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规范练八文言文整体阅读(一)一、(改编自2013广东江门佛山联考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春,二月,曹操攻黎阳,与袁谭、袁尚战于城下,谭、尚败走,还邺。诸将欲乘胜攻之,郭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今权力相侔,各有党与,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操曰:“善!”五月,操还许,留其将贾信屯黎阳。后袁尚果自将攻袁谭,大破之。谭奔平原,遣辛毗诣曹操请救。辛毗至西平见曹操,致谭意,群下多以为刘表强,宜先平之,谭、尚不足忧也。荀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之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绍以宽厚得众心;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今兄弟遘恶,其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操从之。后数日,操更欲先平荆州,使谭、尚自相敝,辛毗望操色,知有变,以语郭嘉。嘉白操,操谓毗曰:“谭必可信,尚必可克不?”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今一旦求救于明公,此可知也。尚见谭困而不能取,此力竭也。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亡尚之时也。以明公之威,应穷敌,击敝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天以尚与明公,明公不取而伐荆州,荆州丰乐,国无亡衅。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焉。且四方之寇,莫大于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矣。”操曰:“善!”乃许谭。冬,十月,操至黎阳。尚闻操渡河,乃释平原还邺。尚将吕旷、高翔叛归曹操,谭复阴刻将军印以假旷、翔。操知谭诈,乃为子曹整娉谭女以安之,引军还。(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有删改)注:辛毗(p),字佐治,颍川阳翟人。辛毗先事袁谭,后归附曹操,官至卫尉。谥肃侯。衅:征兆。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辛毗至西平见曹操,致谭意致:转告b.力专则难图也图:谋取c.谭必可信,尚必可克不克:克服d.谭复阴刻将军印以假旷、翔阴:暗中答案:c解析:c项,克:攻下,战胜,打败。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今一旦求救于明公莫大于河北b.尚见谭困而不能取明公不取而伐荆州c.绍以宽厚得众心乃为子曹整娉谭女以安之d.此乃天亡尚之时也乃许谭答案:b解析:a项,介词,向/介词,比;b项, 连词,表转折,却;c项,介词,因为/连词,表目的,来;d项,动词,是/副词,就。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b.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c.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d.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答案:a解析:本题标点如下:“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主要运用“找名代”“据排偶”的断句技巧,如“兄弟”“国”“介胄”等名词作主语,以及“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的对偶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操把袁谭、袁尚打得逃到邺城,但曹操听了郭嘉的建议后就没有乘胜追击。b.袁氏兄弟内讧时,曹军将领都认为此时无需进攻,只有辛毗力主要抓住机遇。c.曹操不愿援助袁谭的原因是认为袁谭不可信任,并且对袁尚的实力心存戒备。d.曹操通过袁谭送印的事,明白了袁谭并非真心归降,就用联姻计稳住了袁谭。答案:b解析:不只辛毗一个人主张,还有荀攸。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参考答案:假如他的两个儿子相处融洽友爱,这样来共守已有的基业,则天下的灾难就不能平息。以明公之威,应穷敌,击敝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参考答案:凭您的威势,对付处于困窘境地的敌人,攻打疲惫的敌军,同疾风吹落秋天的树叶没有什么差别。(2)从文章中概括出能体现谋士劝说曹操攻打袁尚的两个事例。答案示例:荀攸劝说曹操趁袁氏兄弟内斗相持不下时,动手夺取中原,天下就可以平定了,这个机会不能失去。辛毗劝说曹操利用袁谭走投无路、向曹操求救,袁尚也已智穷力竭之际灭亡袁尚。解析: 可从“操从之”得到提示;可从“操曰:善!乃许谭。”得到提示。参考译文:春季,二月,曹操进攻黎阳,与袁谭、袁尚在黎阳城下大战,袁谭、袁尚败走,退回邺城。曹军将领都提出要乘胜攻打邺城,郭嘉说:“袁绍(生前)喜欢这两个儿子,没能决定让谁作继承人。如今,他们权力相当,各有党羽辅佐。局势危急,就相互援救;局势稍有缓和,就又会争权夺利。不如向南进攻荆州来等待他们兄弟变乱,变乱发生后,再攻打他们,可以一举平定。”曹操说:“好!”五月,曹操回到许都,留部将贾信驻守黎阳。不久,袁尚果然亲自率兵攻打袁谭,大败袁谭。袁谭逃到平原,派辛毗到曹操那里求救。辛毗到西平拜见曹操,转达袁谭求救的心意。曹操部下官员多认为刘表势大,应当先平定他,袁谭、袁尚不足忧虑。荀攸说:“目前,天下正争斗激烈,而刘表坐守江、汉之间,可知他没有占有四方兼并天下的大志。袁氏家族占据四州土地,有兵马数十万,袁绍因为品性宽厚而得民心,假如他的两个儿子相处融洽友爱,这样来共守已有的基业,则天下的灾难就不能平息。