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月考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月考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月考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月考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高中语文 月考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到清明节,难免会想起那首著名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是谁写的,写于何时,有争论。但是,不管答案如何,这首诗都已渗入了中国文化的肌理,变成了清明节最生动、最富有人情味的一幅水墨画。和许多中国节日不同,清明节是一个来源相对复杂的节日。它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同时又融合了古代祭祖、寒食等许多社会性节日的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清明节因此有着更多元化的文化负载。首先,清明节传递了中国古人的一种科学经验。中国古代历书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古人仰望星空,长期观察和总结,创造出一种方法,把北斗七星的斗柄视为一年时光钟表盘的指针,如果说有所谓“天机”,那么这便是天机,天机一露,便指示了人间的“时机”。所以,“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天道酬勤,也眷顾懂得自然规律的人们。中国农业源远流长,发达得很早,有山川地理的因素,有工具改良的功劳,更要拜这套经验科学之所赐。事实上,人类的每一步,莫不和经验有关,向前人的经验讨教,又创造新的经验,为后人所用,由此沉淀下来,便成为了科学的知识。其次,清明节蕴涵着中国人的人文关怀。谁说中国人没有终极关怀?十字架前的忏悔或许因为内心的拷问而显得深沉,但是中国人有自己的方式。宋代高翥有诗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清明节祭奠,是一种仪式,但其背后的情和理,又远远超越了仪式的范畴。在先祖坟前放一挂鞭炮,哭一曲悲歌,烧一沓纸钱,看袅袅青烟腾上天空,继而消散,那一刻,不仅仅是生者向逝者的致意,更是对生命无常的思考。那喧闹芜杂的声音和晦明晦暗的火焰化入青山白云,就像人生流淌在无边无垠的时间里。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情怀,因为有了这天地之间的广阔背景,而显得更加豁达。所以,清明节虽然是一个怀念的日子,但它不排斥欢乐,就像宋人吴惟信的诗句,“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这个节日也鼓励踏春和愉快的运动。最后,清明节也渗透着中国人的维新精神。清明这时节,春风化掉冬雪,万物开始生长,生命开始孕育。而且,由于纳入了寒食节的节俗,即使是火,也需重新燃烧起来。有古人以诗自况,“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一个寒窗晨读的学者形象迎面而来。这里的“新火”,毋宁说是新的希望、新的规划。“一年之计在于春”,士农工商、渔樵耕读,都得告别昨日的沧海桑田,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当然,所谓新旧,相反相成。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维新就是在已有基础上更好地创新。小到一家,大到一国,维新不是否定过去的一切,而是辩证之后的高度自信,相信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相信自己的道路和未来。我想,清明节就是这样的一个日子,它提醒我们怀念,让我们从过去看到现在;它也提醒我们去做规划,让我们充满希望,充满想象力地走向未来。1下面各项中,不属于表现传统节日清明(寒食)内涵的一项是()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b漫见新柳娇眼垂,疑君逸影踏风归。回眸映雪成千古,染尽湘竹无计追。c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d恻恻轻寒剪剪风,小梅飘雪杏花红。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答案】c(该诗写的是春夏之交时的情景。)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描绘了一幅最生动、最富有人情味的水墨画,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已渗入了中国文化的肌理。b清明节的复杂性有二:一是其来源不像其他传统节日那么单纯,二是它承载了节气、祭祖、寒食、踏春等多元文化内容。c古人观察天象,总结出依据北斗星斗柄所指方向不同来确定节气的规律,“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就是这种科学经验。