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中叶商品经济发展与三言二拍的财富观明中叶商品经济发展与三言二拍的财富观王言锋(大连大学人文学院,辽宁大连116622)摘要:明中叶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金钱在社会生活中显示出日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价值观受到冲击,人们的金钱观,财富观也开始发生改变.作为明中叶以后市民文学代表的三言二拍中,不但展示出了人们在金钱世界里的升沉,奋斗,挣扎和迷惘,也表现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财富观.关键词:明中叶;商品经济;三言二拍;财富观中图分类号:F129.48文献标识码:A明中叶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日益繁荣的商品经济,改变了人们过去只能依靠经营土地来维生的生存方式,也为人们提供了一条迅速致富的道路.商人阶层的日益壮大,财富的快速积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在思想界,以王艮,李贽为代表的泰州学派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提出百姓日用即道,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等主张,认为好货是人的正常欲求,肯定人的欲望和私心.在利和财富方面李贽还进一步指出,人都有势利之心,富与贵是人之所欲,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如好贷,如多积金宝,如多买田宅为子孙谋,凡世间一切治生,产业等等,皆其所共好而共习,共知而共言也(2).这一思想因适应正在掘起的市民的心理需求,而得到广泛传播,在社会上形成极大影响.同时,随着包括儒生,官员在内的社会各阶层对商业的积极参预,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富裕的工商业阶层: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在商业发达的松江,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而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苏州潘壁成大富至百万.大量巨商大贾的出现,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发财致富的梦想;伴之而起的奢靡的消费和享乐之风,也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对金钱和财富的占有欲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冲破了旧有的价值观,不再以谈利为耻,而以致富为荣;旧有的财富观受到冲击,新的财富观应运而生.作为明中叶以后市民文学的代表,三言二拍中也处处表现出商品经济影响下的,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具有新兴市民特征的财富观.在三言二拍中,我们看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金钱几乎统摄了人们的全部生活:人们穷思极虑地赚取金钱,获得财富,然后穷奢极欲地消费,满足各种欲望.与以往小说一味描写忠臣义士节妇孝子,谈古说史言神叙怪不同,三言二拍注重的是现实生活中富翁财主巨商大贾小商小贩的经营和生活,描写的是人们在金钱世界里的升沉,奋斗,挣扎,迷惘.小到一文钱,大到百万家产,都能引发出一段曲折的故事.而在故事的叙述描写中,表现了明中叶商品经济下具有时代特色的财富观.(为了叙述的简便,下文将喻世明言简称为喻,警世通言简称为警,醒世恒言简称为醒,拍案惊奇简称为拍,(-N拍案惊奇简称为二刻.),一,经商亦是善业承认追求财富是人的正常行为在中国封建社会,人们以考科举作大官求功名为人生之理想,其中虽免不了有追求财富的动机,但传统的义利观,使人们或不屑或不敢提到财富,而只说以建功立业为人生之正途.