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摄影技术发展史暗箱与感光材料 一.小孔成像与暗箱的发明w 墨经对小孔成像的研究: 景光之人照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w 中国古代的相关记载 明代 帝京景物略提到北京天宁寺中的小孔成像,并且做了一些解释。原文是“塔倒影,在大士殿。日方中,合殿中门,如入门隙,塔全影倒现石上。昔人云:影从隙入,空中物则旁碍,碍则影束,影束则倒。” 暗箱与感光材料 w 国外相关的记载 1558年,G波尔塔(Giovanni Porta)就曾对暗室成像加以清楚的叙述。人们也发现,将墙壁上的小孔挖大,装上一个望远镜的镜头,便可以形成一个更明亮、更清楚的影像。这些作为暗室用的房子,主要是设在公共建筑里,或公园里,以供人们观赏。有些至今仍然留存着。暗箱应用于绘画创作w 开普勒在1620年所使用的帐幕型暗箱感光材料的历史w 公元三、四世纪成书的抱朴子内篇中提到用不同的药物冶炼各种金属的方法,当时的中国人已经掌握了一些化学知识,并把某些药物的化学反应应用到了生产中。中国古代已制成金、银、铅、锡等汞齐合金。直到十九世纪初,法国的达盖尔才发明了利用水银升华作为银版摄影的显影方法,使感光版上的见光部分生成汞齐,借以记录影像。在此之前他们还有很多的实践 把自然影像保留下来w 1727年,德国J舒尔策(JSchulze)教授证明,将硝酸银与白粉混合成的白色溶液,置于玻璃瓶之中,面向阳光的一侧将会变黑。他指出,单是热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w 1800年,T韦奇伍德(Thomas Wedgwood)将不透明的树叶放在涂有硝酸银的皮革上,在太阳下曝晒,皮革上未被复盖部分即逐渐变黑,而当取下树叶时,便留下白色的影子 。这就是“阳光图片”(Sun picture),但是他不能控制让白色的影子不再见光变黑。阳光摄影法 w N尼埃普斯(Nicephore Niepce)试图把暗箱中的影像直接记录在涂有化学药剂的石块或金属面上,并希望将这影像用新发明的平版印刷术印刷出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用一种油溶的白沥青,涂在一块铅锡合金板上,经长时间曝光,使沥青硬化。然后,将金属板置于熏衣草油中,把白沥青的未硬化部分洗去。这样,影像的明亮部分成为白色,在黑色金属板的衬托下,显现为影调与原物相似的正像。 第一张照片的诞生w 1826年,尼埃普斯成功地将一块铅锡合金板置于一个暗箱中,从他房子的顶楼工作室里,把窗外的景物记录了下来。曝光时间约是8小时。这幅样子粗糙的影像,是用暗箱拍摄的第一幅永久性照片,至今仍存在。w 尼埃普斯的这个日光硬化摄影法,后来,经过改进,为印刷制版所采用,但由于光敏度过低,始终没有直接应用于摄影上。 达盖尔式摄影法 达盖尔式摄影法 1839年w 将一块镀银的铜板彻底清洗,并抛光。w 把镀银的铜板置于一个装有碘溶液的小箱子内,在室温下停留5-30分钟,至镀银的表面变为金黄色为止(可在红灯下观察).这时,镀银的铜板已光敏化。w 在暗箱内曝光5-12分钟(f11镜头)。w 将已曝光的镀银铜板置于75的水银上方,面朝下,进行“显影”。w 用海波溶液将留存的银盐洗去(“定影”)。w 最后用蒸溜水清洗,并晾干。达盖尔摄影室 首先,因为达盖尔式摄影法只对兰色或白色感光,其他颜色大都表现为黑色。妇女必须避免穿红色或深绿色的衣服;男子穿深灰色比穿黑色效果要好些。 卡罗式摄影法 制作负片w 1、 用最高质量的写字纸,在红灯下蘸以稀硝酸银溶液,接着蘸以碘化钾溶液,并擦干。w 2、 在纸的一面,用毛刷涂上一层硝酸银和酸溶液,并将已光敏化的纸置于火前烘干。然后放入防光盒中,以供拍摄。w 3、 在暗箱中曝光1-3分钟。w 4、 放在第2步所用的硝酸银和酸溶液中进行显影,但必须加水一倍,使溶液的强度减弱一半。w 5、 用海波溶液进行定影,然后水洗及晾干。制作正片w 1、 用另一张纸浸于盐水中,并擦干。w 2、 在红灯下,用刷子涂上一层氯化银溶液,并晾干。w 3、 将负片复盖于纸面上,用镜框压紧,放在阳光中曝晒,至纸面上形成深棕色的影像为止。(约20分钟)w 4、 将像纸定影,水洗、并晾干。 自然的画笔w 塔尔博特最重要的工作,是出版了一本卡罗式照片集。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摄影画册,名为自然的画笔(The Pencil of Nature)。整个画册共有24幅卡罗式的大幅像片。自然的画笔“是于18441846年分6个部分出版及销售,至今仍有少数留存。卡罗式摄影法的优缺点优点:w 1、 每张负片,可以无限量地印制成价钱较低的像片。w 2、 印出来的像片不是左右相反。w 3、 负片可以修饰、去掉脸上的皱纹、斑点等。w 4、 比较便宜,并且便于旅游者使用。w 5、 印在纸上的像片,易于观看,便于邮寄,贴相册等w 6、 影调较暖,适宜于表达气氛。缺点:w 1、 影纹较粗,而且不均匀。w 2、 感光性能较低,需要曝光时间较长。w 3、 制作时间也较长,负片要冲洗、晾干,然后印片,再冲洗,再晾干。w 4、 容易退色。w 5、 器材供应不广泛,受到专利的限制也较多。早期摄影术的影响w 在19世纪40年代,达盖尔式摄影法和卡罗式摄影法,仍在互相竞争,但在群众中享有声誉的,只有达盖尔式摄影法。人们认为,用一幅人像照片赠送亲友,要比小型画像更经济、更真实、更时髦。 w 铁路的发明使运输成本降低了一半,而速度却提高了一倍。每个人都想去旅游,并希望把遥远的地方拍成真实的照片。对于这种拍摄,达盖尔式摄影法是不方便的。因此,卡罗式摄影法就成为较好的选择对象,而为一些水平较高的业余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者所使用了。 