如今他们兄弟结怨交恶,势不两立,如果一个人吞并了另一个人,则力量就会集中起来,力量集中后,再想谋取就困难了。应该趁他们内斗相持不下时,动手夺取,天下就可以平定了,这个机会不能失去。”曹操听从了他的建议。过了几天,曹操又打算先平定荆州,让袁谭、袁尚互相削弱。辛毗观察曹操脸色,知道他又改变主意,就去告诉郭嘉。郭嘉报告曹操,曹操对辛毗说:“袁谭是否一定可信?袁尚是否一定能被攻克?”辛毗说:“您不要问是可信还是有诈,只应直接来看整个形势的发展变化。如今,袁谭既然向您求救,其情形就可知道怎样了;袁尚看到袁谭陷入困境,却不能一举攻破袁谭,说明袁尚也已智穷力竭。军队在外战败,谋士在内被杀,兄弟内讧,国分为二,连年征战,将士的甲胄里都生出了虱子。再加上旱灾蝗灾饥荒同时发生,上有天灾相应,下有人祸困扰,无论是聪明的还是愚笨的百姓,都已知道袁氏统治将要土崩瓦解。这正是上天灭亡袁尚的时机。凭您的威势,对付处于困窘境地的敌人,攻打疲惫的敌军,同疾风吹落秋天的树叶没有什么差别。上天把消灭袁尚的机会赏赐给您,您不去进攻,反而要讨伐荆州。荆州年丰民乐,没有灭亡的征兆。现在,利用袁谭的求救而去援助,没有比这更有利了。况且四方的敌人,没有比占据黄河以北的袁氏更强大的了。黄河以北平定后,军威就会大盛,震动天下了。”曹操说:“好!”于是,答应出兵救援袁谭。冬季,十月,曹操进军到达黎阳。袁尚听到曹军渡过黄河的消息,就解除了对平原的包围,撤回邺城。袁尚部将吕旷、高翔背叛袁尚,投降曹操。袁谭又暗中刻好将军的印信,送给吕旷、高翔。曹操知道袁谭并非真心归降,便给儿子曹整娶了袁谭的女儿,用此来安抚袁谭,然后率军回去。二、(2014广东第一次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邵雍字尧夫。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雍对曰:“幸受教。”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饬曰:“毋为不善,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雍。雍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事表襮,不设防畛,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去。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曰:“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嘉祐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元祐中赐谥康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道学一,有删节)注:芘:通“庇”,荫庇。信宿:连宿两夜。表襮:自我炫耀。防畛:喻防人之心。畛,界限。投劾: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造其庐造:造访,拜访b.雅敬雍,恒相从游雅:文雅,有礼仪c.士之道洛者道:取道d.父子昆弟每相饬曰饬:告诫答案:b解析:雅:非常、很。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b.乃事之才皆固辞乃受命c.躬樵爨以事父母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d.有不之公府,必之雍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答案:a解析:a项,而:转折连词,但。b项,乃:连词,于是,便;副词,才。c项,以: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用,拿。d项,之:动词,到;助词,的。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b.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c.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d.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答案:b解析:注意运用虚词助断:“故”“不”“而”。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邵雍少时志向远大,广泛阅读,刻苦磨砺,周游四方。后来拜北海的李之才为师,学习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b.邵雍安贫乐道,司马光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邵雍常到田间耕作,把自己的居所命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c.门生故友因新法过于苛严准备弃官,征询邵雍意见,邵雍认为新法固然苛严,但能够尽己之力宽厚一分,老百姓就会受一分恩赐。弃官没有什么好处。d.邵雍不求仕达,先后两次被举荐为官,都是在坚决推辞之后接受任命的,但最后还是称病不赴任。去世时,追赠秘书省著作郎同时赐谥号康节。答案:d解析:由原文结尾“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元祐中赐谥康节”可知d项中“追赠秘书省著作郎同时赐谥号康节”说法错误。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参考答案:早上他就焚香安适地坐着(思考问题),到吃晚饭时总要喝三四瓯酒,微醉就不再喝了,常常不至于大醉,兴起的时候就自己吟咏作诗。解析:关键词:燕:通“宴”,安定,闲适。晡时:申时,下午35点;夜晚。晡食:吃晚饭。辄:就。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参考答案:(邵雍)跟人交谈,喜欢说人家的长处而隐讳人家的缺陷。有靠近他向他请教学问的,他总尽力地解答,从不以强迫的方式来告诉别人。解析:关键词:言:交谈。就:接近,靠近。