到了明中叶以后,110江淮论坛)2oo5年第4期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金钱和财富越来越被世人所瞩目,经商致富也渐被视为正业,如王阳明认为四民异业而同道;赵南星认为士农工商,生人之本业,岂必仕进而后称贤乎.甚至有人大胆地提出商人与儒士没有高低之分,经商与业儒大有相同之处,如商人家庭出身的大官僚汪道岜就说过良贾何负闳儒.基于这样的认识,人们不再避谈财富,而把经商,追求财富看成是和追求功名一样的正业.我们在三言二拍中看到,追求财富几乎成为上至士大夫下到普通百姓的全社会成员的共同理想.无论什么题材的作品,其中的人物动辄家财万贯,象金银满箧,家中巨富,泼天大富,藏镪数万,家赀巨富,家累千金,万贯家资,囊橐肥饶,广有家财,家道富厚,或富翁,富商,富户,富家等字眼频频出现,感觉当时富人何其多.这不仅说明追求财富已成为社会大多数人的日常行为,富裕阶层的逐渐崛起和扩大已成为事实,也表明了人们对这一富裕阶层的强烈关注.在这一富裕阶层里,作品更关注那些通过经商活动而致富的商人,津津乐道于他们各种各样的致富过程,宣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二刻卷29),表现出对经商致富行为的肯定.有的作品细致地描写了主人公怎样通过经商由贫到富的过程,如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喻卷39)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汪信之开矿发家的经过,叠居奇程客得助(二刻卷37)叙述了程宰由买卖失败无颜回乡到囊资丰饶,衣锦还乡的经商经历,徐老仆义愤成家(醒卷35)写了仆人阿寄持十二银子辗转经营而使主人家私巨富.有的作品还兴致勃勃地写了一些商人富有传奇色彩的致富历程,如倒运汉文若虚是随商人看看海外风光时有意无意间暴富起来的(拍卷1转运汉遇巧洞庭红);王生是在经商途中屡遭强盗抢劫的奇遇中发家的(拍卷8乌将军一饭必酬).作品肯定了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肯定了商人通过正当的劳动所获得的财富,赞美了他们致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勤劳,吃苦,坚韧的精神和聪明才智,这种对待商人和商业活动的积极肯定和热切关心的态度在三言二拍之前的小说中是不多见的,在之后的作品中虽也存在,但其程度都不及三言二拍.另外,作品还肯定了弃儒从商的做法,这进一步说明当时人们对于经商致富行为的肯定.在封建社会里,士农工商四民的等级排列和历代的抑商政策,使经商成为人人鄙视的职业,所以有的儒生宁可穷困以死,而绝不从商.但是明中叶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不但弃儒从商者增多,并且社会对他们的行为也表现出宽容,理解甚至肯定的态度.三言二拍中写了不少这种弃儒经商的故事,并为主人公安排了经商成功,家资巨富的结局:书生文若虚自恃才能,不十分营求生产,但坐吃山空,看见别人经商图利,便也思量做些生意,竞做了闽中一个富商;家为世代儒门的程宰在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的当地风俗影响下,也毅然弃学经商,最后是囊中丰富而归;刘奇自幼攻书,博通今古,指望致身青云,但因先人没后,无心于此,后开一布店,挣下一个老大家业(醒卷10刘小官雌雄兄弟).作品通过他们经商的成功,肯定了其弃儒从商的人生选择,认为与其担了个读书的虚名,不去务本营生,戴顶角巾,穿领长衣,自以为上等之人,习成一身轻薄,倒不如去做农工商贾,所以,对一位尚书只教长子读书,以下四子农工商贾,各执一艺的观点奉为高论(醒卷17张孝基陈留认舅),提出了商贾职业较那种不务本营生的儒业更为正当的看法.二,不致千金,誓不还乡认为财富是衡量人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标准传统价值观是以道德上的是否完善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标准,但是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即一个人是否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不再以道德为唯一尺度,财富也成为衡量的一个标准.