w 照片,像素描一样,可以用来制版或做成木刻,印在书刊杂志上。有些政府部门和医院,已开始使用达盖尔式摄影法作为记录的手段。照片肖像也已成为肖像画家的极好的参考资料。w 由于摄影既费钱,又困难,特别是达盖尔式摄影法,需要镀银的金属板,大部分人都不敢把摄影作为业余爱好。那是一种复杂的、需要一定技术的玩艺儿,只有具备一定化学知识的真正热心人,才能玩得起来的。 “湿”板摄影术 w 对胶合剂的探索 : 摄影家需要的是这样的一种方法,它既具有达盖尔式摄影法清晰的影像和细致的影纹,又像卡罗式摄影法那样,能迅速而经济地在像纸上印制照片。这就需要一种较好的负片形式,就是说,要用透明的片基来代替纸基。在没有胶片的情况下,人们选择了玻璃。 1839年,科学家J赫谢尔爵士曾在这方面做过试验,他让氯化银溶液慢慢地沉积在玻璃板上。这样做既慢又不实际,冲洗液很容易将氯化银沉积层冲走。关键是要找到一种“胶合剂”,一种透明的粘性物质,它既可将感光化学药品附着于玻璃表面上,又使附着的药品经受得起冲洗液的化学作用。 蛋白胶合剂w 开始时,蛋白似乎是最好的胶合剂。所以,N尼埃普斯的侄子尼埃普斯戴圣维多(Niepce de Saint-Victor)曾于1847年取得“蛋白玻璃”(albumen-on-glass)摄影法的专利权。w 但能混合于蛋中之中的感光化学药品的分量是极有限的。因此,蛋白玻璃的感光速度实在太慢了,不能用来拍摄人像之类的照片。w 用蛋白涂于像纸上,效果较佳,因为像纸不需要太高的感光速度。蛋白像纸(albumen paper)的影像质量很好,不像塔尔博特的银盐像纸那样易于退色,而且,还有一层很吸引人的光滑面。你也可以在蛋白板上印制照片,供幻灯放映用。 火棉胶成为胶合剂w 火棉胶是用硝化棉溶于乙醚和酒精而成的粘性液体,干后即形成一层硬而透明的保护薄膜。 w 1851年伦敦雕塑家FS阿切尔(Frederick Scott Archer) 发明了湿板摄影术。湿板摄影法 (1851-1871)底片w 1、 将溶化有碘化钾的火棉胶粘液涂在一块洁净而光滑的玻璃板上。要涂得均匀而平滑,需要有熟练的技术,特别是大块玻璃板。w 2、 在红灯下,将粘的玻璃板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浸泡数分钟。然后,取出滴净,立即置于一个防光暗盒内,以便装进摄影机,进行拍摄。w 3、 在摄影机中进行曝光。一般是f11,30秒至2分钟。w 4、 回到暗房,焦酸显液立即倒在玻璃板上,至影像充分显影时,用清水略为漂洗。w 5、 将已显影的玻璃板置于海波溶液中进行定影。接着水洗和晾干。最后,涂以清漆。像片w 1、 在暗房中,将一张涂有蛋白和食盐的像纸,置于一盆硝酸银感光溶液中,涂面朝下。然后,晾干,并尽早使用。w 2、 将像纸置于负片下,用印片框压紧,放在阳光下曝晒,至形成紫黑色的影像为止。w 3、 将已曝光的像纸用清水漂洗片刻后,一般先用氯化金溶液将影像漂成棕黑色,然后置于海波中定影,接着水洗和晾干。湿板摄影法的优点和不足w 1、底片影纹极清晰,可用蛋白像纸无限量地印制永久性的、能清晰地显示出真实景物的像片。w 2、价钱低廉。一幅达盖尔式照片的价钱,约相当于12幅蛋白像纸照片。w 3、阿切尔从来没有对他的方法实行专利,所以,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火棉胶摄影法。w 4、它的光敏度比卡罗式摄影法和蛋白玻璃摄影法都高。 安布罗式摄影法火棉胶摄影法的社会影响 立体照片w 火棉胶摄影法,促进了19世纪家庭立体照片(stereoscopic photographs)的出现。用一台双镜头立体摄影机(stereo camera),镜头相距65毫米,即可在火棉胶湿板上拍摄出一对并列的照片,相当于左右两个眼睛所看到的景物。将这对照片放在立体镜(stereo viewer)里,使左眼看到的只是左边的照片,右眼看到的只是右边的照片。当调节合适时,两眼所看到的照片,便汇合成一个立体影像。前景中的物体显得非常突出,而后面的物体则似乎相距很远。w 那时,每一个人家的客厅里,都摆设有某种形式的立体镜。有的是廉价的手持式立体镜,有的是能放50对立体照片的立橱式立体镜。人们购买和收集立体照片,就像现在购买流行音乐唱片一样。星期天,当亲友来访时,观赏立体照片,看看最新作品,被认为是最好的款待。 w 大约是1855年起,各种商店都在出售内容广泛的廉价的立体照片。包括世界各地的旅游风光、著名人士肖像、时事片和故事连续片等。“伦敦立体照片公司”(London Stereoscope Co)1858年目录所列举的立体照片,曾达十万种以上。这个公司曾刊登一则广告,它的标题是“没有立体照片就没有完美的家庭”。 “名片肖像”热w 用火棉胶摄影法大量洗印像片的结果,产生了一种用摄影肖像制作名片的新的时髦方式。1854年,法国人像摄影家A迪斯德里(Adolphe Disderi),发明了一个摄影机,能拍摄像名片一样大小的照片。这个摄影机共有4个镜头,通过这4个镜头,可在一张16.521.5公分的火棉胶玻璃板上,拍出8个不同的姿态。先在玻璃板的一半拍摄4个姿态,每个镜头拍摄一个。然后,将玻璃板转动180度,再拍4个。将这张底片印成像片,裁好,贴在印有姓名的卡片上。即成为新颖的“名片肖像”。w “名片肖像”之所以取得这样大的成功,主要原因是:w 1、 价钱便宜。在英国约是5先令12张,包括拍照在内。w 2、 它的大小只有610公分,分量轻,便于收藏。在像册里每页可贴上好几张,是客厅中的时髦玩艺。w 3、 著名人士的“名片肖像”,很快便在商店里出售,人们可以随便收集,供亲戚朋友观赏。w 在1855年,伦敦的人像摄影室只有66所,而6年之后,却增加到了200所以上。有些名片肖像的印制单位,每日印制著名人士名片达3000张以上。有些著名人士则愿意让他们拍照,并印成名片出售,从中谋取适当的报酬。如皇家贵族、政治官员、获奖拳击家、演员、奇形人物等,都出现在他们的名片目录之中。