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20年之三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03:透镜C卷.doc_第1页
教科版2020年之三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03:透镜C卷.doc_第2页
教科版2020年之三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03:透镜C卷.doc_第3页
教科版2020年之三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03:透镜C卷.doc_第4页
教科版2020年之三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03:透镜C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2020年之三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03:透镜C卷一、 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B .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C . 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D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2. (2分)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已能“照冰取火”,它们用冰磨成一种冰镜,使太阳光透过它能点燃柴草取火,这种冰镜应为( )A . 平面镜B . 凹透镜C . 凸透镜D . 凹面镜3. (2分)如图所示,为小明用透镜观察字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字到透镜的距离大于此透镜的焦距B . 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C . 该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D . 该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镜头4. (2分)下面是小文在笔记中整理的凸透镜成像知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成像的情况应 用A大于2倍焦距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B等于2倍焦距倒立、等大、实像幻灯机C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D小于1倍焦距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A . AB . BC . CD . D5. (2分)放映幻灯时,幻灯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厘米,银幕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接近于() A . 10厘米B . 20厘米C . 30厘米D . 40厘米6. (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应该用凹透镜进行矫正B . 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 . 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对光的会聚能力就越强D . 当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小于焦距时,能在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7. (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看到( ) A . 倒立缩小的实像B . 倒立放大的实像C . 无像D . 正立放大的虚像二、 多选题 (共3题;共9分)8. (3分)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B . 通过平面镜我们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C . 放大镜的镜片是凸透镜D .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9. (3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可以是7cmB . 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C .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D . 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10. (3分)下列关于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B . 图乙中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实像C . 如果把图甲中的物体靠近平面镜,则所成的像将会变小D . 如果把图乙中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手遮住,则在光屏上只能看到烛焰一半的像三、 填空题 (共13题;共30分)11. (2分)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_(选填“前”或“后”),矫正视力的方法是戴一副由_透镜片做的眼镜 12. (2分)如图所示是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这时在光屏上恰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像是一个倒立、_的实像,生活中光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_ 13. (1分)为了矫正视力,近视眼应佩戴_透镜的眼镜,远视眼应配戴_透镜的眼镜14. (3分)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用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所示,现在爷爷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_中的那一副。15. (2分)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游途中的拍照留念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别忘了带上照相机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_(选填“放大”“等大”“缩小”) 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拍摄风景时,若发现有部分没有进入镜头,应该将相机向_(前/后)移动16. (2分)小丽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道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应首先调节蜡烛的焰心、_、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外,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3)在实验(2)的基础上,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_的_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4)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56cm刻度线处,小丽从透镜的左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可制成_镜 。17. (2分)如图所示的眼镜的镜片是_透镜,这种眼镜可以用于矫正_眼.18. (2分)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_,这样做是为了_(2)当蜡烛距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选填“实”或“虚”)像。(3)小明把爷爷的老花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向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19. (2分)指南针之所以指向南北,就是因为指南针受到_作用的缘故指南针所指的方向_(不是/是)地理的正南、正北方向,我国宋代学者_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这一事实的人 20. (1分)用甲、乙两个刻度尺测同一木块,如图(1)所示,对两个尺的精确度,放置的正确情况及木块的长度,请你写出两个正确的判断_、_ 。如图(2)请画出从光源s发出的三条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 _。21. (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 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桌面的同一直线上,点燃蜡烛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3)当烛焰距凸透镜16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的实像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设备)22. (5分)太阳光穿过浓密的树叶孔隙,在地面上形成明亮的光斑;当太阳光正对凸透镜,有时也能看到一个明亮的光斑前者光斑的形成说明_,后者光斑的形成说明_23. (3分)小芳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她按如图装配仪器(图中F点是焦点,H点是两倍焦距处),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 (1)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 (2)为了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把蜡烛向_调(选“上”或“下”);调节好烛焰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B点,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移动(选填“左”或“右”),此成像原理可应用于_。 (3)晓军同学发现所在实验小组的凸透镜上部缺掉了一块,其它条件不变,用它来探究成实像,则光屏上_(选填“有”或“无”)完整的像。 (4)小明实验时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好烛焰、凸透镜、光屏中心的位置后,他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其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可能的原因)_。 四、 作图题 (共5题;共25分)24. (5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小磁针静止在通电螺线管正下方在图中虚线上用箭头标出磁感线方向并标出电源的正极 25. (5分) (1)如图,有一束与水平面成30角的光斜射入鱼缸的水中,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请你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并大致画出折射光线的路径。 (2)请把图中经过凹透镜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3)如图所示,在练功房里,小红同学利用平面镜来帮助矫正舞蹈姿势;画出她的脚上B点的光线经平面镜后进入人眼A点的光路图。 26. (5分)如图所示,请在图(a)中作出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在图(b)中根据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27. (5分)请在如图中画出重为6N的木块,在沿斜面下滑时所受重力的图示.28. (5分)一束光以45角照射到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请完成图中的光路。五、 实验探究题 (共2题;共6分)29. (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明在实验室选用了光具座、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等器材进行试验,把凸透镜安放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 (1)将蜡烛放在25cm刻度线处,则在光屏上成倒立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如果在试验时不小心把点燃的蜡烛碰到图示位置,在光屏上的像将向_(选填“x轴正方向”、“x轴负方向”、“y轴正方向”、“y轴负方向”)移动;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眼睛在_(选填“透镜左侧”、“透镜右侧”)可观察到蜡烛的像。 30. (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cm。 (2)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_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 A . 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B . 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C . 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D . 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六、 综合题 (共2题;共10分)31. (6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图1是小明确定凸透镜焦距时所做的实验,两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凸透镜都照射到A点,请画出两条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测得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当烛焰距该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_的实像,生活中的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2所示,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选填“上”或“下”)调整 (4)在图2中,如果此时撤去光屏,小明的眼睛在B点位置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 32. (4分)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如左下图所示)。此时,有位同学摘下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1)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应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光屏位置,才能使像变清晰。 (2)根据此实验,说明视力正常的人戴上近视眼镜后,由于像成在视网膜的_(选填“前面”或“后面”),所以看不清楚物体。 (3)如右上图所示,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E处,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把蜡烛放在_点,光屏上出现的像最小;把蜡烛放在_点,光屏上出现的像最大;把蜡烛放在_点,光屏上不会出现像。(4)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张悦对李丹同学说:“我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发现物体距透镜30cm时,在距透镜40cm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李丹根据张悦的叙述,得出以下结沦:A此像一定是倒立的;B此像一定是放大的;C此像一定是实像;D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8cm。你认为李丹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有哪些?_(填结论前的字母,多选少选均不给分)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1-1、2-1、3-1、4-1、5-1、6-1、7-1、二、 多选题 (共3题;共9分)8-1、9-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