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毕业设计(论文)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设计)课题名称 以文化苦旅为例分析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征分校名称 马鞍山电视(网络)大学 年级名称 14年秋季汉语言文学本科 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蒋 莉 指导教师 陈红燕 2016年10月15日目 录摘要关 键 词正 文一、精妙的表达技巧 1(一)情、景、理熔于一炉 1(二)散文富于节奏美2(三)排比手法的巧妙运用2二、宁静致远的审美观3三、厚重的文化底蕴3(一)重视人文精神的体现3(二)对文化人格的重新塑造4注释5参考文献5【摘要】余秋雨的散文敢于打破传统散文的束缚,走出书斋,以“苦旅”的形式寻找隐藏于山水之间的文化和文明,将散文置于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借山水人文古迹,对历史文化进行严峻、理性的思考,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反思,感悟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人生的真谛,文化苦旅是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独特风格的充分体现。【关键词】文化苦旅 ;余秋雨 ; 文化散文 ;艺术特征以文化苦旅为例分析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征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文化学者、散文家。他敢于打破传统散文的种种束缚,开创了一代散文新风,即“文化散文”。所谓“文化散文”就是散文艺术有机地融合到中国传统的文化史学中,将深层的历史文化融合于散文之中。他的散文语言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并巧妙地将叙事、抒情和议论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文章气势恢宏,以一种理性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和民族忧患意识。文化苦旅是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代表作,是他的第一本文化散文集,全书有235万字,全书共收录散文37篇,分别为道士塔、莫高窟、阳关雪、沙原隐泉、柳侯祠、白莲洞都江堰、三峡、洞庭一角、庐山、贵池傩、青云谱随想白发苏州、江南小镇、寂寞天柱山、风雨天一阁、西湖梦狼山脚下、上海人、五城记、牌坊、庙宇、夜航船、吴江船、信客、酒公墓、老屋窗口、废墟、夜雨诗意笔墨祭、藏书忧、腊梅、家住龙华、三十年的重量、漂泊者们、华语情结、这里真安静。文化苦旅是一个文化的祭奠,也是一次心灵的叩问。文章读来有一种让人叹息的沧桑感也有一种细腻的温情,我想这种感觉源于作者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眷念。一篇篇散文中饱含着作者对这个中国悠久文化的感慨和叹息,人、历史、自然交融在一起,有种吞吐千年的历史的厚重感。这种文学的历史情怀,是作家自身生命与历史的对晤,他要寻找自己与浩瀚历史长河的关系,因此不得不在历史中寻找合乎自身生命结构的底蕴,寻找那些与自己有缘的灵魂。这种情感愈来愈深,一旦有机会诉诸于文字,则必然将历史和生命混同一体。余秋雨创作的历史并不是抽象的历史,他试图与历史对话,与历史共鸣,在自身与历史的对话中形成他独特的历史语境与历史情怀。当他厌倦了枯燥的学术生活,便想着离开案头,换一身远行的装束去旅行,他并不同一般人那样是为了轻松,为了猎奇,为了开阔眼界,而是在“寻找一所横亘千年的人格学校”。他不是为了旅行而旅行,而是在于和历史、文化进行对话。文化苦旅分别从风土人情、历史人文、自然景观等多个角度真实记录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并以独特的审美角度,试图探究历史的本源,挖掘文人的人格,分析了诸多社会现象,充分展示了他的文化感悟力,它为中国散文领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本论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征。一、精妙的表达技巧(一)情、景、理熔于一炉散文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学载体,语言特征多为“以小见大”,而在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中,他善于将诗一般的语言和理性的思考相结合,使文章富有情趣和灵动感。他不是纯粹地描写山水名胜,而是采用议论的语言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种种猜想和探索。“莫高窟确实有着层次丰富的景深,让不同的游客摄取。听故事,学艺术,探历史,寻文化,都未尝不可。一切伟大的艺术,都不只是呈现自己单方面的生命。”这段文字作者是想告诉读者莫高窟的多种文化内涵,他采用理性的议论,表达出他对莫高窟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如:“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这段文字中,作者先是对这次游历中的奇境作形象的概括,表达对沙原隐泉的赞美之情,然后写由这奇境引发感慨,进而联想到人生、世界、历史,曲折变化,起伏跌宕,相反相成。作者不是独立地写景,而是融情、景、理于一炉,力求形成一种深邃高远的艺术境界。他不断地启发我们,要以独持的眼光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去思考人生、历史、世界。作者用抒情散文的形式来向人们普及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乐于被人们接受,通过抒情散文来唤醒人们的生命意识和民族忧患意识。情中有景,景中有理,使文中的议论充满了画面感和丰富的情感,读起来总能给人一种视觉美和精神美。(二)散文富于节奏美 汉语是一种具有音乐美的语种,而音乐美的本质在于节奏。节奏是汉语语音在一定时间内所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文化苦旅中作者以富有音乐美的笔墨细致地描绘了我国的瑰丽山河之景,在散文创作中,这种表现手法是比较少见的。