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从景观变迁观察当地消费型态的转变-以板桥新旧车站为例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研究动机 位于台北都会区副都心的板桥地区,自清朝以来,汉人入垦人口渐聚后,汉人聚落为主体;道光年间林本源家族自大溪迁居板桥,更使板桥成为商业、文化中心。日治时期开始,火车交通进入了板桥地区,替当地奠定了都市化的基础建设。光复以后,来自各处打拼的人民进入了板桥这块地区,也因为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迁移人口带来的原乡文化萃集后,更构成了今日板桥多元文化的风貌。随着时代的进步演化下,板桥地区无论是在经济方面、人文方面,或是交通方面都变的更加繁荣以及便利。透过板桥地区的景观变迁,可以明显观察出此地方的进步性。因此本研究选择以板桥新旧车站的区位变迁,作为我研究观察的对象。 旧板桥车站建于民国41年,直到今日进每日平均进出旅客高达6万余人,是台铁全线营运量第二大站,仅次台北站,预估公元2021年每日进出旅客将高达12万人次,旧有车站根本不敷使用,且四周拥挤的交通与有限的腹地,也无法满足新设施的用地需求,因此,兴建板桥新站是必然的目标。民国86年新板桥车站正式启用,旧的火车站也走入历史,因此新旧车站周遭的景观变迁是我所着重的地方;旧车站商圈的消费能力是否会被新车站腹地快速的发展有所影响?当地居民又是如何看待新旧交替下的板桥车站?以及当地居民购物型态是否会因此改变?这都是我有兴趣想要嘹解的议题。第二节 研究目的 传统旧板桥商业地带的形成,都是沿着火车站和街道为主,然而现在新板桥车站,县民广场等腹地,乃是计划发展成超大型的商圈,类似shopping mall一般,希望能吸引庞大的商机进驻当地投资,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人民消费型态的改变,目前是新旧商圈共存的状况,而旧商圈的消逝以及新商圈的兴起,正是我们本文所需来深思讨论的。本研究着重在旧火车站商圈的生活型态会因为新车站的成立而受到多严重的冲击以及挑战,来做个了解以及建议,研究目的如下:1. 暸解旧火车站商圈消费情况衰弱之因。2. 探讨新旧车站机能为何会受到特定区整体计划的影响。3. 如何再促进旧车站商圈的蓬勃发展。4. 比较新旧车站前后发展历程,并且做个比较。www.372 2.cn 中国最大的资料下载第三节 研究架构板橋車站商圈新舊變遷政策影響民眾對於遷站的感覺後站商家前後生意影響看法交通方面改善實際效益第四节 研究方法(一)实地访查: 本研究预定到新旧板桥车站地区做沿街式的问卷访谈,对象是以一定年纪以上的成年人为主,希望藉由人们过去以及现在对板桥车站的记忆,检视现在与过去相同地区的差异性。以及访问旧车站商圈沿街的商家们,能够直接验证到过去与现在的比较以及生意是否直接会被影响。访问的方式则会以抽查的方式来进行, 根据统计旧板桥车站商圈店家共有935家,然而新站那而里有804家,因此就人力资源以及效率上来看,抽查的方式会较适用在这种情形。取样的对象是以成立较久的店家、摊贩进行访问,主要针对具有地方特性的店家为主,或是在当地街上具有指标性作用的商家来作为我取样的样本。(二)叙述统计: 借着实地访谈所收集的数据中,寻找出基本的模式,进一步使用excel等统计软件计算或是绘图,使用数字量化分析,以利于看出新旧车站变迁后的影响或是本地区域性的变化发展。(三)事前事后分析: 经由数据上的收集,图片上的呈现,以1997年板桥车站迁移作为一个分野,做一个对照,藉由不同时间点所收集到的工商普查数据,比较分析板桥市与车站地区商业空间结构之变迁以及车站变迁对于商圈消费型态的改变。第五节 研究区概述与范围(一)板桥车站始于光绪20年由日本人创建,在民国34年时,政府统计板桥人口为23,545人,简陋的车站尚可使用;但在国民政府迁台后,人口遽增,使原本的木造建筑不敷使用,故改建为水泥且大型的建筑;到了民国50年,板桥因人口增加,工商业发展迅速,故板桥车站升等为二等站,民国55年更升级为一等站!