项是中共在革命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 a 7 2009 上海卷 1915年 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 称 青年如初春 如朝日 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a 新青年 b 少年中国 c 青年杂志 d 每周评论 解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 青年杂志 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从第二期开始称 新青年 d项 每周评论 1918年12月22日创刊于北京 c 8 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有较大进步 主要表现在 在民族主义方面 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在民权方面 倡导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 在民生主义方面 充实了 耕者有其田 等具体内容 提出了 扶助农工 的政策 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a b c d 解析新三民主义较旧三民主义在民生主义方面增加了节制资本 但并未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应排除有 的选项 a 9 2009 济宁模拟 洋务运动 维新思潮与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历史发展的主流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 最为确切的是 a 推翻清朝统治 发展资本主义 b 争取民族独立 反抗外来侵略 c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 争取民族独立 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 再现历史知识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包括经济 政治两个方面 d正确 a为经济方面 b c为政治方面 都不全面 故选d d 10 2009 烟台期末 下列文献中 把救国救民同中国国情相结合 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abc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图片并据此分析 理解问题的能力 选项a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纲领 是小农阶级的空想 选项b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创办 的刊物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主张走英美道路 建立英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选项c为新文化运动中创办的刊物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主张民主共和 均不符合中国国情 选项d为毛泽东对井冈山道路的理论总结 井冈山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故选d 答案d 11 2009 临沂模拟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 中共 七大 在延安城西北郊的杨家岭村沟口中央大礼堂举行 主席台前的石拱上书写着 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大幅标语 这说明 毛泽东思想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进行了科学的概括与总结 a b c d 解析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说明理论形成体系 b 12 最能体现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事例是 a 创立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b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 c 召开遵义会议 独立自主地解决党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问题 d 召开中共 七大 制定党的政治路线 给人民指明光明前途解析毛泽东正确分析中国国情 开创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革命道路 a 二 非选择题13 2009 烟台质检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 各国通商传教 来往自如 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 阳托和好之名 阴怀吞噬之计 一国生事 诸国构煽 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轮船电报之速 瞬息千里 军器机事之精 功力百倍 炮弹所到 无坚不摧 水陆关隘 不足限制 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外患之乘 变幻如此 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 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 概投之以古方 诚未见其效也 李鸿章 筹议海防摺 材料二而今顾腼然屈於四国之下者 则非天时 地利 物产之不如也 人实不如耳 以今论之 约有数端 人无弃材不如夷 地无遗利不如夷 君民不隔不如夷 名实必符不如夷 中华之聪明智巧 必在诸夷之上 往时特不之用耳 冯桂芬 早期维新派 制洋器议 材料三中国积弱 非一日矣 上则因循苟且 粉饰虚张 下则蒙昧无知 鲜能远虑 近之辱国丧师 翦藩压境 堂堂华夏 不齿于邻邦 文物冠裳 被轻于异族 有志之士 能无抚膺 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 数万里土地之饶 固可发奋为雄 无敌于天下 乃以庸奴误国 荼毒苍生 一蹶不兴 如斯之极 孙中山 兴中会宣言 请回答 1 材料中李鸿章 冯桂芬 孙中山等人认为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分别有哪些 为此 他们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或提出了什么主张 2 在中国近代落后原因的分析中 你认为哪一种分析更符合史实 说出你的理由 解析第 1 问主要根据材料分析概括他们三个人的观点 他们的措施和主张要结合教材分析回答 李鸿章和孙中山的主张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 冯桂芬材料里有注释是早期维新派 再结合材料归纳出他的主张即可 第 2 问比较简单 当然孙中山的分析更符合史实 答案 1 李鸿章 技术 机器和武器等方面落后于列强 措施 学习外国技术 兴办军事工业 掀起洋务运动 冯桂芬 中国人不如外国人或中国不能人尽其才 物尽其力 君臣同心 名实相符 措施或主张 改革教育制度和政治制度 孙中山 清政府腐败 制度落后 措施 发动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2 孙中山的分析比较符合史实 理由 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反侵略战争失败 清朝君主专制的统治制度落后 一些改革都因清政府腐朽而最终失败 14 2009 浙江卷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苟有新民 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训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 何患无新制度 无新政府 无新国家 非尔者 剥茧今日变一法 明日易一人 东涂西抹 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