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第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纲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范围:有大有小。3结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4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2)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3)消费者:主要指动物。(4)分解者: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2营养结构(1)食物链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食物链中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2)食物网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形成原因: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功能: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3)连线【提示】badec一、思考判断1(2014江苏高考)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2(2014海南高考)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提示】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可利用土壤中的氨被氧化释放的化学能作为能量来源,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属于生产者。3(2012海南高考改编)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4(2010海南高考)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其中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5(2013新课标全国卷)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6(2013山东高考改编)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为食,从而可减少农药的使用。()7(2012浙江高考)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8(2011天津高考改编)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生产者体内的32p除被消费者利用外,还有部分进入分解者。()二、图示识读(1)图示食物网中包括5条食物链。(2)写出图中含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3)图中猫头鹰同时占有第三、四、五营养级。(4)图中哪些生物属于次级消费者猫头鹰、蛇、青蛙、食虫鸟。(5)写出图示食物网中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对应学生用书第215页)考点1生态系统的成分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联系(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贮存的化学能)的成分,因此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3)消费者:从理论上讲,其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需的成分。(4)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的话,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5)联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生态系统成分的3个易混点(1)绿色植物生产者:蓝藻是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而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2)动物消费者:秃鹫、蚯蚓、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3)细菌分解者: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是自养型,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角度1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类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思考分析】正确解答此题应从以下两点突破: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都是分解者。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蚯蚓、秃鹫属于分解者;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有异养型和自养型,其中自养型细菌属于生产者,如硝化细菌、硫化细菌;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的生物成分,如“桑基鱼塘”中,鱼以蚕粪为食时,鱼属于分解者,若鱼以水生植物或浮游动物为食时,则属于消费者。答案c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b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异养生物一定是消费者,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d无机环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可有可无的成分解析分解者除了腐生细菌和真菌外,还有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异养生物也可以是分解者;生态系统中没有无机环境,生物是无法生存的。答案b角度2生态系统成分间的关系3(2015菏泽市高三模拟)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甲、乙和丙、丁、戊所对应方框各代表一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乙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戊不一定是微生物c图中存在竞争关系的只有乙2和丙2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解析读图知甲、丁为双向关系,且乙、丙、甲均指向戊,由此推断甲为生产者,乙、丙为消费者,丁为co2库,戊为分解者,群落还包含戊,a错误;乙1、丙1间也存在竞争,c错误;大量的氟利昂会导致臭氧层的破坏,d错误;分解者也可以是营腐生的蚯蚓、蜣螂等,b正确。答案b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判断(1)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2)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3)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等转变成无机物,即营腐生生活,如蚯蚓。考点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的分析食物链草鼠蛇鹰所属类型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小型肉食动物大型肉食动物成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最末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为多种动物,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2)在食物链中,当某种生物大量增加时,一般会导致作为其食物的上一营养级数量减少,作为其天敌的下一营养级数量增多。(3)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使它们的数量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这种制约可能来自于种间,也可能来自于种内。(4)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经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5)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某种群。2食物网的分析(1)营养位置: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如猫头鹰在食物网中分别占有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这就是说猫头鹰在该食物网中占有三个不同的营养级。(2)种间关系: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蛇与猫头鹰,二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3)生物种类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数量。关于食物链(或食物网)的3点易错警示(1)计数食物链的规则:生产者最高营养级,不中断、不漏掉。(2)判断食物链的成分:寄生、腐生生物及非生物物质中的能量不在食物链(网)中。(3)分析食物链的数量:数量波动变化应以就近原则,且以捕食关系进行判断。