在英国艾伯特王子死后的一个星期里,他的名片肖像就卖了70000张。有些不法商人,甚至翻拍著名人士名片肖像”,非法出售。小结湿板的发明和使用,是摄影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首先,它使摄影真正地普遍起来了。几乎每一个人都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与摄影相接触。很多人都已习惯于“欣赏”这种新的艺术形式。那时与现在不同,摄影的流行并不在于拍摄照片的人们本身,而在于被摄者,在于人们对各种照片的购买、收集、观赏和讨论。当你欣赏那些老式照片的时候,不要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待,而应从人们在19世纪中期是怎样生活、怎样活动的角度进行观察。你可以看到过去一些社会习惯,看到人们对当时生活的态度,如什么是“高尚”,什么是“艺术”,照片应如何安排,才能将“情趣”表达出来,或给人以一种道义上的教育。摄影的广泛流行,也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如“被摄者”被认为是当代的奇特人物,人人都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去模仿。因此,建立家庭像册的风气,很快就发展起来了,并且,可以不断地增加,可以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就像是家庭的圣经一样。摄影在许多方面产生了一种异乎寻常的效果。它把世界缩小了,并且变得更加平凡了。皇帝、皇后、诗人、政治家都表现得和普通人一样,不像特殊的贵族。有人认为,这会损害严格的阶级区别。因为,在过去,画像的社会人士与不画像的普通老百姓,是有明显的界线的。另一方面,各届摄影展览都得到贵族的资助与支持,并在报纸上加以长篇的评伦。各个摄影学会和组织,都得到高度的重视,就是那些拍摄了大量知名人士和外地风光的专业摄影者,也得到很好的照顾。当旅游业广泛开展的时候,摄影也为人们打开了一个“世界的窗口”。国外风光成了大家感兴趣的题材。而蛋白照片又能极精确而细致地表现出各地的风光景色。实际上,这些照片往往证实了过去旅游者的风景绘画,是多么不准确。利用摄影来翻拍艺术品的价值,也很快为人们所认识。英国女王的丈夫艾伯特,就曾把皇家收藏于温泽城堡的拉斐尔绘画翻拍成照片,分送给其他城市的艺术馆。各艺术馆也将他们的贵重名画翻拍为照片,分发各地巡回展览。 那些有艺术天才而没有技术头脑的人,一般还是不敢与摄影打交道。银化物会污染你的手指和衣服,那乙醚更有一股强烈的气味湿火棉胶对业余爱好者,实在是太不实用了。说句公道话,当时摄影家的精力主要是集中于化学上及技术上,以及如何避免被摄者感到不舒适。他们实在没有时间考虑照片的风格问题。 干板摄影时代w 自从火棉胶摄影法发明以来,人们差不多就已经在探索一个更好的涂布材料-涂布后能“干”用的材料。但在实用上都有缺点,如涂布后,银盐的感光性能大大减低。 w 1871年,英国的一位医生,RL马多克斯(Richard Leach Maddox)在英国摄影杂志上介绍说,糊状的明胶用作涂布材料,是大有希望的。将含有溴化银的明胶乳剂配制好,趁热涂在玻璃板上,干燥时,化学药品不会发生结晶现象。冲洗时,乳剂将会适当膨胀,使显影液与定影液易于发生作用。干板拍摄三个重要的优点 w 1、外出拍摄时,不必再携带暗室帐篷和化学药品。须要携带的只有摄影机和几个装好的干板暗盒(plate-holder)。已拍摄的底片,可以回家后再冲洗,甚至可以请别人代冲。w 2、明胶干板的感光性强,在室外,曝光时间可用1/25秒,因此,三脚架就不再是必需的了。w 3、工厂制造的干板,要比自己制造的更稳定,质量也更好。 干板摄影的社会影响w 干板的感光度较强,意味着摄影机必须有一个比镜头盖更好的机械光门(mechanical shutter),来控制稳定的、“快速”的曝光时间。人们还要求能连续拍摄几张照片,而不必来回更换干板暗盒。这就产生了暗盒摄影机。w 干板的出现,给许多新摄影机的设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比如,用手持摄影机进行拍摄,不必像从前那样,要将一切装置都架设起来,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在19世纪80年代,出现了许多所谓“侦探摄影机”。柯达公司的出现w 24岁的银行记帐员兼业余摄影爱好者伊斯门,发明了干板涂布机,并于1880年,在纽约州罗彻斯特市开设了一家“伊斯门干板公司”。柯达摄影机的特点 w 体积小,便于携带,能拿在手中拍摄。但底片是相当大的,印出来的像片成本低,适合于贴像册,还能放大。w 摄影机内装有一卷6米长的感光材料,能拍摄100幅直径为6毫米的圆形照片。(最初用的感光材料是一卷像纸底片,一年后才改为胶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胶卷)。w 摄影机有一个固定焦距的f9光孔的高质量镜头,在2。5以外的景物,都能拍摄清晰。光门只有一个速度,1/25秒,适合于拍摄明亮阳光下的大部分景物。而且,如果摄影机拿得牢固,影像是不致于模糊的。w 胶卷都是事先装在摄影机里。当你拍完100幅照片,即可将摄影机寄回柯达公司,由柯达公司将胶卷取出、冲好、印好。然后,再将摄影机装上胶卷,连同照片寄回给你。w 摄影机售价是25美元,冲印装裱费及重装胶卷费共10美元。价格还是相当合理的。干板感光性能的改进 w 历史w 火棉胶乳剂、蛋白乳剂和早期的明胶乳剂,基本上都只对兰光有敏感性。当用来拍摄彩色物体时,绿色和红色都表现为很不自然的黑色。w 发展w 1873年,柏林的H乌盖尔(Herman Vogel)教授发现,在配制乳剂时,加入少量的适当颜料,就能使干板对绿色感光。