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十单元 思想解放的潮流 检测(十九)思想解放的潮流 人民版.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十单元 思想解放的潮流 检测(十九)思想解放的潮流 人民版.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十单元 思想解放的潮流 检测(十九)思想解放的潮流 人民版.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十单元 思想解放的潮流 检测(十九)思想解放的潮流 人民版.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十单元 思想解放的潮流 检测(十九)思想解放的潮流 人民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检测(十九) 思想解放的潮流(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6武汉调研)郑观应在1858年放弃科举,到上海习商、学英语,曾任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买办。他于19世纪70年代自营贸易和投资轮船公司。导致其人生变化的主要原因()a.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巨额利润的吸引c.商战思想的影响 d.近代中国的社会变化解析:选d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巨额利润的吸引只能反映出其人生变化原因的一方面,不全面,故a、b两项错误;商战思想是结果,故c项错误;近代中国的社会变化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因素,故d项正确。2 “中体西用”对中国近代历史有重大影响,以下关于这一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是()抵制了西方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构成了洋务运动的思想理论基础客观上为西学传播打开方便之门这一观念在新文化运动中被颠覆a.b.c. d.解析:选a“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护中国的传统制度,这就打破了中国人固步自封、闭目塞听的状态,有利于西方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故错误,a项符合题意。3 “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军国大政,君秉其权,转饷度支,民肩其任。无论筹费若干,议院定之,庶民从之,纵征赋过重,民无怨咨?”该观点()a.反映了洋务派的核心主张b.表达出改革中国政治制度的愿望c.代表士大夫们的普遍愿望d.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军国大政,君秉其权”“筹费若干,议院定之”可以看出该观点主张君主立宪,改良政治,故b项正确;洋务派核心主张是中体西用,并未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c项中“普遍”的表述不符合实际,故c项错误;该观点主张改良,与革命派主张并不一致,故d项错误。4 1891年和1898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分别刊出,康有为“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材料说明康有为两部著作的特点是()a.借用传统文化,以达经世之目的b.注重考据考证,以恢复儒学权威c.借今古文之争,以重塑孔子形象d.注重材料取舍,以西学论证中学解析:选a康有为两部著作“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而是选取其中符合自己需要的部分,取舍材料是为了达到为政治改革服务的目的,故a项正确,d项错误,“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不符合客观的考据考证,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康有为著作中的“今古文之争”,故c项错误。5 “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的“他”属于中国近代的()a.地主阶级抵抗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解析:选c“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表明其主张改革政治制度,抵抗派和洋务派只是在技术层面上学习西方,故a、b两项错误;“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表明其反封建不彻底,与革命派的暴力手段不吻合,故c项正确,d项错误。6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d.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解析:选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列强侵略和西学涌入,仅仅反映出外部的变化,故a、b两项错误;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既有外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因素,也有内部中国社会变化和逐步转型的因素,故c项正确;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仅仅反映出内部的变化,故d项错误。7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提道:“囊括大典,同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常樊然并峙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材料体现的理念()a.与尊孔复古的思潮出现无关b.传播西学,彻底否定中学c.以包容的态度来推动思想传播d.使新文化运动由此展开解析:选c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原因就是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故a项错误,“囊括大典,同罗众家”说明中西并包,并没有彻底否认中学,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兼容的同时,更突出“自由之通则”,目的是推动新思想的传播,故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蔡元培1917年始任北大校长,故d项错误。8 1916年,陈独秀写道:“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其意在()a.反对偶像崇拜,宣传科学法则b.普及宪政常识,倡导五四运动c.倡导文学革命,建设国民文学d.批判传统文化,培养民主意识解析:选d题中表述的是立宪政治如不是多数民众意愿,则与专制制度无异,反映出陈独秀意在唤起多数人实行宪政的意识,故d项正确。9(2016河南中原名校摸底)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玩偶之家这部剧主要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后离家出走的自我觉醒过程。这表明,新文化运动()a.提倡民主与科学 b.提倡新道德c.提倡新文学 d.传播马克思主义解析:选b在封建社会下,妇女受到封建纲常礼教的束缚,娜拉的觉醒与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相关,故a项错误,b项正确;提倡新文学推动了白话文的发展,故c项错误;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了无产阶级的觉醒,故d项错误。10回眸百年中国历史,研究新文化运动有着“返本以开新”的特殊意义,这场运动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思想观念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主要原因在于()a.“新文学”推动了文学革命与文化平民化b.改造中国已经从器物层面推进到制度层面c.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封建旧礼教进行了全面清算d.“民主”“科学”引领了价值理想和文化精神解析:选d题干强调新文化运动在“思想观念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方面的意义,应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倡导民主与科学”方面分析,故d项最为符合。11(2016百校联盟联考)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由此,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是()a.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解析:选c材料信息主要涉及寻找新的救国方法和思潮,五四运动的实践使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途径,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故c项正确。12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变革的高潮之一。与以往的近代化思潮相比,它的超越之处表现在()提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反对专制要求发展实业,以强国强民批判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旧伦理道德倡导文学革命,改用白话文a. b.c. d.解析:选b“超越”是指超出其他的,资产阶级革命者已经提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反对专制,故错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提出发展实业,以强国强民,故错误;而新文化运动在以上两项内容之外还主张新道德、批判旧道德和文学革命,故正确,b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近代中国出现了几千年未有之变局,有识之士对此做出了积极回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历史上有两种传统,足以影响士大夫对外之基本态度。其一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优越感,其二是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历代积累的经验,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材料二中国人对于中国所处地位“变局”的发现,在19世纪后半期成为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议论中的一项重要前提。这些人的共同认识,以为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在中国历史上将产生一个前所未见的创新机运。材料三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以上材料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 形成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19世纪中后期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局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表现是什么?(8分)(3)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8分)解析:第(1)问原因根据材料中“以中国为中心的优越感”“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再结合所学知识和“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加以归纳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抓住题干时间19世纪中后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出现;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归纳西方冲击的表现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的主题进行分析可知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救亡图存,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第二小问结合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进行归纳即可。答案:(1)原因:中国中心的优越感;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2)原因: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社会全面危机。表现:政治,领土和主权大量丧失,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商品和资本输出市场。文化,西方思想不断传入,冲击传统价值观念。(3)动力:救亡图存,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深入: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重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新派、革命派重点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新文化运动重点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价值观念。14近代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着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不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对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新文化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新文化人之所以热衷于非儒之外的诸子学说,除了其本身思想体系内含的合理价值以外,更重要的是它们属于长久被封建统治阶级压制的非正统的思想学说。摘自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政治派别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康有为之变法理论”的核心主张。(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文化人充分肯定“非儒之外的诸子学说”的原因。(4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近代中国人对待传统文化的相同态度。(要求:观点理解准确;论证史论结合;评价合理深刻;表述清楚流畅;150字左右)(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康有为”及材料内容均可得出主要派别是“维新派”;第二小问实际上回答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思想主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