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末优化提升一、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的变化维新前维新后政治幕府统治下的封建国家;天皇没有实权;封建身份制度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废藩置县,中央集权加强;实现形式上的“四民平等”经济工场手工业发展;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实现工业化;土地地主私有,统一征收地税军事武士是职业军人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文化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西方文化刚刚传入推行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对外西方列强入侵,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走上对外扩张道路对应训练1日本明治维新后较之明治维新前的变化有()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由半割据状态转变为中央集权国家封建等级制度被形式上的身份平等所取代资本主义文明完全取代了封建文明ABC D解析:选B。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如保留天皇制,所以“完全取代”的表述不正确。二、日本明治维新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异同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异背景内外因的结合推动了幕府危机的总爆发农奴制已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资本主义发展落后于西欧,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国内出现新思潮目的发展资本主义,摆脱外来压迫防止人民革命运动,增强国力,维护自己的统治异内容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侧重于农奴制改革,也在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军事、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同都受工业革命的影响;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都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对应训练2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相同之处有()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都使本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A BC D解析:选A。结合两次改革的背景、性质、结果、影响和特点分析,都是两次改革的相同之处。1 “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材料二(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太政官发布布告”“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概括。(2)从材料一“趋之若鹜”地追求所谓时尚到材料二对西方文明的理性对待,可以总结出态度上的变化,而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要结合近代日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作答。(3)这一错误的实质即是只学习西方文明之虚表,而未学习西方文明之内涵。答案 (1)特征:自上而下推行;涉及范围广泛;国民竞相效仿;学习西方表面化。(2)变化: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前因:摆脱民族危机;改变落后状况。后因: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3)实质:片面理解西方文明(不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2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解析 (1)第一小问从材料中“创办官立事业”可知殖产兴业的方式应为官营;第二小问从材料中“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可归纳殖产兴业的原因。(2)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日本人民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可推断得出答案;第二小问从材料二中“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可断定原因之一是官营企业的弊端,从材料三中“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可断定官营企业的阻碍也应为原因之一,从材料三中“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断定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是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之一,从材料三中“何须政府自身为之”可判断,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也属原因之一。(3)应从政府干预经济的角度考虑。答案 (1)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3)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大化改新以前,苏我氏等大豪族控制政权,天皇家族没有什么实权。贵族疯狂地兼并土地,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公元645年6月,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当时掌握朝政的权臣苏我入鹿,其父苏我虾夷自杀,皇室夺取政权。中大兄皇子等拥立孝德天皇,定年号为大化。646年元旦,新政权以唐代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主要内容有:废除豪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所授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物(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中央分京师和畿内(京都周围地带),设神祀、太政二大官和八省一台;地方分国、郡、里;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世袭制。实行征兵制,京师置五卫府,地方设军团,所有军队一律归中央统一指挥。为了使改革顺利进行,新政权在全国各地登记人口和检查田产。701年又发布了大宝律令,使改革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大化改新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改革的纲领在实施中也不断完善和修改,最后完成了以开元盛世的唐朝为楷模的天皇制国家的理想。改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1)根据材料,分析日本大化改新成功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日本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在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的主要不同点。解析 (1)公元645年6月政变成功,皇室夺取政权,为改革提供前提条件;从改革措施看,“新政权以唐代律令制度为蓝本”,学习借鉴隋唐先进政治经济制度或文化;改革内容涉及土地赋税制度、官僚体制以及军事管理,采取了全面而又行之有效的措施。