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 (3).docx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 (3).docx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 (3).docx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 (3).docx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 (3).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莲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 “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3.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2.领悟文中君子的高洁品质,并把其化为自己对崇高道德的追求。导语设计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们所称颂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分别抒发了诗人不同的感情。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则抒写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而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教学过程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指导朗读1.板书课题:爱莲说周敦颐()注意“颐”字的写法,左边中间是个“口”,不能写成“臣”字。“莲”是上下结构,“艹”应在“连”字之上。2.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该如何理解呢?归纳: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3.指导顺畅朗读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语气语调,在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下画上横线。让学生利用工具书、互相交流解决难读难写的字。让两位学生上黑板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甚蕃()淤()泥濯()清涟()不染() 亵()玩隐逸()噫()鲜()有闻学生齐读课文。4.指导诵读课文明确诵读要求: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古人读诗文用的是吟诵的方法,语气比较舒缓,抑扬顿挫,很有韵味。我们在读文言文时,可以借鉴古人的读书经验。比较文中八个“之”的用法:文中有八个带“之”的句,哪些句子中的“之”可以理解为“的”,哪些句子中的“之”有舒缓语气的作用?文中还有哪些字词在诵读时,语气可以适当延长些呢?(让学生轻声朗读体会)明确:如第1段中的三个“而”。第2段中的三个“也”,叹词“噫”,语气助词“矣”等。本文句式上的特点是骈散结合。相邻的两句话,字数相等,意思相对,叫做骈句。从宽处讲,排比句也可看作骈句。提问:文中哪些句子属于骈句呢?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提问:这两处骈句应该怎样来读呢? 明确“出不染,濯不妖”,“染”、“妖”读时要一扬一抑。读排比句时,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富有气势。学生齐声诵读课文,体会诵读指导要求。目标导学二:揣摩语言,理解内容1.学生小声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句意,小组讨论疑难问题。2.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有关难字难句的问题。3.提问: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明确:莲花的可爱之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提问:这一长句,突出了莲花的哪些特点呢?(明确后板书莲的品格“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 明确:这个长句,从生长的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庄重;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气质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5.提问:我们知道了作者之所以爱莲,不仅因为莲花的姿态美丽,更是因为莲花的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的品格。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这一个长句呢?明确:敬佩、赞美之情。6.师生共同朗读这一长句,要读出敬佩、赞美之情。7.提问:前面我们说过“说”这种文体偏重于议论,那么爱莲说这篇课文,哪一段偏重于议论呢?请找出直接议论莲的句子。明确:第2段对菊花、牡丹作出评论,表明爱憎。直接议论莲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8.提问:君子是怎么样的人?明确:是品德高尚的人。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见他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赞美莲花去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格的人。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句。(板书“花之君子者也”,“托物言志”)我们读这句话时,要读出由衷的赞美之情。9.提问:文题是“爱莲说”,而文中却三次提到“菊”、“牡丹”,这有什么作用呢?(板书“菊”、“牡丹”,“衬托”) 明确:衬托。第一次衬托,表现作者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表现作者自己对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10.提问:“噫”是一个叹词,表示感慨,引领下文对不同爱花人的品评。这三句话在朗读时语气应如何把握?(明确后齐读这三句)明确:第一、二句读出感叹的语气。第三句要读出嘲讽的语气。11.齐读全文。要求语气舒缓,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个性表达1.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爱莲说中的哪一句,并谈谈自己对这一句的理解。2.课前准备若干未题过字的、以“荷花”为题材的画,让发言的学生题上自己喜爱的句子,并作为奖品送给学生。目标导学四:迁移运用,体会鉴赏将陋室铭与爱莲说自读一遍,比较两者的异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读后心得。明确:主题上,两文都表现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爱文表达的是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自己清白节操的志向,陋文流露的则是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立意上,两文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爱文通过正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高洁情操,陋文采用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用“不陋”来突出“德馨”。表达上,都采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爱文对“莲”进行人格化的描写,陋文则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的高雅风度,表达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教学提示】 采用跳读方式;小组互动、交流,班级中展示。【教学提示】这个环节可以用屏幕展示,也可用小黑板。评点时,注意形义的点拨。【教学提示】 将八个句子分成两组,教师范读,明显地读出后一组的“之”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再让学生进行判别。明确后,让学生齐读领会。 可预先设题(大屏幕展示),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学法指导】骈句:是一种讲求对仗的文体,它要求文字的对偶,重视声韵的和谐。而且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骈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不工整的骈句在结构和字数上也可能不完全合乎要求。骈句是诗句的一种,与散句相对,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教学提示】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学法指导】衬托:是语文学科中的表现手法的一种,可分为正衬与反衬。甲事物由於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衬托与对比的区别:1. 对比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衬托可以明显的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2. 对比常用于论述,衬托常用于描写。板书设计爱莲说周敦颐 陶渊明 独爱 菊 (正衬) 隐逸者 惋 惜 世人 甚爱 牡丹(反衬) 富贵者 鄙 视 予 独爱 莲 君子者 赞 美教学反思可取之处:1. 利用课件展示了教学的主要环节和用以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练习和简明参考答案,这样不仅能给学生直观形象的印象,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激发学生创造能力。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