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译求精系列之十九滑向新美国孤立主义..doc_第1页
精译求精系列之十九滑向新美国孤立主义..doc_第2页
精译求精系列之十九滑向新美国孤立主义..doc_第3页
精译求精系列之十九滑向新美国孤立主义..doc_第4页
精译求精系列之十九滑向新美国孤立主义..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股金财富 2008-9-17 13:25:19- Page 1-精译求精系列之十九 滑向新美国孤立主义 Walden Bello, 2008 年9 月5 日 尽管北京奥运会和丹佛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均备受瞩目,但它们向亚洲传 达的信息却截然不同。 来自北京的信息是,经历数百年厄运的中国终于重新站起来了。而来自丹佛 的信息是,美国正经历10 年的绝望下滑,如果共和党人入主白宫情况会更糟。 美国势力的削弱在亚洲以外的其他地区更加明显:在中东和西南亚,华盛顿 深陷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无休无止的战争;在拉丁美洲,对新自由主义和美国干预 的反抗愈演愈烈;就在最近,在中亚地区,格鲁吉亚过渡扩张给华盛顿和“北约” (NATO )一次痛苦的教训。 相比之下,华盛顿在亚洲地位的削弱不太明显。毕竟,美国在西太平洋仍维 持300 多个军事基地。过去10 年中,美国在菲律宾南部建立了永久的军事驻地, 以此来弥补它1992 年放弃吕宋岛(Luzon Island )的两个军事基地的损失。在 印度尼西亚,经过多年的不确定后,五角大楼利用2004 年东南亚海啸期间提供 救援支持的机会重修与印尼军方的密切关系。 美国在东亚的地位遭到削弱 但是,现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东南亚或许比过去60 年任何时候都更 独立于美国。经济是主要原因。过去20 年中,事态的发展削弱了美国的地位。 首先,美国致力于建立跨太平洋的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APEC )的努 力失败。亚太经合组织建立的初衷是向西扩张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 ),美 国倡导亚太经合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目的是在地缘经济上对抗欧盟。日 本、中国以及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 )因为担心美国以自由贸易的名义达到 经济控制,在1995 年亚太经合组织大阪峰会期间打碎了克林顿总统建立跨太平 洋自由贸易区的梦想。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届届召开,但是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 是各国首脑盛装主办国民族服饰的时刻,而非一个严肃地进行经济决策的场合。 其次,美国试图将资本账户和金融自由化的体制强加在亚太经济体中,并将 其作为更深刻的体制转型的一个关键因素,这种努力最终引火烧身。资本账户自 由化导致1997-1998 年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华盛顿非但没有支持陷身经济危 机中的经济体,反而试图利用本次危机按照新自由主义的原则全面改造本地区的 经济体。正如克林顿政府一名经济官员所言:“这些国家正在穿越一条黑暗的隧 道,但是到了隧道另一端,亚洲的面貌将全然不同,他们将会发现美国公司 已深深渗入到亚洲市场,而且美国公司进入亚洲市场更加容易。” 但事与愿违,马来西亚进行资本控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信誉扫地, 本文译自美国外交政策聚焦9 月5 日文章(Toward a New American Isolationism ) - Page 2-精译求精系列之十九 泰国政府宣布 2003 年还清该组织贷款后,永不加入该组织,印尼政府决定于 2008 年步泰国政府后尘。虽然在危机最糟糕的时期,华盛顿和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能够阻止日本关于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AMF )的提议,但东亚各国政府 组建的“东盟+3”的金融机制将美国拒之门外,而该机制有望发展成为一个完 善的地区金融机构。日本和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不再进行新自由主义的转型,可能 仅有韩国继续在美国所期望的自由市场经济的道路上前进。 而且,亚洲各国政府建立了巨额的外汇储备,以保护本国免受未来由美国资 金引导的全球金融资本运动可能造成的投机性的金融危机。美国也对亚洲的外汇 储备依赖有加,以此来支撑其巨额的军费开支和中产阶级的消费,正是军费开支 和中产阶级消费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成为阻止美国经济下滑的人为的障碍。