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执教者:广州市天河区旭景小学 张穗敏【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本文故事引人入胜,叙述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在写法上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验证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在第2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通过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和对伽利略的嘲讽的描写,衬托出了伽利略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说明了伽利略在双方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情况下,他在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和结论。2、 感受并学习伽利略大胆怀疑、相信科学、执著追求的精神。3、 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教学目标】1、 学会8个生字,掌握“信奉、更改、违背”等词语。读准生字的字音,了解词义。学习多种理解词义的方法。2、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伽利略不迷信权威,善于独立思考,执著、求实的科学精神。3、 初步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谁知道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例子,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下。生1: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生2: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师:第七组课文介绍的是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就是一个不懈追求,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人。他发明的天文望远镜,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他说生:齐读“追求科学,需要有特殊的勇敢,思考是人类最大的快乐。”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20页,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板书课题: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设计意图:紧扣第七组课文的单元导读“我们要想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就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并进行不懈的追求。本组课文,讲的都是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 读课题师:跟老师读课文的题目。“着”是多音字,这里念着地(zho),“着”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生:接触的意思。师:“着地”就是指?生:接触地面。师:“着”还有一个读音,念(zhu),例如生活中我们遇到危险,要生:沉着冷静师:刚才我们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了词义,真棒!2、 读通课文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学习生字词,遇到难写或容易写错的字。有不懂的地方请教小组的同学。3、 学习生字指名一生带读生字词,正音。师:这些词语大家都会读了吗?请这列同学带读一次。师:除了着地,课文还有3个多音字,让我们读好它。(不容更改、的确、胆大妄为)师:哪些生字需要特别提醒注意?生:“辨”字需要注意第7笔试撇,不是竖。师:你很会从细节去识记生字。师:“辩”字有这两个形近字,谁来组词。生:分辨、辩论、辫子。师:谁来区分这3个形近字?生:这3个字中间的部件不同。师:抓住相同点和不同点就能更好地记住形近字,你真棒!师:“一点一撇仔细辨,中间有言来争辩,找到丝线扎小辫。”同学们,部件不同,字义也不一样。我们可以用组词的办法来区分字形,理解词义。(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过生字关。)三、 细读课文,感受伟大(一) 学习第一自然段师: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读懂了什么。生:我知道了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师: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的文章往往在第一自然段就概括出了人物的品质或特点。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向我们介绍了伽利略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我们再来读一读。师板书:伟大的科学家(设计意图:揭示文章主题,同时渗透复习写人的写作方法。)(二) 了解具体事例,感受人物品质1、 学习第2自然段师:我们通过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了伽利略,看看课文是用了什么具体事例来介绍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让我们默读第2至6自然段,根据提示归纳一下。师板书:具体事例2、 指导归纳具体事例出示提示语,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语归纳具体事例生:“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了疑问),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伽利略(进行了反复验证),最终发现(铁球下落的速度和轻重没有关系),并在比萨斜塔(进行公开试验)。”板书:产生疑问、反复验证、公开试验师:作者就是通过具体事例,按照产生疑问、反复验证、公开试验的过程告诉我们伽利略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3、 学习第2、3自然段,体会伽利略敢于质疑的可贵品质师: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2、第3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地方看出伽利略敢于质疑,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写上简单的批注。师:画了哪些句子,谈谈你们的体会。生:我画了第3自然段“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这句话,我体会到了伽利略居然敢对大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质疑,他很勇敢。师:你很善于在文中寻找答案。师:那亚里士多德是个怎样的人呢?(出示资料袋)师:当时的人们对这位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是非常.生:相信师:请同学们读一读第2自然段,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人们是非常相信亚里士多德,谈谈你的体会。生:我从“信奉”这个词语体会到人们非常相信亚里士多德。师:你很善于抓住词语体会意思。师:信奉是指相信崇奉的意思。师:课文哪些描写可以解释信奉的意思呢?生1:可以从:“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这处描写理解信奉的意思。生2:还可以从“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这里理解信奉的意思。师:“信奉”的反义词是什么,你们在第2自然段找一找。生:怀疑、违背。师引读:是啊!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他们生齐读: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师: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说生齐读: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师:谁要是猜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说生1: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师:谁要是质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说生2: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师:谁要是违反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说生3: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师:谁要是违抗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说生4: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师:谁要是违背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说生齐读: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师:当时科学家狂热崇拜亚里士多德,他的话是不容更改的真理,他的话是不容生:怀疑的师:他的话是不容生:违背的师:刚才同学们运用了“联系上下文”和“找反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词义,真会学习!