角度1食物网中种群数量变化分析4(2013广东高考)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思路分析】解答此题的思维流程如下:解析首先分析出鲈鱼以鱼a、鱼b两种小型土著鱼为食,且鲈鱼与土著鱼属于不同种生物;再依据食物链的营养环节由后向前分析土著鱼、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的总量变化。鲈鱼以土著鱼为食,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由于能量每流经一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因此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a项正确;土著鱼和鲈鱼为捕食关系,b项错误;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总量先减少后增加,间接导致浮游动物总量先增加后减少,而浮游植物总量的变化则为先减少后增加,c、d两项错误。答案a5(2015合肥四校联考)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动植物,其中由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划分,_属于生产者,蚯蚓属于_。(2)上图中共有_条食物链,其中鹰占有第_营养级。(3)若某种原因导致兔子全部死亡,则蚯蚓的数量将会如何变化?_,原因是_。(4)上述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能否说上述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群落,为什么?_。解析(1)读图知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蚯蚓属于分解者,其他生物属于消费者。(2)题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鹰占有第三、五营养级。(3)兔子全部死亡,鹰捕食相思鸟的比例变大,导致蚯蚓的数量增加,随后由于反馈调节使蚯蚓的数量减少,最后趋于稳定。(4)题图中的生物只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答案(1)绿色植物分解者(2)3三、五(3)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兔子全部死亡,鹰捕食相思鸟的比例变大,相思鸟的数量减少,从而引起蚯蚓的数量增加,一段时间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4)不能,因为这些生物只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群落应包括这个区域的所有生物(答案合理即可)角度2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综合考查6(2015山东泰安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a、b、c、d、e为群落成分,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该图中有三条食物链c图中的a一定是自养生物,b、c、d、e一定是异养生物d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传到b解析由图可知,气体f为二氧化碳,a为生产者,c、d、e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a、c正确;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b错误,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传到b,d正确。答案b构建食物链(网)的一般方法(1)依据曲线图构建食物链(网):图1信息:分析曲线走势,先上升先下降者为被捕食者。食物链:乙丙甲。(2)依据柱形图构建食物链(网):图2信息:观察柱形图高低,柱形图高者为被捕食者。食物链:丙甲乙丁。(3)依据表格数据(能量值)直接构建食物链(网):营养级abcd能量(pg)15.9870.70.9141.0信息:观察能量值大小,能量值大者为被捕食者。食物链:bdac。绘制知识体系强化核心要点1.生态系统都包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种成分。2.在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总是生产者,各种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3.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把光能固定在它们制造的有机物中,被生物所利用,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4.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对应学生用书第218页)食物网中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某种生物数量增多或减少时,其他生物数量的变化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1)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对其他物种变动的影响:食物链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直接以其为食物的第二营养级生物因食物缺乏而数量减少,又会引起连锁反应,致使第三、第四营养级生物依次减少。(2)“天敌”一方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动的影响: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3)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要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被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多食其他食物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4)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分析a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降低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增加。a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升高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减少。,如图是某小岛上食物网的部分图解,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构成,猫头鹰属于第四营养级b在此食物网中,猫头鹰和蛇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c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d若吃虫的鸟灭绝,猫头鹰的数量将大量减少解析图中食物网有4条食物链,猫头鹰属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a错误;图中看出,猫头鹰捕食蛇,同时猫头鹰与蛇共同竞争食物鼠,b正确;所有生物只能构成群落,c错误;若吃虫的鸟灭绝,猫头鹰还可以捕食鼠和蛇,因此猫头鹰的数量将不会有大的变化,d错误。答案b1下边表格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表示存在捕食关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被食者捕食者鸟昆虫鼠狐狸草鸟昆虫鼠狐狸鹰a.此食物网有三条食物链b次级消费者有鸟、鹰、狐狸c鹰占有第三、第四两个营养级d人类大量捕杀鼠会使狐狸的数量增多,鹰的数量减少解析由表格可知存在三条食物链,为草昆虫鸟鹰,草鼠狐狸, 草鼠鹰,a正确;次级消费者有鸟、鹰、狐狸,b正确;鹰占有第三、第四两个营养级,c正确。人类大量捕杀鼠会使狐狸和鹰的数量都减少,d错误。答案d2在一个由草、野兔、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杀绝,在一段时期内野兔的数量变化可用下列哪一曲线图来表示()abcd解析狼被杀绝,那么野兔会因为失去天敌数量急剧上升,那么草会被啃光后,野兔又会因为缺少食物数量减少。答案c(对应学生用书第218页)a基础训练1(2015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太阳光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物质和能量,a错误;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正确;病毒是异养生物,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细胞中,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c错误;蚯蚓是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错误。答案b2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b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c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d严禁过度捕杀鹰,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解析从图中可以数出,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故a正确;初级消费者直接以生产者为食,因此昆虫、野兔和鹿都为初级消费者,故b正确;狼和云豹在食物链中都处于第三营养级,故c正确;食物网中生产者的数量变化对食物网的影响最大,故d错。答案d3.(2014烟台模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捕食与被捕食关系构成食物链。