d与山川地理因素和工具改良相比,掌握自然规律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作用更大,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达与后者密切相关。【答案】a(本文不确认清明一诗的作者是杜牧,原文中说“这首诗是谁写的,写于何时,有争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明节祭奠,表面看是一种仪式,其实背后蕴含着高于仪式的情和理,其中既有生者向逝者的致意,更有对生命无常的思考。b中国人因为具有“慎终追远”的情怀,所以就显得胸怀豁达,因此在清明节这个怀念的日子,也鼓励踏春和愉快的运动。c清明时节,春风化雪,万物开始生长,生命开始孕育,先民们在此时节进行新的规划,因此说此节渗透着中国人的维新精神。d作者认为,清明节在“慎终追远”本义之外,还有深层意义,即提醒人们去做规划,让人们充满希望、充满想象力地走向未来。【答案】b(因果不当。原文说的是“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情怀,因为有了这天地之间的广阔背景,而显得更加豁达”。)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文木先生传(清)程晋芳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素不习治生,性复豪爽,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窘极,则以书易米。或冬日苦寒,无酒食,邀同好五六人,乘月出城南门,绕城堞行数十里,歌吟啸呼,相与应和。逮明,入水西门,各大笑散去,夜夜如是,为之“暖足”。余族伯祖丽山先生与有姻连,时周之。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夙构者莫之为胜。辛酉、壬戌间,延至余家,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而性不耐久客,不数月,别去。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独嫉时文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缘此,所遇益穷。与余族祖绵庄为至契,绵庄好治经,先生晚年亦好治经,曰:“此人生立命处也。”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执余手以泣曰:“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悢悢,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又七日而先生殁矣。先数日,以囊中余钱,召朋友酣饮。醉,辄诵樊川“人生只合扬州死”之句,而竟如所言,异哉!先生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论曰:余生平交友,莫贫于敏轩,抵淮访余,检其橐,笔砚都无。余曰:“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窒其躬,传其学,天之于敏轩,倘意别有在,未可以流俗好尚测之也。(节选自勉行堂文集卷六)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素不习治生治:治理b而性不耐久客 客:客居c人争传写之 写:抄写d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 烦:担心【答案】a(应为“经营”、“安排”)5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吴敬梓“流风余韵”的一组是(3分)()窘极,则以书易米夙构者莫之为胜饮酒歌呼穷日夜此境不易处也,奈何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abcd【答案】d(不是直接表现,不能表现吴敬梓“流风余韵”。)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木先生即吴敬梓,本文写他生性聪慧,祖业富裕,为人豪爽,又不愿参加科举以致更加穷困的故事。b文木先生因不满巡抚推荐自己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竟不去参加廷试,乃至从此终生不应科举。c吴敬梓非常痛恨写八股文的读书人,但他平生又非常爱才,见到有才能的读书人,就想举荐提携他,唯恐来不及。d吴敬梓模仿唐人小说创作而成的儒林外史,写尽了文士们的性情状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答案】b(文木先生不参加博学鸿词科试与巡抚的推荐没有关系,“不满巡抚推荐”曲解原文意思)7将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4分)译文:_(2)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3分)译文:_(3)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3分)译文:_【答案】(1)安徽巡抚赵国麟(公)听说他的名声,招他过去一试,认为他有才。(2)我常常认为这是一种过失,然而又不能制止他。(3)这是我们这些人靠它来谋生的工具,可以暂时抛离吗?