大约在民国六十年代时旧板桥火车站的设施就已达到饱和的程度了,每日上下班的时间往往带来大量人潮。直到现在车站每日进出旅客高达6万余人次,预估公元2021年每日进出旅客将高达12万人次,现有车站根本不敷使用,且四周拥挤的交通与有限的腹地,也无法满足新的用地需求。因此,推动兴建板桥新站是各界的共同目标,并决定新站座落于原板桥客车场及酒厂土地上。以下为板桥车站历年来的造型结构:第一代板桥车站 t 1901年(日据明治34年)建造。 10月25日原经三重新庄铁路改 经万华板桥,这是第一代车站! 第二代板桥车站 t 民39年12月1日,原日据时 期木造车站拆除,改建为其, 但天桥仍旧使用中。 第三代板桥车站 t 外观上有所改变,且时代的进 步可从照片从黑白变彩色看出第四代板桥车站 t 本站于1997年7月21迁移, 旧站正式走入历史。 现在的板桥车站 www.372 2.cn 中国最大的资料下载t 从侧面拍摄的新板桥车站,在夜晚时呈现 出不同的美景(二) 台北县政府将汉生东路、区运路、民族路、民权路之间48顷的土地拟订为板桥新站特定专用区,打算将板桥地区规划为台北都会区副都心之交通枢纽区。而本研究主题之研究对象除了上述之外,尚包含旧车站地区等商业地带,以府中路为核心地区。新旧板桥车站两地相隔约700公尺,可从下图中关系图看出改变的路径。旧板桥车站商圈附近街道图 资料来源:台湾电子地图服务网 板桥新站与旧站位置关系图 资料来源:板桥市都市计划土地使用分区图第六节 研究流程 将研究动机、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区范围确定后,所设计出的研究流程如下:研究動機確認研究區與資料收集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研究目的研究區觀察與訪談研究方法與設計資料整理與分析成果分析、呈現結論與建議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探讨第一节 新板桥车站特定专用区开发计划 新板桥车站特定专用区细部计划于八十三年九月发布实施,区内预计计划成高层次商业区,并且从外地引进三级产业希望能够带动板桥当地的结构转型,企图从二级产业升级到三级产业结构为主的城市。 然而成立新板桥车站特定专用区的念头,缘起于配合新板桥车站营运通车,更新原工业区都市市容,健全土地利用,使板桥成为台北都会区副都心的核心地区及台北都会区中仅次于台北车站的交通枢纽,并且提供板桥市民高品质之生活环境和便利交通网,带动板桥市各行业之繁荣发展。其中预想之开发效益如下:(一)成为台北都会区副都心板桥市的核心地区,以带动并促进板桥市发展。(二)成为台北都会区淡水河西岸之交通枢纽,有台铁、高铁、捷运三铁共构,并 设置公共汽车及中长程客运站。(三)增加三级产业就业机会,使板桥市由二级产业为主转变为三级产业为主之产业结构都市,以纾解三级产业向台北市集中的现象。(四)以交通建设、休闲式大型广场、公园及购物的商业设施,提升生活环境品质;以文化社教设施提供文化艺术教育来提升精神生活品质。(五)新工业区衰退的市容,创造热闹、朝气、悠闲的都市风貌与宁静生活空间。第二节 板桥车站地区商业空间的结构变迁 根据赖炳树(2003)的说法板桥旧车站地区受到新车站所带来的冲击下,导致旧商圈渐渐的萎缩。然而新车站的建立,却带来各地的人潮和民众到各地的可及性。由于旧车站的机能被新车站给完全取代,由于新站的交通机能更为多样化且为庞大,因此增加了更多机动力,连带带起周遭的经济起飞,自然会在新设立的地区形成商圈聚落。前后时期的车站地区有着两个时期的商圈聚落,因此两地空间景观必然有不同的特色,从前后时间的比较更可以看出板桥近十年来的进步,在新车站地区,现在的构想则是在新板桥车站、县民广场等庞大的腹地上,发展成一个超大型的shopping mall,吸引庞大的商机进入当地,也替当地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消费行为。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人民消费型态的改变,目前此地正是处于新旧商圈共存的状态,然而旧商圈的消逝以及新商圈的兴起正是我们更需要去讨论的。 