(2)背景上,大化改新是为了应对内部的社会危机,而明治维新是回应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内容上,前者学习唐朝,而后者学习欧美;影响上,都实行了社会转型,但前者是进入封建社会,后者是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答案 (1)原因:改革前,改革派发动政变,实现了政权的转移;结合本国国情学习借鉴隋唐先进政治经济制度或文化;废除豪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采取全面有效的政策措施并不断修改、完善,逐步推进,贯彻落实。(回答其中任意三点即)(2)背景:日本大化改新前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明治维新前还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内容:大化改新主要是学习中国封建制度;明治维新主要是学习欧美,发展资本主义。影响:大化改新是封建性质的改革,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解放法令是充分保证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的农民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给政府。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摘编自农业资本主义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材料二1872年,明治政府向土地所有者发放了地契,承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1873年,颁布地税改革条例,规定:向土地所有者按地价3%的税率征收现款作为地税。这些措施在保证农民土地所有权的同时减轻了农民的税负。摘编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农业和农村政策(1)有人说,“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依据材料一指出这种说法的合理性,并分析这种做法对俄国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农业政策的中心是什么,并分析其对当时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农民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给政府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的信息可以归纳出答案;第二小问从农民购买力以及当时俄国国内市场狭窄角度分析作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在保证农民土地所有权的同时减轻了农民的税负”概括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明治维新影响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以及为工业化提供资金保障”等角度说明。答案 (1)合理性:向农民索取高额赎金。消极影响: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国内市场狭窄。(2)中心:保证农民土地所有权,减轻农民税收负担。影响: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地税征收现款,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工业化提供资金保障。(答出两点即可)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71年日本派出使团出访欧美,“借政体更新,为笃友亲善而修聘门礼;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我国政府之目的与期望;实地考察欧美各国最开化、昌盛之体制以求行之于我国国民之略”。一日本使员记载:此次出使欧美,就其实地,察其形势深深悟出,欲宇内建立不羁之国,必富国强兵自不待言,而欲富国强兵,务从殖产兴业入手,切实谋求进步发展。日本政治史材料二漠视个人自由权利,拒绝现代文明民主化原则的日本明治维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力因之迅速膨胀,但也正是这些“成功”,把日本一步一步引向1945年的大崩溃。日本宪政文化刍议(1)依据材料一,归纳日本使团出访欧美的目的和成果。(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认识。解析 (1)第一小问目的,依据材料总结;第二小问成果,依据材料一可总结为全面考察了西方社会情况,确立了明治维新的目标和路径。(2)首先要总结材料二的观点;然后结合日本明治维新影响的史实,评价材料二观点,阐明认识。答案 (1)目的:争取列强支持;取得国家独立;考察欧美体制。 成果:全面考察了西方社会情况;确立了明治维新的目标和路径。(2)认识:材料二认为,明治维新实现了富国强兵,但其拒绝民主化原则、保留封建残余,也导致了二战中日本的失败。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日本颁布明治宪法,确立了天皇制下的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国主义色彩,并逐步走上对外侵略之路,最终战败。这充分说明,缺少政治民主化的现代化不是真正的现代化。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在19世纪中叶感受到西方侵略中国的巨大威胁,它自身仅仅受到西方的最初挑战就主动做出强烈的反应。这就是“明治维新”的结构性变革。但日本并不想抛弃自己的传统搞“全盘西化”。引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材料二(日本领导人在现代化中)他们处心积虑要保存自己的民族遗产,加强国家与皇朝对人民的控制,因而小心翼翼地保护日本传统的大量成分,使之不致受到新文明的触染。人为地采用好战的现代化的强硬外壳来保护大量中世纪传统文化,在这其中不少东西具有原始性,孕育着火山爆发的深重危险。引自胡适中国与日本的现代化运动文化冲突的比较研究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是如何做到在“结构性变革”的同时“不抛弃自己的传统”的。如何评价胡适的观点?解析 第一小问如何做到,“结构性变革”主要回答向西方学习的措施;“不抛弃自己的传统”回答保留封建残余措施。第二小问评价,回答日本明治维新的局限性。 答案 如何做到:政治上,通过明治宪法,确立近代天皇制,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上,“殖产兴业”,吸收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国家主导下实现工业化;文化上,实行文明开化,但又倡导“和魂洋才”,使武士道与神道成为社会精神支柱。评价:胡适指出日本现代化存在局限性。明治维新确立的近代天皇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军国主义传统使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最终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阿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具体包括:效仿欧洲建立一批世俗小学和技术学校;减少宗教课程,增加现代科学内容;聘请外国教师任教;派遣留学生到欧洲(主要是法国)学习,等等。季诚钧、徐少君埃及教育世俗化的历史考察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统治集团)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他们在特别重视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同时,出于自身统治利益的目的,大力提倡“爱国”“忠君”的德育教育观。杨世武明治统治集团教育改革刍议(1)依据材料一,概括阿里教育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2)与阿里改革相比,日本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有何新特点?