三言二拍中对此也有所表现.在作品中,一个成功的人应该是能够治下富厚的家产,是能在生意上屡屡赢利的;家道的没落和生活的窘困,是一个人无能的表现.这种观点在当时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较为普遍.如在叠居奇程客得助中所介绍的徽州人的价值标准:徽人因是专重那做商的,所以凡是商人归家,外而宗族朋友,内而妻妾家属,只看你所得归来的利息多少为重轻.得利多的,尽皆爱敬趋奉;得利少的,尽皆轻薄鄙笑.犹如读书求名的中与不中归来的光景一般.明中叶商品经济发展与三言二拍的财富观在这种观念下,程氏兄弟买卖亏本,便无颜回乡.NIb),N寄年过五旬外出经商,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有可用的价值.汪信之离家时说道:不致千金,誓不还乡,其意正是要以获得财富向他人证实自己的才干.结果他们都如愿以偿,以挣得财富为自己赢得了名声.与以往小说不同的地方还有,三言二拍在每个故事的起始介绍主要人物时,甚至在文中非主要人物出场时,伴随着籍贯,年龄,职业的介绍之外往往还要附上家庭财产状况,比如家资巨富,广有家财,家私丰裕,或富民,富翁等等,而有些财产的介绍与情节的发展并没有多大关系.这也说明,一个人所拥有财富的多少已成为其身份的标志.三言二拍在宣扬因果报应时也体现了这一价值观的变化.对善人该如何报偿,对恶人又该如何惩罚,这更能直接地反映出人的所作所为与其自身价值实现之间的关系.在作品中,对那些乐善好施者的最大奖赏莫过于富贵,如施复还金得富(醒卷18(施润泽滩阙遇友);反之,对那些忘恩负义,作恶多端的人的最大惩罚也莫过于家业萧条,如桂富五负义则贫(警卷25(桂员外穷途忏悔).这种观念还表现在文章的结尾.在以因果报应构成的情节模式中,是否富贵已成为与子孙兴衰,科举成败相提并论的报应结果,这充分说明富贵与否的确成了人们衡量一个人是否实现了自身价值的一个标准.三言二拍中还写了不少的发迹变泰的故事,如穷马周遭际卖健媪(喻卷5),赵伯升茶肆遇仁宗(喻卷11),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喻卷15),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喻卷21),钝秀才一朝交泰(警卷17)等.发迹变泰是封建社会绝大多数人的理想,也是一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新兴市民在发迹变泰的故事中看重的又是什么呢?虽然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的发迹变泰多是以获得官爵或中得科举为特征的,似乎无意于财富的获得,但作品又以各种的结局方式强调了发迹变泰的最大实惠是赢得财富,如穷马周得官后则终身富贵;赵伯升得到的是一子受皇恩,全家食天禄;史弘肇是荣华富贵,不可尽述;钝秀才马德称一旦中举,换来的是往年抄没田宅,俱用官价赎回.这样看来,享有财富也成了一个人仕途成功的标志.三,对挥金如土和惜金如命的教训在财富消费上反对挥霍和吝啬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造就了一大批富商巨贾.他们在生活上日益奢华;同时为了改变其低下地位,常以挥金如土的方式与达官贵族相竞,于是影响了城市风尚进一步向奢侈化方向发展.黄宗羲曾指出当时奢侈程度已达到惊人地步:何谓奢侈?其甚至者,倡优也,酒肆也,机坊也.倡优之费,一夕而中人之产;酒肆之费,一顿而终年之食;机坊之费,一衣而十夫之暧.种风尚反过来又刺激了人们消费上的愈加挥霍.三言二拍中也写了挥金如土的人物,这些人中又以富家少年子弟为多.他们享用着前人挣下的家业,声色犬马,任意挥霍.如沈将仕三千买笑钱(二刻卷8)中的沈将仕,家道丰厚,年纪又不多,带了许多金银宝货在身边,好的是那歌楼舞榭,倚翠偎红,绿水青山,闲茶浪酒;况兼身畔有的是东西,只要撞得个乐意所在,挥金如土,毫无吝色.代表了新兴市民的一种消费观.此外如曹可成(警卷31赵春儿重旺曹家庄),过迁(醒卷17(张孝基陈留认舅),陈秀才(拍卷15(卫朝奉狠心盘贵产),姚公子(二刻卷22(痴公子狠使噪脾钱)等都是这样的败家子.