板桥的都市发展,是从铁路沿线开始的,延伸到附近街道,但现在板桥市区的发展则是以县府大楼周围以及新车站那里的土地扩展到文化路一带,慢慢的使这成为金融商业地带。由于板桥地区邻近着台北市区,因此在建设发展上有着其它地区所没有的优势 (蔡采秀,1995)。夜晚时刻,灿烂的板桥车站以及县民广场www.372 2.cn 中国最大的资料下载 根据板桥地政事务所地价课的统计资料,从2000年新站正式启用到2003年营运后,旧车站商圈地带的房价不是持平就是下跌的情形,就占整体而言旧站附近地区公告现值跌了一到三成,可见核心地区的转移(旧车站到新车站),对于板桥旧车站地带带来不少的冲击以及影响,也可从房地产市价下跌臆测出旧商圈经济衰退和不如以前繁荣的情况。 板桥旧站附近地区区段公告现值统计表 单位:平方公尺/元资料来源:板桥地政事务所地价课第三节 新板桥车站商业结构分布 根据商业据点的分散位置,可将新站附近的主要商业区归纳在四条道路上,也就是文化路、区运路、民族路民权路、汉生东路等四个方向。就资料上的统记数据,路上的商家数以文化路最多,汉生东路次之,再来是民族民权,区运路等。由此可知文化路上的商业区味选择是易让大家所接受的。而在新站商业设施中所占的各行业百分比分别为生产性服务业(34.6%)普通消费(27.9%)基本维生消费(24.6%)通俗文化娱乐消费(7.4%)形象消费(5.5%),因此生产性服务业在本区的商业结构中占了不可磨灭的部分,而板桥的产业结构也明显看出逐渐的转变为以三级产业为主的架构。而前五名的商业店家间数多寡分别依序为专门服务业(50)日常生活批发、零售与服务业(36)一般选购品批发零售服务业(27)一般饮食业(23)金融保险业(18)。因此可知大型的金融保险业已逐渐的进入新站这个地区,且快速的持续发展增加中。在板桥新站此区,专门性的服务业仍然占居多数,并代表着板桥地区是以分工型态,专业化的形式发展着。 就文化路而言,现今文化路上的商业设施中,一段地带主要以大型的金融大楼为主,间杂着连锁店面,如麦当劳、何嘉仁书局为主。由于此区紧邻着捷运新埔线,便利的交通路线已经新进驻的商业大楼也替当地带入了外来的工作人潮。 文化路二三段里,主要以台塑投资的餐厅为主,如台朔牛排、陶板屋、瓦城泰式料理,过去一间间店家的情况在此区已经逐渐消失。靠近车站旁上的追风广场(大型溜冰场)在此区已经变成家喻户晓的地方,尚包括喷水池的设施和小孩子玩的游乐器材,由于多功能的作用,已成为一个板桥著名的地景。 民权民族路上则已普通型态的消费为主,由于中华电信营运处位于这个地带,因此吸引了许多小型手机卖场进驻于此,这里建筑物多属旧式的建筑设计风格,此区文化路的风格明显不同,无论是道路发展或是工商发达,因此若要提升板桥地区的消费能力,势必加强整顿这带。 区运路上的商业设施在此四条路中是属设备最少的区域,由于此区的金融证券业占了大多数,投注了大量资金于此处,就是看准了板桥地区未来金融业发展的前途鸿景。 至于汉生东路上的发展,则是以基本的消费服务业为主,这也跟学校分布于此处有关,此处多传统产业,但是现在则有房屋中介业进驻其中,可见此区的房地产发展是极度的具有浅力,因为此处有邻近的学区,便利的交通。 就整体而言,新站特定专用区及其周围地带,算是板桥地带的新兴潜力地带,现今也俨然成台北县的地王。由于板桥地铁、高铁、捷运三铁共构的新站带动下,新车站附近已成了北县最具投资开发潜力的见地,目前公告的北县地王追风广场便位于此。许多新成立的大楼都是从过去一栋一栋的建筑改建而来,因此这里的屋龄并不算久,金融机构以及连锁餐厅的进驻点时间约在板桥新站成立之际和捷运通车之前。由于板桥都市结构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年代中,因此随着时间的演化发展,相信这里不久后,就会变成分工精致以及具有规模的地区。 板桥旧火车站的发展则呈现出两极化的表现,由于前后火车站中间隔着一条铁道发展,加上发展的时间点并不相同,那时铁路还未使用铁路地下化的仪器设施,因此前后发展的连贯性有点难也衔接,也造就了两区产业结构的大大不同。