在我国,散文的创作一般很注重节奏美,这种节奏蕴含着情感,有助于作者感情的变换,在诵读中产生情感的共鸣。节奏同构于人的内在情感,节奏的内涵是情感的变化。余秋雨也不例外,其书中就有着明显的体现。例如,在阳关雪中写道:“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吶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我们发现,这段文字虽没有完整的音韵,也缺乏平仄的起伏,但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通过连续的铺排达到节奏的统一,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读起来跌宕起伏,有一种音乐美、节奏美,为散文增添了不少魅力。(三)排比手法的巧妙运用 所谓排比的修辞方法,就是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余秋雨的散文辞藻华丽而丰富,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他善于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将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进行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例如:“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诸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在这段文字中,他运用了一般排比的句式,将莫高窟中的文化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和特写,重在凸显莫高窟文化的沉淀和内涵的丰富。“如地震前兆,如海啸降临,如山崩即至”,这里余秋雨运用了层次排比的手法,一种气势恢宏的博大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也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心灵冲击感和心理忐忑感。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大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文章的内容进行壮大,借助自身情感的豪放的抒发,将我国的文化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具有一定的恢弘气概。二、宁静致远的审美观宁静是一种高雅的精神状态,是思想与审美之树常青和繁茂的土壤,真正的宁静是心理和思想的放松与净化,在特定的环境里也是智慧的集中,它往往与私欲绝缘,所以宁静是一种修养,融入宁静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文化苦旅的可读性不仅仅在于它的厚重的历史感,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余秋雨独特的审美情趣,使整个散文集具有美学参考价值。文化苦旅中作者反复强调的审美观包括“宁静”和“闲适”。现代人沉沦于繁杂的日常生活中,奔走忙碌于衣食住行、名位利禄。早已把心灵的那份宁静之美给破坏了,已经失去了那敏锐的感受大自然美的能力,而作者在旅行的过程中却能获得了一份自然宁静的审美心情与妙悟境界。他认为宁静是一切心灵的归属,只有宁静才是诗意的栖息地,所以他批判喧嚣的尘世生活。他在江南小镇中提到:“堂皇转眼凋零,喧嚣是短命的别名。想来想去,没有比江南小镇更足以成为一种淡泊而安定的生活表征的了。中国文人在入世受挫之后逃于佛、道,但真正投身寺庙道观的并不太多,而结庐荒山、独钓寒江毕竟会带来生活上的一系列麻烦。”大隐隐于世,最佳的隐潜方式莫过于躲在江南小镇之中了。”作者笔下的江南小镇其实是知识分子对人性光辉的渴望,离开淡泊宁静的江南小镇,我们还会回到喧嚣的城市,但只要我们的心是宁静的,我们就能抵挡住外界的各种干扰,余秋雨的这种“宁静”的审美观,是值得我们推崇的。文化苦旅中的“苦”字虽然是作者在追寻文化灵魂的心路过程中所饱受的艰辛和磨难,却也是作者这种宁静致远的审美观才能修炼达到的境界。三、厚重的文化底蕴(一)重视人文精神的体现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主要表现在对于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以及关怀,对于人类所留下的种种精神文化现象给予重视,肯定理想人格的全面发展。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重点指向的是中国文化人的文化灵魂。中国传统文人受儒、道、释三家影响,形成了他们复杂的人生观,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别具特色。因此,余秋雨关注的并不是各处的风景名胜,而是风景之中蕴藏的人文精神。文中作者写过较多要数贬官文化和隐逸文化,贬谪,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诸多的迁客骚人,也成就了中国古代的贬官文学。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写到:中国历史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的不错。中国古代文人大多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隐逸生活,在他看来这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表现,这种孤傲自许、不与世同流合污的生活方式是他所批判的。他希望看到今天的为官者身上有更多的责任感,而不是意志消沉和一味的逃避与推卸责任。柳侯祠中主角柳宗元,作为一位贬官,而且是已在永州待了十年的贬官,日子孤寂而荒凉,正是在这些荒凉的日子里,他作为官员的一面隐退了,露出他最朴质的文人这一面,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在再次贬到柳州后,为当地挖井、办学、种树、修庙、放奴婢,按照一个正直文人的心意,实践着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算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的贬官文化。