作品对他们的行为是持否定态度的,在大多数情况下,让败子在挥霍尽家产之后有过一段艰难而尴尬的处境,给以刻骨铭心的教训,使其对此前的生活态度有了深刻的反省,一旦改过自新,又会发家致富,以此来充分说明奢侈不是做家之道.与挥金如土的消费观相对应的是一些人的惜金如命.他们往往是勤俭起家,懂得财富来之不易,因此十分珍惜,悭吝做人.作品虽赞成节俭的消费观,但并不赞成节俭到悭吝程度的做法,尤其是对有些人已成病态的做法给以了嘲讽,如对家财万贯却数米而炊,称柴而爨的金钟,作者用讽刺的手法写了他的五恨,即一恨天,二恨地,三恨自家,四恨爹娘,五恨皇帝,恨的原因就在于天冷要买衣,地上的树木偏不能直接长成房架,自家天天得吃饭,爹娘留下亲眷朋友要费茶费水,皇帝还要收粮钱.又有四112江淮论坛2005年第4期愿,即一愿得邓家铜山,二愿得郭家金穴,三愿得石崇的聚宝盆,四愿得吕纯阳祖师点石为金的这个手指头(警卷5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对另一吝啬鬼张富的描写是:要去那虱子背上抽筋,鹭鸶腿上割股,古佛脸上剥金,黑豆皮上刮漆,痰唾留着点灯,捋松将来炒菜(喻卷36宋四公大闹禁魂张).这样吝啬的人必然不会救济帮助他人,人们痛恨的也正是在这点上,所以对这种人还给以了捉弄和不好的结局,以此来教训他们.如金钟为了永绝和尚来求布施之患,竟欲毒死和尚,结果却把自家的儿子毒死了;张富见主管周济人两文钱,就大发脾气,为此遭到宋四公的捉弄,惹上官司,自缢而死.挥金如土和惜金如命是商品经济繁荣时期两种常见的时代病,它反映了人们被金钱和物质扭曲的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消费观.三言二拍通过对这两种极端的消费行为的批判,实际上也就宣扬了慷慨有度,节俭有度的消费观,他又往往以是否有利于他人来作为最终的标准,即挥金如土若是为了救济他人,则是值得赞扬的,否则是不应该的;节俭若是只对自家,也无可非议,但对人这样,则是无情无义,是该谴责的.四,一分仁义值千金获利与行义的统一在传统儒家思想中,义与利是一对相对立的哲学范畴,即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这形成了后来的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但是,明代中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着以获利为唯一目的的商业活动,金钱在社会生活中显示出日益重要的作用,这引起了人们对利,对金钱,对财富的重新认识,传统的价值观开始动摇.在这种社会现实下,一种将获利与行义相统一的价值应运而生.在三言二拍中,作品通过人物的刻划,情节的设置和议论,指出利和义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统一的.作品用大量的故事说明,一个人如果行义施善,就会成倍地获利,反之,如果背信弃义,就会失利.首先,作品对于拾金不昧者给以了极大的利上的奖励和报偿.施复拾了六两银子归还失主而获得意外财富;吕大郎于坑厕拾二百金送还失主而骨肉团圆(吕大郎还金完骨肉);林善甫拾大珠百颗交还失主,因而一举及第,位至三公;因妨主而被赶出门的小厮郑兴儿拾二十多包银子,等还失主,而平步青云,做了游击将军(拍卷21(袁尚宝相术动名卿).这些故事表明,只有施义于人,才能获利于己.作品还表明,在商业经营上的行义就是买卖公平,诚实,厚道;唯有如此,买卖才能兴隆.卖油郎秦钟卖的油比别人又好又贱,所以买卖兴旺(醒卷3卖油郎独占花魁);刘奇,刘芳开布店,因少年志诚,物价公平,传播开去,慕名来买者,挤挤不开.一二年间,挣下一个老大家业.反之,就会受报应,如矫公自开解库,为富不仁,轻兑出,重兑人,水丝出,足纹人,兼将解下的珠宝,但拣好的都换了自用.又凡质物值钱者才足了年数,就假托变卖过了,不准赎取.如此刻剥贫户,以致肥饶.做这样欺心买卖,最后遭到天报,解库里火起,一贫如洗(警卷15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刘弘敬虽广行善事,仗义疏财,已不知济过多少人,只因在买卖上不能一一综理,彼任事者只顾肥家,不存公道,大斗小秤,侵剥百端,以致小民愁怨,纵然行善,只好功过相酬,因而无子(拍卷20李克让竟达空函).三言二拍中最痛恨的是在金钱上的忘恩负义,为富不仁,发不义之财的人,他们受到的报应就是家破人亡.