到1882年,制造厂商已制成能对兰色和绿色都感光的“正色”干板。w 1906年制成了第一批对所有颜色都能感光的“全色”胶片与干板,对各种彩色物体表现出较好的影纹与影调。因此,不久也就成为黑白摄影的最通用的感光材料了。w 结果w 英国的两位科学家赫特和德里菲尔德创立了第一个乳剂速度数字系统。所以,自1890年起,各种感光材料都可以标明可靠的“H和D乳剂速度数字”。有了这个乳剂速度系统后,曝光计算表和测光表也就制造出来了。后来,又产生了ASA和DIN这两个为今天各种胶片所采用的感光速度系统(ASA感光速度系统是“美国标准协会”于1942年制定,DIN感光速度系统,则是由“德国工业标准”于1934年制定。前几年,“国际标准化组织” 又将ASA和DIN两个系统,合并成为“国际标准感光速度”,简写为“ISO”。 照相技术在其他方面的改进w 镜头w 19世纪90年代,由于光学玻璃在德国的发展,蔡司(Zeiss)公司1889年制造出第一批新设计的消像散镜头。这些镜头拍摄出来的影像,比以前的镜头更为清晰、更少变形。在此后的50年中,德国在镜头方面,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但是,镜头也象乳剂一样,缺乏统一的口径。直到1900年,目前所用的光孔级数才在一次巴黎会议上得到国际公认。w 光源w 电池灯:很笨重、亮度不够。w 煤气灯:得到足够的亮度时,温度又太高w 1877年,世界上第一家电灯摄影室开设于伦敦。灯光的强度是6000烛光,曝光时间是3-10秒。w 19世纪80年代,以镁光粉为主的闪光粉成为另外一种光源。w 钨丝灯是1880年才有的,应用也不广泛。w 照相机的改进w 1883年,原始的双镜头反光相机在英国问世。w 1905年,布特勒发明的彩色相机问世。w 1907年,单镜头反光相机(使用干板)在美国问世。w 1947年,兰德博士发明的“波拉罗兰德摄影法” w 新器材的影响w (1)每一个人,现在都可以拍摄照片了。w (2)摄影工业(photographic industry)已经兴起,他们生产了各种可靠的器材和设备,有的还可用于冲洗和印片。w (3)摄影范围的扩大,产生了一些使艺术家和科学家都感兴趣的新照片。人们开始认识到,摄影的用途是很广泛的。w (4)它使电影成为可能。同时,对印刷界能印出各种各样的网点照片,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胶版的出现及改进w 1885年,Kodak公司将卤化银感光乳剂涂在可卷曲的纸基上,发明了纸基胶卷。w 1888年8月,第一架使用胶卷的相机由Kodak发表。w 1914最早小型胶片相机由Leitz发表,所用胶片为35mm电影用胶片。w 玻璃干板(glass plate)没有立即被胶版所代替,许多专业摄影者,直到20世纪50年代,仍在继续使用。直到只用胶片的彩色照片的出现才中止了玻璃干板。w 胶片本身曾经历了一些小小的变化:1930年,醋酸纤维代替了旧的硝化纤维片基,因为后者极易燃烧、易断裂,而且,几年后会变色。到了20世纪70年代,醋酸纤维又为比较坚韧而不易膨胀的塑料所代替。w 胶片速度在不断提高。在本世纪初,最快的黑白胶片所需的曝光时间,约相当于70年代的160倍。彩色摄影 w 1860年,英国著名科学家马克斯韦尔指出,对一个物体,可以用红、绿、兰三种颜色叠加的方法还原正常色彩。w 1868年,法国科学家迪奥隆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彩色摄影方法。但是当时没有能对红色感光的材料。w 1873年,乌盖尔发现了全色的感光颜料。w 1906年,有了全色胶片后,出现了可以拍摄三张静物的“分色底片” 和能同时拍摄三张分色底片的“一拍”照相机。w 1907年,最先在市场上出售的彩色照片,是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创造的 “天彩色片”。w 1912年,德国的化学家们已经阐明,将无色的彩色显影剂与无色的成色剂结合起来,即可形成颜料。w 1936年,柯达公司生产了第一个三层乳剂的彩色胶片。w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阿克发和柯达才先后生产出彩色负片,可以在三层乳剂彩色像纸上进行放大。 曝光测定w 赫特和德里菲尔德于1890年制订的表示干板和胶片感光速度的数字可是说是较早的对曝光测定的记载。w 1900-1920年代的摄影者,在曝光上只有靠猜测,或查阅精心制作的曝光参考表,上面详载着题材、季节、气候情况、经纬度等等。w 最早的测光表应该是“像纸测光表” 。w 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最早的“光电测光表”,像半导体收音机那么大,售价是20英镑,相当于2个月的平均工资!w 从1938年起,内置测光表出现。这种电流式测光表愈小,就变得愈不敏感和愈不准确。w 到了70年代,自动曝光系统才出现。它把摄影机光门或光孔和内装测光表联系起来,自动调节曝光值。利用小型电子线路,把正确的曝光值显示在取景器上。彩色摄影技术改进的影响 w 彩色摄影差不多是发明了摄影之后100年才有。它以复杂、困难和费钱而闻名,至今仍是这样。老一辈的摄影家还认为,要搞彩色摄影必须先搞黑白摄影,而不能先搞彩色后搞黑白。 w 彩色摄影的出现,意味着摄影者必须考虑“色彩构图”,这是过去所没有的。w 专业彩色摄影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彩色照片难于印刷好,而且价钱高。所以,顾客都宁愿继续使用那比较可靠的黑白照片。比如, 在1935-1939这几年中,大约只有1/7的工业或商业摄影照片是用彩色拍摄的。w 在本世纪初,摄影在各个方面都发现了新的用途。