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和煤矿工程设计施工方案.doc_第1页
兴和煤矿工程设计施工方案.doc_第2页
兴和煤矿工程设计施工方案.doc_第3页
兴和煤矿工程设计施工方案.doc_第4页
兴和煤矿工程设计施工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a、采矿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方案,预计采矿工程进度一、兴和煤矿工程设计施工方案(一)、井田开拓方案矿区范围内有3层可采煤层,为C9、C7、C4煤层。贵州都匀市兴和欣矿业有限公司兴和煤矿为整合矿井。选择在(8号拐点附近)平塘建设工业广场,井口标高为+1280,可对三层煤直接开采,武汉中南冶勘资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所做的贵州都匀市兴和欣矿业有限公司兴和煤矿地质储量详查(最终)报告,C9煤层的标高在14001000之间,C7煤层标高在1280900之间,C4煤层标高在1200800之间,整个矿区划分为一个井田,主要沿煤层倾斜方向开拓,本矿设计为斜井开拓。(二)、采区布置根据矿区范围特点,煤层赋存情况、中型煤矿开采技术水平以及矿井现有设施特征以及场地选择等因素综合考虑,设计采用斜井开拓,主要开拓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三个井筒,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工作面布置为综合机械化采煤。主斜井井口坐标为:X=2899781,Y=36426038;井口标高+1280m,井筒方位角90,倾角8,掘进斜长620m,在620m处分别沿煤层倾斜方向开拓皮带上山和皮带下山巷,沿皮带运输巷和主斜井方位一致开拓斜长615米的下山到一采区井底,井底标高为1108m,在1180标高处设置水仓及井底车场,皮带上山巷长度480m,在标高1260处沿煤层走向开拓101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开拓到煤层露头线边缘,然后沿煤层倾斜方向开拓切眼,形成101首采工作面;在皮带下山约200m处沿煤层走向开拓102运输顺槽和102回风顺槽,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开拓到一采区边界,沿煤层倾斜方向开拓切眼,形成102工作面。布置完辅助巷等后,构成完整的生产系统。副斜井井口坐标为:X=2899748,Y=36426038;井口标高+1280m,井筒方位角90,倾角8,掘进斜长620m。回风斜井井口坐标为:X=2899813,Y=36426331;井口标高+1300m,井筒方位角90,倾角20,掘进斜长310m。该矿煤层平均倾角8。三个井筒布置于C7煤层底板的岩层中,以掘进方位角90,主、副斜井掘进倾角8,620m后由底板掲C7煤层;根据武汉中南冶勘资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所做的贵州都匀市兴和欣矿业有限公司兴和煤矿地质储量详查(最终)报告,C9煤层的标高在14001000之间,C7煤层标高在1280900之间,C4煤层标高在1200800之间,煤层厚度平均1.57m,稳定性强,根据业主的意见,以三个井筒,一个工业广场,主采C9、C7、C4煤层,达到6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根据地勘资料和本矿的实际情况,在皮带上山标高为1203处以27的方位,倾角17,沿煤层底板开拓岩巷,预计掘进390m,揭露C9煤层,为开拓C9煤层作准备工作;在皮带下山标高为1175处以207的方位,倾角17,沿煤层底板开拓岩巷,预计掘进286m,揭露C4煤层,为开拓C4煤层作准备工作;本矿可采煤层3层,井巷工程量为14920m(其中岩巷1980m,半煤巷12940m)。本次设计为四个采区,主要设计巷道布置在一、二采区,三、四采区为后期开采。井巷工程进度表序 号巷 道 名 称月 进 度(m/月)1岩石平巷1002岩石斜巷803煤巷(斜巷)1404煤巷(平巷)1605半煤岩巷120二、大良田煤矿工程设计施工方案(一)、变更设计开拓情况考虑利用原老平硐暗斜井作为新系统的副平硐暗斜井和改造原大良田煤矿回风斜井为新系统回风斜井,主要存在原因有、巷道断面小,维修难度大;、原暗斜井段受采空的影响大,巷道扩大断面容易冒顶;、巷道使用服务年限较长,支护失修;、受+816水平以上采空区的影响,暗斜井段顶板较为破碎并且顶板冒落范围达到50m,如进行扩大断面施工会造成顶板冒落不断增加;、即使能修复,也无法达不到设计方案断面要求;、维修工期长、工程量大等。