多条食物链彼此交织成食物网。图示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a4条b5条c6条d7条解析该食物网中a、b是生产者,共有6条食物链。acde;afge;afhi;bcde;be;bge。答案c4(2015河南省商丘高三质检)下列四项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解析蓝藻是原核生物,属于生产者;腐生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是分解者;生产者和分解者中除了原核生物以外,还有真核生物。因此只有a正确。答案ab真题体验1(2012海南高考)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食物网中,共有_条食物链,在最长的食物链中,最高营养级属于第_营养级。(2)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_。(3)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乙种群数量,某研究小组捕获了100只乙,经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100只,其中有10只带有标记。在该生态系统中,乙的种群数量大约为_只。解析(1)由图示可看出,该食物网中共有甲乙丙戊、甲乙丁丙戊、甲丙戊、甲乙丁戊4条食物链。在最长的食物链(甲乙丁丙戊)中,最高营养级是第五营养级。(2)由图示可看出,乙和丙都以甲为食,同时丙还会捕食乙,因此两者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3)按照标志重捕法的原理,若假设乙种群有x个个体,则得,则x1 000。答案(1)4五(2)竞争和捕食(3)1 0002(2011新课标全国卷)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解析(1)根据题中的信息可知,人捕食狐且人和狐又捕食野兔,故人和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兔瘟热病毒寄生在野兔体内。(2)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之间的捕食关系,可绘出如下食物网:(3)人登岛后的第5年,狐濒临灭绝,野兔数量大幅度增加,由于岛上的资源和空间有限,野兔种内斗争强度增大。(4)一般情况下,在捕食过程中,捕食者优先捕捉到的是老弱病残的被捕食者,随着患病个体不断被淘汰,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而减弱。答案(1)竞争和捕食寄生(3)增加(4)减弱课后限时自测(三十一)生态系统的结构(时间:60分满分:100分)(对应学生用书第301页)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2014安徽省示范高三测试)下图表示四类生物细胞的部分结构。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定不是第一营养级b、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c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d、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解析、依次表示动物、高等植物、蓝藻、低等植物,它们无法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答案d2在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由于某种原因蚱蜢大量减少时,蚯蚓数量将会发生的变化是()a增多b减少c基本不变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解析在该食物网中,蚱蜢大量减少,必然导致蜥蜴与蛇因食源短缺而数量减少。鹰作为该食物网中的最高级消费者,由于失去了部分原有的营养来源,于是鹰将增加对兔和相思鸟的捕食,这样将导致蚯蚓的天敌相思鸟数量下降,从而使蚯蚓数量增多。答案a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能量仅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流动,因为食物链仅由这两种成分构成b细菌不都属于分解者,某些细菌是生产者或消费者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形成的特殊圈层,是生物的总和d自养型生物都可以将光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能量解析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多种成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依次从第一营养级向后一营养级单向流动,a错误;细菌不都属于分解者,某些细菌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根瘤菌是消费者,b正确;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c错误;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菌是将化学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能量,而不是光能,d错误。答案b4在辽阔的蒙古大草原上发生着如图所示的捕食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猫头鹰与食虫鸟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b草原生物群落只有水平结构无垂直结构c除了图中所示成分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还缺少的是分解者d若猫头鹰的能量1/2来自兔,1/2来自食虫鸟,则增重1克,至少需要消耗草75克解析猫头鹰和食虫鸟只有捕食关系无竞争关系,a错;草原生物群落既有水平结构也有垂直结构,b错;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错;根据0.5(20%)20.5(20%)375(克),d正确。答案d5(2015山东兖州摸底)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生物群落b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c丁的co2含量减少,将导致臭氧层破坏d丙1同化量越大,丙2的同化量越小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分别是什么。由图分析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丁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一个生物群落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有些真核生物也是分解者,如蚯蚓;臭氧层的破坏是由氟氯烃的大量排放所致;一般来说丙1同化量越大,丙2的同化量越大。答案b6(2014南京模拟)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从能量流动的特点来看,e捕食生物b和d最为经济b生物g是一种杂食动物,它占有3个不同的营养级c生物h占有3个不同营养级,它的数量较其他生物更为稳定dg和e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解析图中a、b为生产者。从能量流动特点来看,某捕食者所捕食的生物营养级别越低就越经济,因此e捕食a和b最经济;g占有第二、四、六3个营养级,因此属于杂食动物;h的营养级别较高,数量较少,而且食物单一,其数量变动往往较大;g和e之间只有竞争关系,无捕食关系。答案b7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网。如图所示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有2个,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在该食物网中辛占有3个营养级d只在丁和辛、丙和乙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解析由图可知:除丁和辛、丙和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和捕食关系外,乙和丁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和捕食关系。答案d8(2015大庆模拟)有关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图中只有2条食物链细菌与狐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 4个营养级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始的a bc d解析读图知:图中的食物链为:草兔狐;草昆虫鸡狐,细菌为分解者,狐的粪便、尸体等被细菌分解,二者不存在捕食、竞争关系;草为生产者,能量的流动起点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答案b9下列有关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复杂,个体数量越庞大,食物链就越多b沿着食物链的方向,动物个体越来越大c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d生态系统中引入的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解析生物种类越多,个体数量越庞大,则生物种群个体间营养结构也越复杂 ,食物链就越多,沿食物链方向,能量越来越少,个体数量减少,动物个体不一定越来越大,由于能量在传递过程逐级递减,因此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由于外来物种的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答案a10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绿色植物和各种动物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解析分析图可知,图示的各种成分既有生物,也有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群落应指该地区所有生物的总和;在这个图中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不能与蝉构成竞争关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蛇处于第五营养级,是四级消费者。