如房德听信妻言,非但不厚赠恩人,而且要加害,被义士杀死(醒卷30李淠公穷邸遇侠客);缪千户欺心赖账,遭报应被杀(二刻卷24庵内看恶鬼善神).作品用大量的故事一再表明,经商赚钱虽是正事,但一定要取之有道;贪财求利虽是人的正常需求,但一定不要损害他人利益.只有在钱财上施仁行义,才能获得更多的财富.五,穷通有命对财富不均现象的解释商品经济虽然造就了一个富裕阶层,但有更多的人还是生活在贫困之中;同样都付出了努力,但有的人发了财,有的人亏了本;有时有心生财财不得,而无意求金却得金.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怎样去安明中叶商品经济发展与三言二拍的财富观113慰那些贫穷的人,怎样去解释不合情理的现象?人们常以穷通有命来回答.在三言二拍中也多次写道穷通有命,发出时也,运也,命也的感慨,认为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荣枯得失,尽是八字安排,不可强求;命若穷,掘着黄金化做铜;命若富,拾着白纸变成布.更有意思的是关于一个老翁辛苦一生积攒的八锭银子竞苦留不住,自己跑到了人家去的故事,分别被三言和二拍采用,虽人物姓名,情节虽稍有不同,但都旨在说明银子赶人,麾之不去;命里无时,求之不来(醒卷18);不该是他的东西,不要说八百两,就是三两也得不去.该是他的东西,不要说八百两,就是三两也推不出(拍卷1).这样,很多看似不可理解的事情,就好解释了.比如刘生在汴州大肆捞取民财而平安无事,是因为取的是他前世的银子,到了别处再这样,就要削职.在商品经济的刺激下,人们的物质欲望得到了极大的膨胀,穷者思富,富者更欲富,于是殚精竭虑,不择手段,损人利己的人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上,穷通有命的财富观就不只是市民在财富不均的社会现实下自我安慰,安于己命的人生哲学,同时也是维护各人财产拥有权和市井秩序的道德信条.因此作品中多次提到不是自已的东西莫要贪,如诉穷汉暂掌别人钱(拍卷35)开头论道:却说人生财物,皆有分定.若不是你的东西,纵然勉强哄得到手,原要一分一毫填还别人的.所以文中的贾仁命中注定穷,发了财也不过是替人家当了二十年的看财奴,枉使坏了心机.王渔翁舍镜崇三宝(二刻卷36)头回中,市民沈一贪心,妄想非分之财,而受神道侮弄,对此,作者认为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欺心贪他的.在庵内看恶鬼善神(二刻卷24)中也再三说:钱财本有定数,莫要欺心胡做;可见财物有定数,他人东西,强要不得的.对于有些人想通过走捷径,不劳而获,作者也是反对的,尤其是对赌博极为反对,认为钱财自命中带来,人人各有分限,岂由你空手博来做得人家的?不要说不能够赢,就是赢了,未必是福处.当然,面对商品经济下贫与富的莫测变幻,也常使人产生富贵无常和富贵短暂易逝的观念.如在田舍翁时时经理(二刻卷19)头回,借万氏贫富,贵贱之转变,指出富贵如冰花一般,容易消歇;在钱多处白丁横带(拍卷22)中通过人物由富而贫的经历指出:可见人生荣华富贵,眼前算不得帐的.六,微利相争家共倾对财产问题的关注明代中后期,金钱意识也侵蚀到封建家族中,其中财产问题变得格外引人注目.在当时,不但兄弟争产已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了为避免财产纷争,父子兄弟分产异居的现象.如南直隶常州府之靖江县,父子兄弟,别异而居,或终岁始一见;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三国志言冀州俗,父子异部,更相毁誉.今之江浙之间,多有此风.一入门户,父子兄弟,各树党援,两不相下.万历以后.三数见之,此其无行谊之尤.三言二拍对财产问题也给以了关注.在作品中,倪继善对父妾所生的儿子是一心只怕小孩子长大起来,分了他一股家私,所以不肯认做兄弟,预先把恶话谣言,日后好摆布他母子(喻卷10滕大尹鬼断家私);赵昂为独吞岳父家产,竞谋害岳父养子的性命,其妻也欲置自己妹妹于死地(醒卷20张秀廷逃生救父);张寅为将父亲巨万家产据为已有,不惜重金贿赂官吏,对弟弟竞分毫不吐(二刻卷4青楼市探人踪);陈祈有三个兄弟,时常恐怕兄弟每大来,这家事须四分分开,要趁权在他手之时,做个计较,打些偏手,讨些便宜(二刻卷16迟取券毛烈赖原钱);赵六老将家事交给儿子儿媳后,再跟儿子要钱时竟要以东西来抵押(拍卷13(赵六老舐犊丧残生).