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5凡卡人教新课标.doc_第1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5凡卡人教新课标.doc_第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5凡卡人教新课标.doc_第3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5凡卡人教新课标.doc_第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5凡卡人教新课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凡卡课题凡卡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这篇课文记叙了九岁的凡卡用书信向爷爷诉说自己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的悲惨,表达了想回到乡下爷爷身边的急切心情。体会人物情感,了解人物内心世界,唤起对主人公的同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设计中,我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进文本,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凡卡命运的悲惨,激起学生的共鸣。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查找有关凡卡的资料,如:课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等。(教师)3.自学生字新词;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体现凡卡生活悲惨的语句。(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欺负、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今天再来读一读俄国作家契诃夫的文学作品,出示课题。2.教师介绍背景,引导学生交流。3.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1.学生倾听老师对于写作背景的介绍。齐读课题。说说通过课题,你想关注的事是哪些。2.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朗读,联系实际进行联想,质疑思考讨论等等。1.契诃夫是( )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用时:15分钟)1.出示读书要求。(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2.组织学习生字新词。教师点拨:“康”“瘦”“袄”“墅”的字音及字形。3.出示词卡,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4.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1.学生借助工具书、字典等将课文读流利,做到不加字,不掉字,不错字。2.标记凡卡写信的段落:第3、8、10、11、12、15自然段。3.小组讨论怎样识记生字和理解新词。如:“揍”是平舌音;“瘦”“墅”“粥”是翘舌音。书写时“康”的下面不是“水”;“瘦”的中间一笔下面要出头;“袄”是衣字旁;“墅”上部左边最后一笔是提。4.边读边思考,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读音。作台( )邮差( )摩平( )3.比一比,再组成词语。锈( ) 祷( )绣( ) 涛( )4.根据课文填空。本文写了凡卡给_写信的事,讲述了凡卡当学徒时遭受的_,信中凡卡希望爷爷_。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快速读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以下内容:写信前、写信、寄信。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找出“写信前、写信、寄信”三部分内容。2.汇报交流,理清层次。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第二部分(第315自然段):写凡卡向爷爷倾诉自己在鞋铺当学徒所过的令人难以忍受的悲惨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与爷爷在一起时的生活情景。第三部分(第1621自然段):交代了凡卡没有把收信人的地址写清楚就把信塞进邮筒里,在甜蜜的梦中看见爷爷正在念他的信。5.填一填。本文是以“_”为线索展开的。凡卡的心情变化是从担心到伤心再到满怀希望。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两件事:一件是和爷爷一起_,另一件是和爷爷一起_。四、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1.总结课文。2.设疑激思:课文除了描写凡卡在写信倾诉痛苦外,还穿插了哪些内容?1.学生倾听体会 。2.学生动笔勾画回忆内容。6.说一说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回忆了自己和爷爷在一起的哪些内容。教学反思在教学这节课时,我重点让学生找出信的内容,把写信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充分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出示重点段第8、10、15自然段,同桌互相合作,品读这三个段落。从凡卡吃不饱、穿不暖、住不好、经常挨打受气几方面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再结合现实,体会生活的幸福,思想教育得到升华。在学习方式上,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反复读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凡卡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憎恨,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多思多想,多角度地发现问题,进而深入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2.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学习重点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导入,梳理段落。(用时:5分钟)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写信”段落中,哪几个自然段是作者的叙述,哪几个自然段是信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是插叙?学生汇报,教师出示右侧第7题,学生填写。7.第( )自然段是作者的叙述;第( )自然段是信的内容;第( )自然段是插叙。二、品读插叙,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用时:15分钟)1.设疑激趣:这篇课文除了记述写信,还写了什么?2.引导学生:快速默读,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3.读一读,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有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5.