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第二学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第二学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第二学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第二学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第二学时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下册课文乡下人家第二学时教学设计课文简析乡下人家编排在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起到初步实现并辐射这一主题的作用。文章语言质朴,采用白描和勾画的写法,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 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 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 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这既是一篇美文,也是一组美画,读之,正如作者所言“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文章图文并茂,语言朴实,是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好事物的极好教材。在教学中我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紧密融合,并通过学生充分想象、主动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中“既得意又得言”。分析学情,突显主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写人叙事的文章相比,学生学习写景的文章有一定难度。因为十岁左右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身边的景物不太关注,很少有人去仔细观察。尤其是乡下人家中的平凡景物、普通场面,要想让学生对身边的生活产生喜爱和向往之情,必须研究教学策略。教学本课将根据中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 紧扣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诵读和品味为主,激发学生读的欲望,通过不同的朗读要求,引导学生不断与文本对话,自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对美的感受,逐步感悟课文内涵,体会其意境。设计理念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主张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并得出结论。本教案遵循这样的思想,设计了以“自读想象画面,自悟体会情味,交流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充分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和理解。教师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给予及时的点拨、引导和提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檐”“饰”等5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4.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过程与方法: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由衷地喜爱家乡、喜爱自然,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教学难点】1.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2. 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乡村风光图片、课文部分段落演示文稿)课文朗读mp3 、诗歌朗读mp32. 学生准备:同学们,请想一想、写一写自己家乡最好玩的地方在哪里,最值得自豪的景物是什么。课时安排课时。第 二 学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字所描绘的意境。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开展交流、感受美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下生活的美好,领略文中所描绘的美景,发现家乡的美、自然的美,由衷地喜爱家乡、喜爱自然。教学重点能在品味文字的基础上体味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教学难点1.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2. 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教学准备有关乡村生活场景的多媒体课件第 二 学 时教学流程一、诗意导入,直奔中心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作家陈醉云,他带着我们走进了诗情画意的乡村。这里,柳枝摇曳,流水潺潺;这里,野花遍地,果实满园。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陈醉云再次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2. 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听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mp3),并默读课文,告诉老师乡下人家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生: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师:那作者写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一人说一个。(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师:就是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乡下人家(多媒体出示图片):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轻吟唱。(多媒体出示要求)(1)默读你喜欢的景色片段,把喜欢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喜欢?(2)有感情地朗读。(3)四人小组组织交流各自喜欢的景色。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提示学生遵循作者陈醉云的思路,再次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抓住中心句,以纲带目。二、走进文本,品文悟情(一)瓜藤攀檐1. 如果说繁华的都市带给我们的是喧闹与嘈杂,那乡村生活的美好就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让我们先漫步乡下人家的房前屋后,体会这一处的独特和迷人。2. (多媒体出示图片)挂藤满架:同学们,在房前的屋檐,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瓜藤满架)3. 这满架的瓜藤有何独特?你能用作者的话来描述吗?指名读。4. 装饰是指在身体和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之美观。你知道城里楼门前会用什么来装饰?(多媒体出示图片)(蹲石狮、竖旗杆)看到这样的装饰,你有什么感觉?(严肃、冷漠、呆板,不敢靠近)5. 农家小院的装饰却是攀着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子,点缀其中的青的、红的瓜,这样的装饰又会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色彩明丽,生活气息浓厚,别致亲切可爱,纯朴自然,春种秋收,夏可遮凉)6. 在这里,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乡下人家的可爱,我们也试着用对比的方式读一读,女生读青瓜碧藤的部分,男生读狮子旗杆的部分。7.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是他们的心情却是多么愉快明朗,生活多么纯朴自然,这不正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吗?齐读最后一段。(二)鲜花轮绽农家小院的屋前,除了那绿绿的瓜架,我们还能看到色彩明丽的鲜花,怎么描写的,谁来读读?我们大家边听边想象画面,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场景?它又带给你怎样的独特感受?“朴素”和“华丽”本来是相对的,为什么课文中却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乡下人家所种的花儿都是常见易活的,不及城市人家盆栽的君子兰、文竹那些花儿娇贵,高雅,所以说是朴素的,不过乡下人家园中的花儿依着时令无拘无束地不遗余力地开放,是那么鲜艳,那么明媚,装点了乡下人家的院落。所以,它们生命是华丽的!)(多媒体出示图片)一年四季都有花相伴,农家人的心里怎能不高兴啊,这一派农家风光真是独特、迷人!(三)雨后春笋1. 从房前来到屋后,我们看到那一片片绿绿的浓荫,那是谁的身影?(竹笋)2. 