(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邵雍“道德贤良”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答案示例:在极度贫寒的环境下邵雍亲自打柴、烧火做饭来侍奉自己的父母。(或“躬樵爨以事父母”)司马光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邵雍。他们二人的纯正品行成为四周乡里所仰慕学习楷模。父亲训斥儿子,哥哥教育弟弟都会说:“不要做不好的事,恐怕司马端明、邵先生知道。”(或“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饬曰:毋为不善,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解析:文中第三段、第四段都有相关事例,回答时只要符合题意要求,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译文:邵雍,字尧夫。邵雍年少的时期,自称有雄才大志的人,慷慨激昂地欲求取功名。凡是书籍他都要认真地去读。开始为学就艰苦而勤奋。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扇扇子,夜里不睡觉地刻苦学习好几年。在苦读中他叹息道:“过去的古人们,为求学尚好访友拜师,但唯有我自己没有去四方走走学学。”于是他就越过黄河、汾河,徒涉江淮、汉江平原。考察了西周的那些分封国的齐、鲁、宋、郑遗址,游历了很长时间,然后迅速地回去了,说道:“道就在这啊!”于是不再出行远游。北海李之才担任共城县令,听说邵雍好学,便亲自造访其庐。问邵雍说:“你知道万物中的道理、性质和性命的学说吗?”邵雍回答道:“有幸接受您的教育。”于是侍奉于李之才左右,系统学习了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邵雍初到洛阳的时候,所居住的房屋四面用蓬草做成,不能挡风避雨。他亲自打柴、烧火做饭来侍奉自己的父母。虽然总是很穷苦,什么也没有,但他怡然自得其乐,周围的人不能理解。到了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他悲痛地倾其所有安葬了母亲。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有才能的人退居洛中,敬重邵雍的儒雅,为大家在一起交谈的方便就集资为邵雍置办了接近都市的宅院。邵雍依据时节耕种收获,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为自己的宅院起名叫“安乐窝”,于是自己号称“安乐先生”。早上他就焚香安适地坐着(思考问题),到吃晚饭时总要喝三四瓯酒,微醉就不再喝了,常常不至于大醉,兴起的时候就自己吟咏作诗。春秋时节,常出入城乡游历,风雨天常不出门,出门就乘坐小车,一个人推着,随意所行。当官的人家知道他的车音,相互争着迎接等候他,连小孩子和老夫人和那些仆人、衙役们都会欢愉的说“我家先生到了”。不再直呼他的姓名。有时候留下连宿两夜才离开。有好事者建有别致的小屋,如同是邵雍的居所,以等待他的到来,名字叫“行窝”。司马光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邵雍。他们二人的纯正品行成为四周乡里所仰慕学习的楷模。父亲训斥儿子,哥哥教育弟弟都会说:“不要做不好的事,恐怕司马端明、邵先生知道。”有读书的士子取道洛阳,有不去官府,但必到邵雍处拜望的。邵雍德行气质纯粹,看上去就知道他的贤良,但邵雍自己从来不自我炫耀。不设置什么界限。和大家在一起谈笑风生,没有区别于他人。跟人交谈,喜欢说人家的长处而隐讳人家的缺陷。有靠近他向他请教学问的,他总尽力地解答,从不以强迫的方式来告诉别人。待人不分贵贱,不论年纪大小,一样诚恳地接待。所以,贤良的人喜欢他的德行,不贤良的人也佩服他的感化力。一时间洛阳人才特盛行,忠厚之风传遍天下。熙宁时颁行新法,官吏受胁迫难以推行,有的就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离去。邵雍居住在州县的门生旧友都带着书信造访邵雍,邵雍说:“这是有才德的人应当尽力的时候,新法固然苛严,能尽己之力宽厚一分,老百姓就会受一分恩赐。弃官有什么好处呢?”嘉祐时,皇帝下诏求散失的贤才,留守王拱辰把邵雍上荐应诏,任命他为将作监主簿,下诏再推举有杰出才能的人,补任颍州团练推官,都坚决推辞之后才接受任命,最后还是称病不赴任。熙宁十年,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追赠他秘书省著作郎。元祐时又赐予他谥号康节。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小题。秦士录宋濂邓弼,秦人也,身长七尺,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一日,独饮娼楼,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酒酣,解衣箕踞。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两生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两生不敢再有问。弼被发跳叫曰:“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此何可哉!君等休矣。”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泰定末,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阍卒不为通,弼连击踣数人,王令隶人捽入。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今天下虽号无事,东海岛夷,尚未臣顺;西南诸蛮,虽曰称臣奉贡,而称制与中国等。诚得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为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公奈何不礼壮士!”王曰:“尔自号壮士,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曰:“能。”王曰:“姑试之。”