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效仿欧洲建立一批世俗小学和技术学校;减少宗教课程,增加现代科学内容”可以从学习西方文明、去宗教化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作用,结合所学,可以从引进西方先进文明、推动埃及近代化、增强综合国力等角度归纳。 (2)第一小问新特点,依据材料二“大力提倡爱国忠君的德育教育观”可以从“爱国、忠君”的德育方面概括;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摆脱民族危机、增强民族意识、增强综合国力的积极方面和封建残余思想影响导致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的消极方面来综合归纳。答案 (1)特点: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世俗化。作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推动了埃及的近代化。(2)新特点:重视“爱国”“忠君”的德育教育。 影响:有利于日本民族意识的提高,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加强了思想控制,使日本政治带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人自立其身、治其产、昌其业由修身、开智、展才艺可得,而其修身、开智、展才艺,非学不能。由此,设学校之缘由,即在于学日用常行语言书算和士官农商百工技艺以及法律、政治、天文、医疗等大凡人之营为之事学问可说是立身之财本。自今以后,一般人民须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明治政府颁布的教育政会(1872年)材料二望尔臣民,孝父母、友兄弟、夫妇相和、朋友相信、恭俭律己、博爱及众、修学问、习职业,以启发智能,成就德器常遵国宪,时守国法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则不独可为朕之忠良臣民,目足以显彰尔先祖之遗风。明治天皇教育敕语(1890年)(1)指出材料一体现的教育理念,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背景。(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体现的教育方针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价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解析 (1)第一小问教育理念,根据材料一“即在于学日用常行语言书算和士官农商百工技艺以及法律、政治、天文、医疗等大凡人之营为之事”归纳为学习实用之学;“学问可说是立身之财本”归纳为学问是立身之本。第二小问背景,从明治维新措施以及传统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影响的角度回答。(2)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二“则不独可为朕之忠良臣民,目足以显彰尔先祖之遗风”归纳为服从天皇,培养“忠良臣民”。第二小问评价,从教育的作用即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回答;局限性从教育目的,即维护天皇权威及其专制统治服务回答。 答案 (1)理念:学问是立身之本;学习实用之学;教育(机会)平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背景:明治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殖产兴业(工商业发展)的需要;传统思想的影响;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2)不同:强调服从天皇,培养“忠良臣民”。评价:建立了近代教育体系;提高了国民素质;为近代日本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维护天皇权威及其专制统治服务。(答出其中两点即可)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日本)维新以来,崇尚西学,仿效西法,一变其积习,而焕然一新,甚至于改正朔,易服色,几与欧洲诸国无异。盖其意以为非此不足与之抗衡也,然日本自此财用益绌,帑藏益虚,国债积至巨万,外强中槁,难持久远。其实所学西法,亦徒袭皮毛,未得其精,而已嚣然自足矣。王韬(18281897)弢园文录外编(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日本维新“仿效西法”的主要事实。(2)材料认为日本“所学西法,亦徒袭皮毛,未得其精”。你是否赞同,依据史实说明理由。解析 (1)结合日本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和军事上的内容来答。(2)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若不同意,结合所学,从积极的方面来评价明治维新。若同意,结合所学从明治维新的弊端来评价。答案 (1)政治上:颁布明治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思想上:宣传西学,文明开化。社会生活:衣食住行全面欧化。军事上: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军队。(2)不同意。明治维新全面深刻学习西方的近代文明,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经济上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促进了工业化;政治上确立民主制度,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思想上传播西方近代文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或者:同意。政治上天皇掌握重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的民主权利有限;思想上推行愚民政策,灌输天皇崇拜思想;军事上倡导武士道精神,极富侵略意识。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明治维新初期,改变日本传统生活方式的极端做法,不仅花费了大量的宝贵资金,而且伤害了一般日本人的感情,因而引起他们的反感,并引发社会震动。后来在著名大学教授、小说家夏目漱石的倡导下,转而采取尽量少抛弃日本传统文化,而对西方文化应尽量多吸收的“少弃多采主义”的原则。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以后反映日本社会发展状况的有关图片(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明治维新中是如何体现“少弃多采主义”原则的。(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这些措施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解析 (1)根据材料一“转而采取尽量少抛弃日本传统文化,而对西方文化应尽量多吸收的少弃多采主义的原则”可知“少弃多采主义”是指尽量少抛弃日本传统文化,尽量多吸收西方文化。“少弃”方面回答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传统文化的措施,如政治上保留天皇专制体制,文化上的忠君思想。“多采”方面回答日本向西方学习的措施,如经济上殖产兴业、社会生活上“文明开化”。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明治维新积极影响。答案 (1)“少弃”:在政治上保留天皇专制体制,实行君主立宪,确立近代天皇政治体制。“多采”:在经济上全面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实行殖产兴业;在社会生活方面,实行“文明开化”。(2)作用: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化进程;实现了国家富强,逐步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民族独立。章末综合检测(八)学生用书P156(单独成册)(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A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农民反幕府斗争兴起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D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原因的认识与辨析能力。