w 人们还认识到,现代摄影本身,不但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而且是训练人们眼睛的一种手段,使其对自然界的和人为的各种形态、形式和颜色等,能及时作出反应。高艺术摄影概况 摄影术起源于欧洲,与西方的油画艺术极为相似,同属于视觉艺术。在西方的摄影发展史上已经形成比较清晰的脉络。 所谓流派,是指以一批志同道合的摄影家,在共同的理论旗帜下所形成的具有相同创作特点风格的派别群体。 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早期的脉络比较清晰,在这之后就很难用流派对摄影现象加以归纳。但是在创作手法上和艺术风格上依然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创作领域,摄影大师们不同的追求。早期绘画式摄影艺术的变迁 一. 成因: 早期的摄影家们虽然已经意识到使用机械工具进行造型的方式具有光明的前景,但是他们当时深受传统美学观念的影响,认为艺术应该是由艺术家本人创造出来的,只有通过亲手创作的第二自然,才能融进灵魂并赋之以个性。 摄影器材的简陋与底片感光的低下等技术条件,也使以捕捉瞬间的精彩为特色的纪实摄影晚出现了很久 。二.基本要求: 近似于绘画作为奋斗目标,在表现形式上利用合成、修版和上色等技术手段,努力使照片接近于绘画的效果 。高艺术摄影阶段 高艺术摄影的定义: 以英国摄影家所建立的早期受绘画中的拉斐尔前派影响的摄影流派,在1850年至1870年之间达到顶峰,从而区别于稍后些出现的风格更为多变的画意摄影流派。 拉斐尔前派: 拉斐尔前派是1848年英国画家罗杰特和米勒发起的反学院派的画风,以细部的准确描写而闻名。他们反对文艺复兴后欧洲艺术中大量存在的,在他们看来笔调潦草、色彩杂乱的素描和油画,主张恢复意大利宗教油画的“纯性”。高艺术摄影的艺术主张 摄影创作中避免表现日常生活题材,“掩盖平凡和丑陋” 。 经常借用历史传说和圣经中的轶事、寓言故事、基督生活等作为题材,主要宗旨是通过这些画面阐述道德观念,给人以教益。 摄影家就搭置了许多精巧的布景和豪华的陈设,精心导演模特按照指定的情节摆好姿势,从而使不少摄影家后来都成为舞台设计专家。 为了表现较为复杂的情境,高艺术摄影作品在后期制作上普遍采用叠印法,将不同场景的画面通过后期印制组合在一起,以克服摄影画面较为单一的不足。 高艺术摄影的启蒙 希尔(David Octavius Hill)(18021870) 第一个绘画主义摄影师 ,他运用碘化银照相纸拍摄了许多优秀的肖像照片,作品结构严谨,造型优雅。碘化银照相法可以使纸的纤维组织在照片处理过程中清晰地显现出来。对这一特点的巧妙运用使希尔创作出了一种不拘泥于细节表现的,特殊的明暗反差的表现形式。希尔的代表作中,经常被人称道的是1845年创作的一幅被称作“十七世纪荷兰绘画式人像摄影”的作品。这一幅图片表现了荷兰式绘画的市民式的自然主义风格。因此,可以说希尔的人像摄影,是最早在绘画派摄影中确立写实主义的风格的作品。 高艺术摄影的发展 1851年,英国的阿切尔发明了火棉胶摄影法,这种新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使摄影的曝光时间大大缩短,而且简化了暗房技术,为摄影趋向于绘画式的表现提供了技术的保证。 1853年伦敦摄影协会成立的时候,该会会长SV牛顿就指出,摄影的表现形式要和美术的造型艺术相一致,不必受修版和叠印术的限制。 “艺术摄影之父” 瑞典人雷兰德(18131875 )(Oscar Gustave Reilander),就是以叠印术闻名的摄影家。关于人生的两条道路 1857年这幅照片还是参加了英国曼彻斯特艺术珍品展览,并第一次和油画、雕塑平起平坐的被称之为艺术作品,不仅为摄影艺术赢得了尊重,也奠定了作品在摄影史上的地位。 雷兰德将复杂的舞台艺术和文学的比喻方式运用到了摄影中,拓展了摄影的表现能力。同时,这幅作品也是寓言题材的摄影作品中创作幅面最大的一幅。此后,运用专业模特进行大型作品的摄影创作也逐渐成为一种风气。 罗宾逊的创作 与雷兰德同时齐名的还有英国的摄影家罗宾逊(18301901)(Henry Peach Robinson)。 由于深受雷兰德作品的影响,创作了大量的叠版术的照片,并以“制作组合照片的高手”而著称。他的代表作弥留是在雷兰德著名的人生的两条道路展出后的第二年创作的,画面中死去的少女就是有模特来扮演的。 罗宾逊的照片合成技法,为后来电影艺术的先驱者梅里哀在电影中搞特技合成技巧,提供了摄影技术的依据,促使了电影艺术的发展。罗宾逊的理论贡献 1869年,罗宾逊发表了摄影的画意效果一书,将摄影技术与艺术的区别与联系做了明确的说明,为该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他提出:摄影家一定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入的艺术认识,方足以成为优秀的摄影家。摄影术的继续改良和不断发明,无疑启示出更高的目标,使得摄影家更能自由发挥。但技术上的改良并非就等于艺术上的进步。因为摄影技术本身无论如何精巧完备,也只是一种带引到更高的目标的前提条件而已。 1884年他又出版了一本照片的构图法一书。这两本书当时被当作艺术摄影的指导书籍,同时也是最早的摄影美学名著。 摄影史上杰出的女摄影家:卡梅隆 1863年,她48岁的时候,女儿送给她作为消遣品的一架照相机改变了她的一生。这时摄影术诞生不过二十年左右,处于“湿片”时代。 在近二十年的摄影创作活动中,她独具匠心地拍摄了一种用人物化妆,扮演成希腊神话中的“神”或“人”。例如他把年幼的儿子化妆成爱神丘比特;侄女扮成魔鬼奇尔克等。尤其是她还为当时田纳逊所著的国王亚瑟田园生活故事所作的摄影插图,也是很有意义的艺术创造。 