作品对这种见利忘亲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谴责,他们的算盘无一得逞,并且还受到了各种惩罚,由此表达了在财产上微利相争家共倾(醒卷2)的观点.与此相对照,作品也塑造了一些对财产不争互让,不苟得的榜样形象,如三孝廉让产立高名(醒卷2)写了古人许武在财产问题上处心积虑,却丝毫不取,并借此成就弟弟的高名.张孝基陈留认舅中,张孝基在舅子因挥霍钱财打伤父亲而离家在外的情况下,被迫接管了岳父家(下转第171页)争水洛城事与庆历士风171范文正政府奏议卷下.修水洛城不便奏,韩琦诗文补编卷二.笔者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韩琦在熙宁元年曾上乞筑筚栗城奏和论筚栗城利害奏55(见于全宋文卷八四六).但筚栗在鸡JIl,古渭两寨之间,西于水洛100多公里,更接近番部.后二者都是重要的边塞堡垒,再考以当时西夏军事形势,在宋夏暂时和平的情况下,城于筚栗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防御态势.曾巩集55卷四十七碑铭,行状.j曾巩集卷五十二南丰先生集外文下.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九之庆历党议.奏议尹洙转官,范文正公政府奏议55卷上.国尹师鲁河南集序,范文正公文集卷八.与韩魏公,范文正公尺牍卷中.主要参考文献1.宋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M,中华书局1985年版.2.宋欧阳修着,欧阳修全集M,中华书局2001年版.3,宋范仲淹着,范仲淹全集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4,宋蔡襄着,蔡忠惠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5,宋苏舜钦着,苏舜钦集编年校注M,巴蜀书社1991年版.6,元脱脱等撰,宋史M,中华书局1977年版.7,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M,中华书局1977年版.8,李华瑞着,宋夏关系史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9,方健着,范仲淹评传M,南京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鞋履销售合同书
- 2025农业机械租赁合同范本
- 劳务外包合同
- 第8课 循环结构-for循环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020八年级上册-浙教版2020
- 环保监测服务合同协议
-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力的描述说课稿 (新版)教科版
- 2024秋四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9 Unit 1 Are you going to run on sports day说课稿 外研版(三起)
- 第14课 数字名章我制作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一 二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人教版(一、二年级起点)
- 关于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
- 个人股权代持及转让中的股权激励实施与退出协议
- 小学生洒扫应对班会
- 质子和重离子的区别
- 代写公司简介范本
- 两相流数值模拟(第9讲)-VOF方法及其应用04课件
-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公司工程数量管理办法
- 宇宙中的地球 1.3地球的历史(第1课时)课件
- 支部委员会委员选票一
- 锅炉安装改造维修施工工艺标准
- 如何书写个案护理报告
- 一线医务人员登记表(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