结合具体语段,来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体会想起乡村生活的凡卡高兴的心情和凡卡印象最深、最快乐的一件事。6.指导学生仔细探究: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1.学生自由发言。2.找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做出标记。(第4、5、6、13、14自然段)3.学生说爷爷给我留下的印象: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4.学生朗读4、5自然段。5.分析交流家乡美丽的夜景,守夜和砍圣诞树。6.学生辩论:凡卡在乡村的生活真是幸福快乐的吗?为什么凡卡不在乡村和爷爷生活?(凡卡在乡村的生活也是苦的,可是在他的回忆中却是快乐的,可见他在城市的生活是多么悲惨,“苦”“乐”相衬,让人深深体会到凡卡内心的“痛”。尽管在凡卡心中,乡村生活要比自己在城里做学徒好得多,但爷爷是守夜人,自己勉强维系生存,根本没有能力照看凡卡,爷爷也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送凡卡去做学徒的。)8.照样子仿写句子。(1)一只野兔像箭一样地窜过雪堆。_(2)肉店里有山鹬,有鹧鸪,有野兔_9.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空。课文凡卡中前后有两次插叙,第一次穿插叙述了_的情景,第二次穿插叙述了_的情景。作者两次插叙将农村与_对比,将_的爷爷与_的老板对比,将_的希望与_的现实对比,是为了告诉我们:_。三、抓住重点,深入学文。(用时:15分钟)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写信部分,并且边读边勾画重点语句。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课件出示相关语句,引导学生体会凡卡精神上和肉体上受到的折磨,激发学生对他的同情。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学生认真听,然后画出体现凡卡遭遇的句子或词语,做标注。2.学生汇报。(1)第8自然段写了凡卡学徒生活中受到的虐待和悲惨遭遇。抓住“揪”“拖”“揍”“戳”“捉弄”“打”“吃的呢,简直没有”“别想睡觉”以及“发发慈悲”“受不住”“跪下”“祷告上帝”“就要死了”等词语,体会凡卡学徒生活的痛苦。(2)第10和第15自然段抓住“没有鞋”“饿得要命”“孤零零”“难受得没法说”“昏倒”以及“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没有指望”“连狗都不如”“快来吧”“来吧”等词语,感受凡卡的境遇的悲惨。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0.课内阅读。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1)凡卡“甜蜜的希望”指的是_。(2)课文以凡卡做美梦作为结尾,其含义是( )A.烘托凡卡寄出信后高兴的心情。B.暗示凡卡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美好愿望就如他的梦一样,根本无法实现。11.说说爷爷收不到信的原因。_四、拓展升华,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1.建议读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2.组织学生开展“我和凡卡比童年”的交流活动。1.阅读课外书。2.学生参加活动,感受与珍惜自己当下的幸福生活。12.请你写几句话送给凡卡。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我主要引导学生标出文中凡卡回忆乡下生活的段落,体会虽然乡下生活苦,但有爷爷的疼爱,所以凡卡还是快乐的,由此体会凡卡希望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是多么迫切。接着我问学生课文为什么要插叙这些内容,学生多半回答不上来,经过老师的提示才有同学说是对比(衬托)的写法,用凡卡在乡下的快乐衬托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课文以梦结尾,凡卡的爷爷究竟能不能收到这封信呢?我引导学生从“醉醺醺”的邮差和不详细的地址来推测结果,爷爷是收不到这封信的。即使爷爷能收到信,也不会把他接回去。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体会到凡卡的命运是不可能改变的。凡卡教学片段品味插叙的衬托作用。(教学重点)师:凡卡在信中仅仅讲到他做学徒时的悲惨遭遇吗?生:不是的,还有和爷爷在一起的快乐的事。师:凡卡向爷爷哭诉着自己经受的种种苦难,不禁回忆起和爷爷在一起的快乐往事。你认为在凡卡回忆的两件事中,哪件事更使他高兴、快乐?生:“砍圣诞树”。师:“砍圣诞树”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生:第13自然段。师:“多么快乐的日子呀嘿,短尾巴鬼。”(师引读,师生一起读课文,读得很有感情)师:那么在这儿哪些是细节描写?生:“冻了的山林喳喳的响和凡卡逗笑一会儿”这是爷爷砍树之前的细节描写。师:你从中感受什么?生:我从“逗笑”两个字中体会到小凡卡虽然快冻僵了,但也很快乐。师:仅仅写了“砍圣诞树”之前的准备吗?还有哪些细节描写?(指名回答,生没答出)师:请自由读课文,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吗?(生自由读课文)师:这次读了之后,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嘿,短尾巴鬼!”这儿写出了爷爷很有趣。师:爷爷很有趣,除此以外还有没有?生:师: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师:这里也是个细节描写,“砍圣诞树”时突然跳出一只野兔,很快乐。其他同学还感受到了什么?生:“砍圣诞树”很快乐,苦中有乐。师:凡卡几岁?(生答9岁)9岁的孩子看到跳出一只野兔来,心里怎么样?生:凡卡很惊讶,很高兴。师:请同学们自己把这种感受读出来。(生自由读,读毕,师再请男同学齐读)师:真快乐!除此以外,文中还从哪些地方写出了凡卡的回忆是快乐的?生:“多么快乐的日子啊!他也跟着吭吭的咳”说明凡卡和爷爷在“砍圣诞树”的时候,虽然是很冷很冷的,可是他还是觉得很快乐!师:你读得真好。虽然当时很冷,但凡卡跟爷爷在一起还是感到很快乐。我们应该象同学那样来读课文。还有什么感受吗?生(读准备的资料):爷爷冒着严寒带凡卡去砍圣诞树是件很苦的活儿,在凡卡眼里却是那样的有趣,令人回味,更突出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悲惨无助,控诉了剥削制度的黑暗和罪恶。师:这是你通过读自己得出的体会吗?(生答不是)那能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吗?生: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句:“许多小枞树披着浓霜等着哪一棵该死。”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吗?生: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师: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从中又能体会到什么?生:师:作者通过拟人手法,把那儿的场景写得怎么样了?生:把那儿写得非常的生气勃勃,充满乐趣。师:对,把树都写活了,砍圣诞树其实是件很苦很累的事,为什么凡卡回忆起来却觉得如此的快乐?生:和爷爷在一起的生活与在莫斯科的遭遇相比,还是很快乐的。师:这儿的乐是和凡卡在莫斯科学徒生活中的悲惨遭遇来进行比较的,进一步反衬了凡卡的悲惨生活。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受凡卡最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