经本矿的井上下实测数据和本矿的实际情况,为方便运输和缩短工期减少投资,经综合考虑合理布局,主斜井设计位置和方位与原设计一至,倾角为17(采用皮带输送),在设计主斜井正北方向34m处,开拓副斜井,副斜井坐标为:X=2935869,Y=36456419,Z=905m,副斜井开拓与主斜井并列平行开拓方式,掘进方位203,坡度17,主副斜井掘进长度1040m,井底标高为+600m,主要在+816和+700标高开拓联络绕道揭煤,形成开拓系统下部到+600阶段水平采掘接替。 (二)、变更后主、副斜井设计掘进方案及主要井筒位置1、设计主、副斜井方位角:203,倾角17。2、主斜井联络道:+815水平联络通道掘进方位:254,在转弯方位296,贯通见煤后,平距170米;+700水平,掘进方位:252,在转弯方位292,见煤平距:143米。+600水平掘进方位:251,在转弯方位261见煤平距:120米。3、主、副斜井掘进到+600斜距:1040m,+700,斜距:698m;到+815斜距:304m。4、主斜井坐标:X=2935856.166m,Y=36456449.889m,Z=904m。5、副斜井坐标:X=2935869,Y=36456419,Z=905m。6、总回风斜井坐标:X=2934870,Y=36455641,Z=1005。(三)、形成生产系统工作面的布置在建设中主、副斜井掘进到+816标高,开拓联络巷与现有+816运输大巷贯通后,将主、副斜井的绞车房及井口段的车场重新规划,待规划好后,可用于继续往下延伸和出工程煤,减少矿井建设的投资。在取得30万吨的开采设计方案后,我矿将采矿许可证的开采深度由(+1050+600)变更到最低开采标高为+400水平,将主斜井延伸至+400水平;主斜井划分为5个水平,分别在+815、+700、+600、+500、+400水平;+815水平是与原老平硐+816运输平巷贯通的水平,贯通长度170m;+700水平是布置首采工作面运输大巷的水平;+600是布置接替工作面的水平同时也为一采区的最低开采标高;+500和+400划分为二采区的准备巷道水平。根据大良田煤矿的煤层赋存及倾角情况,属于急倾斜煤层,设计首采工作面布置在700到816之间,分别布置7001工作面和7002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式正台阶工作面布置;在7001运输大巷和7002运输大巷平行20m处沿煤层底板开拓岩石运输大巷,并在辅助运输巷和运输大巷之间布置工作面溜煤眼及行人眼。当采煤工作面采过后,将7001和7002岩石运输大巷采用专门的支护材料进行维护,作为下区段的回风大巷(沿空留巷)。在主斜井掘进至+700处,开拓接替工作面联络大巷,联络大巷掘进143m见煤后,沿两边走向开拓7001运输大巷和7002运输大巷,7001运输大巷掘进至矿界北部边缘(816泄水平硐至矿界北部边缘),在+700和816之间形成接替工作面,利用原老风井作为接替工作面的回风井;主斜井掘进至+600,开拓工作面联络大巷,联络大巷掘进117米见煤后,沿煤层走向开拓6001和6002运输大巷掘进到一采区边界与7002回风大巷(7002运输大巷)形成另一个接替工作面(见采掘工程平面图)。运煤方式:在7001岩石运输大巷和7002岩石运输大巷安设皮带输送机,工作面采用搪瓷溜槽结合刮板输送机运煤,经溜煤眼自溜到皮带输送机,再经皮带输送机运出井口。设计形成“二采四掘”满足30万吨/年的设计规范。井巷工程进度表序 号巷 道 名 称月 进 度(m/月)1岩石平巷1002岩石斜巷803煤巷(斜巷)1404煤巷(平巷)1605半煤岩巷120三、铁冲煤矿工程设计施工方案(一)、设计变更原理1、设计主井为平硐开拓其坐标为: X=2919054,Y=36451734,Z=+905,井筒方位角307,坡度3,副斜井井口坐标为: X=2919096,Y=36451794,Z=+896,井筒方位角325,倾角14,原矿井主斜井改造利用为回风斜井,回风斜井井口坐标为: X=2919077,Y=36451765,Z=+895,井筒方位角325,倾角14。本矿实际主斜井(设计为回风斜井)为坐标为X=2919096,Y=36451794,Z=+896,井筒方位角323,倾角-21,设计与实际不符。2、主井设计为平硐暗斜井掘进151m后方位角不变以25坡度掘进暗斜井至+825m标高揭煤,暗斜井长为209米,在此布置车场和井底水仓,并沿煤层走向布置运输大巷。经实际推算到+816标高,而设计运输大巷为+825,设计与实际不符。3、副斜井设计为倾角14,本矿施工的主斜井(设计中的回风斜井)实际倾角为21,设计不易施工。