当时的社会环境非常保守、封闭,不允许人们对权威,对宗教提出疑问,更不允许提出反对的声音,要不就要受到迫害。就像天文学的先驱布鲁诺,提出了日心说,便遭到了迫害,最后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出示布鲁诺的资料袋)师:在这样保守的社会环境下,伽利略仍敢于对大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质疑,你体会到什么?生:我体会到伽利略非常勇敢,敢于质疑大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板书:勇敢)师:是啊!他真是一位.(老师手指板书)生:伟大的科学家(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课文的关键句子,引领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找反义词”的方法理解词义,通过补充布鲁诺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当时的社会氛围,进一步体会伽利略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这里的“一个事实”是指什么,“两个结论”又是指什么?请四人小组读一读第3自然段,然后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并谈谈自己的体会。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生:“一个事实”是指亚里士多德的话。师:我们一起来读一遍亚里士多德的话。想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师: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生: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两个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重的先着地,轻的后着地。师:我感受到你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大家一起来。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系,物体越(重),落下的速度越(快)。师:你们真聪明,真善于归纳。师:亚里士多德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假如你是伽利略,你会想什么?生1:我会想:难道亚里士多德说错了?师:伽利略,你真是个勇于质疑的人。师:你还会想什么?生2:我会想:怎么才能证明自己的想法呢?师:你是什么意思,难道你想违背人类的真理?师:回头看看第2自然段,你还想到什么?生3:我会想:我这么做会不会被大家责备呢?师: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观点统治了西方学术界将近两千年,可伽利略却对此产生了疑问,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伽利略是个.生:勇敢的人师:伽利略假设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是正确的,他得出了哪两个相反的结论?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生:“两个结论”是指“他想:如果这句话使正确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师:请男孩子读第一个结论,女孩子读第二个结论。男女分别读第一个结论和第二个结论师:现在你们明白伽利略的疑问是怎样产生的了吗?伽利略从一个事实一步步推导出两个相反的结论,你在这里体会到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生1:我觉得伽利略是个做事周密的人。生2:我觉得伽利略是个严谨的人。(板书:严谨)师:伽利略的推理是多么不寻常啊!这是他从小就养成的习惯,课文哪里告诉我们的?生:第一自然段。师:我们回过头看看第一自然段。师:伽利略就是这样一个不寻常的科学家。同学们,你们真善于总结。让我们再读一读第3自然段。(设计意图: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体会伽利略是一个严谨的人。同时,进一步复习写人的文章的写作方法。)4、 学习第4自然段 过渡师:同学们,伽利略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是怎样进行试验的?请你读读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生:我从“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这句话知道伽利略是怎样证明自己的想法的。师: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生1:从“反复”、“许多”这两个词语体会到的。师:从“反复”、“许多”这两个词语同学们体会到什么?(出示第1句话)生2:体会到伽利略做了很多次试验。师:同学们很善于从词语中体会意思。(设计意图:引导孩子善于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 出示说话练习提示: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伽利略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有的时候 ,有的时候 ,还有的时候 ,结果都证明 ,试验表明 。师: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伽利略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有的时候他天还没有亮就开始做试验,有的时候.生1:有的时候他在中午猛烈的太阳光下做试验生2:还有的时候,他在晚上做试验。生齐读: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试验表明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师: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伽利略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有的时候他在实验室做试验,有的时候.生1:有的时候他在教室里做试验生2:还有的时候,他在家里做试验。生3: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试验表明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师: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伽利略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有的时候他用1个10磅重和1个1磅重的铁球做试验,有的时候.生1:有的时候他用1个11磅重和1个10磅重的铁球做试验生2:还有的时候,他用1个1磅重和1个5磅重的铁球做试验生3: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试验表明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师:我们刚刚运用想象的方法理解了“反复”和“许多”这两个词的意思,感受了伽利略反复试验的过程,从这你体会到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生:我感受到伽利略是个伟大的科学家。(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还原事件,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伽利略所处的社会的气氛、感受伽利略的严谨。)师: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了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反复试验,当他向学生宣布这个试验结果时,大家会怎么想,怎么说?说话练习学生们会想: 。学生们会说:“ 。”生1:学生们会想:老师太大胆了,居然质疑亚里士多德的话。生2:学生们会责备说:“老师您太狂妄自大了。”师:当时保守、封闭的社会氛围就像一团黑云压在伽利略头上,为了打破当时科学界盲目崇拜、迷信权威的思想,让人们形成科学的态度,伽利略决定在比萨斜塔进行公开试验。(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