卡梅隆夫人在摄影史上留下来更重要的作品,还是“名人肖像”。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作为一名业余摄影师,卡梅隆夫人之所以被载入世界摄影大师的目录中,完全来自于她在写实肖像摄影方面的巨大贡献。 高艺术摄影的功过 高艺术摄影的把摄影从初期机械地摹写对象引导到造型艺术的领域中去,促使了摄影艺术的发展。 在摄影产生的初期由于器材笨重,工艺复杂,绘画派摄影家们实验了多种制作技巧,创造了各种仿画式的摄影方法,为摄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高艺术摄影作品有明显的矫揉造作,它只模仿了一种已有的艺术而放弃了生活的新鲜生动性。 高艺术摄影通过剪辑与合成来拼凑照片,题材陈旧,内容空虚,必然陷入学院派绘画伤感情调的泥坑。 美国早期写实摄影运动美国早期的写实摄影运动 背景:把摄影术传入美国的是电报发明家莫斯 。绘画主义摄影的创作观念,在摄影术刚刚传入美国的时候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摄影事业的发展。但是随后美国就爆发了南北战争,特定的历史环境使美国的摄影发展选择了不同于欧洲的道路,这次战争为纪实摄影创造了良好的时机,也使美国摄影的发展历史具有了不同于欧洲摄影史的性质和内涵。 纪实摄影:它是依赖于摄影本身所具有的准确而完美无缺地记录视觉世界的能力,迅速满足人们对现实生活情形和重大事件的形象了解需要 的摄影类型 。南北战争中的写实摄影运动 背景:1861年4月12日美国南部联盟进攻南卡罗来纳州,南北战争宣告爆发。当时的美国面临着严重的国内危机,直接危机了国家的命运和民主制度的存在。激烈的社会动荡,将摄影家们从对艺术的追求中唤醒。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美国的摄影师们想到的是运用手中这种能够逼真还原社会现实的工具,为美国的历史留下点什么,而不是去思考什么摄影是否具有艺术性的问题。 写实摄影的影响和地位:许多早期写实主义摄影家,实际上都是孤立创作的,他们没有成立什么协会或创作团体,甚至作品也不被艺术媒介所采用,或者能够参加沙龙展览,在社会地位上绝对没有高艺术以及后来的画意摄影那么辉煌。人们甚至认为拍摄社会写实的摄影家是不入流的,隔绝于美学意义上的摄影活动。但是,写实摄影具有不同于画意摄影的艺术价值。写实摄影的历史性正是其价值所在。 美国早期的写实摄影家 在美国国内战争期间,从事写实摄影的著名人物有布雷迪(Mathew Brady,18231896),还有他的助手加德纳(Alexander Gardner,18211882)和学生奥沙利文(Timothy HOSullivan,18401882)等。 加德纳在1886年完成了战争纪实一书,当时尚未有网线版印刷,照片只能是贴在纸上装订成册。战争纪实是由两本贴有100张照片的相册组成。今天,加德纳和布雷迪的纪实摄影已经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而奥沙利文拍摄的死亡的收获已经成为美国国内战争的经典之作。 尽管在这场战争中,美国联邦政府根本没有考虑进行写实摄影的记录,但布雷迪和他的战地摄影家们所记录的影像,已经成为美国最宝贵的历史文献。 西部开发中的地理学风景摄影 背景:南北战争结束后,一度中断的西部开发事业又再度兴起。这一次,政府注意到了摄影的写实作用,为了对未曾开发地区的资源和未知的边境见闻进行记录,政府直属的西部勘探队很快组成,其人员的构成主要是参加过南北战争的那些摄影工作者。 内容:这一时期摄影家对美国西部地区的拍摄,成为地理和地质学的勘探的一部分。为此,他们将摄影的题材扩展到了自然风光的记录上,使写实摄影得到了新的拓展空间。杰克逊的创作(William Henry Jackson)(18431942) 他的摄影作品最为人知的贡献,就是在1870年参加宾夕法尼亚大学组织的地质探险中,拍摄了黄石地区的风光作品。这些写实的作品引起的国会的重视,并促成了后来将该地区划为美国国家公园的计划。这也是风光摄影作品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的一个典型范例。 既有美国西部风景宏大的叙事特征,又具有优美细腻的欧洲绘画的古典传统风格,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缓和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以一种人格化的柔情拥抱了千年不变的自然景观。 评价:美国早期的写实运动 总之,美国的写实主义摄影运动是随着美国特定的历史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无论是初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还是后来具有地理学特色的写实风光摄影,对现实环境中的事物的观察、记录、思考和感悟构成了他们风格的主要特色。这一传统贯穿了美国摄影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也是当今摄影纪实主义风格创作的始祖。美国摄影家对摄影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大胆探索,为世界摄影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欧洲写实摄影欧洲早期靶子主义阴影 l 战争:l 面对战争和冲突,欧洲摄影家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通过真实的记录,满足人们对动荡时局的了解和对真实情况“目睹”的欲望。