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16诫子书.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16诫子书.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16诫子书.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诫子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1、展示一则有关诸葛亮的描述。要求同学先自己轻声读,并思考主要是写的谁,说说你从哪儿看出来? 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一生为了复兴汉室而鞠躬尽瘁,立下汗马功劳。他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一切都浓缩在一封简短的家书里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聆听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二)走进作者 出示关于诸葛亮的相关文学常识,要求同学们勾画出重点部分。分点齐读。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避汉末之乱,大约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15岁时随叔父诸葛玄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转至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卧龙先生。西晋陈寿三国志有诸葛亮传,并整理其诗文诸葛亮集传世。(三)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扫除文字障碍。 夫(f) 淡泊(dn)(b) 淫(yn)慢 遂(su) 庐(l)(2)注意词句停顿。 在这个环节当中,如果学生有解决不了的生字词可以提出来,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引起其它学生的注意。展示生字词以及停顿。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 学生自由朗读两遍。结合注释。 3、 找一位男生范读,要求同学们认真听,注意有没有读错字音和停顿 4、再找一位女生来读,希望在读准字音和节奏的基础上读出情感来 5、(1)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不懂得先勾画下来。 (2)请学生翻译课文,在翻译的时候要求先说单个字的意思,然后再翻译一句话。 学生容易翻译错的地方: A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翻译:_以宁静的思绪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的生活来培养品德(含 有介词“以”的介宾短语,翻译时,一般都做状语。这种情况下,介词“以”可解释为“用、拿、把”。)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翻译: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培育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双重否定)C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翻译: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在疏通文意之后,同学们再一起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情感。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盼。本文共86个字,既包含了诸葛亮的人生智慧也寄托了他对儿子的殷切盼望,为后人提供了可供学习的规范。修身处世,当时刻以君子之行来要求自己。 根据你们对诸葛亮的了解,结合诸葛亮的人生经历和人格品行,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述,:“我从文中句中,读到了一个的诸葛亮,因为”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自读课文,联系上节课的内容,思考既然这是一封家书,那我们应该用怎么样的语气来读。 请学生读,一位即可。 (一)让学生再快速默读一遍课文,思考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立志学习、修身养性、淡泊名利、珍惜时间 (二)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薛谭学讴,自足而归,知不足而得返。就是“躁”的最好的例证。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讴: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这里指唱歌 ;(2)于:向; (3)穷:尽,完; (4)遂辞归:于是就告辞回家;辞:告辞 (5)弗止:没有劝阻; (6)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用酒食送行; (7)饯于:于:向; (8)抚节:打着节拍: (9)遏:阻止; (10)谢;古义:认错,道歉;今义:感谢 (11)反:通假字,通“返”,返回。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4.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二、内容回顾,课堂小结。这个环节我采取让学生谈收获的形式来进行。学生可以从写作特点上也可以从思想内容上来谈。先写再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