随着 美国金融机构纷纷陷入困境、经济步入衰退、美元贬值,美国经济成为这些国家 决定继续向华盛顿和华尔街出借资金的质押品。 第三点对美国不利的是,亚洲越来越依赖火热的中国经济火车头。联合国发 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已经成为亚洲地区大多数经济体增长的引擎。中国进口 加速,甚至比出口还要快,大多数进口来自亚洲其他地区。”事实上,正是中国 需求将亚太地区的经济体从亚洲金融危机的泥沼中拉出来。中国不仅超越美国成 为日本主要的贸易伙伴,而且,中国需求也帮助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免于陷入 衰退。 意识到自身的经济影响力后,中国通过灵活的经济外交巩固东亚新经济中心 的地位。2002 年,中国成功说服东盟各国政府建立“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 将于2010 年生效。日本也不甘落后,向东盟国家提供“经济伙伴关系协议”。 同时,美国泰国自由贸易区谈判因华盛顿地区公司知识产权倡议人普遍强烈反 对而被迫搁浅。总的来说,过去10 年中,布什政府所犯失误的最大受益者是中 国。中国避免卷入任何军事困境,专心发展经济。 中国崛起带来的挑战 中国的崛起给东亚主要国家造成了一系列根本的挑战。 对日本来说,关键挑战是如何从作为美国在本地区投放力量的跳板过渡到与 中国结成成熟的关系。日本要想与亚洲主要的经济体建立成熟的关系,日本人民 和他们的领导人就必须明确承认“二战”中日本军队所犯下的暴行,包括众所周 知的南京大屠杀。 对东南亚国家来说,尽管中国的需求是东南亚摆脱金融危机深渊的巨大力 量,但挑战是如何避免沦为中国经济的附属物。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发 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大愉快的经历,比如,前几年,和中国签订的“早丰收”自 由贸易协议给泰国蔬菜和水果生产商带来的不愉快的经历。根据这项协议,泰国 向中国出口热带水果,同时免去从中国进口冬季果蔬的关税。但是,几个月后, 这种互惠的愿望破灭了,因为,从中国进口的大量果蔬使泰国许多水果和蔬菜(如 姜、洋葱)生产商遭遇灭顶之灾。 本文译自美国外交政策聚焦9 月5 日文章(Toward a New American Isolationism ) - Page 3-精译求精系列之十九 许多东南亚国家的担忧不仅仅限于与中国的不平衡的贸易协议。因为中国能 源和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北京鼓励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国家采掘矿产、种植庄稼, 但这些矿产和庄稼仅限出口中国。比如,中国的福华集团与菲律宾达成协议,计 划在5 到7 年时间内投资38.3 亿美元开发100 万公顷土地来种植产量高的玉米、 稻子和高粱品种。菲律宾政府目前正在测定哪些“闲地”可以划给中国种植园。 而这居然是发生在一个70%的农民都没有土地的国家里。 一些人急于把中国的国际经济政策称作“帝国主义”。但是中国和其他发展 中国家的“剥削”关系并没有帝国主义色彩,并不附带有武力和威胁的成分,而 欧洲和美国将经济势力强加在弱小的国家时常伴随武力和威胁 不管怎样,东南亚国家政府需要在他们“南南团结”的切身感受和彻底的实 用主义中寻求平衡。中国、巴西、印度等国家的领导人是信奉发展主义的精英, 他们努力在新的全球资本主义秩序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新秩序的特点是以日 本、美国、欧盟为代表的旧的资本主义中心的经济霸权的放松。这些精英们关注 的是如何追求民族经济利益,而非地区合作谋求发展。中国、印度和巴西推动与 小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协议或者请他们加入地区经济组织的意图是推进他们自身 的地区和全球目标。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不惜代价避免达成联结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协议和地区 经济组织。相反,东盟10 国政府必须瞪大眼睛集体而非独立地与中国 谈判。他们必须向中国表明,他们想要的并非类似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强加给他 们的自由贸易协议,而是一个总的结果对他们而非中国有利的协议。虽 然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关系并非剥削式的,但北京与邻国谈判经济关系时可能会 复制东南亚国家与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关系的结构模式,除非关于平等的考虑占 据核心地位。 中美关系 然而,最关键的地区关系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因为在东亚美国最具影 响力,中国次之。 