4、设计与实际不符,施工难度大,主、副、风斜井无法形成贯通。5、设计主井为平硐暗斜井方位与副井、回风斜井方位不同,并斜穿副斜井和回风斜井,在施工中可能造成采空区塌陷的影响。6、该方案开拓工程量为7034 m(其中已掘674m);煤巷、半煤巷6357m,岩巷677m。建井工期较长,投资费用风险高。(二)、变更后主、副、风井开拓情况经本矿的井上下实测数据和本矿的实际情况,为方便运输和缩短工期减少投资,经综合考虑合理布局,利用原有的主斜井作为回风斜井,井口坐标为:X=2919096,Y=36451794,Z=+896, =143,=-21,在300米处开拓回风大巷,其标高为+780m;在回风斜井以南平距85米处,开拓副斜井,其井口坐标:X=2919074,Y=36451704,Z=+894, =143,=-22,掘进长度321米,与回风大巷贯通;在副斜井以南30米处开拓主斜井,其井口坐标为X=2919051,Y=36451669,Z=+889.5, =143,=-22,掘进386米到+745标高,在掘进平巷130m到煤层,在标高为+745.5处开拓运输大巷,在运输大巷开拓回风上山与回风大巷贯通形成通风系统;主斜井主要用于进风、行人、煤矸提升运输和管道铺设等,设计为圆弧拱,净断面7.14,主要采用砌碹和锚喷支护。副斜井主要用于进风、行人、铺设管线、材料下放和建井期间的回风等任务,设计为半圆拱,净断面6.24,主要采用砌碹和锚喷支护。回风斜井主要用于全矿井回风、排水、管道铺设、行人等任务。设计为半圆拱,净断面5.6,主要工字钢支护。(三)、设计修编井筒参数主斜井坐标:X=2919051m,Y=36451669m,Z=889.5m副斜井坐标:X=2919074m,Y=36451704m,Z=894m总回风斜井坐标:X=2919096m,Y=36451794m,Z=896m井巷工程进度表序 号巷 道 名 称月 进 度(m/月)1岩石平巷1002岩石斜巷803煤巷(斜巷)1404煤巷(平巷)1605半煤岩巷120四、金达煤矿工程设计施工方案(一)、变更设计开拓分折原理该矿于2009年5月8日取得设计开工备案批复,于2009年9月开始进入主、副斜井的建井工作,在建井期间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封堵,老系统(原鸡冠岩矿井)在标高+730以上为老窑采空区,主斜井设计斜长455米,在+717m标高揭露煤层,副斜井设计斜长363米,在738m标高揭露煤层 ,根据金达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得知,主斜井掘进455m,掘进方位224,到达老系统+770运输大巷的底部,在根据煤层走向打联络绕道揭露+717标高煤层,老系统+730以上为采空区,并含有大量积水,采空区走向长约900米,造成工程开拓透水,工程无法开拓人身安全没有保证。设计开拓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和提升斜井,四个井筒,在井田的中央布置主、副斜井,在井田的北翼布置回风斜井和提升斜井,修建公路和架电及工业广场需另行投资,往北翼开拓1102运输顺槽及回风顺槽。两个巷道的开拓位置已于原桃子冲矿井的老巷道内,并采空区并含有大量积水,采空区走向长约1000米。工程无法开拓,安全没有保证。(二)、主副风斜井变更设计开拓方案斜井开拓(新建)根据矿区范围以及采空情况,全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四个采区,主斜井以北划分两个采区,+715m标高以上为一采区,以下为三采区;主斜井以南划分二个采区,+715m标高以上为二采区,以下为四采区;采区开采顺序为首采一采区,二采区,后采采三、四采区。经综合考虑和分析:在原设计的工业场地基础上设计新建主、副、风三斜井进行全矿井开拓,主斜井坐标为:X=2912900,Y=36453841,Z=860,掘进方位角203,倾角17,掘进斜长496m,主要揭露715标高煤层,然后沿+715标高开拓顺煤运输大巷至南、北两翼,在+715顺煤大巷15m,沿煤层底板开拓回风大巷至南、北两翼,采取一风一道的开拓方式。在主斜井往北33m处,开拓副斜井,副斜井井口坐标为:X=2912914,Y=36453811,Z=858,掘进方位203,倾角17,掘进斜长490m,在井底沿煤层底板布置水仓及车场,开拓联络绕道45m与+715顺煤大巷贯通。在主斜井南翼33m,开拓回风斜井,井口坐标为:X=2912903,Y=36453879,Z=860m,掘进斜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