答案a11(2014北京顺义一模)如图是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全部生物构成群落b鹰与鼬的种间关系为竞争与捕食c能量在该食物网中按箭头方向流动d植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都属于同一营养级解析构成群落的生物不仅包括动植物,还包括土壤中的微生物。答案a12(2015北京东城二模)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碳元素以二氧化碳形式从d传到a和fbdabe构成了一条食物链c图中包含了7条食物链db和f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解析分析图可知,c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d是生产者,a、b、e是消费者,f是分解者,dabe构成了一条食物链,b正确;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故碳从d传递到a是以含碳有机物形式,a错误;食物链中不含有分解者,图中有一条食物链,c错误;f是分解者,b和f之间没有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d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3分)(2014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如图为一个简单的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共有_条食物链。(2)猫头鹰占有_个营养级,分别是_。(3)既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又含有最多能量的生物是_。(4)某种原因使蛇大量减少,但猫头鹰的数量却变化不大,这说明_。(5)环保工作者欲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蛇的数量,可采用_法。解析(1)由图可知有5条食物链。分别为:植物鼠猫头鹰。植物鼠蛇猫头鹰。植物昆虫鸟猫头鹰。植物鸟猫头鹰。植物昆虫蟾蜍蛇猫头鹰。(2)由上述5条食物链可知猫头鹰占第三、第四和第五三个营养级。(3)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即植物。(4)由于猫头鹰有多个食物来源,当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中断时,能量可沿其他食物链传递至最高营养级。(5)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蛇的数量。答案(1)5(2)3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3)植物(4)当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中断时,能量可沿其他食物链传递至最高营养级(5)标志重捕14(14分)(2015四川资阳高三二诊)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甲)和碳循环示意图(图乙),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1)湖泊中,鲢鱼与河蚌的关系是_。(2)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鲢鱼向上层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结构发生改变。(3)自2008年以来,该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有计划地对湖泊进行填埋,此举造成了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降低。(4)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_(填字母)。(5)水蚤吃藻类,而河蚌吃小球藻和水蚤,则河蚌属于第_营养级;水蚤的粪便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的能量来源于第_营养级。解析(1)由图分析,湖泊中鲢鱼与河蚌的关系是竞争,它们有共同的食物水蚤。(2)光照导致植物垂直分层,进而导致动物在结构上也具有分层现象。(3)由题意分析,对湖泊进行填埋,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4)甲图中小球藻是生产者,其余4种是消费者;乙图a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是生产者,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所以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ad。(5)图甲中河蚌属于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细菌和真菌分解水蚤的粪便,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的能量来源于第一营养级。答案(1)竞争(2)垂直(答“空间”也给分)(3)抵抗力(4)ad(答全才给分)(5)二和第三(答全才给分)一15(13分)(2014四川高考)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关系。(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型增长。(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将降低。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小区引入的福寿螺的密度;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以水生植物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它与鸭舌草(生产者)之间是捕食关系。(3)由坐标图中数据可知,中密度处理小区的福寿螺日均密度增长率大于0,说明种群数量是增长的,故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日均密度增长率大于0,说明种群数量是增长的,但由于实际环境条件(如捕食者福寿螺、竞争者水稻等)的限制,其种群数量应该呈s型增长。(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还处于群落未成熟阶段,将会经历类似弃耕农田的次生演替过程;由坐标图中数据可知,无论引入的福寿螺密度如何,狐尾草的日均密度增长率都是最大的,所以时间足够长的话,最可能演替为以狐尾草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5)如果实验结束后将福寿螺与杂草除去,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结构将趋于简单化,其自我调节能力会减弱,抵抗力稳定性将降低。答案(1)福寿螺的密度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消费者捕食(3)大于s(4)次生狐尾草(5)抵抗力第2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考纲定位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对应学生用书第219页)一、能量流动的过程1概念理解形式:太阳能有机物中化学能热能经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2过程图解(1)补充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呼吸作用,分解者。(2)据图补充食物链中营养级能量的去向: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被下一营养级同化。残枝败叶、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3)图示中的e2/e1表示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二、能量流动的特点和意义1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2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研究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三、物质循环1概念(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c、h、o、n、p、s。(2)循环范围: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3)循环特点:具有全球性、往复循环、重复利用。2碳循环(1)循环途径一、思考判断1(2014江苏高考)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提示】还包括氧化无机物释放的化学能。