在亚当斯密在北京这本生动的书中,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杰出的政治经济学家Giovanni Arrighi 写道,美国对崛起的中国可以 采取三种方案。 第一种是升级版的冷战遏制策略。这种策略将中国视作战略威胁,正如布什 政府所称的“战略竞争者”一样。美国通过在太平洋西海岸大规模部署军队、与 盟国加强双边关系维护这片跨太平洋驻扎地区、与印度及其他亚洲大国建立防御 合作来劝服中国放弃其军事野心。这种做法误解了中国挑战的本质中国挑战 是经济上的,而非战略上的。美国若采取这种做法将会给整个世界带来灾难。 根据第二种策略,美国不会像对抗前苏联那样对抗中国,但会通过平衡大国 政治间接削弱中国。Arrighi 引用这一策略的倡导人James Pinkerton 的话说,美 国应该挑拨日益强大的亚洲各国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直接对抗他们。正如拉丁语 本文译自美国外交政策聚焦9 月5 日文章(Toward a New American Isolationism ) - Page 4-精译求精系列之十九 tertium gaudens (快乐的旁观者)那样,我们不一定要参加每一场战斗,有时 做个旁观者更好。“就美国的国家利益而言,亚洲最好是中国、印度、日本及其 他可能的一两只老虎互相争权夺利,美国坐山观虎斗其乐几何。”这种策略 也会给该地区带来严重的后果。 Arrighi 认同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和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的第三种 策略。这一策略不把中国视为修正主义大国,而视为一个想要参与世界现状的国 家。美国政府应该接受中国作为全球国家体系精英的一部分,共同合作寻求国际 稳定,就像当初19 世纪霸主英国与20 世纪的霸主美国寻求合作一样。 Arrighi 赞同第三种策略。我也赞同,但不狂热,因为这种策略在本质上仍 然是保守的,维持了全球的现状。然而,这种策略是三种策略中最不可能被采纳 的一种。美帝国不同于英帝国。美国在意识形态上是一种扩张式的天主教民主, 这就很难让它在不挑起平民主义者反动行为的情况下接受第二的位置。除了包容 中国以获得巨大的公司和战略利益,美国领导人的弥赛亚(注:救世主)意识驱 使其沿着自由或新自由洛克民主的路线创造一个新世界。 中国和美国的公民社会 这个问题最终引发了美国和全球的公民社会应该如何应对美国霸权主义侵 蚀和中国崛起的讨论。在所有可能的世界格局中,最好的状态是美国和中国互相 支持,在和平、正义和人民主权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新的世界秩序。不幸的是,我 们生活的世界并非那么理想。 公民社会的任务是当中国加强参与世界事务时,给中国施加压力,抵制其踏 上欧州和美国开辟的帝国破坏性道路的诱惑。社会运动必须同时阻止中国走上西 方开辟的化石燃料密集型、消费为导向的发展道路,将中国推向关注生态可持续 发展与和平问题的道路。这并不简单。然而,还是有希望的。例如,目前中国领 导人正重新思考国家的发展方向。Arrighi 写道: 如果重新定向能够恢复和巩固中国以自我为中心的市场发展的传统,在不丧 失资源的同时积累财富,动员人力资源而非非人力资源,政府通过大众参与制定 政策,那么很可能中国能够在一个真正尊重差异的文明社会的邦联的形成过程中 贡献决定性的力量。但是,如果重新定向失败,中国可能会成为新的社会和政治 混乱的轴心,促使北半球势力重新建立对全球的压倒性控制。 由于中国领导层关注国内外合法性,重新定向倡导者的失败并不是可预料的 必然结果。这就是为什么国际公民社会施加压力,要求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策略上 有所改变,实行有利于环境的政策,扩大民主权利,寻求平等解决方法,这种压 力必须保留下来。 滑向新美国孤立主义 要想杀去美国自身的霸权主义的锐气将非常困难,但并非没有可能。也许现 在公民社会的最佳策略并不是过度依靠对美国理想的呼吁,而是不断指出肆意干 本文译自美国外交政策聚焦9 月5 日文章(Toward a New American Isolationism ) - Page 5-精译求精系列之十九 涉所付出的高昂代价,如士兵死伤,耗费财力,国内矛盾以及信誉丧失。一部分 策略是必须给美国施压,迫使其军事基地撤离亚太地区,使美国和其他亚洲国家 的双边条约中立化。这些体制不仅是美国遏制中国的支柱,而且是阻止中国和其 他东亚国家建立更加成熟关系的主要因素。 更广义上讲,动员亚洲和全球公民社会的目标是鼓励新的美国孤立主义。毫 无疑问,奥巴马比麦凯恩更受欢迎,但世界不需要一个以自由和软实力为特色的 新美国国际主义。我们不应容忍以保护人权的名义将军队撤离伊拉克后进驻阿富 汗的政策。我们不想要军事对抗,不想由像奥巴马那样的、不批判以色列的、民 主党精英领导下激进地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我们不希望取代中东忧虑的是对朝 不保夕的查韦斯的关注和如何恢复美国在拉丁美洲的影响。我们要对克林顿在民 主党大会上的发言产生忧虑,他说奥巴马的一个目标就是恢复美国在世界的领导 地位。亚洲不需要、也不想要美国来领导。 如世界其他地方一样,亚洲需要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