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1页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2页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3页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4页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把信息技术有效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去,使语文课本中的文字立体起来,动起来,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跟踪实验的方法,从利用信息技术设置教学情境,多媒体课件、朗诵或音乐等音频片段、影视剧片段或图片等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四个方面阐述、论证了信息技术能有效的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并能达到有效地开发拓展课程资源,构建开放的信息化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素养,促进学生成长;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等效果。关键字: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应用方式 教学情境 信息资源正文:作为推进未来社会发展的两大核心动力,无疑是信息技术和教育。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 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学校全面提高信息化教育水平的要求下,我一边研究,一边实践,努力探索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本论文主要论述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及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两大方面,重点在于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具体内容包括: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与学的质量效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仿真教学环境,优化课堂教学管理;对书本知识和网络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进行网络影视资源欣赏及阅读鉴赏等。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使得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为生动、形象、直观;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目前,省内外已有很多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成果问世,这些研究成果对我的研究起到了借鉴的作用。但是现有的研究成果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其理论性过强、过于笼统、可操作性较差;缺乏实践性的、案例性的、可供一线教师参考和操作的模式和策略;而且,相当一部分研究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只是放在单纯事物的演示和知识呈现上。而我的研究则是探讨如何把信息技术真正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去,使语文课本中的文字立体起来,动起来,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具有创新性、探索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研究的开端,首先要进行调查。为了找到更好的、可行的方法和模式,就要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在这一方面的情况,针对搜集到的材料作出分析、综合,这样才能制定出比较好的研究方法,并且得到想要的结果。最好的方式莫过于采取问卷调查。我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问卷调查,共印发600份。在本校学生中抽取5个班:高一(1)、(2)班,高二(2)班,高三(2)、(4)班,共发问卷200份,又从重点高中和职业高中里各抽取4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重点高中发问卷200份,职业高中发问卷200份。为保证问卷内容的真实性,填写问卷时可以不写校名、不写班级、不写姓名,问卷结果不与有关教师反馈,以便于更好的为今后的研究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的现状、程度、形式、效果及发展前景。从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况来看:由于我县属于半山区,信息技术并不发达,一线教师对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还不太熟悉,应用水平还较低,好多教师就是直接利用网络上的教案、课件或电影资源,给学生稍加介绍而已;通过一些视频资源,学生的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但理性思维并未提高,而且,文学想象空间被无形中缩小了,教学效果不显著。从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及掌握利用情况来看:大部分中学,学校均设置每周有两节信息技术课,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掌握,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很感兴趣。但是,对于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则比较陌生,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所以,对于老师布置的部分信息作业无法按质完成,甚至,在课堂上无法很好的把课本内容与教师提供的信息资源结合起来,理解能力变低。对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在初期感到很有兴趣,长时间下来就觉得乏味了;也有的学生对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持怀疑和否定态度;还有好多学生认为所谓的应用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把语文课本中涉及到的小说、剧本以电影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已,不会对语文教学有太大的帮助,甚至会喧宾夺主。照此发展下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在调查中也发现,也有的教师能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的整合,找到了比较科学的方法和模式,教学效果相当显著。在借鉴他们的经验的基础上,在加上自己的研究、摸索,我针对本论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对象设定在高一(1)班和高一(2)班。