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_第1页
预备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_第2页
预备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_第3页
预备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_第4页
预备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备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二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1.解释下列词语。A.嬉: B.贾人: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释曾子:孔子的弟子;女:通“汝”;顾:回来;彘:猪;特:只不过。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曾子之妻之市听父母之教 B.其子随之而泣今子欺之 C.汝还顾反为汝杀彘2.解释加点的词。(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兔走触株走() 因释其耒而守株释()而身为宋国笑身() 冀复得兔冀()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答: 。五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以至于斯也斯从而谢焉谢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答: 。六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这个故事讲的是 成语。4.这个成语的含义是:。七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逮: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偿:报偿 D.邑人畏服之如是邑人:同乡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八 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凡得学者() (2)吾徒相教()(3)故泣耳() (4)无钱资()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译文: 孤者易伤,贫者易感。译文: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译文: 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 4、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 九 齐人攫金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金者之所,见人操金,因攫(ju)其金而去。吏捕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史曰:“取金之时,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1)见人操金() (2)因攫其金而去()2、解释画线句“清旦衣冠而之市”。译文: 3、文中表明齐人攫金原因的文字是 4、“齐人攫金”从反面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十 承宫樵薪苦学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注释承宫:东汉人。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樵薪:砍柴。执苦:干苦活。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1)少孤(2)见而欲笞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猪主怪其不还,求索。3、从文中看,承宫是的人。4、承宫“忘其猪”的原因是十一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昂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注解】1求益:求得长进。2凌忽:凌,欺侮;忽轻视。3同列:同辈。4疾之:怨恨他。5鸱枭(chxio):古人认为这是两种恶鸟。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1)人疾之如仇敌(2)如此以学自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夫学者,所以求益耳。3、短文告诫人们的一个道理是 参考答案(一)1.去:离开(2)破:击破2.从此以后手不离书,以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3.如:曹冲称象;瓦特留心观察水沸腾发明蒸汽机(二)(1)A.嬉:游戏,玩耍B.贾:商人(2)孟母三迁(三)1.C2.(1)止:阻止(2)遂:于是就3.婴儿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4.(略)言之成理即可(四)1.走:跑释:放下身:自己冀:希望2.议论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翻译: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3.守株待兔(略)(五)1.斯:这样谢:道歉2.有志者不食嗟来之食3.(略)(六)1.转身2.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3.叶公好龙4.有的人表面喜欢某样事物,却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七)1.A2.凿壁偷光3.三个故事:凿壁偷光、佣作求书、说诗感受:(略)八、1、(这里的“伤”是妨碍的意思)2、(中的“其”,代词,他的;中的“其,代词”,指“我”;中的“乃”,副词,就;中的“乃”副词,竟然,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