再如白发苏州中提到的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再如西湖梦中的林和靖,素有梅妻鹤子之称,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咏梅,几乎成了千古绝唱,隐居于孤山20余年,达到了道家所谓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这类文人身上显示了中国道家文化的清新自然,超脱了沉重的文化负累,也留给了后人才高八斗、风流倜傥的形象。中国传统文人的隐士情结,在现代文人身上仍有鲜明的体现,这类学者沉潜于书斋,不闻窗外之事,从事纯学问研究,为学问而学问,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以求忘乎外物,独善其身,所幸这类学者数量并不多,而余秋雨更是以一个学者的身分,整理好行囊,推开书斋的门走向寻找中国文化精髓之路,给这类隐士学者们闯开了通往世间的大门。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刻画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形象,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继承以及对中华大地文化内涵的挖掘,使得他的散文带有一种深厚的历史沧桑感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文化苦旅不是一般的游记散文,作者特别关注对人文山水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这充分体现了他对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的探寻,处处体现了他浪漫的人文主义情怀。作者在讲述天一阁的故事时,以浓墨重彩的笔触描写了范钦和整个范氏家族的人格光辉,表达了作者对天一阁不断传承却屡遭劫难的痛惜之情。作者在描述李冰修造都江堰时,着重描绘了李冰的自信和冰清玉洁的性格。让我印象较深的是余秋雨对于“废墟文化”的描写。民族的魅力来源民族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才会是世界的。一个深沉的民族要敢于面对一切成功和失败。“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把所有的废墟驱逐。” 废墟是文化的使节,是连接古代和现代的桥梁,废墟中有历史最强劲的韧带,废墟不是一种炫耀和摆设,它需要我们去破解,找到一把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废墟让民族充满自信,让文明更加厚重,让我们把废墟变成寓言,让我们挟带废墟走向现代。作者的视角独特,令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余秋雨在文章中表达出对中华文化和历史的深刻反思,这种人文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对文化人格的重新塑造在新世纪的教育背景下,重塑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余秋雨在散文中提到了诸多的有关文化人格的观点值得我们借鉴思考。他在上海人中提到的现代人具备的一种心性品质即“上海文明的最大心理品性是建筑在个体自由基础上的宽容并存。对上海人来说,宽容已不是一种政策和许诺,而是一种生命的本能。”正是由于这种宽容的生命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中国人文化人格的建设。透过那他睿智的文字,我在许多故事的人物身上看到了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有写出先忧后乐哲言的范仲淹,有自信豪迈的李白,也有不屈不挠的白娘子他们身上都闪耀着文化人格的光芒,像一块警世碑矗立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余秋雨旨在希望中国文化人重拾这种文化灵魂,重拾民族精神,将中华传统的文明美德代代相传。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跨越了纯文学的界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神九安全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护理高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煤矿安全员岗标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联合国模拟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7月肌肉骨骼康复模拟习题含参考答案
- 2025年副主任医师考试题型及答案
- 甘肃导游模拟试题及答案
- 创伤止血包扎试题及答案
- 路桥培训模拟试题及答案
- 中医执业笔试试题及答案
- 电池厂化成柜安全操作规范规章
- 2025年销售逻辑笔试题目及答案
- 宏村简介课件
- 2025四川安和精密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招聘NPI工程师1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9 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 课件(共2课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 潍坊市2026届高三开学调研监测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 力帆集团摩托车营销策略优化研究:基于市场竞争与消费者洞察
- 2025江西南昌市西湖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招聘40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体育组织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4年永州市工会社会工作者招聘笔试真题
- 推进文旅医养融合发展的策略及实施路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