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差半车麦秸》教案 (新版)语文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差半车麦秸》教案 (新版)语文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差半车麦秸》教案 (新版)语文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差半车麦秸【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理解主人公在不同阶段思想性格上发生的变化。(重点)2体会本文语言风趣幽默、善用北方口语的特点;理解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难点)3感受广大人民对乡土的热恋和对和平的向往,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教学建议】 建议本课分两课时,依据学情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一种。方式一:第一课时自学互研知识板块一、二并交流展示;第二课时自学互研知识板块三并交流展示且完成当堂演练。方式二:第一课时进行自学互研;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展示、当堂演练。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一:20世纪30年代正是标语口号式的作品充斥文坛之际,“差半车麦秸”这一鲜活形象的出现使读者耳目一新。那么究竟谁是“差半车麦秸”?你不觉得好奇吗?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认识一下这个会说话的王哑巴。新课导入二:“差半车麦秸”,多么滑稽的一个题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姚雪垠的一篇短篇小说,去了解一位朴实的农民是如何成长为一位抗日英雄的。自学互研生成能力1自读课文,了解作者,积累字词。(1)作者简介:姚雪垠(19101999),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姚冠三。因家贫,只读了三年小学。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中篇小说牛全德与红萝卜等,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获首届茅盾文学奖。(2)字词积累:喷嚏(t)擤(xn)麦秸(ji)歼灭(jin)绰号(chu) 拭(sh) 分泌(m) 颤抖(chn)毡帽(zhn) 枪毙(b) 瘫痪(tn)(hun)冷峻(jn) 掘发(ju) 瘪(bi) 舐(sh)2“差半车麦秸”的含义是什么?“差半车麦秸”在本文具体指什么?“差半车麦秸”表示不够数,不够聪明的意思;本文具体指工人游击队里的一个队员。3本篇小说的三要素各是什么?本文塑造了“差半车麦秸”王哑巴为代表的游击队员的形象;小说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战场上;本文主要讲述了王哑巴的成长经历。4读懂文章大意,理清情节。开端(111):绰号打趣忆战友发展(1258):初到部队显无知高潮(59108):集体生活受教育结局(109122):英勇战斗负重伤5“差半车麦秸”初到游击队时是怎样的?后来发生了哪些变化?初到游击队时给人的感觉是憨厚、质朴、善良,但愚昧落后,懵懂无知,有着小生产者的狭隘、自私的观念和习气。参加游击队后,在集体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他从昏睡中觉醒并奋起抗争,改掉了说土匪黑话的恶习,习惯了“同志”这个称呼,从有些胆怯到主动要求当探子,从一字不识到会认三十个字,最后成为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6他思想行为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代表意义?革命同志对他的关心和帮助,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个形象展现了广大农民对乡土的热恋、对和平的向往、对侵略者的仇恨。7.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说说其作用。(1)噙着小烟袋、擤鼻涕后往鞋尖上抹,吃完饭手指甲剔牙等细节,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北方农民的身份特征。(2)“从地里捏起来一小块坷垃,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坷垃捻碎,细细地看了一看,拿近鼻尖闻闻,再放一点到舌头上品品滋味,然后把头垂下去轻轻地点几点,喃喃地说道:这地是一脚踩出油的好地”这一段极具个性化特征的细节,是世代以土地为生的中国农民才会有的动作、神情、语言,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主人公对土地的痴迷和热爱。(3)作用:具体鲜明地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逼真具体地表达人物的真实情感,展示人物的典型性格,突现主题。正是因为文中丰富的细节描写,“差半车麦秸”的形象才如此地真实具体,才如此地呼之欲出,性格和主题也才能如此的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8概括本文的主旨。小说讲述了一个外号叫“差半车麦秸”的农民参加游击队后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广大农民对乡土的依恋,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蕴藏在农民身上无穷无尽的反抗侵略者的强大潜力。9本文语言风趣幽默,善于使用北方地区的口语,使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请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语言的幽默风趣。(1)队长保存着他的那支小烟袋,像保存着爱人的情书似的,珍惜得不肯让别人拿去。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队长对主人公“差半车麦秸”的小烟袋的珍爱,对主人公“差半车麦秸”的思念和喜爱。(2)“你看这地里的草呀,唉!”他大大地吸了一口烟,然后再把下边的话和着烟雾吐出来,“平稳年头人能安安生生地做活,好好的地里哪会长这么深的草!”通过主人公“差半车麦秸”的语言,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质朴、本分的庄稼人,也能体会到他对土地的热爱之情。(3)“可是差半车麦秸自己却不笑,他搔了搔头发,顺便用手往脖子一摸,摸出来一个虱子,又用指头捻了一下,送到嘴里格崩一声咬死了。”捉虱子的一整套动作,读起来极富地方特色。(4)“假若在我们队里没有这个宝贝词儿(指“差半车麦秸”),生活也许会像冬天的山色一样地枯燥无味!”这个精彩的比喻使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10主人公出场前,先写游击队员们用“差半车麦秸”打趣,再写队员们对主人公的印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从结构上看,能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从刻画人物的角度看,这是一种侧面描写人物的方法。主人公在艰苦的斗争中给队友们带来了快乐,给大家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他走了,人们还在惦记他。通过写队员们对他的念叨,更加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这样多角度地刻画人物,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与后文的正面叙述和描写形成了互补,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