其中,在(1)班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把信息技术有效应用到教学中去,而(2)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半个学期后,进行针对性的语文测验,横向比较两个班考试成绩的高低,并对两个班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喜爱程度进行比较。除此之外,对(1)班的学生进行纵向比较,即比较每一个学生历次考试成绩,并比较学生目前与实验前对语文课的喜爱程度。以下是我经过近2年实验后,实验班在语文课堂和考试中的比较数据:项目对语文感兴趣上课思考情况课堂发言情况作文优秀率清楚表达自己观点平均阅读理解速度考试合格率实验前23很差较差1030100字/分87实验后78较好良好3275180字/分100以下是我经过近2年实验后,实验班(1)班学生历次语文考试中的比较数据姓名第一次期中成绩第一次期终成绩第二次期中成绩第二次期终成绩王梦洁83869090董纯88899194翟甜甜87909293张艳丽65797988靳肖肖81818290高颖80828888任书雅85868989张凯旋81858992刘伊宁62627282冯豆豆62727282殷小三63799090张若楠61757580韩兴76858686李千千75808888王颖77808181魏秋瑾77787880葛琳琳59618383杨秋迎64727284李苹72808081崔佳琪63727273杨聪聪75757581杨二肖72819092王甜梦66838585李争72818585杜梦雅71718181张盼63707474焦警47768888刘灿77778585张苗苗56576676杨金金62667678平均分70.777.181.884.6以下是我经过近2年实验后,到高三时,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对比班)在语文课堂和考试中的比较数据:项目对语文感兴趣上课思考情况课堂发言情况作文优秀率清楚表达自己观点平均阅读理解速度考试合格率对比班30很差较差2038130字/分85实验班74较好良好3875180字/分100经过近2年的研究和实验,我发现在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学生的上课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课堂上,大部分同学能认真对课堂内容进行思考,并积极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和大家交流。尤其是很多平时没有机会表达自己想法的比较内向的学生,在网络这个环境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他们尽情展示自己智慧的风姿。学生的作文、口头表达、阅读等语文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升,考试全部一次性合格。以上数据还表明: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起到了以下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愫,产生写作欲望;使课程的导入形式变得多样,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可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师生之间的信息技术交流提供了平台,从而真正实现了学习的意义建构,这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最终目标。总之,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文学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成长。在研究与实践中,逐渐摸索到了一些经验,认识到以下几点:一、从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方式和模式来看首先,利用信息技术设置教学情境应用于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为语文教学创设各种“情境”,突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带来了探究性教学的发展空间,教师通过对多媒体教学平台和互联网的有效应用,可以有效而迅速地进行相关情境链接,这样,“情境教学”就更加有效,进一步开阔视野和进行探究共享。恰当地创设一种和谐、充满趣味和逼真的课堂教学情境,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主建构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时,获得情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如:讲致橡树这一课,导入时听庞龙的歌曲两只蝴蝶,可以适当的提出问题:“两只蝴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出:歌曲通过一只蝴蝶对另一只蝴蝶的劝慰,叙述了他(她)对他(她)的关心和呵护;通过叙述他们缠缠绵绵的飞舞、“陪你一起枯萎也无悔”的誓言,表达了那种对爱情忠贞不渝、相知相随的情怀。这是一幅美丽的、充满浪漫色彩的爱情图画。接下来,就势提问:“两只蝴蝶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提示学生:这首歌曲采用了象征性手法,用蝴蝶的缠缠绵绵来象征两个人的爱情是互相厮守,常相依、影相随的坚贞。就此导入课文: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思考来欣赏致橡树这篇爱情诗歌。其次,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在新课程背景下,一种盛行的观点认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存在谁指挥谁的问题,教师并不比学生高明;教师是单脑,学生是群脑;后现代主义时期的到来意味着敲响“教授时代的丧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出一些“空白”让学生去思考,去质疑。而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能达到这一目标。信息技术应该是学生发现、探究、认识社会和接受新信息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因此,语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直观、形象、立体的综合效应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作用,让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开发,全方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思维。如荷塘月色一文,单纯的语言描写很难使学生感悟到那种美景,这时我制作了一个课件,把各种状态的荷花:如“袅娜地开着的”、“羞涩地打着朵的”等都一一配图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看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在欣赏全篇文章时,我找到了几段合适的音乐背景,把他们剪接在一起,让学生感知作者的心情变化:由颇不宁静寻求宁静求得片刻宁静重回不宁静。这样,更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调动了同学们的兴趣。