2(2013四川高考)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提示】防治害虫,可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而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3(2010海南高考)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4(2012安徽高考)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5(2009江苏高考)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6(2012四川高考)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7(2010新课标全国卷)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8(2010广东高考)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二、图示识读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流动途径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请据图作答:甲乙(1)图甲中,m2表示的能量形式是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2)图甲中,通常位于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请表述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在食物链中能量逐级递减,的营养级高,可利用的能量少。(3)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所同化固定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4)图乙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现的。(5)若图甲中营养级、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它们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要使丙能量增加a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25a/(14x)kj。(用含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甲丙乙(对应学生用书第220页)考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1过程2某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与去路分析(1)能量来源(2)能量去向: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定量不定时(在足够长的时间内能量的最终去路)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定量定时: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d.未利用,即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这部分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因此“未利用”是指在有限的时间“还没来得及被利用的能量”。3能量流动特点(1)单向流动的原因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生物的吃与被吃关系不可逆转,因此能量不能倒流,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2)逐级递减的原因每个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能量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各营养级中的能量都要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4能量传递效率(1)10%20%:即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计算方法为:能量传递效率100%(2)能量的最值计算设食物链abcd,分情况讨论(如下表):现实问题思路求解d营养级净增重m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量yy(20%)3m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量yy(10%)3ma营养级净增重nd营养级最多增重的量yn(20%)3yd营养级至少增重的量yn(10%)3y能量流动中的两个“不同”(1)生态系统中同化量和摄入量不同。同化量为每一营养级通过摄食并转化成自身有机物的能量,摄入量是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它实际上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属于未被利用的那部分能量。(2)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不同。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能量利用效率: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角度1能量流动过程分析1(2015玉溪模拟)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正确的是()(注: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a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c1表示次级消费者中被三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c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包含在b或d中dc和e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思路点拨】解答此题应明确以下两点:标注信息“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表明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包括此能量。图示信息c、c1分别为p、q1的同化量。解析植物固定的能量不包括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a,c1为流入q2的能量即初级消费者中被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和d(b1和d1、b2和d2)之一可代表粪便、遗体残骸等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应包含在b或d中。答案c2(2014海淀区高三期末)下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的呼吸消耗量包含在中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中c用于植食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d之和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解析示意图中表示可以被植食动物利用的部分,表示被植食动物摄入的部分,表示被植食动物同化到体内的部分,表示植食动物体内积累的部分,表示植物的残枝败叶,未被利用的部分,表示随植食动物粪便排出体外的部分,表示植食动物呼吸消耗的部分。之和表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答案c角度2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3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鸟的食物为互花米草和植食性昆虫,由原来的21调整为11,若保证养活同样多的鸟所需的互花米草数量与原来的数量之比为(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a97b85c113 d38解析由题意知图示共有食物链为互花米草植食性昆虫鸟,互花米草鸟;设鸟从上一营养级获得同化量为a,则原来互花米草的数量为:2/(3a)20%1/(3a)20%20%35%/(3a);改变食物比例后,则所需互花米草的数量为:1/(2a)20%1/(2a)20%20%30/(2a)。则保证养活同样多的鸟所需的互花米草数量与原来的数量之比为30/(2a)35/(3a)97。答案a4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人的体重增加1 k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民商法实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语文B》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耳鼻喉科中耳炎患者鼻腔护理培训
- 2025-2026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第25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商业创意评估报告
- 内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护理教程
- 药剂科肿瘤靶向药物应用指南
- 牙髓炎根管治疗技术要点
- 检验科实验室误差控制规范
- 重症医学科脑卒中溶栓治疗规范
- GB/T 23367.1-2024钴酸锂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钴含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
- 废油漆承包合同协议书
- 《药物研发》课件
- 患者知情同意及告知培训
- 2025年老年护理政策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趣味数学竞赛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检测试卷(全套版)
- 2025西安培华学院辅导员考试题库
- 冰雪运动赛事组织与管理的优化策略论文
- 单项选择之名词性从句-2025年天津高考英语复习专练(解析版)
- VDA6.32023汽车核心工具自我评估测试真题复习测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