(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醉著韩偓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渔翁醉着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注】韩偓:晚唐诗人。8韩偓常常有意识地以画景入诗,他曾说“景状入诗兼入画”,“入意云山输画匠”。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两幅画景?(5分)答:_【答案】前两句为一幅画,着意表现平远的画面,诗人连用了两个“万里”,来描写清江的开阔绵长和天空的广阔无边,又连用了两个“一村”,来表现平野的广阔和村落的连续不断。后两句中的另一幅画,作者则重点描写山川寂寥,点出的景物更疏少,只有渔翁、小舟和大雪,这和雪后四望皎然、茫茫一片的景色是完全吻合的。作者用最精练的语言,用最俭省的笔墨,把诗情画意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来,可谓为山水传神写照。(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鉴赏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诗歌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9请结合诗句简析此诗的表现手法。(6分)答:_【答案】象征手法,作者借渔翁形象表达心志。渔翁是旷达的,他喝醉了酒睡着,也没有人唤醒他,安闲自在,无忧无虑,表现作者身处晚唐乱世而渴望超脱的心态。(也可答为运用了白描手法,语言平易,但却景物鲜明,画意很浓。文字虽然很短,却高度凝练,寓意深长。)(象征手法可以将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达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1)看万山红遍,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2)红军不怕远征难,_。_,_。(3)往事越千年,_,_。_,换了人间。【答案】(1)见课本。(2)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3)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秤王振东“师傅,您就按我说的修,我这生意能不能赚钱全仗您修的秤了!”侯三面对修秤师傅,脸笑成了一朵花,腰弓成了一架桥。“我修秤三十多年,还从未修过这样的秤,你这不是为难我吗?”修秤师傅显得很无奈。“师傅,您如果按我说的修,我再给您加十个钱。”侯三乞求道。“好吧。”修秤师傅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答应了。侯三在赊店古镇的万成街上开了个油馍铺,生意不错,但他还嫌赚的钱少,就动起了歪脑筋:如果修一杆一斤短六钱的秤,卖一百斤油馍能多赚四斤油馍钱,自己一天至少卖二百斤油馍,就能赚八斤油馍钱,一个月就是二百四十斤油馍钱,日积月累,这钱也不是个小数目。于是,他就找到了修秤师傅,乞求师傅给他修杆一斤短六钱的秤。三天后,侯三喜滋滋地取回新修的秤,瞒着妻子悄悄地试了试,果真一斤短六钱。侯三窃喜,就着猪头肉,抿了二两赊店老酒。说来也怪,侯三用了一斤短六钱的秤,非但没有吓跑食客,还引来相邻几条街上的居民来买油馍。侯三见状,生意做得越发卖劲,油馍炸得越来越好。一传十,十传百,侯三的油馍铺名声大噪,吸引了镇上三粉、竹木、骡马等市场上的许多客商来吃油馍。侯三和妻子见食客太多,就扩大了门面,又雇了三个伙计,生意越做越红火。几年下来,侯三手里攒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也许是劳累过度的缘故,侯三的妻子染上了重病,侯三虽四处寻医问药,但所到之处,大夫都说他妻子已病入膏肓,无法救治,让他尽早准备后事。妻子从大夫和丈夫的言谈举止和表情上看,猜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就把侯三叫到床前,缓缓地说:“当家的,我这病恐怕是治不好了,我走后,你要好好经营咱的油馍铺。这几年,你知道咱这生意为啥恁好吗?”侯三见妻子病成这样还惦记着生意,十分感动,紧握妻子的手,愧疚就写在了脸上:“老婆,实在对不住,我原来想着你一个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说了怕你坏事,有件事就一直瞒着你。那年,咱不是修了杆秤吗?我叫修秤师傅给咱修的是一斤短六钱的秤,正是用了这杆秤,咱的生意才越做越红火的。”妻子听后,并未感到惊讶,相反倒很平静。她摸摸索索地从枕边摸出一个红布包,递给侯三,“你看看这是啥?”侯三倒有点儿惊异,不知道妻子这葫芦里卖的啥药,接过红布包,感觉沉甸甸的,心说莫不是妻子藏的私房钱,这会儿有病快不中了,就拿了出来。侯三急不可待地解开布包,不禁大吃一惊,包里竟是一个新秤锤。看到丈夫愣在那儿,妻子提了提气,说道:“有件事我也一直瞒着你,那时给你说,你也听不进去。这秤锤就是你修的那杆一斤短六钱的秤锤,咱使的那杆秤,是我叫修秤师傅给咱修的一斤涨六钱的秤”“咋能这样?”侯三惊叫道。妻子一阵咳嗽,等喘匀了气,接着说:“我了解你的心性,所以当年你修了新秤后,我悄悄嘱托修秤师傅又修了一个一斤涨六钱的秤锤,为这我还给他加了二十个钱。你验秤时,用的是一斤短六钱的秤锤,等你不在时,我悄悄地换上了一斤涨六钱的秤锤。这一换,就换到了现在。