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第四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第三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必修3).doc_第1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第四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第三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必修3).doc_第2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第四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第三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必修3).doc_第3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第四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第三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必修3).doc_第4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第四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第三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 生态环境的保护一、全员必做题1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解析:选d地球人口仍在增加,所以人口数量还没有超出地球环境容纳量。人不等同于动物,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科技进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由于资源短缺人类会盲目地开发和无休止的破坏自然环境,进而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基因突变是基因多样性的根本来源c在人工生态林中适当增加植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保护遗传的多样性解析:选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3(2016郑州统考)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c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解析:选b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4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动物物种的出现会打破原来固有的生态循环系统,有时甚至给当地环境带来压力和灾难,造成生态系统退化。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种有能和鳄鱼搏斗的缅甸蟒蛇、疯狂繁殖的亚洲鲤鱼、数量惊人的八哥等。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入侵会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b生物入侵会使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c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d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解析:选b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如引入我国的水葫芦、食人鱼等),则首先会减少当地的物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主要通过食物链的方式造成其他物种消失或者濒危),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减弱。5(2016青岛一模)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abc d解析:选b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可提高作物产量,但会破坏土壤结构,污染环境;开荒辟地,围湖造田会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因此途径和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6(2016豫北四市二模)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a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防止滩涂被破坏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c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d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然恢复解析:选a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7下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a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b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c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d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解析:选c通过对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的分析,很容易发现曲线是最理想的,可以说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曲线表示当人类的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环境就会对人类产生反作用,人类的数量会大幅度下降,特别是曲线表明的情况最严重。8下图甲为某清洁水体在遭受一次性有机物轻度污染后污染物含量的变化。水体中好氧性微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接近于图乙中的哪条曲线()abc d解析:选d污染开始时,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较高,好氧性微生物大量增加,达到一定限度后,随有机物含量和水中溶解氧的减少,水中好氧微生物数量又逐渐减少。9“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我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下列关于“赤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赤潮发生时水体多变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降低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解析:选d“赤潮”主要是由于n、p等营养元素进入海水导致海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由于水体过分肥沃,在适宜的条件下就会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面呈现红色、棕色或绿色等,这种现象发生在海洋上称为“赤潮”,发生在淡水中就称为“水华”。“赤潮”或“水华”发生时,由于藻类等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中的溶氧量大大减少,从而导致鱼、虾等水生动物大量窒息死亡。10(2016郑州模拟)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面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b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无机盐被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c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太阳能和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多d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解析:选c废水流入厌氧池前先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在高浓度废水中失水过多死亡。