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日本社会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必将否定旧的上层建筑,故选C。A、B、D三项都是具体原因或外因。2如图是西方商船把大量商品运进横滨港。这反映了有关日本的哪些历史发展概况()日本主动顺应历史潮流,由闭关锁国到对外开放影响了日本的近代化的进程冲击了日本自然经济日本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ABC D解析:选B。1853年美国军舰开进日本港口,1854年迫使日本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美国打开了日本的大门,因此日本的开国不是主动顺应潮流,而是被迫的,故错误。排除含的选项,故选择B项。3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日本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B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C中下级武士已演化成资产阶级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阶层更具号召力解析:选A。由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资产阶级没有足够力量领导倒幕运动;而中下级武士虽然是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却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成为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B、C、D三项表述不准确。4日本明治政府废藩置县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府、县、道地方行政区划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消除封建割据势力强化天皇专制制度A BC D解析:选C。藩国的存在威胁着中央集权,不利于巩固天皇专制制度。5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政府曾经大力推行官营工业建设,动用国家力量尽快完成工业化。结果造成政府财政恶化,贸易逆差严重,货币贬值。日本政府对此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土地私有制,增加国家农业税收入B政府增加官办企业拨款,扩大经营规模C将大量官办企业以低价出售给私人经营D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取代传统手工业解析:选C。实行土地私有制是农业改革措施,与材料工业情况无关,故A项错误;从材料看,国营企业建设已经导致政府财政恶化,贸易逆差严重,货币贬值,不会再增加拨款、扩大规模,故B项错误;日本明治维新中的“殖产兴业”是国家引进西方先进设备和技术,创建样板企业后低价出售给个人,继而扶持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项正确;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是改革之初的情况,与材料反映的情况不符合,故D项错误。6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生活文化的影响,考查比较辨析能力。材料主要阐明明治维新时期,西方文化和日本文化同时存在,A、B、D三项说法错误。7日本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A改革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B资产阶级是改革的领导者C改革废除了封建身份制度D改革发展了资本主义工商业解析:选D。A项“民主共和制度”应是天皇专制;B项应考虑到还有中下级武士;C、D两项相比较,符合题干“主要依据”之意的正确答案是D项。8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了解日本在迅速西方化方面取得成功的真正秘密的历史学家,也掌握着远东近代历史的线索。”日本“在迅速西方化方面取得成功”的原因不包括()A改革措施全面而有效B以天皇为首的封建力量强大C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D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解析:选B。明治维新之前,天皇并没有实权,明治维新时,掌握实权的是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的倒幕派,况且那时政权性质不再是封建政权。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9阅读下列材料:“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由阿里所代表的新型统治者在第一次浪潮冲击下,被迫作出的以面向现代化社会的最初尝试,是以西方化为最大特征的一场埃及早期防御性现代化运动在以后像德国、日本这样十分成功的现代化运动中,都可以找到阿里早期现代化的影子”王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早期埃及现代化请回答:(1)文中“新型统治者”和“第一次浪潮”分别是指什么?(4分)(2)日本现代化运动中是怎样体现出“阿里早期现代化的影子”的?(4分)(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日本“现代化运动”结果为什么会明显不同?(12分)解析 (1)结合教材所学,认识阿里的阶级属性及其改革的历史背景;(2)再现明治维新的内容;(3)从改革的背景和措施中寻找原因。答案 (1)新型统治者:新的封建地主。第一次浪潮:第一次工业革命。(2)推行以军事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国家和政府在现代化启动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通过发展农业来提供工业发展所需资金。对外扩张战争。发展近代教育。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建立近代化军队。(答出其中任意四项即可)(3)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残暴统治和连年对外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封建统治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房地产抵押按揭贷款与招商合作协议范本
- 2025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与物流优化培训合同
- 2025年度汽车销售企业车辆售后服务外包合同
- 2025年高端住宅项目房产独家代理销售服务合同
- 2025版生态农业园区土石方回填施工合同范本
- 2025版商场停车场车位租赁与销售合同
- 2025年度电梯维修保养劳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多功能智能厂房买卖合同汇编
- 2025房地产财务顾问服务合同模板:定制版
- 2025年度车辆赠与及车况鉴定报告合同
- 伤口造口新进展课件
- (完整版)人工智能介绍课件
- 预防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模拟法庭剧本
- 《人间词话》十则公开课
- 六年级上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 磁刺激仪技术参数
- Q∕GDW 11311-2021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特高频法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 通用机场建设审批程序
- 城市雕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
- 道路保通专项方案
- ansys的讲义ANSYS有限元分析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