其实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正是咱家的油馍秤头儿足,人们才愿意上咱家来买油馍,生意才越做越红火的呀!”侯三惊得说不出话,好久,才抱着妻子的头,泪珠子碎在了妻子憔悴的脸上。妻子过世后,侯三把那个秤锤用新布包好,他要把它当成传家宝,世世代代传下去。(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以“秤”作为标题,一语双关,富于艺术性。作品不仅以此为线索展开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而且揭示了主题,耐人寻味,引人深思。b小说以侯三央求修秤师傅按自己的要求修假秤锤开头,又以侯三把那个假秤锤包好收藏结尾,结构严谨,且表明侯三对这个秤锤喜爱有加。c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有人物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行为描写,心理描写;还有典型的细节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d小说中的三个人物形象虽个性鲜明,但都不诚实。侯三修假秤锤欺骗顾客,妻子换假秤锤欺骗侯三,修秤师傅两次造假还多赚人家三十个钱。e小说后六段4次写到侯三的“惊”, 人物心理活动微妙复杂,言简意丰。作品语言朴实而富于表现力,如,愧疚写在脸上,泪珠子碎在脸上。【答案】a3分,e2分,b1分,c、d不得分(b“喜爱有加”评价不当,结尾交代侯三的做法表明侯三幡然悔悟,以此为鉴,“传家宝”是反语,作品这样安排情节是为了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从而揭示主题。c没有自然环境描写,肖像描写也不明显,只有一处,“泪珠子碎在了妻子憔悴的脸上”。d“都不诚实”的评价,不符合文学鉴赏的审美标准。侯三的“欺骗”无疑是要否定的;侯三妻子的“欺骗”是“美丽的欺骗”,不能说不诚实;修秤师傅的行为,就生活而言,是不能肯定的,但就艺术而言,是允许的,且是必要的,所谓“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再说,作品中的修秤师傅是次要人物,是为完成主要人物形象服务的。)(2)这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_【答案】层层设置悬念。如小说中侯三修了一杆一斤短六钱秤生意反而做得更红火,读者就急切地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从而吸引读者继续阅读小说。出人意料的结尾。侯三的妻子说出了换秤的真相,令侯三吃惊,也让读者感到意外。明暗线双线结构。明线是侯三修秤生意做的红火,暗线是侯三的妻子更换秤使生意做的红火。两条线在结尾合拢,使文章结构严谨。(每点2分)(3)侯三的妻子虽在小说的后半部分才出场,但她却是小说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概括侯三妻子的形象。(6分)_【答案】善良、讲诚信。当得知丈夫想用不公道的秤赚钱时,就偷偷的更换了秤。处理问题有智慧、讲方法。她偷偷地更换秤,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从而避免了和丈夫发生正面冲突。精明,懂得生意经。她用一斤多六钱的秤做生意,明着是吃亏,实际上是掌握了“薄利多销”的内涵,是她的精明之处。(每点2分)(4)“其实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这句话的意蕴很丰富,给人以许多启迪。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8分)_【答案】示例:角度一,“其实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这句话是说公道自在人心,不可用欺骗的手段来蒙蔽他人。角度二,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谁好谁坏?孰优孰劣?只要经过心中这杆秤,分量就出来了。角度三。人人心里都应该有一杆秤,一杆公平秤,这杆秤不仅要公正的称量别人,更要公正的称量自己。角度四,若人人都能用好自己心中的那杆秤,这个社会将更加和谐、美好。(每个角度都可以结合文本作如下表述:侯三的妻子在临终之前对侯三说这句话,其实是对侯三的委婉的批评;侯三妻子深知为人要诚信,生意人更是要如此,用欺骗的手段,骗人一次,不能骗人一世;侯三的生意之所以火起来,是因为顾客心里明白他们家的秤是足量甚至超量的,这都是侯三妻子背着侯三做的文章,侯三的手段拙劣,妻子的做法高明,妻子才是“生意经”;顾客自会通过与别家的比较判别好坏、优劣。作品通过侯三夫妻形象的对比意在弘扬诚信做人的传统美德。/只要是紧扣题目表述,观点明确2分,理由充分,表述清楚4分,能联系实际,自圆其说2分。除参考答案所列,考生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通俗史学家蔡东藩来新夏蔡东藩(18771945)的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了甲午战争的中国失败到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日等等惊天动地的事件。