阴戒善槊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暨弼至,众槊进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飞舞,连斫马首堕地。王抚髀欢曰:“诚壮士!诚壮士!”乃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弼叹曰:“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终。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贱:鄙视b.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速:邀请c.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负:享有d.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呻吟:吟诵答案:c解析:c项,负:仗恃,自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b.此何可哉!君等休矣命也,亦时也。尚何言c.虽曰称臣奉贡,而称制与中国等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d.乃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答案:a解析:a项,均为人称代词,指邓弼。b项,疑问副词,“怎么”;疑问代词,“什么”。c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或表修饰。d项,副词,表顺接,“于是”;副词,表逆接,“竟”。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b.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c.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d.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答案:c解析:断句时,注意活用词“拳”,顶针用法。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邓弼,秦地人,身材高大,力气极大,而且嗜好喝酒,常常借酒使性,羞辱旁人,因此大家看见他就都远远地躲避开。b.邓弼强拉两位儒生到娼楼喝酒,并与他俩比试学问。邓弼博通经传,让两儒生非常羞愧,自此他俩再也不敢拿书吟诵。c.邓弼带着文稿,强闯德王府,建议德王要居安思危,礼贤下士,并指出,若能这样做,就能安抚边夷,天下皆为王土。d.德王向朝廷举荐邓弼,但丞相与德王不和,便从中作梗阻止。邓弼因此悲叹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于是遁迹山林。答案:b解析:原文是“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意思是说:两书生回家后,询问与邓弼交往的人,大家都说从未见过邓弼拿书本吟诵。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参考答案:如果你们一定不依从我,我一定杀了你们,然后逃到山林中,绝不能忍受你们的羞辱!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参考答案:四库书(经史子集)任凭你们提问,如果我不能回答,一定让这把刀染上鲜血。(2)从文章中找出能直接体现邓弼狂士性格特点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参考答案: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阍卒不为通,弼连击踣数人。解析:审题时注意“直接体现”的要求。参考译文:邓弼,秦地一带的人。身长七尺,能够以力量称雄于人,邻家的牛正在交斗不可分开,(他)以拳打击牛的脊椎,牛背脊折断,跌倒于地。然而喜欢酒后使性,怒视旁人,人们见了就回避,说:“狂徒不可接近,接近则必受奇耻大辱。”一日,他独自在青楼饮酒,两书生经过楼下,他急忙牵扯对方入内共饮。两书生向来瞧不起他,竭力拒绝他。邓弼发怒说:“如果你们一定不依从我,我一定杀了你们,然后逃到山林中,绝不能忍受你们的羞辱!”两书生不得已,听从了他。酒喝得畅快了,解开衣服,两腿叉开坐着。两书生向来听说他酒后发狂,想起身离开,邓弼制止他们说:“不要走!今日并非(意在)邀请你们喝酒,(而)想略吐胸中不平之气罢了。四库书(经、史、子、集)任凭你们提问,如果我不能回答,一定让这把刀染上鲜血。”两书生迅即摘取七经数十义问他,邓弼列举古书中注释经文的文字和解释传文的文字,不漏一句。邓弼笑着说:“你们服呢还是不服?”两书生不敢再有问题。邓弼披头散发跳着说:“古者学在养气,如今的人穿着读书人穿的衣服,反毫无生气,只想卖弄学问,把世上豪杰当小孩子抚养,这怎么可以呢?你们算了吧。”两书生向来自负博学多才,听到邓弼的话大感惭愧。回去问与邓弼交往的朋友,也没有曾经看见他拿着书本低声吟咏过。泰定末年,德王任职西御史台,邓弼写了数千字的信,藏在袖中去拜见,守门的士兵不为通报,邓弼接连击倒数人,德王命差役揪他进去。邓弼盛气凌人说:“您为什么不礼遇壮士?当今天下虽然说没有战事,但东海岛上的部族,还没有称臣降服;西南众多野蛮部落,虽然说称臣进贡,却行使与中原皇帝一样的礼制。如果您能得到一两个像我这样的人才,让他们带领十万精锐善战的士卒去征伐,那么普天之下,就没有哪一处不是大王您的疆土了。大王您怎么不礼遇壮士呢!德王说:“你自称壮士,百万军中,能够刺杀大将吗?”回答说:“能。”德王说:“暂且试验一下。”暗中叮嘱擅长使用长矛的五十个人,骑马奔驰出东城门外。等到邓弼到了,众槊齐发,邓弼大呼奔走,人马后退躲避五十步。接着烟尘腾起,只见双剑飞舞,连砍马首坠地。德王拍着大腿高兴地说:“真壮士!真壮士!”于是命以杯酒奖赏邓弼,邓弼站着喝不跪拜。德王上书向天子推荐。正巧丞相与德王不和,阻隔这件事不发布。邓弼慨叹说:“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能建立功勋在万里之外,而困死在野草之下,宿命啊,也是时运啊!”