l 英国著名的战争摄影家罗杰芬顿(Roger Fenton,18191869),在意大利同一的初期,拍摄了克里米亚战争,并于1855年编辑了一本360幅照片的克里米亚战争影册,并被书商卖给一位爱好者,从而得以复制成木刻,刊印在伦敦新闻画报上。 欧洲早期的写实主义摄影 l 风光与建筑:l 风光题材在早期更多的被应用到画意摄影的创作当中。这当然是因为这一题材在绘画中也是重要内容,并且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的缘故。但是,少数摄影师也发现了风光摄影的纪实品格,从而挣脱出绘画传统的藩篱,进行了更具摄影特色的创作。 法国摄影家勒格雷(Gustave Le Gray,18201882) l 1850年他率先采用了干蜡纸负像的工艺,使底片可以在曝光的两周前就提前准备好,同时冲洗则可以在曝光后拖延两天,他还是卡罗式摄影法的积极鼓动者,推了卡罗摄影法在法国的推广。由于在技术上的先进和娴熟,他在风景的写实方面就能够更加的得心应手。l 1856年他拍摄了巨幅风景照片海上的双桅船,作品气势宏大,海面上波光云影丰富的层次,需要作者对影调的细腻处理。这也显示了作者对摄影术的深入研究和暗房技术的扎实功力。因为当时的感光材料还很难表现光比如此之大的景物。 英国的风景摄影家福瑞斯(Francis Frith,18201890)l 福瑞斯对风光摄影的贡献在于他使风光摄影和旅游结合在了一起。 l 福瑞斯的作品金字塔就是早期旅游风景摄影中的经典之作。在他的这幅照片出版之前,人们认识的金字塔来自于1790年班克斯所著的新地理全书中所用的插图,其中金字塔的造型和布局由于全凭绘画者的想象而与实际相去甚远。 欧洲写实的肖像摄影l 背景:在欧洲众多风格迥异的肖像摄影作品中,写实主义是不受重视的。这里的原因有两个方面:l 一是在当时的高艺术摄影流派为主流地摄影界,肖像摄影总是以过分唯美的形式出现,或者有着明显的维多利亚风格的伤感情调,平实自然的写实肖像以不合乎标准被视为异类。l 同时随着1854年安布罗式摄影法的发明,使肖像摄影成了任何人都可以尝试的领域。名片摄影在摄影术普及的国家都形成狂潮,不加修饰的写实作品被视为是照相馆牟利的平庸之作,不登大雅之堂。l 另一个原因就是受限于摄影条件的简陋,当时的湿版感光都很慢,长时间的曝光要求,使被拍摄者大都显得僵硬而毫无生气,难以展现人物的心灵世界。 欧洲写实肖像摄影家l 法国的纳达尔(Nadar,18201910) l 纳达尔是位热情的实验者和创新者。1856年,他从一个由人操纵的、没有系绳子的汽球上进行拍摄,获得了成功,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空中摄影师。1863年,他主持制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汽球,取名为“巨星”。“巨星”直径达九十英尺,可以承载49人腾空飞行。因此,他试图在法国开创为顾客服务的空中摄影。这一发明还在后来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中派上了用场,沟通了当时被普鲁士军队包围的巴黎和世界的联系。 纳达尔的摄影主张l 他竭力仿效早期的逼真而又清晰的达盖尔版照片,不愿意追随后来出现的那种朦胧的画意风格。 l 不加修饰、简洁、庄重。他认为,一个摄影艺术家,不论照相机的机械性能如何,都应该把焦点对准人物的脸部,抓住人物的神情,刻划人物的心理特征,使其精灵跃然于画面之上。他从不允许道具或背景干扰人物。 l 他的作品尽管是静态的,但他请拍摄对象随意选择姿势,而不是刻意安排造型,简洁的背景突出了人物的造型,看上去更加自然生动。 l 在各种情况下,他都要认真地引导被摄者的面部,从而拍下许多传神之作。欣赏者通过照片上的人物神情可以看出被摄者的心灵,从而勾通欣赏者与被摄者之间的无声的交流。 女写实摄影家:卡梅隆l 卡梅隆开创的具有“摄魂”魅力的人像摄影,不容置疑地证实了肖像摄影完全达到甚至超过肖像绘画。l 她是以“特写镜头”表现人物的开创者。卡梅隆在为她的对象摄影时,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对被摄者的观察、认识、感受和理解中,洞察人物内心深处的东西。l 她对自己面前的对象有着一种女性或母亲般的挚爱,和对友人的敬重深情。评论家认为:“她独具个人的风格,善于在他们作品中表达女性之美。她的作品构图,也暗含拉斐尔派的绘画风格,强调捕捉不经修饰的自然之美。” l 卡梅隆有时是故意选用低质镜头,把人物轮廓照得模糊。她还别出心裁,减少曝光,以便在名人脸部造成戏剧性的效果。卡梅隆的代表作品赫舍尔爵士像就是这样。 日常生活与民俗l 安南(Thomas Annan,18291887) 街头摄影家:汤姆森l 汤姆森(John Thomson,18371921)l 汤姆森则将镜头更为深入城市街道中的人们生活状况,专门拍摄贫穷阶层的生活状态,因此又被称为是卓越的“街头摄影家”。这种对“危险阶层”深表同情的照片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是一个大胆的举动,也因此承担了巨大的风险。这些以当时的凹版印刷工艺印制的照片加上作家史密斯详尽而生动的文字说明,于1877年刊登在每月发行的系列摄影集伦敦街道生活上,使其成为重要的历史见证。l 汤姆森的创作完全尊重生活的原生态,而且能够掌握住每个人的神情。人物与环境的恰当处理使他的作品具有十分动人的生活情趣,也为当时的历史留下了最生动的形象资料。画意摄影自然主义摄影 n 背景:这时,摄影界依然是以高艺术摄影为主导的画意摄影流派的天下。他们几乎主宰着全世界的摄影沙龙和展出,但也日益显示出其的保守和固步自封。特别是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的摄影已经以闭关自守和毫无独创性而闻名。