世事纷扰,山河破碎,不能不使这个长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日益加深其忧患意识,而不自觉地熔铸了他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他出身贫寒,过着箪食瓢饮的日子,住着以教读抵租金的居室,如果他能降志辱身混迹官场,也许能博取富贵,但一则他家境贫寒,无力应酬;再则他看到官场各种蝇营狗苟的无耻恶习,实为腐败官场所罕见。从此,他决意敝屣荣华,告病归里,重回“君子固穷”的旧日生活。他手无缚鸡之力,不过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当他所写民国演义问世后,因秉笔直书,有触犯军阀劣迹数处,遂遭武夫恐吓,弹头威胁。有人亦劝其曲笔,“隐恶扬善”,但他决不为动,宁愿搁笔,决不曲笔。蔡东藩的种种立身行事,称得起是一位善于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真正儒者。蔡东藩自绝望于官场,即倾其毕生精力于著述。蔡东藩著述很多,但能享盛名而传之久远的,则是历朝通俗演义。蔡东藩之所以能以极大的毅力完成这套通俗历史著述,绝非一时冲动的偶然行为,而是有其一定的思想基础。他身经国运艰危,目击风雨飘摇,不可避免地会像同时代有些知识分子那样,受到“救亡图存”时代潮流的冲击。当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富国强兵”等等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也必然会结合自己的条件作自己的选择。他深明亡史亡国的教训,而要用自己的文史知识和秃笔凹砚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以实现其“演义救国”的素志。就在他思考酝酿过程中,辛亥革命爆发,给他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但迎来的却是北洋军阀集团的统治和袁世凯的帝制自为,蔡东藩在这种政治恶行的刺激下,决定先从清史通俗演义开始,其主要目的是以这个被推翻的专制政权为靶的,笔伐“洪宪帝制”。他在清史演义自序中说:“至关于帝王专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悬为炯戒。”清史演义着手于民国四年秋,正是袁世凯等办帝制甚嚣尘上的时候,而成书的次年秋,又是袁世凯自毙之时。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识的行为。从中也能约略窥知撰者为什么把清史演义的写作提到第一位的奥妙所在。而自序中的词语也正是作者对“洪宪帝制”的历史鞭挞。民国十年正是“直皖战争”给民众带来兵燹灾祸之际,蔡东藩更运其如椽之笔,进一步地投枪于军阀统治的黑暗现状。他历数民元以来的动乱不宁,更明确表达其正直的史德说:“窃不自揣,谨据民国纪元以来之事实,依次演述,分回编纂,借说部之体裁,写当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不敢虚诬。”史家应有风骨,于此可见,亦无怪乎军阀武夫为之惧,而出以威胁之劣行!蔡东藩在历史编纂法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著述虽以“演义”为名,但并不是相沿所谓的“演义体”如东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等。他不满意三国演义之类的演义书,他在后汉演义自序中,曾有所评论说:“若罗氏所著之三国志演义则脍炙人口,加以二三通人之评定,而价值益增。然与陈寿三国志相勘证,则粉饰者十居五六。寿虽晋臣,于蜀魏事不无曲笔,但谓其穿凿失真,则必无此弊。罗氏第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蔡氏就以此观点指导整套通俗演义的写作而自成一“新演义”体。“新演义”体的特色是,博览群籍,广搜史料,文笔力求通俗,叙事端在真实,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敷衍情节,要不得脱离历史正轨。他还采用夹批、后批和注释等手段,以发挥自己的史观、史识。这一“新演义”体裁,很适于普及历史知识,供社会教化之助。顾便于以国史回归国人,鼓呼民气,尽史家之职责,所以,对“新演义”体固不得以小道视之,而当誉之为通俗史学,并堂皇列位于史部之一目。后之以历史为题材而着笔为历史小说者,何不取法乎此?等而下之,其戏说历史,亵渎历史者流,亦当自愧于先贤!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1部600余万字,其有功史学自不待言!(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蔡东藩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丰富,对一些惊天动地的事件目见耳闻,这使历朝通俗演义更具真实性。b由于蔡东藩在写民国演义时坚持其正直的史德秉笔直书,“写当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使“军阀武夫为之惧”,而遭到军阀的恐吓。c蔡东藩的“新演义”体与传统的东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演义体”历史小说不同,他完全采自正史,力求通俗,不修饰文字。d蔡东藩认为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e作者认为历朝通俗演义应列入史学著作之中,作为历史小说的范例,应该效法,而那些戏说历史、亵渎历史的人相比之下应当惭愧。