随后进王屋山做了道士,此后十年死去。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谢灵运,安西将军弈之曾孙而方明从子也。祖玄,晋车骑将军。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纵横俊发过于延之,深密则不如也。从叔混特知爱之。袭封康乐公,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不就。为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性豪侈,车服鲜丽,衣物多改旧形制,世共宗之,咸称谢康乐也。累迁秘书丞,坐事免。灵运多愆礼度,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惋。庐陵王义真少好文籍,与灵运情款异常。少帝即位,权在大臣,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理人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文帝即位,征为秘书监,再召不起。使光禄大夫范泰与书敦奖,乃出。使整秘阁书遗阙,又令撰晋书,粗立条流,书竟不就。寻迁侍中,赏遇甚厚。灵运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既自以名辈,应参时政,至是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王昙首、王华、殷景仁等名位素不逾之,并见任遇。意既不平多称疾不朝直穿池植援种竹树果驱课公役无复期度出郭游行或一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无表闻,又不请急。上不欲伤大臣,讽旨令自解。灵运表陈疾,赐假东归。将行,上书劝伐河北,而游娱宴集,以夜续昼。复为御史中丞傅隆奏免官,是岁,元嘉五年也。(选自李延寿南史谢灵运列传,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共宗之宗:崇尚b.灵运多愆礼度愆:违背c.讽旨令自解解:解释d.灵运表陈疾表:上表答案:c解析:c项,解:停止。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安西将军弈之曾孙而方明从子也而游娱宴集,以夜续昼b.玄甚异之每文竟,手自写之c.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与灵运情款异常d.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而游娱宴集,以夜续昼答案:c解析:c项,都是介词,和,跟;a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b项,代词,他/代词,它;d项,介词,依照/介词,用,拿。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意既不平/多称疾不朝/直穿池/植援种竹树果/驱课公役/无复期度/出郭游行/或一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b.意既不平/多称疾不朝直/穿池植援/种竹树果/驱课公役/无复期度/出郭游行/或一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c.意既不平/多称疾不朝直/穿池植援/种竹树果/驱课公役无复/期度出郭/游行或一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d.意既不平/多称疾不朝/直穿池植援/种竹树果/驱课公役无复/期度出郭/游行或一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答案:b解析:断句时要用好语感。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谢灵运出身名门,富有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他常常放浪于山水,探奇览胜。b.谢灵运恃才傲物,在少帝即位时,联合煽动一些不同意见的人,诽谤诋毁执政大臣,故被调离京城。c.谢灵运被指定撰修晋史,书写完不久又升迁侍中,诗画还被盛赞,可见文帝为巩固统治,极尽笼络。d.谢灵运看出政治上不被重用,真正受重用的是些名望才干远不如他的人,故他常托病不上朝。答案:c解析:原文中说“书竟不就。寻迁侍中”,书并没有写完;“灵运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彩超考试题库及答案
-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工艺标准化评价体系建设方案
- 油墨加工工岗位操作规程考核试卷及答案
- 坚果区块链溯源体系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慧城市风力发电效率提升路径分析报告
- 售前咨询kpi考核方案
- 环境影响适应性分析报告
- 幼儿园主题活动审议总结报告范例
- 雷管制造工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DFMEA培训资料》课件
- 幼儿园红色故事:一封鸡毛信
- 水利工程道路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填写模板
- 《酒店客户关系管理 》课件-项目三 酒店客户关系管理制度
- 《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慢性病药品目录(2023 年)》
- 2024年深圳市房屋租赁合同(3篇)
- 餐饮外卖平台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 2024年山东省(枣庄、菏泽、临沂、聊城)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 云南省大理州州级机关统一遴选公务员真题
- 一建机电实务压力试验总结
- 现代农业课件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