老师读:“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多媒体出示图片)3. 如果把这句话浓缩成最奇妙的一个字来形容竹笋,你会选哪个字?“探”。这个字还可以换成什么字?冒、钻、伸、露为什么作者却选中了“探”?(用拟人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的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4. 现在你们就是这些小春笋,告诉我你那么快想从地里钻出来想看到什么?(学生想想表达)5. 哪个小竹笋愿意先探出头来,张望这个美丽的世界?用心读这一句,让大家感受到你深深的渴望吧!6. 让我们在在美妙的音乐中带着我们的渴望、带着我们的迫切,像小竹笋那样快点钻出来!(配乐齐读)(四)觅食戏水1. 刚才我们眼前出现的画面都是植物,这里还有农家饲养的家禽小动物呢!先请同学们自己小声读一读描写“鸡觅食”的一段和“鸭戏水”的部分。一会儿我要请你来展示小动物们的风采。2. 指名读。(1)你为什么会这么读?(妈妈带小鸡觅食)雄鸡呢?这雄鸡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它在干什么呢?(多媒体出示图片)心里会怎么想?你学学。(斗志昂扬的将军,尽职尽责的丈夫。)(2)那河中的鸭子呢?谁来读读?(3)学生评价,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从“游戏”中读出鸭子们生活得很自由,很快乐;从“从不吃惊”中知道了这种自在、轻松、和谐的场景,这在农村是很常见的。)(多媒体出示图片)(5)在作者的笔下,鸡啊,鸭啊,都仿佛有了情感,有了思想,你能也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其它小动物吗?(6)它们的生活是那么自由快乐!乡下人家的道道风景,的确是那么独特,那么迷人!(五)门前晚餐1. 夏天到了,你傍晚出去散步,看到的又是什么?和同桌一起读读这个自然段。“,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2. 您能抓住重点词语来说说乡下人家的晚餐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天高海阔”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不但指他们在院中吃饭,地方开阔,也指他们无拘无束谈天说地)他们会说些什么呢?3. 你知道“向晚”是什么时候?(提示:联系上下文理解。)4. 如果老师让同学们给夏天傍晚的乡村画一幅画,你都要画上什么呀?(晚餐的人们、红霞、微风、鸟儿)(多媒体出示图片)5. 让我们借用作者的语言,把自己深切的感受带进朗读中,来描绘这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齐读)6. 看到这一切,我们忍不住赞叹: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学生齐读)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六)月夜睡梦师朗读:秋天的晚上,人们在纺织娘“织、织、织呀”的叫声中进入梦乡,让我们也一起走进这静谧的世界,在轻柔的音乐中,让辛苦了一天的人们睡得更甜(多媒体出示图片)(生配乐朗读)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是这节课的主体,拟紧扣文本中“瓜藤攀檐、鲜花轮绽、雨后春笋、鸡觅食、鸭戏水”以及“门前晚餐”等几个主要场景,引导学生品读、想象、思考、体验,发现和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品悟语言之美,感悟乡下人家之乐,相机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从中领悟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领略表达技巧和表的效果的统一,同时渗透人文培养与其中。三、整体回归,想象拓展1. 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房前屋后,还是在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也无论在白天、傍晚、还是深夜,乡下人家都有着它独特的、迷人的美。齐读最后一段。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讨论:(多媒体出示问题)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是课文的中心句,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概括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生活,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3. 拓展。(多媒体出示)在古人的笔下,田园生活也独具情趣,不信你听: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还有那首清平乐:“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师:同学们,你体味到了乡下的优美恬静、别具风趣的美吗?(多媒体出示)课后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现在,让我们跟随诗人戴望舒再到雨后的小径走一走,感受一下“天晴了的时候”,让自己的心灵呼吸那富有乡土气息的新鲜空气!(播放配乐朗读mp3)4. 乡下的植物、动物、庄稼、河流、人们的生活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说说你印象最深的画面吧!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回归整体,进行中心的升华。通过调动学生的积累,以加强化教材整合的意识,深化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再认识,再体验,以达到内化学生情感的目的。四、语文实践,积累语言(布置作业)(多媒体出示)1. 积累好词、佳句。乡下人家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摘抄在积累本上,读一读。2. 画一画背一背自己喜欢的内容。并展开想象把它画出来。3. 小练笔:描写乡下人家的冬天师:同学们,你觉得乡下的秋天是怎样的?夏天呢?春天呢?冬天呢?很遗憾作者没有写冬天,那么你想象中乡下的冬天是怎样的?(多媒体出示图片)其实乡下的冬天也很美,你能把它写下来吗?老师的图片仅供参考,同学们可以大胆想象、交流。设计意图:通过统筹安排,渲染“乡下人家的多优美呀”、“你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吗?试着背背自己喜欢的内容”等活动,激发学生到雨后的小径走一走,感受不同时候的乡土气息,把读与思、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体现学习语文的宗旨是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和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五 、板书设计,凸显重点乡下人家瓜藤攀檐 百花齐放雨后春笋 鸡鸭觅食院落晚餐 月夜睡梦独特、迷人自然、和谐设计意图:抓住文本中描述的几个主要场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心独特、迷人。这么板书,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品读句段,理解并把握课文内容,且体现了四年级“概括段意”的训练重点。对于学生感受文本情感也是一个引导的范例。乡下人家教学反思乡下人家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我认为一篇写景的文章,要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品味文字、体会情感,必须引导他们抓住主要线索,扣住关键词句仔细读,慢慢品,并展开想象,感受文字所描绘的美。于是,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以下教学环节的设计:一、抓住主线,结构清晰教学中,我始终围绕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一中心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样就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二、读中感知、读中感悟新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我加强了朗读的指导,设计了多种方式的朗读,指名读,齐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精读感悟,配乐朗诵,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由浅入深地层次性的朗读,加深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的理解,让学生与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三、研读品味,感受表达方法这一教学环节是这节课的主体,拟紧扣文本中“瓜藤攀檐、雨后春笋、鸡群觅食、月夜睡梦”等几个主要场景,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几个拟人句、作比较的句子,深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品读、想象、思考、体验,发现和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品悟语言之美,感悟乡下人家之乐,体会对比及拟人等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作用。如:“瓜藤攀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