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一章 原子的核式结构乙型.ppt_第1页
01第一章 原子的核式结构乙型.ppt_第2页
01第一章 原子的核式结构乙型.ppt_第3页
01第一章 原子的核式结构乙型.ppt_第4页
01第一章 原子的核式结构乙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原子的核式结构 rutherford模型 1 1物质的原子观 一 古代关于物质结构的观点二 近代原子观的建立三 原子的质量和体积 一 古代关于物质结构的观点 1 不可无限分割 存在最小的结构单元 端 体之无序最前者也 墨子 序 次序 大小 最前 最初始的 端是物质的最小结构单元 其小无内 谓之小一 惠子 希腊文 不可分割的 德谟克利特 atom 旧译 莫破 即原子 2 可以无限分割 物质是连续的 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 万世不竭 公孙龙物质是连续的 可以无限地分割 亚里士多德这一观点从数学上看是正取的 从哲学上看似乎也是正确的 但从物理上看 缺乏实验依据 所以没有物理思想 二 近代原子观的建立 起始于对物质化学性质的研究1806年 proust 法 化合物的分子定组成定律 1807年 johndalton 1766 1844 英 倍比定律 最先提出原子论 1808年 gay lussac 法 化合体积定律 1811年 amedeoavogadro 1776 1856 意 avogadro定律 1826年 brown 英 brown运动 1833年 faraday 英 电解定律 1869年 俄 元素周期律 从化学上提出了单个原子的存在 三 原子的质量和体积 1 原子的质量可以由原子量和由avogadro定律计算avogadro常数na 1mol的原子的数量原子量a 1mol的原子的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 2 原子的体积 1 可以由密排晶体计算 立方密排 每个原子在固体中所占的体积为 固体质量密度 原子半径 底边长 六棱柱的高 每个原子所占的体积 质量密度 原子半径 六角密排 2 可以由气体分子运动论算出 平均自由程 单位体积原子数 原子半径 3 由vondewaals定律算出 其中 原子体积 原子物理时代的序曲 x射线的发现 1895年zeeman效应 放射性的发现 1896年电子的发现 1897年放射性元素镭 钋的发现 1898年 1 2原子的结构 一 电子的发现1897年 剑桥大学 卡文迪许实验室 j j thomson发现真空放电管中阴极射线在电场 磁场中的偏转 sirjosephthomon1856 19401897年发现电子 thomson的实验装置 测出了阴极射线的荷质比 e me注意到 e me 1000 eh mh 阴极射线不是离子束 而是电子束 cavendishlaboratory thecavendishlaboratoryistheuniversityofcambridge sdepartmentofphysics itwasopenedin1874asateachinglaboratoryandwasinitiallylocatedonthenewmuseumssite freeschoollane itmovedtoitspresentsiteinwestcambridgeintheearly1970s thedepartmentisnamedafterhenrycavendish afamousphysicist andamemberofthedukesofdevonshirebranchofthecavendishfamily anotherfamilymember williamcavendish 7thdukeofdevonshire waschancelloroftheuniversity andhegavemoneytoendowthelaboratoryinmemoryofhislearnedrelative cavendishprofessorship thecavendishprofessorshipisoneoftheseniorprofessorshipsinphysicsatcambridgeuniversityandwasfoundedbygraceof9february1871alongsidethefamouscavendishlaboratorywhichwascompletedthreeyearslater theendowmentwasgrantedbywilliamcavendish 7thdukeofdevonshire cavendishprofessors jamesclerkmaxwell 1871 1879 lordrayleigh 1879 1884 j j thomson 1884 1919 lordrutherford 1919 1937 williamlawrencebragg 1938 1953 nevillmott 1954 1971 brianpippard 1971 1984 samedwards 1984 1995 richardfriend 1995 1910年 millikan油滴实验测出单个电子的电荷 由此 计算出电子的质量 robertandrewsmillikan1868 19531910年测量了单个电子的电荷1916年发表了光电效应实验结果 二 thomson的原子模型 葡萄干布丁模型 或西瓜模型原子为一胶状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其中电子分布于其中一系列环上 第一环5个 第二环10个 但在1903年 lenard发现电子很容易穿透原子1909年 geiger和marsden发现 用 粒子轰击原子时 有1 8000的几率被反射 即散射角大于90度 原子好像是空的 thomson模型受到挑战 真空室 粒子源 散射箔 抽气管 闪烁计数器 粒子源 铂金膜 geiger计数器 geiger marsden实验装置 俯视图 简单的估算证明 thomson模型不成立在散射散射过程中 电子的质量很小 对 粒子 he2 运动的影响可以忽略只考虑原子中均匀分布的正电荷对 粒子的影响 对au z 79 取e 5mev 若要产生大角度散射 必须经过多次碰撞 但其几率极小 thomson模型是不正确的 三 rutherford模型 原子为核式结构 正电荷集中于原子中心 仅仅占原子体积的1 10000 电子分布于核外 ernestrutherford1871 19371911年建立原子的核式模型 四 rutherford散射公式 1 库仑散射公式 有心力作用 角动量守恒 在y方向动量的改变 上两式两端相乘 注意到角动量是守恒量 库仑散射公式 2 rutherford散射公式 瞄准距离在b和b db间的入射 粒子 都被散射到 与 d 间的立体角内 空心圆锥立体角 圆环面积 rutherford散射公式 但是 公式中圆环的面积d 是无法测量的 瞄向d 的 粒子都被散射到d 立体角内 而d 就是一个原子核周围的圆环的面积 瞄向d 的 粒子越多 被散射到d 立体角内的 粒子越多 在入射的 粒子密度不变的情况下 d 越大 被散射到d 立体角内的 粒子越多 即每一个 粒子被散射到d 立体角内几率越大 d 被称为有效散射截面 或微分截面 铂金箔 面积为a 厚度为t 原子数密度为n 箔上总原子数为 箔上总微分截面为 n个 粒子射到箔上 其中dn个入射到d 中 则有 被散射到d 立体角内的 粒子数为 代入rutherford散射公式 可得到散射的粒子数dn 实验中 探测器对散射粒子所张的立体角是常数 关于小角散射的问题 表中小角处的散射数值有较大的偏离原因 小角散射对应于较大的瞄准距离b 此时入射的粒子距核较远 在粒子与核之间有电子 而电子所带的电荷对核的电场有屏蔽作用 即粒子所感受到的有效电场要小 rutherford散射公式中的核电荷数z应当以有效核电荷数代替 关于散射粒子数的计算 五 原子核大小的估算 如果 粒子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