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地图舌.doc_第1页
中医治疗地图舌.doc_第2页
中医治疗地图舌.doc_第3页
中医治疗地图舌.doc_第4页
中医治疗地图舌.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治疗地图舌 孩子得了地图舌,不仅仅是舌头有异常,孩子也会有其他的症状表现,比如便秘,易疲劳,多汗,消化不良等等,中医看来导致地图舌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气虚阴亏,还有一个是脾胃失调。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中医是如何治疗地图舌的。易反复感冒的小儿,体质较虚弱,平时很容易疲劳,夜间出虚汗,大便干燥,二三日一次,面色虽有些苍白,但口唇却十分艳红,像涂了口红一样,感冒月月有,肺炎常光顾,有时还会出现低热,中医理论去归纳,结论是气虚阴亏。而脾胃功能失调的患儿,体质羸弱,面色发黄,胃口不好,挑食、偏食很明显,饮食稍不注意会引起腹胀腹痛,有的还有贫血,白天一活动就会满身是汗,以上都是属于脾虚胃弱、消化吸收不好的表现。两者的中药治疗是有区别的,前者以补气。养阴、清热为主,重在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呼吸道感染,身体强壮了,剥脱的舌苔就会长复。而脾胃功能失调的小儿,治疗的重点应放在健脾开胃、消食导滞上,消化吸收一好,胃气也就旺盛了,地图舌悄然退去。治疗地图舌的中药,实际上多数是调理体质的药物,如具有补益元气的黄芪、太子参、黄精。健脾开胃的白术、茯苓、淮山药、扁豆,养阴清热的南北沙参、石斛、麦冬等。在众多药物中,黄芪、淮山药、功劳叶、仙鹤草对修补地图舌的功效值得称道。介绍两张验方供参考使用。这些中药药性平和,略带甜味,每日煎服,一般不会令小儿生厌拒服。验方一:黄芪10克,南沙参10克,五味子5克,枸杞10克,仙鹤草10克,红枣5克,甘草5克。这张处方适宜用于易反复感冒的地图舌患儿,一般连续服用1015天为一个疗程。验方二:太子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淮山药10克,白扁豆10克.功劳叶10克,鸡内金10克、甘草5克,适用于脾胃虚弱的地图舌小儿,其中鸡内金有良好的消食开胃作用,也可单独研粉吞服。吃中药同时,还应注意饮食和生活起居。每天要有足够的水分和水果蔬菜供给,少去公共场所,减少感冒发生,多吃一些蛋白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瘦猪肉等,其中锌含量较多,对地图舌的好转也有帮助。 说到底,中药修补地图舌,实际上是一次对患儿体质的合理调整,只要辨证用药得当,家长坚持给孩子服药,地图舌是完全可以治好的。平时家长照顾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预防地图舌,比如要养成孩子独立进食,合理膳食的良好饮食习惯,多让孩子运动,可以多喝点酸奶帮助孩子消化。同时也要注意孩子的口腔卫生,应该从婴儿时期就定时给孩子清洁口腔,预防地图舌发病。2地图舌【收藏】 【概述】 地图舌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舌病,是由于舌粘膜上皮(丝状乳头)剥脱所致。病程较长,常可反复多年不愈,多见于6个月以上婴幼儿。中医称地图舌为“花剥苔”。 【病因病理】 舌与内脏关系密切,舌为心之首,又为脾胃之外候,脾的经络从胃上行至咽部,系于舌体,而舌苦的形成,又属胃气熏蒸所生。若素体虚弱,先后天不足,脾气虚亏,胃之气阴不足坝u苦生有碍,滋发本病。 【诊断要点】 1.反复发作,病程常可达数年之久。无疼痛,流涎及其他口炎症状。 2.舌苔剥脱,舌面光红,围以灰白色隆起,大小形状不一,可互相融合成地图状。 3.舌苔呈边剥脱,边修复,形状经常变化。有时可以完全复常,但可复发。 4.常伴反复呼吸道感染、佝偻病、贫血、肠寄生虫病、微量元素缺乏等。 【辩证分型】 1.脾胃气虚症状:舌苔花剥,时消时现,精神疲软,面黄少华,纳食呆滞,动则自汗,大便时稀,容易感冒,舌质淡,脉细软。 证候分析:脾气虚弱,胃气不足,无以上熏生苔,故舌苔花剥,脾胃之气稍充则剥苔消失,脾胃之气一虚则剥苦又现。脾虚运化失职测神疲纳呆,大便时稀。气虚卫外不固,动则自汗。腠理稀疏,外邪乘虚袭表,故易伤风感冒。舌质淡,脉细软,均为脾胃气虚的表现。 2.气阴两亏症状:舌花剥如地图状,可呈多处剥脱,长年不消,游走多变,低热神疲,口渴形瘦,大便干燥,入夜盗汗,舌质偏红,脉细。 证候分析:胃之气阴不足,则苔生有碍,故舌苔花剥,长年不消。阴虚生内热,故低热,盗汗,大便干燥,口渴形瘦,舌偏红。气虚则神疲乏力,脉细。 【分型治疗】 1.脾胃气虚治则:调补脾胃。 主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加减:动则自汗,加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浮小麦30克;纳食呆滞,加佛手10克、砂仁6克(后下);大便稀薄,加煨葛根10克、炮姜炭6克;贫血,加制首乌10克、桑椹子10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调补脾胃,益气升阳的要方。 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人参大补元气,白术健脾燥湿,陈皮行气醒脾,当归养血调营,柴胡、升麻升阳举陷,甘草调和诸药。 处方举例: 黄芪10克 太子参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当归10克 陈皮6克 升麻6克 红枣5枚 莲子肉 10克 佛手 10克 龙骨 30克(先煎)甘草6克 2.气阴两亏治则:益气养阴。 主方:生脉散加减。 加减:神疲乏力,加黄芪10克、仙鹤草10克、红枣5枚;大便干燥,加麻仁6克、生地10克、石斛10克;入夜盗汗,加浮小麦30克、牡蛎30克(先煎);低热,加银柴胡10克、地骨皮10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的方剂。 方仅三味,人参大补元气,麦冬养阴生津、清热除烦,五味子固涩止汗、宁心安神。 处方举例: 生晒参35克(另煎冲入)北沙参10克 麦冬10克 五味子6克 白术10克 山药10克扁豆10克 生地10克 仙鹤草10克 红枣5枚 石斛10克 甘草6克 【中成药】 1.生脉饮 每日2次,每次10毫升口服。适用于气阴两亏。 2.稚儿灵冲剂 每日2次,每次1包冲服。适用于气阴两亏。 3.六君子丸 每日2次,每次6克口服。适用于脾胃气虚。 【简便方】 1.太子参、黄精、白术、白芍各10克,甘草6克,水煎内服。 2.仙鹤草、功劳叶各10克,红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