再次,朗诵或音乐等音频片段的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在播放录音方面,与普通录音机相比,功能更强大,使用更方便,它具有非线性播放功能。即:它能根据需要,选择性播放某一片断,也能把若干个片断连起来播放。 如: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和宝玉问过黛玉一个同样的问题“黛玉读书没。”而黛玉回答两人的话却截然不同,颇令人回味。 由于文中这两处回答是分散的,其间相隔大段文字,学生很难注意到其中微妙差别。实际教学时,我把黛玉的两次回答剪辑在一起,形成一个看似完整的声音片断,直观呈现在学生“耳”前,这样两者的对比就显得鲜明充分,学生对林黛玉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声音还是一种“流”,具有不可逆性,稍不留神就可能漏过关键信息,在这点上它能起到凝聚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如能有效利用声音的这一特性必能事半功倍,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我把陆谦等人密谋害林冲时的一段对话描写制作成录音,让学生注意分辩人物身份,并试着概括对话的主要内容。实践证明,学生的感官被充分调动,注意力高度集中,对话中富有个性的语言和语气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较之一段简单的文字,效果别之天壤。 此外恰当的运用声音还能营造特定的氛围,让学生迅速进入教师设定的特定的情境。讲荷塘月色前,播放一曲淡雅的莫斯科效外的晚上;讲祝福时配一段风雪呼啸的背景音乐均能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提高了教学效率。最后,影视剧片段、图片等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在课堂上,学生能调动的感觉器官越多,他们的记忆越深刻,理解越容易,大多数的学生能够通过图案,颜色来获取信息,而只有少数学生通过阅读进行学习,所以运用图画这种中介手段进行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有一段关于黛玉初到贾府饭后漱口的描写,文中仅寥寥几字,学生很难留意到背后的意蕴。在教学时我从录像上剪下这个片断,屏蔽掉背景音乐和声音,以默片的形式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学生注意观察黛玉彼时微妙的动作表情,并试着以第一人称为主人公当时的心理活动配一段旁白。学生兴趣盎然,争相发言,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表明,学生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是能够体会到林黛玉这个人物的心理的。讲祝福时,我在屏幕上同步投出四个画面:第一次来鲁镇时的样子;第二次来鲁镇时的样子;刚到土地庙捐了门槛时的样子;最后,沦为乞丐的样子。这四幅图画概括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让学生任选一幅谈自己的看法。高度集中的信息量,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而相对宽松的问题设计给了他们较大的主动权和自由度,学生热情高涨,发言踊跃,其中不乏精辟之语,既加深了对人物悲剧性的理解,又极大的加强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运用网络音、视频资源还原模拟诗歌背景情况或配乐诗歌朗诵;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提供直观的影视资料,加深学生对小说等作品的理解。将丰富的影视资源引入语文阅读教学,与语文阅读教学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地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新的环境。影视艺术与语文学科具有不同的特点,二者具有互补性,可以将静止的没有生命的语言文字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出来,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信息,在影视中变为形象的、情节的、情感化了的东西。影视中的形象、情节、场景则因为语言文学的条理化、书面化而理性升华,二者匹配,相得益彰。在讲解小说单元时,每部小说,只要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尽可能让学生提前欣赏,然后再进行教学。每次看电影之前,先提出问题,电影看完后,必须上交两份材料。一份是问题的答案及发现的新问题,另一份就是观后感。这样,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了解教材知识,还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二、从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来看(一)有效地开发拓展了课程资源,优化了课堂教学,构建了开放的信息化环境。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备课,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相关图片、影像、动画等信息,制作成教学课件等,有计划、有目的地充实到教学中,有效地开发了课程资源,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优化了课堂教学。(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文学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成长。这一点可以从以上三个对比表格中得到印证。(三)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等综合素养,优化了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 通过对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的研究和学习,锻炼培养了一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新型教师,有效地带动了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也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全面成长。教师均能科学、合理的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每节课堂都在生动活泼、充分互动的教与学的良好氛围中进行。三、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注意信息技术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但它终归只是一种提高语文能力的辅助性教学手段,只是为学科课程服务。多媒体信息宜精不宜多,不能因为在教学中应用了各种信息技术而抹杀了语文教学的特点,而且,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让多媒体信息凌驾于语文学科之上,不能喧宾夺主。还应该恰当把握使用信息技术的时机,找到关键的使用切入点。使用恰当,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会影响到学生对文章的把握和理解。简言之,就是要把信息技术真正有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