n 在如此的社会、思想和艺术现状的背景下,画意派摄影出现了新的波澜。1880年英国的埃默森(Peter Henry Emerson,18561936)开始提倡摄影的自然主义。自然主义的理论来源n 自然主义的出现和当时法国自然主义鼻祖与奠基人埃米勒左拉的主张分不开。n 左拉就提出:艺术家应该是一位单纯的事实记录者,一个纯粹的自然主义者。他在戏剧上的自然主义一文中写道:“自然主义意味着回到自然。”“它是直接的观察,精确的剖解,对存在事物的接受和描写。作家和科学家的任务一直是相同的。”n 这些观点和后来出现的自然主义摄影流派的美学主张衣钵相传。霍兹就指出:“自然主义以科学精神为支柱,即使是从艺术的角度去描写现实,同样也是运用了精密科学中的各种原理。” 自然主义摄影的艺术主张n 1889年,埃默森出版了自然主义摄影一书,标志着自然主义摄影的出现。n 自然主义摄影提出了“回归自然”的口号。他们认为,自然是艺术的开始和终结,只有最接近自然、酷似自然的艺术,才是最高的艺术,而没有一种艺术比摄影更精确、细致、忠实地反映自然,因此自然主义是最适合摄影创作的美学主张。n 埃默森就提出:“从感情上和心理上来说,摄影作品的效果就在于感光材料所记录下来的,没有经过修饰的镜头景象。”该派的另一位大师帕邱说得更明确:“美术应该交给美术家去做,就我们摄影来说,并没有什么可借重美术的,应该从事独立性的创作。”反传统的自然主义摄影 n 焦点摄影理论 :人的视觉边界是不明确的,中间部分清晰,边缘部分模糊。为了使照相机达到人类视觉再现的效果,他劝告摄影同行不必使影像都达到最清晰的程度,仅仅清晰地展现景物的部分完整细节,就能获得更自然的效果。当然她也强调指出,这样做的前提是不能歪曲被摄体的结构。n 自然主义摄影在创作中彻底摈弃了作为高艺术摄影的恶习之一的叠版术,正确地表现了物体在现实中的空间关系。由于埃默森在书中直接指出高艺术摄影的方式是“支离破碎式的”,对罗宾逊涉及画意摄影的通俗读物摄影的画意效果进行强烈的抨击,因此在摄影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从而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摄影流派的发展趋向。自然主义摄影为画意派摄影引入了现代造型意识,在不久之后也极大的影响了施蒂格利兹等人的美学观点。自然主义摄影的贡献n 白金印相法(铂盐印制法):产生于1883年。这种方法不用传统的明胶,而是涂着一层感光剂和铂盐,它感光非常慢,加一些甘油就能在印相时对局部影调进行控制,而且画面影调丰富,没有表面光泽,非常适合印制在纤维纸上,产生合适的画意效果。n 敢于将镜头对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将本来非常平凡的生活拍摄得充满诗意,这也是自然主义摄影在摄影史上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的原因之一。自然主义摄影的消亡n 虽然焦点摄影理论是自然主义的核心思想,但是一些从事自然主义摄影的摄影家却极端地虚化焦点,搞软焦点表现或者干脆使用柔焦镜。这一做法激怒了爱默森,他认为这种软焦点描写无疑是再一次把摄影引上趣味性游戏的邪道,他又出版了一本画有黑框的小册子自然主义摄影的灭亡,便引退摄影界。但是,软焦点描写的倾向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了起来,以至于发展成为一幅照片甚至可以将画面完全置于焦点之外,这一激进的观念就成为后来的印象派理论的基础。 印象派摄影与摄影连环会 n 背景:印象派摄影是从印象派绘画中得到灵感的。19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绘画印象派运动在法国盛行,著名的印象派画家莫奈(Monet)和雷诺阿(Renoir)为了反对绘画的陈规陋习,力求再现那些在充满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生产安全管理规定
- 园艺科普:了解园艺植物的科学知识
- 考研专业课如何有效备考
- 用园艺摆饰装扮居家增添一份自然的气息
-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综合解题教学设计
- 各类奖状模板及编辑技巧
- 新能源汽车技术培训资料
- 语文教学学情调查报告范文
- 网络组网技术实验项目试题集
- 制造行业绩效考核数据收集方法
- 2025-2026学年广美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55)
- 2025贵州毕节市赫章县招聘城市社区工作者8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机械设计创新项目毕业报告模板
- 2025年湖南株洲市工会社会工作者招聘30人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小学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 采矿技术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国建设银行校园招聘全国统一考试笔试题试卷历年真题内部题库(含答案)
- 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课件
- 2024年卫生高级职称面审答辩(中医骨伤科)副高面审模拟试题及答案
- 招投标审计课件
- 14.3角的平分线(第2课时)(教学设计)数学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