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说和做》 (3).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说和做》 (3).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说和做》 (3).doc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说和做》 (3).doc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说和做》 (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第2课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备课教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2. 学习本文结构严谨的技法。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主问题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2.本文严谨的结构技巧。教具学具学案、PPT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2. 学习本文结构严谨的技法。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臧克家和闻一多1、臧克家,诗人,1905年出生于山东诸城。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随着老马等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2、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县人,学者,诗人,民主战士。曾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学习,1925年回国任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以反帝爱国为主题,1928年出版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因不满蒋介石反动独裁统治,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二)走近大师请查找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及作品,在班上交流。(三)预习检查1赫然(h ) 2迭起(di ) 3锲而不舍(qi )4潜心贯注(qin ) 5校补(jio ) 6浠水(x )7群蚁排衙(y ) 8沥尽心血(l )9、兀兀穷年( w )解释下列词语1仰之弥高:“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从论语子罕中引来,是颜渊赞美孔子的话,意思是“老师之道,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弥,更加。 2锲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舍(sh),放下。3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4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5无暇顾及: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暇,空闲。顾及,照顾到。6目不窥园:眼睛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后用来形容埋头读书。窥,从小孔或缝隙偷偷地看。1、 学生听记,了解闻一多、臧克家其人其事。2、由学生介绍闻一多事迹及作品。要求:事迹简单概括(补充、交流)小组内检查字词,纠正答案教会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课文。让学生多一些背景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说一说1、文章是从哪两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英勇的革命烈士。3、由此可见,文章可分为两部分。那么,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得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自读课文。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班内交流展示补充纠正明确答案结合文本,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勾画批注,分析人物形象。筛选文章关键语句,分析文章结构。边读文章边勾画关键句培养学生自读,尤其是默读课文的能力,以及概括故事的能力。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并列连缀式的文章结构方法。二、用一用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言行统一,一言九鼎紧扣文本,结合自己知识储备,深度思考。积累、运用词语三、练一练:“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请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写闻一多挑灯夜读的情景。展开想象,符合实际,紧扣中心,写作成文。语言训练教 学 过 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2.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一、 说一说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粗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写诗的兴致减少了。作,起。是文言说法。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多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一种比喻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 ,闻一多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这是比拟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潜心关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了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回归文本,仔细研读字句,独立思考问题。小组内交流讨论,形成组内观点。小组代表解答问题,其他组补充、质疑。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并且让学生探究分析重点词句的方法,提升分析能力。二、练一练课内阅读: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1给加粗的字注音。锲而不舍 锲(qi ) 硕果 硕(shu ) 目不窥园 窥(ku )2概括本段叙述的主要内容(含标点不超过15字)。闻一多潜心钻研写成唐诗杂论3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不是“不动”,而是在“动”,在废寝忘食地“动”,用灯火“漂白了四壁”动。这个“不动”是不说,是无声,是听不到。用“不动”来突出闻先生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4选文的最后一段,作者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对前文作了总结。5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请从所给的五个画线句中选出一句进行欣赏,说说它好在哪里。(任选一句,可从不同角度进行赏析,言之成理即可)同学们跳读课文,发现美点。多角度发现文章的美妙之处。小组内分工寻找,每人负责一项。小组内互相交流,即使批注。组织语言,然后班内讨论发言。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文章的能力。包括对文章字词、句式、写法、结构的综合分析。主要提高学生的文章的综合分析能力。三、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针对内容来谈,也可针对形式来谈。(200字)加强基础知识巩固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小结这篇文章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