适当减缓废水的流速,延长废水与微生物、水生植物的接触时间,有利于废水中有机物的充分分解和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物的吸收,降低污染物含量。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塘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流入的废水中有机物含有的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有机物含量较高,需氧微生物大量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故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低。挺水植物能适当遮光,不利于藻类的光合作用,从而减少藻类的数量。11我国环境形势的基本状况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1)“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不是全面小康。导致大范围雾霾天气形成的人为因素很多,如大量_燃烧后排出的废气和粉尘;汽车尾气的排放;建筑工地的扬尘等。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空气质量准则认为,如长期暴露在超过空气质量准则值pm2.5即每立方米微粒超过10微克的空气中,人类总死亡率、心肺疾病死亡率和肺癌死亡率都会增加,这将可能直接导致_下降。(2)沼气是清洁能源之一,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使用粪便、秸秆、杂草等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优点是_(从能量流动方面考虑两点)。(3)下面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以及对秸秆进行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写出图中的营养结构:_,其中与蛇不构成捕食关系的生物是_。从理论上说,1 000 kg的水稻最少可使蛇增重_。解析:(1)导致大范围雾霾天气形成的人为因素很多,如大量化学燃料燃烧后排出的废气和粉尘;汽车尾气的排放;建筑工地的扬尘等。pm2.5超标,人类总死亡率、心肺疾病死亡率和肺癌死亡率都会增加,这将可能直接导致人口密度下降。(2)从能量流动方面考虑,沼气作为清洁能源的优点是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尽量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分析题图可知,图中存在两条食物链,即水稻鼠蛇和水稻昆虫青蛙蛇,其中与蛇不构成捕食关系的生物是水稻、昆虫。从理论上说,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取最长食物链计算,1 000 kg的水稻最少可使蛇增重 1 00010%10%10%1(kg)。(4)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答案:(1)化学燃料人口密度(2)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尽量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水稻、昆虫1 kg12(2015德州模拟)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绿潮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是温带湖泊浮游藻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影响藻类大量繁殖的最主要因素是_。(2)图2表示对受到轻度污染的湖泊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湖泊生态系统具有相当高的_性。(3)严重的水华往往会引起图3所示沉水植物的死亡,这是因为_(要求答出两点主要原因)。(4)我国许多景区水域都受到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浑浊,透明度减小,从而导致景致大为减色。相关部门为了使湖水还清,曾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做紧急处理。此种处理方法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_,并可能危害到_生物。(5)某些景区采纳专家建议,在水域内种植图3所示植物,同时投放鲫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在修复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过程中,上述措施发挥的作用:利用了这些植物与浮游藻类的_关系,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植食性鱼类可以_,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解析:(1)由图1可知,浮游藻类数量增多,导致无机盐浓度下降,说明藻类的繁殖离不开无机盐。(2)由图2可知,污水流经湖泊后,污染物迅速减少,说明湖泊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3)水华严重时,浮游藻类大量悬浮于水面,导致沉水植物缺乏光照和氧气,有机物制造量减少,最终使沉水植物死亡。(4)化学杀藻剂虽然可以快速杀死藻类,但容易污染环境,甚至会通过食物链危害到直接或间接以藻类为食的其他生物。(5)同一水体中的植物与藻类由于竞争无机盐和阳光等资源,会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植食性鱼类可以捕食藻类,同样能够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答案:(1)无机盐浓度(2)稳定(3)沉水植物缺乏光照和氧气(4)污染水体(或环境)直接或间接以藻类为食的(5)竞争捕食藻类二、重点选做题13(2016南昌模拟)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藻类暴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导致沉水植物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b藻类刚暴发时,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 ph为7.3,乙组 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甲组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d藻类刚暴发时,若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将有利于生态修复解析:选b由于藻类暴发,浮在水面上遮挡了阳光,导致沉水植物缺少阳光而死亡;藻类刚暴发时,因经过一天光合作用,水中的co2浓度下午较早晨低,故水体 ph在早晨较低;水体污染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投放的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可通过捕食限制藻类数量,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可通过竞争阳光等资源抑制藻类生长。14(2016邯郸一模)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下面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解析:选b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植物只可利用co2和h2o等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光合作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15(2016济南模拟)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不但引起气候变暖,还溶于水中导致海洋酸化。这两种变化共同影响着海洋生物。(1)珊瑚所受的破坏尤其严重,珊瑚由珊瑚虫不断增殖堆积而成,因其体内生活着虫黄藻而呈现美丽颜色。据甲图可知,珊瑚虫与虫黄藻的关系是_。即使背光面有充裕的空间,珊瑚也只向见光面扩展,这是因为_,为珊瑚虫的生长提供有机物等。珊瑚礁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环境,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这构成了一个_,珊瑚礁如果消失必将导致_锐减等环境问题。(2)生物能在一定程度上耐受海水酸化。乙图表示在酸化的海水中,动物细胞除了通过_方式直接将多余的h泵出去,还可以通过_的作用,维持酸碱平衡。(3)假设海水 ph在漫长的岁月中缓慢变化,某种生物有望不断进化从而适应酸性环境,这实质上是该生物种群不断保留和积累_的过程。(4)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这是因为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