以下分别来探讨前后站的沿革发展:第四节 旧板桥车站前站的商业结构分布 板桥旧站之前站的商业设施在当区的所占百分比以普通消费(35.2%)基本维生消费(32.6%)生产性服务业(16.1%)形象消费(8.8%)通俗文化娱乐消费(3.3%)。板桥前站主要以服饰业、饮食业、金品业为主的消费型态。北门街与府中路是较老式的建筑,因此当地情况仍是以饮食及文具批发、服饰为主。奇怪的情形是那里还有许多间算命摊贩,这应该是跟当地有名地景慈惠功有关。南门街上则有几间喜饼店和小型旅馆存在,以及相邻的南雅夜市,这些地区过去和现在并未有明显的改变。这几年府中路上的板桥农会等相关组织由于租约上到期,相关机构都已迁徙到新站的地带,间接带走旧站的办公人潮。许多板桥人看到地王变天何重要机构迁移,更深刻的感受到繁荣中心的转移,而旧地王路段的商家们更感同身受,商家生意的业绩更是只有过去的三到四分之一。第五节 旧板桥车站后站的商业结构分布 板桥旧站后站的商业设施在当区的所占百分比则以普通消费(36.3%)基本维生消费(35.2%)生产性服务业(13.4%)通俗文化娱乐消费(8.6%)形象消费(6.5%)。与前站相对照下,主要不同的地方在于基本维生消费的比例以及后两者的前后对调。过去此区非常繁荣,每逢假日时,车辆往往络驿不绝,由于道路的狭小和停车位的缺乏,常常造成交通大乱。如今中山路道路拓宽以及县民大道的分流,交通情况已改善许多。中山路靠近四川路的店家结构也从过去饰品服饰店逐渐转变成大型电器量贩店,现在那个路段共有灿坤、泰一、旭曜、丰泽等四间大型电器卖场,结构的转型可从过去点状的分布变成线状的分布情形,其余的消费型态则是以唱片卖场、连锁服饰、以及书籍文具用品为主的地带。这里是旧板桥车站改变最多的地区,结构的转型企图挽救过去这里的繁荣,但终究还是被新站特定区给影响到(如远百的迁移)。 和中山路垂直的重庆路段则是以大型服饰百货(giordano、baleno)、唱片行、麦当劳、咖啡店(starbucks)、以及补教业为主的地带。其中小吃摊也参杂在大型卖场之内,有点类似台北市南阳街的发展情形。哪里有学生的踪迹存在必定有卖食物的小吃摊贩。 四川路和馆前东路的发展变化并不大,或许是离火车站已有一段距离,这里大多数的商店是以婚纱、家具为主的地区。第六节 旧站地区车站迁移的前后比较www.372 2.cn 中国最大的资料下载 根据谢庆达旧板桥车站周遭地区都市在发展的研究计划中可观察出,板桥新站七月开始启用后,旧站生意下降十分迅速,尤其以旧板桥前站更为明显,从位于府中路的黄石市场中可以明显看出,当然市场的挤压多少也受到现今大型卖场有关(如家乐福),只是最主要的冲击来源来自于车站的迁移、以及县府大楼的迁徙。因此前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商业店铺装修合同范本
- 项目管理正态分布讲解
- 中国移动员工述职报告
- 施工组织项目管理案例
- 影视后期制作培训
- 业财一体化管理系统
- 胆囊结石手术后康复建议
- 项目收尾结算成本管理
- 2025物业管理承包合同样本
- 医疗废物的收集与管理要点
-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文化内容创新
- 财税公司企业文化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疗指南(2025版)解读
- “成于大气 信达天下”-成信校史课程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GB/T 6433-2025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解读课件
-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1
- 医疗管理制度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第一医院
- 《冬季养肺秘籍》课件
- 警察校园一年级安全讲座
- 2025年中建壹品物业运营限公司招聘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