【答案】eb(e给3分,b给2分,a给1分。c和d不给分。a项,“增加了历朝通俗演义的真实性”,说法有欠妥当,历朝通俗演义涉及不同朝代,其真实性来自于史书,并非是作者的目见耳闻。c项,“完全采自正史,力求通俗,不修饰文字”的说法不当,原文有“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d项,“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的说法欠妥,在原文中蔡东藩批评罗贯中的话主要是就三国演义一书的历史的真实性来说的,没有说它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2)作者认为蔡东藩“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请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6分)_【答案】虽家境贫寒而不降志辱身混迹官场,以博取富贵;看到官场各种蝇营狗苟的无耻恶习,决意远离腐败官场,鄙弃荣华;虽为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每点2分)(3)蔡东藩将清史演义提到第一,并在写书的时间上有意安排,其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_【答案】以清朝这个被推翻的专制政权为靶子,笔伐袁世凯的封建专制性质的“洪宪帝制”;把清史演义着手写作的时间安排在袁世凯筹办帝制甚嚣尘上的时候,而把成书的时间安排在袁世凯自毙之时,说明恢复帝制绝没有好下场;以清朝灭亡的历史,封建帝制的不可复存,来教育后人。(每点2分)(4)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1部600余万字。你认为影响他写作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_【答案】观点一:是受到“救亡图存”的时代精神的影响。当时各类救国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受其影响而走“演义救国”之路;他深明亡史亡国的教训,而要用自己的笔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观点二:是受优秀文化传统的影响。在国家处于危难时,由于受传统儒家学说的影响而承担匹夫之责;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蔡东藩正是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著书立说的。(如有其他观点,符合题意即可。观点2分,理由充分6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d【答案】d(a项告辞,拒绝;b项召见,表示被动;c项把当做边邑,浅陋的;d项都是“谢罪”。)14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d【答案】b(a项表示修饰关系,表示因果关系;b项都是副词“才”;c项连词“和”,结交、亲附;d项介词“把”介词“用来”。)15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闻一多,现代著名爱国诗人,著有诗集红烛、死水、光的赞歌等。b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火把、在浪尖上等都是艾青的著名作品。c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他被认为是新月诗派的“盟主”。他的主要诗集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d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答案】a(光的赞歌是艾青的作品。)16下表是某市中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调查表,从下表中筛选有关信息,用三个短语概括该市中学生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情况。每个短语不超过8个字。(5分)项目结果家庭作业情况睡眠情况体育锻炼情况百分比2小时以上2小时以下8小时以上8小时以下1小时以上1小时以下84%16%27%73%21%79%普遍存在的情况:_,_,_。【答案】课业负担过重 睡眠时间不足 体育锻炼不够17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人生就是一个容器,可它的容量实在是非常有限。愁苦和畏惧多了,_;傲慢和骄矜多了,_;局促和紧张多了,潇洒与轻松就少了。所以,在这有限的人生中,_。 【答案】快乐和勇气就少了, 恭谨和谦虚就少了, 我们要懂得合理取舍。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已经成功发射,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嫦娥奔月”的传说将变为现实。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